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典型
作者:
紫伊281 更新:2021-02-24 00:13 字数:2084
未时还没到,乐助会的核心成员和积极分子都已经到了,二十位小姐齐聚同源楼茶室,大家商谈热烈,这可是京城乃是大盛第一个由闺秀们组建的慈善会,让众小姐兴奋不已。
起初大家只是碍于杨琸君等人的情面,想着不过是出点小钱,行善积德,不亏,反正每年往寺庙里也要捐不少香油钱,没想到杨琸君等人竟要成立乐助会,那性质就不一样了,这是有组织有计划的行善,不是心血来潮偶尔为善。可想而知,乐助会的成立将会引起多大的轰动,而她们这些最早加入的成员,必定能跟着扬名。
闺秀们以往苦学琴棋书画,女红,抓住每一个机会表现自己,不就是为了搏一个才名,贤名,将来可以配到一门如意的婚事吗?
如今又多了个善名,何乐而不为?家人更是支持。
杨琸君看了看名册,问林晏晏:“余庆堂的人还来不来?就差她一个了。”
林晏晏道:“再等一会儿,未时一到我们就开始。”
林晏晏心里也没底,昨天跟王伊人的谈话并不愉快。
不过她已经做了安排,如果王伊人不来,待会儿封花会进来,就说王伊人临时有事来不了,告个假。
免得大家觉得王伊人无故缺席,太失礼。
时间随着沙漏一点点流逝。
未时到了。
杨琸君催促道:“晏晏,不如咱们就开始吧!”
林晏晏微微颔首,心说,封花怎么还不进来?
房门推开,林晏晏抬眼望去,只见王伊人一身素淡衣裙,容色沉静地走了进来。
林晏晏唇角弯了弯,王伊人还是想通了。
王伊人欠身一礼:“不好意思,有点事耽搁了,来晚了。”
她是纠结到最后一刻才决定过来,机会难得,由不得她矫情。
林晏晏道:“不晚,时间刚刚好,王小姐请坐。”
第一次碰头会由杨琸君主持。
第一件事就是介绍今日前来的小姐们。
第二件事宣布乐助会的宗旨。
第三件事就是选会长,副会长,以及理事。
林晏晏作为发起人,又是捐助最多的人,影响力最大的人,毫无疑问全票通过,成为乐助会的会长。
而杨琸君和陈茜瑶前期做了许多事,身份地位尊崇,被选为副会长。
今日来参加会议的都算是核心成员,是乐助会的第一批理事。
最后,是宣布已经募集到的善款,捐助人的总数,以及第一批善款的应用。
大家都没意见,一致通过。
王伊人坐在期间,有种不真实的感觉,算起来,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千金小姐们的聚会,没有风花雪月,没有卖弄才艺,没有家长里短,商讨的话题是如何行善,相当梦幻。
她也是第一次见识到顶级闺秀们的风采,端庄的,俏皮的,娴静的,尤其是身为会长的林晏晏,哪怕坐在那一句话都不说,眸色清亮透着睿智,微微带笑尽显从容,自有一股掌控全场的气势。
如果说,甄日安只是林晏晏的一面,那么今日她见识到林晏晏的另一面。
这个女人,真是谜一样,别人被退婚,都恨不得躲在起来无颜见人,她却照样活的坦然,自在、精彩。
短短大半年时间,从定安侯府嫡长女到康平郡主,深得太后和陛下的赏识,开同源楼引领药膳风潮,无人能与之争锋,她还化身甄日安,是十殿下的得力助手。
现在她不得不相信,林晏晏的药膳是建立在扎实渊博的医学基础上,而非只是噱头。
难怪胡大夫会破例收她为徒。
林晏晏的目光貌似不经意地看过来,王伊人下意识的想要躲避,又觉得躲避的话显得她不够坦然,纠结见,只见林晏晏微微一笑。
王伊人眨了两下眼,算是回应。
林晏晏唇边的笑意加深。
她还以为王伊人会给她一记白眼呢!
这是不是说明,王伊人已经想通了?
林晏晏等杨琸君说完,道:“既然决议大家一致通过,事不宜迟,我们今天就把第一笔善款捐出去,王小姐,你原在太医院待过,是这次阻止天花疫病的功臣,便是陛下也有过夸赞,且你与医署的人比较熟,待会儿就由你和陈副会长一同去办这件事如何?”
本来大家对余庆堂的加入很不理解,王院使的事情,京城里都传遍了,大家都在说余庆堂卖假药。乐助会是个慈善会,怎么能让这种声名狼藉的药堂加入进来呢?会不会连累到乐助会的名声?
这会儿听林晏晏说王伊人是阻止天花疫病的功臣,而且得到过陛下的夸奖,大家这才打消了不满。
王伊人自然明白林晏晏故意说这些是为了打消大家对她的偏见,抬高她在乐助会的影响力。
王伊人不由叹气,罢了,这份情,她受领了。
于是王伊人道:“可以。”
林晏晏莞尔一笑:“那就劳烦王小姐和陈副会长,今天是咱们乐助会成立的第一天,今晚我做东,请大家在同源楼吃饭。”
乐助会成立,并且给医署捐助了一大笔善款,用于因为贫困没钱接痘种的老百姓的善举很快传播开来,大家好奇不已,纷纷打听。
一打听才知道乐助会的会长是康平郡主林晏晏,乐助会的核心成员皆是京中闺秀。
这让大家惊奇,没想到这些闺阁女子有这等胸怀,以实际行动关心民生疾苦。相比起来,那些所谓的名士们成立的诗社,凤鸣阁都逊毙了,这些人只会高谈阔论无病呻吟沽名钓誉,实事一点没干。
医署也把此事上报朝廷,皇上见了奏折,笑呵呵道:“这个晏晏,就好似孤肚子里的蛔虫,知道孤在愁什么,她就替孤分忧了。”
胡太医研发出痘种,如果要全面消灭天花,就得人人接种,可大盛万万人口,都要国库来贴补显然行不通,即便朝廷贴补三成都是个天文数字,晏晏此举带了个好头,希望有更多有能力的人慷慨解囊。
于是,皇上下令表彰乐助会,命人大肆宣扬乐助会的善举。
这么好的典型,必须树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