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3章 番外4——再兴
作者:兰彻二世      更新:2021-09-23 22:30      字数:2896
  景定二十七年,洛阳传来噩耗,景定皇帝自焚于洛阳,太子出奔。
  七月,边防大警,自东以西,景国、定国、平国,宁国,皆缟素,三月不得婚庆。
  八月,景王以勤王为口号,号召北面亲藩会盟。
  郑国、荆国、沈国,这三大犯边之国,也终于消停,七国会盟于河套,也就是宁国。
  因定王乃度宗嫡次子之后,辈分、地位最高,所以居首。
  其余各王,以年岁辈分排序,各自落坐。
  丰城城外,汇聚十万铁骑,七王会盟声势浩大。
  定王凝望一会儿飘散的唐旗,好一会儿,才说道:“这好好的,大唐怎么就亡了?”
  “七百年大唐,世祖皇帝再兴的大唐,怎么可能会亡国?”
  郑王身材魁梧,临近幽州,所以国家富庶,实力雄厚,他言语道:“朱重贵,我听闻,就是江南民乱而起,然后沿着运河一路西去,突袭拿下的洛阳,若真论起来,不过些许虾兵蟹将,哪里是御营的对手。”
  “江南不是一向富庶吗?怎么会有民乱?”
  荆国地处漠北,与重要隔好几千里,消息闭塞,不由得问道。
  “黄河决堤了!”
  平王叹了口气,说道:“齐藩作乱,黄河大溃,久治难安,景定年间,就没有太平的时候,夺淮入海,淮南一片狼藉。”
  “不对!”宁王摇头道:“主要是江南豪右,贪图财富,不断的私自禁锢佃户,就为了种棉种桑,我都向朝廷要好久,竟然无派一人迁徙。”
  “佃户受苦于豪右?难以外迁?”
  “没错,户籍无人而尽在庄园,官商勾结,地方大坏,近百年了,诸藩,都没迁徙丁口了。”
  此话一出,众人缄默。
  无论如何,洛阳被攻克,大唐中央朝廷,自然就亡了,他们诸藩,就是所谓伪徐的下一个目标。
  “太子南奔,咱们应当选出个盟主,一齐复唐。”
  定王看着众人,再次说道。
  “没错,诸藩中,以我实力最后,应当为盟主。”郑王抬起头,昂首挺胸的说道。
  “凭什么?”景王不服,说道:“这天下,是世祖、成祖的天下,应当是我们的。”
  于是,七国盟军,陷入了争吵中。
  以景、定、平、宁四国,为成祖系,成为一派,但各自有貌合神离,都想争先。
  郑、荆、沈三国,则为更久远的世祖系,以世祖老藩自称,言语赵藩两百多年气数已尽,而且还败坏了世祖留下的江山,理所应当,退位让贤。
  但三国,却又血缘疏远,都想当赵藩第二,再兴大唐,所以面合神离。
  就这样争争吵吵,直到了十月,七国大军分毫未动。
  于是,就来到了冬季。
  今年的冬天,越发的严寒,雪近三尺厚,谓之为白灾。
  这样一来,漠北的荆国,不得不退兵归国,七国同盟被迫解散。
  受到影响的,还有郑国,临近幽州,他第一个出兵,直接占据幽州,拔得头筹。
  一旁的定国,哪里忍得住,连忙占据辽东府。
  而景、平、沈三国,则处于东北平原,距离太远,啥都没捞到。
  位于河套地区宁国,直接出兵宁夏府,之后又下陕西、长安府,再西进纳入西凉,一时间,声势大震,乃北面第一藩。
  于是,时间来到了宣武二年。
  朱重贵称帝后,第一时间就平定了河南府,旋即,又派兵陆续平定江南各府,实力大增。
  得知北面诸藩大动后,他神色凝重,心中颇有些焦急。
  此时,大徐王朝,北为唐各藩,南有景定太子李怡璟,可谓是腹背受敌。
  而,他手底下,却只有二十余万人,南下与北上,必须选一个。
  真是难以思量。
  一个不好就前功尽弃。
  “咱本淮右布衣,天下与我何加焉?”
  登楼而望,洛阳坊市分明,灯火辉煌,比之江南,有多了几分豪放,不愧是天下中心,大唐旧都。
  朱重贵感慨万千。
  “陛下,刘御史求见。”
  “让他进来!”
  朱皇帝点头道。
  “臣,刘基,参见陛下!”
  一个中年男人,儒雅随和,笑着拱手道。
  “哦?你刘伯温,休沐日,有何事找我?”
  “陛下,臣为解陛下北进、南进困惑而来。”
  刘基笑道。
  “好你个刘伯温,有话就快说,别憋着。”
  朱皇帝大喜,拍着他的肩膀,豪迈的说道。
  “陛下!”刘基沉声道:“朝廷兵马不多,只能尽其一路,而依臣所见,只能南进。”
  “北面可是好几个实力雄厚的藩国,这可比李怡璟难对付多了。”
  朱皇帝饶有兴致地问道。
  “哈哈哈!”刘基笑了,说道:“正因为藩国太多,他们自己人心不齐,个个都想当赵藩第二,所以,必然会相互忌惮,不敢轻易出手。”
  “而,咱们,北守南攻。”
  “李怡璟,景定太子也,大唐天然继承人,大唐七百年,一旦让他站稳脚跟,实力难以估量。”
  “而咱们追赶堵截其人,北方诸藩,不但不会阻止,反而乐见其成,都想等太子被杀,然后合法的占据天下,入住中原。”
  “所以。”朱皇帝大笑道:“咱们追太子,顺道来收整个南方,岭南三府,富庶的很呢!”
  刘基一楞,随即笑道:“陛下圣明。”
  随即,宣武皇帝派遣使臣求和,言语愿意承认其藩国,只要纳贡,就不起冲突。
  诸藩或横眉冷对,或沉默,但就是不发兵。
  朱皇帝了然,立马组建大军二十万,直下长沙。
  刚在长沙不到半年,李怡璟被迫南下,狼狈不堪。
  不久,退居广州。
  李怡璟发布圣旨,要求诸藩勤王。
  但,北面诸藩无动于衷。
  随即,他不得已,被追至闽南府,然后又迫不得已到达琉球藩国暂居。
  招兵买马一年多,去至占城。
  这个时候,勤王诏书遍布天下,西洋诸藩,诸藩半岛的藩国,或者出钱,出人,纷纷汇聚于占城。
  李怡璟实力大增,拥兵十万,甲胄俱全,去往谅山御敌。
  而,受封于云南的滕国,也终于反应过来,联手对敌,终于让徐国兵马溃败,打破了徐兵战无不胜的神话。
  而宣武皇帝见李怡璟去了琉球,就再次改变战略,进行北伐。
  首先,他宣布李怡璟被杀。
  于是,北方诸藩乱动。
  趁此机会,他举兵十万,破潼关,入关中,大败宁国,收精骑五万。
  宁王退守河套,难敌,不得已西狩,占据安西都护府,再次拥兵十万自守。
  随即,徐朝又出兵河北、山东,山西,望风而降。
  而郑国、定国,幽州与辽东接壤,摩擦甚多,对于宁藩,反而不顾。
  少一个竞争对手嘛!
  宣武五年,占据幽州的郑国,不敌徐军,被迫退回草原。
  辽东府的定国,也溃败,逃至朝鲜府,鸭绿江边驻大军。
  到了宣武六年,北方诸藩畏惧徐军,不敢力敌,只能骚扰,
  中原腹地,全部沦丧。
  在之后的十年间,徐军三次出塞。
  草原三国,郑、平、沈,皆被打的土崩瓦解,不得不退入景国,依靠黑龙江自守。
  最北边的荆国,逃过一劫,不得不安分守己,坐等良机。
  而,宣武二十九年,皇帝崩,太子继位,改元永乐。
  为了去除唐藩残余,永乐皇帝派遣大军,荡平交州,设都护府。
  李怡璟之后,被迫迁徙占城。
  永乐七年,组建西洋水师,兵马十万,自宁波而下,历经三年,灭国十三,降国二十六。
  唐藩不得不臣服徐朝,称臣纳贡。
  仍旧打唐旗者,只有十余国。
  而随后的十年间,西洋水师数次南下,藩国顺从,屈服,仍旧唐旗的,仅余三国。
  随后两百年,大徐实力渐消,东北女真乱起,镇压不力。
  景国乘机而下,拿下渤海旧地,随即又拿下辽东,拥兵二十万,打出再复大唐的旗号,威逼幽州。
  徐国慌乱,去兵三十万对阵。
  历经二十载,景国破幽州,时任景王李昌翼,在幽州称帝,复国号为唐,改元天运。
  天运三年,十万铁骑入洛阳,徐王自缢而亡。
  大唐三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