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9章 设置文武官
作者:唤春归      更新:2022-03-25 14:27      字数:2599
  伯益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在缁水以南建立了陶城。很快的就轰动了九州,大量的陶器运往九州,尤其是帝都之城,最好的陶器,自然被帝都的豪门和帝王之家收购,一时间,伯益的名气一时无两。
  伯益的一些亲信也有些担心,给伯益建议:“大王,咱们这样做,是不是会出风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大王三思啊”。伯益却是不同的想法,笑道:“我们是做生意,又不是扩充军备,你放心,舜帝肯定会嘉奖”。
  果然,没过几天,皋陶,后稷,彭祖三个人,带着一帮人来到了嬴国。伯益隆重的迎接,皋陶就宣读了舜帝的旨意:伯益创造发明了新式的陶器,给九州带来了福音,特封为“神工”。
  皋陶宣读完毕,伯益设宴相陪。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皋陶的话就多了。“我说大益王啊,我们几个好生羡慕你啊,真想来到嬴国,做个自由人”。这话伯益自然不信,皋陶是舜帝九大臣之一,这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位。
  “皋陶大人,您言不由衷啊,在舜帝跟前,您也是红人啊,我只是一个被边缘化的小王而已”,皋陶大笑。后稷和彭祖也跟着笑了起来。伯益有些不解,问道:“几位大人笑什么?”
  皋陶不笑了,问道:“大益王,目前你的国力强盛,有没有那个意思?”伯益一听,赶紧说道:“皋陶大人,千万不要这样说,这可是灭门的事情,我知做好嬴国的大王就是了,呵呵”。
  “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你目前的国力强盛,我们哥三个,商议了一下,都想沾沾你的光,不知道大益王意下如何?”伯益糊涂了,问道:“还是请皋陶大人说的仔细一些”。
  皋陶就低声说了几句,伯益明白了。沉思少许,说道:“既然三位大人不弃,我伯益何德何能,就这样做了”。皋陶一听伯益愿意了,立刻给后稷和彭祖使了个眼色,后稷出去,就带着三个年轻人进来。
  伯益一看是皋陶等三个人的儿子,来的时候,是拜过礼的。三个年轻人来到伯益的跟前,跪下叩头,齐声说道:“偃冤(姬拾,彭镪),见过大益王)”。伯益意见大喜,说道:“谢谢三位大人,给我送来三位青年才俊”。
  皋陶笑道:“大益王,我这个儿子,最是要强,就是见识不够,哪里做错了,大益王教训便是”,皋陶说完,偃冤赶紧说道:“大益王,我父亲说的对,我哪里做错了,您该罚就罚,我毫不说冤”。
  伯益大喜,说道:“看来你的名字没起错,呵呵”,皋陶说道:“当初,我给这孩子起名字,就是让他知道,世间不光是有功有赏,有时候,学会受冤屈才是真正的大才”。
  后稷说道:“大益王,我儿子姬拾,就交给你了,该做什么就做什么,最好是从底层做起,要是不学好,我这个儿子也不要了”。大益笑道:“那好了,那您干脆把这个孩子过继给我算了”,后稷大笑。
  彭祖说道:“大益王,我和皋陶,也是最近才赐姓的,我们老彭家,也算有姓了,将来老彭家有没有继承人,就看大益王给我培养的怎么样了”。伯益赶紧说道:“三位大人过奖了,伯益尽心尽力就是”。
  皋陶三个人见伯益都收下了,过了一天就都会帝都复命去了。伯益可就犯难了,这三个公子哥,该如何安排呢?伯益想了三天,也没有想出办法来。只好把偃冤三个叫了过来,一起商议一下。
  “你们三个,我是愿意接收了,可做什么,我是在想不出来,你们自己说说,该做什么?”偃冤说道:“大王,我分析过现在的时局,舜帝已经垂暮,商均无力接位,最大的可能就是禅位于大禹,我们要谋定而后动”。
  “怎么动?”伯益问道,姬拾说道:“我们来的时候,曾经商议过,目前的舜帝朝廷,是九大臣说了算,这种制度,是沿袭了尧帝的做法,实在是落后,今后的嬴国,要想立足于天下,而不被大禹吞并,就要改革吏治”。
  “改革吏治,怎么改?”伯益赶到十分的新鲜。彭镪说道:“大王,我们分析过嬴国的状况,觉得在嬴国实行新的吏治,是最合适的,应该建立文武官制度,也就是说,一个国家,一定要有文官和武官”。
  “这个倒是新鲜,怎么做?”彭镪的话,引起了伯益的极大的兴趣。偃冤说道:“大王,我们三个,都是学文的,不善于行军布阵,我建议大王,把我们三个作为文官,至于武官,我听说嬴国有四大将军,岂不是完备?”
  伯益听到这里,也完全明白了。“偃冤,你们三个回去,我给你们几天的时间,你们给我拟定一个方案出来,我只要觉得可行,就这样做”。偃冤几个大喜,高兴的出去了。
  三天之后,偃冤几个又来找伯益,给了伯益一个方案。伯益看后大喜,原来偃冤的方案,是建立文武百官制度。文官分为左右丞相,其下,再分大司马,大司空,大祭司。武官分为左右大元帅,其下,分四大将军。
  说是文武百官,其实只有十几个人,按照这个建议,今后朝廷议事,不是国王随便找几个亲信说说完事。而是每天都要上朝,所有的大事,都有文武百官议事,当然,最后的决定权,还是在国王手里。
  伯益马上就同意了,就把自己属下的花名册,都给了偃冤三个,让三个人,给自己挑选任命文物百官,只要自己没异议,基本上就定了。偃冤几个回去之后,过了半月,才将文武百官的名单给了伯益。
  伯益一看,偃冤是左丞相,姬拾是右丞相,彭镪是大司马,嬴回为大司空,嬴彻为大祭司,这是文官序列。武官的排序为:嬴北是左元帅,嬴东是右元帅,其下是四大将军,其中嬴北,嬴东兼任将军。
  其余的能参见王殿议事的则是不确定,有伯益临时起意。百官既然确定,伯益开始上朝的制度。从尧帝的时候,也有上朝的制度,但都是九大臣,没有其他的官员。现在嬴国,实行的是文武百官制度,每天必须上朝。
  对于上朝议事的制度,伯益也做了少许的修改。一是所有的节日不上朝,除非有重大事情要商议;二是,自己生日或者王室重要人物生日,休朝一天;三是有重大的祭司活动,不上朝议事。
  这样一来,嬴国率先实行了文武百官和议事制度。其他的诸侯国知道了以后,都纷纷表示不赞成。此事传到了帝都之后,舜帝倒是很有兴趣,但遭到了大禹为首的几个大臣的极力反对。
  舜帝已经年老,本来就不愿意多事,见大禹不同意,也就算了。大禹见嬴国竟然实行文武百官制度,心里实在是不舒服。眼见着自己的大权在握,整个舜帝的官员,大半都是自己安排的,要是实行了议事制度,那自己就说了不算了。
  大禹见稳住了舜帝,就偷偷的派遣了自己的亲信,来到嬴国,询问伯益是什么意思。派来的亲信是姒狐,是一个老狐狸。姒狐来到嬴国之后,先是给伯益带来了三车黄金,还有美女若干。
  姒狐问伯益:“大益王偏安一隅也就是了,为什么要搞新政?难道有雄起之心?”伯益自然明白大禹的意思,随即说道:“姒狐大人,你回去之后,告诉大禹大人,只要大禹大人没有二心,我也是一心一意,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