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潜能挖掘——打破心灵的瓶颈
作者:竹晓木      更新:2021-01-24 07:16      字数:4962
  欢乐来自潜能的发挥。
  ——威尔?舒尔兹
  373.两个和尚
  两个和尚分别住在相邻两座山上的庙里,这两座山之间有一条河,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河边挑水,久而久之便成了朋友。
  不知不觉五年过去了,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因此就没太在意。
  哪知第二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一个星期过去了,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过去看望他,看看能帮上什么忙。”
  等他看到老友之后,大吃一惊,因为他的老友正在庙前打太极拳,一点也不像一个星期没喝水的样子。他好奇地问:“你已经一个星期没下山挑水了,难道你可以不用喝水吗?”
  朋友带他走到庙的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五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后都会抽空挖这口井,即使有时很忙,但能挖多少算多少。如今,终于让我挖出了水,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去了,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练我喜欢的太极拳了。”
  白天谋生存,晚上谋发展。在忙忙碌碌的工作背后,我们也应学会慢慢挖掘属于自己的井。
  374.潜意识的力量比意识大三万倍
  讲师伸出了一个手指,问学员这是几,学员们齐声说“1”。
  讲师又举起了一个手指,问学员是几,学员们齐声说“1”,这时讲师问:“1+1=?”,讲师随即伸出了两个手指,学员们齐声说:“2”。
  讲师又问:“1+2=?”讲师这时有意地出示了三个指头,学员们异口同声“3”。
  这时候,讲师继续问:“2+2=?”当讲师又随即出示三个手指头时,大部分学员都不假思索地异口同声回答“3”。
  就像是在培训课堂上做的另外一个游戏。讲师要求学员们不停地把“老鼠”这个词说三十遍,当学员们说完三十遍“老鼠”时,讲师立即问“老鼠吃什么?”这时就有80%的人都说“猫”。
  当一个人的潜意识在工作状态时,它便会指挥自己的大脑随之进行思考,哪怕是错误的思考结论。潜意识的力量也都要比意识大三万倍以上。潜意识一天工作二十四小时,从不休息,它总是想方设法帮助你。
  375.人的差异
  一个城郊的居民区住着三户人家,他们的平房紧紧相邻着,三个男人都从农村招工进了一家炼铁厂。
  厂里工作辛苦,工资又不高。下了班,三个人都有自己的活。一个到城里去蹬三轮车,一个在街边摆了一个修车摊,还有一个在家里看书,写点文字。蹬三轮车的人钱赚得最多,高过工资;修车的也不错,能对付柴米油盐的开支;看书写字的那位虽没有别的收入,但也活得从容。
  有一天,三个人说起自己的愿望。蹬三轮车的人说,我以后天天有车蹬就满足了。修车的说,我希望有一天能在城里开一间修车铺。喜欢看书写东西的那个人想了很久才说,我以后要离开炼铁厂,我想靠我的文字吃饭。其他两位当然都不信。
  五年过去了,他们还是过着同样的生活。十年后,修车的那位真的在城里开了一家修车铺,自己当起了老板。蹬三轮车的那位还是下班了去城里蹬车。十五年后,看书写字的那位发表的一些作品,在地区引起了不少关注。二十年后,他的作品在全国获了奖,并被译到国外,成了一名著名的作家。
  一个人的潜力,往往潜藏于他的理想上标之下。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远大目标的人,会干出多么远大的事业。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前行的道路也越远,取得的成就也越大。无视潜能、安于现状者却是十年二十年生活也改变不了多少。
  376.鲨鱼的大小
  一位游客在海洋馆,看着水族箱里一只正在游动的小鲨鱼,向管理员好奇道:“这只鲨鱼会长多大?”
  管理员指着水族箱说:“要看你的水族箱有多大。”
  游客又问:“会跟水族箱一样大吗?”
  管理员仔细地说:“如果在水族箱里,鲨鱼只能局限在几公尺的大小,如果是在海洋,就会大到一口吞下一只狮子。”
  宽松阔大的环境比之狭窄的空间更利于一个人潜能的生长和发挥。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的成长、前途,以及命运。
  377.潜能是金
  一百多年前,著名的坦普尔大学创始人拉塞尔?康韦尔,是美国费城一位博学的牧师。他曾为创办一所服务于贫穷学生的大学所需的一百五十万美元奔波了五年,但收效甚微。后来他在受到一个偶然的启发后,意识到应当从自身的内部潜能挖掘开始,发挥自己的优势,满足他人的需要。在满足他人需要的同时,也满足自己建一所大学的愿望。
  在经过理智地分析、论证后,他决定利用自己做牧师的有利条件,发挥自己所拥有的知识才能,撰写演讲稿,引导和满足人们向善的心理需要,通过举办演讲,用演讲赚到的钱,实现筹建大学的愿望。
  康韦尔经过周密思考,选取了一个新颖角度,来阐发他的演讲主题。他在演讲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农夫拥有一块土地,靠着辛勤耕作,日子过得很不错。后来他听说,如果在土地下面发现了金子的话,只要抓一把就可以富得难以想象。于是农夫把自己的地卖了,离家出走,四处寻找有金子的地方。他走向遥远的异国他乡,但最终未能发现有金子的宝地。就这样,一晃十五年过去了,最后他囊袋空空,一贫如洗。一天晚上,他在异国他乡,绝望地自杀了。过了不长时间,那个买下农夫这块地的人,在耕种土地时,意外地发现了埋在地下的金子。后来就在这块土地下发现了一座金矿。
  这个故事,非常发人深省——财富只属于自己去发掘的人;财富只属于依靠自己土地的人;财富只属于相信自己能力的人。
  康韦尔带着他这个故事,从自身做起,演讲了七年,七月年中,他赚了八百万美元,这笔钱大大超出他建一所大学所需的数目。
  今天,这所大学矗立在宾夕法尼亚的费城。
  求人不如求己。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以及自身的潜能,是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三个巨大的宝藏。
  378.人是不可能被注定的
  台湾著名音乐人王杰,在一次采访中吐露了他的成功之路。十五岁那年,他还是半工半读的少年。有一次在茶楼打工,肚子太饿了,客人买单离去后,他趁人不注意偷吃了一个客人剩下的叉烧包,谁知被经理看见了,硬说他偷吃茶楼的食物,他死不承认,经理恼羞成怒给了他一计狠狠的耳光。当时他的头脑一阵眩晕,眼泪不受控制地流下来了,而他也被开除了。他一边哭一边走回租住的地方。其实那只是一个两层铁架床的上层,香港称之为“笼屋”。他跟住在隔壁床位的老伯哭诉,老伯慈祥地安慰他,他问老伯:“为什么我的命这么苦?十二岁爸妈就离婚不要我了,上学受人欺负,打工也被人冤枉,难道我注定要一辈子这么倒霉吗……”
  老伯看着他好一会儿,实然笑出了声:“嘿!小鬼头,胡说八道!谁告诉你人是要被注定的?要是这样那还有什么惊喜,连做百万富翁也没什么意思了。你这个小笨蛋!”说完他便去上班了。他是个当夜班的保安员,平时总是喋喋不休,王杰向来把他的话当耳边风,但他这一句“人是不可能被注定的”却把王杰一语惊醒。
  王杰转念一想:“是啊!人不可能被注定,我有我热爱的音乐,无论路有多难走,我都坚持走下去。”十年之后,《一场游戏一场梦》面世了。
  《一场游戏一场梦》是王杰的第一张唱片,它也见证了他生命的转折点。记得唱片上市的第一天,公司的一位“前辈”问他:“王杰,你的唱腔实在太奇怪了,你觉得你的新唱片能卖多少?”这位“前辈”的眼神不太友善,但王杰知道这是自己十年心血的结晶,信心也不像以前那么脆弱,于是很坦诚地说:“应该可以卖到三十万张吧。”没想到,不到半天,他的回答就被当成笑话传遍了公司,甚至有人见到他开始叫他“三十万”——在他们眼里,他是想一夜成名想疯了。看着他们的嘲笑,甚至连唱片的制作人都不帮他说句话,他只有在心里默念着老伯曾经说过的话,告诉自己:人是不可能被注定的,能否改变命运,就靠这一次了。唱片推出的第七月天晚上,王杰下班后坐计程车回家。车窗外不断流逝着美丽的夜景,闪烁的霓虹灯照耀着街上的夜归人,隐约中,计程车的收音机里传出一个悦耳的声音:接下来播放的是本周流行榜的冠军歌曲。一阵音乐的前奏响起,熟悉的旋律让王杰的心开始狂跳。主持人继续说:“本星期的流行榜冠军歌曲,就是王杰的《一场游戏一场梦》。”那一瞬间,王杰泪流满面。
  第二天,他推开唱片公司大门,所有人的脸都在看到他的一瞬间挂上笑容。之后,他听到很多恭喜的声音,他不断向他们说着多谢,他说:“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场游戏一场梦。改变命运的时刻已经过去,而我也彻底相信了,人是不可能被注定的!”
  人来到了这个世上,就是为了体验惊喜与激情,同时,跌宕也在所难免。有过不一样的体验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就像那位老伯,他只是个守夜的,可是谁能想到他心里的快乐与富足呢?
  379.心理测验
  有一位教授做了一次心理实验。在五百个学生中挑选出最优秀的五名学生,参加一次学习竞赛。他先在五百个学生中,挑出五十个优秀生。然后在这五十个优秀生中,再挑选出五个特别优秀生。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这五名学生都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习竞赛。
  事后,一位学生家长找教授询问一个难题:“我的孩子平时成绩很一般,怎么会成为百里挑一的优秀生呢?更难理解的是,他怎么会在优秀生的学习竞赛中考出好成绩呢?”
  原来,这位教授善意地欺骗了学生、家长和其他教师。他是从五百个学生中,随便选出五十个学生,再从这五十个学生中,随便选出五个学生。由于大家都认为他们是经过严格考核出来的尖子生;而被选中的学生也误认为自己就是最优秀的学生,只是平时没有被别人发现而已。结果,在训练中,每一个学生都激发出个人的潜能,考出了优异的成绩。
  当自己认同自己时,别人也会认同你,沮丧来自于自身的不肯定。
  380.成功的本能
  上个世纪初叶,科学家们还搞不清楚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到底是怎样在“有目的”地工作,如何达到其目标。他们通过长期而细致的观察认识到了某些现象,但是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将这些现象联系成一个有意义的概念。
  然而,当一台台“电脑”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大行其道,并越来越人性化地满足人们工作、生活之需时,科学家根椐电脑的工作原理不禁反躬自问:人脑是否也可能以同样的方式工作?造物主在创造人类时,是否也赋予我们一套比人类所梦想的电脑或制导系统更具奇特的威力,根据同样的原则发生作用的辅助机制?著名的控制论科学家,如罗伯特?威纳博士、约翰?冯?纽曼博士等人,给予了这些问题以肯定的回答。
  不仅如此,这些科学家以同样的命题将人和动物比较分析之后,还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人或动物的生存本能,其实也是他们的一种成功的“本能”。
  例如,松鼠不用教就能采集果实,就能把果实囤积起来过冬。因此,松鼠虽然从小生出来就没有领略过冬天的寒冷,但是秋天一到,我们就可以看到它们忙于采集果实,以备冬季享用。小鸟不用教就能筑巢,就能飞行,甚至能飞行数千里,飞越茫茫大海。
  我们以前为了解释这些现象,通常说动物具有某种引导它的“本能”,分析这些本能就可以发现,它们帮助动物成功地适应生存的环境,其实这就是动物的一种“成功本能”。这种“本能”在人身上也显而易见,而且比其他任何动物的本能都更为奇特,更为复杂。
  动物不能任意选择目标,它们的目标(自我保护和繁衍)可以说是既定的。它们的成功机制也仅仅限于这些既定对象。人作为万物之灵不仅仅是一个被创造者,而且是一个创造者。人利用想象可以为自己设计不同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这些目标。只有人,才能利用想象力去引导自己的成功机制。
  381.华佗拜师
  东汉末年,七岁的华佗到一位姓蔡的医生家去拜师学艺。见过师傅之后,华佗规规矩矩地坐在那里静听老师的吩咐。
  蔡医生医术精湛,前来拜师的人很多。蔡医生想收一些聪明的孩子为徒,决定先考考他们。
  他把华佗叫到跟前,指着家门前的一棵桑树提了一个问题:“你瞧,这棵桑树最高枝条上的叶子,人够不着,怎么才能采下桑叶?”
  “那就用梯子呗!”
  “我家没有梯子。”
  “那我就爬上去采。”
  “不,你能够想出别的办法吗?”
  华佗找来了一根绳子,在绳子上系了一块小石头,然后将它往最高的树枝上抛。绳子将那根树枝拉了下来,华佗一伸手就把桑叶采下来了。
  “好,很好!”蔡医生高兴地点点头说。
  过了一会儿,他们看见有两只山羊在庭院旁边打架。几个孩子去拉,都没有将它们拉开。
  “你能够让那两只羊不要打架吗?”
  华佗围着桑树转了一圈,拔了一把鲜嫩的绿草。他把草送到两只山羊的面前。这时,山羊的肚子也饿了,见了草就顾不上打架了。
  “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我很高兴当你的老师。”
  凡聪明的人大多善于动脑,凡事善于开动脑筋,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