第86章 新鲜出炉的专栏~第一更求推荐
作者:
十八朵花 更新:2021-08-16 02:39 字数:2052
自己也忒抢手了点吧?这么些天来,到他家说媒的人没有一百也有八十多个了。
甚至有村里的婶子在上学路上拦住他,掏出姑娘的照片让他看看合意不合意的。
有人甚至许诺,如果冯超愿意和自己家的姑娘定亲,不但一分钱彩礼不要,到时候结婚的时候还再送一份厚重的嫁妆的。
好头疼,我才十三呀!
2007年7月18日。
大河市,《南河晚报》社。
王中岳上午一大早就坐到了自己办公室,他打着呵欠,捧着一份散发着墨香的《南河晚报》在认真阅读。
昨晚,王中岳值班,凌晨时分,等报纸上机印刷,他才回家。
今天,他本可以休息半天的。
但是,考虑到今天是冯超的专栏“笑悟人生”开始刊发的第一天,他还是忍着困意起床来到了办公室。
今天所刊发的第一篇稿子便是《扁鹊是如何成名的》。
王中岳再细读一遍这篇文章,他还是觉得写得挺有意思,类似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典型的借古讽今类感悟。
文章文字清爽,读来舒适,词句之间带着一丝淡淡的风趣,写得真的挺高超的。
尤其是最后的那个结论:“如果面对一个将来会爆发并导致惨痛结果的矛盾束手无策,那么为了更好的解除矛盾带来的危害,不如再自己可控的情况下尽量的让其提前爆发出来,如此或许就能在这个矛盾酿成大祸之前不伤根本地将之解决掉。”
读来实在是有一些振聋发聩的意味。
这篇文章还真的是有那么一些现实意义的。
王中岳对冯超这个专栏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专栏加了花边凸显,冯超的名字后面还用括号标注了一个“十三岁”的字样,强调这是一位少年文学才俊的文章。
专栏已经出来了。
就是不知道外界到底会是个什么样的反应呢!
王中岳有些忐忑。
他知道,不少的读者看到报上一些有意思的事,是很喜欢将电话打到报社来反应自己的想法的。
冯超的这个专栏想必也会激起不小的反响的吧?
他这么想着,就起身去了热线部。
他要看看会有多少读者打来电话就冯超的这个专栏发表他们自己的见解。
“王老师好!”他刚到热线部,便有热线部的负责人田璐和他打招呼。
“你们忙吧,我就是来看看,有多少读者电话反应的是关于我版面的问题。”王中岳笑眯眯的回应着。
“王老师,刚一上班,已经接了十来个关于你那‘大河副刊’的电话了,说的都是关于你版面上那个‘笑悟人生’专栏的事情。”田璐说道。
“哦?这才上班没多大会呀,就十多个电话了?都说的什么啊?”王中岳眉毛一挑,问道。
“都在本子上记录着呢,王老师你自己看看吧。”田璐递过来一个记录本。
王中岳接过来看。
第一条读者来电的留言便是:“真是想不通!放着省内那么多有实力的作家你们不去扶持,偏偏要给一个乳臭未干的十三岁孩子开专栏,这是有病吧?”来电者为张先生,备注本报老读者。
王中岳皱起了眉头。
他最烦的就是这种只拿细枝末叶问题说事的人。
说不定对方压根就没看文章,只看了一眼作者是个十三岁的孩子,然后就开始打电话发飙。
这样的人一般都是文学爱好者,甚至有可能是已经步入文学门槛的作协会员。
他再看第二条来电内容:“真是不敢相信!这竟然是十三岁的孩子写的,真的是写得太成熟了,大有鲁迅先生《故事新编》的风采,写得很深刻,文章最后的结论发人深省。”
这是一条好评。
打来电话的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本报热心读者。
看了这条评论,王中岳的心情舒展了一些。
这么一条条的往下看,来电中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肯定和表扬的,都认为冯超这专栏文章写得好,让人看了惊艳感叹,绝对是难得的好文章。
而在王中岳看来电记录的时候,接线员还在陆续接到读者来电。
仍然是大多数都是关于冯超这个专栏的。
“王老师,再有来电,不如您接一个,跟读者深入沟通一番,怎样?”田璐这时说道。
“没问题!我可以自己来接热线。”王中岳笑道。
于是,下一个热线打进来,当对方表明是打算就冯超的专栏发表意见的时候,王中岳亲自接了这个电话。
“您好,我是‘大河副刊’责编王中岳,请问,您有什么问题要反映?”王中岳笑着问道。
“您好,王老师!看到今天贵报推出的那个13岁孩子的专栏,我很激动,我认为,他写得非常好,13岁的孩子能把文章写到这份上,让我这个写了快二十年的人惭愧不已,他的思路真的是太开阔了,他的文章主题真的是太有现实意义了,我认为王老师您为当今文坛开了一种新风气,咱们国家的文学要想发展,就必须得摒弃掉原来的那种按资格按地位按关系发稿的不良风气,以文章的质量来论英雄!这才是最正确的办刊办报思路!”来电的读者激动地说。
“谢谢您的来电,谢谢您的肯定,今后我会更加努力,以高质量严要求把控晚报的用稿,请您放心!”王中岳笑着说道。
“王老师,我看过报道冯超同学事迹的新闻,他真的是太了不起了,一个农村孩子,能靠着自己的勤奋,走到这一步,真的是太不容易!咱们整个南河省,像他这样的少年文学天才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我认为,南河晚报做得很对,对这样出类拔萃的文学天才,就该大力度培养和扶持,将来他才会更迅速地成长为真正的大作家,为咱们省争光!我想请问,冯超的这个专栏一周刊发几篇?”读者又激昂地说了许多话。
“冯超的确是才华惊人,我们这么倾斜资源对他进行培养,也是希望能为本省培养一个文学大家来着。目前,我们的打算是每周为冯超刊发一篇专栏文章。”王中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