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大阴谋家大布局者
作者:
岳天亮 更新:2021-08-04 03:25 字数:2570
面对燕惠王的欲盖弥彰,乐毅慷慨地写下了着名的《报燕惠王书》,书中针对惠王的无理指责和虚伪粉饰,表明自己对先王的一片忠心,与先王之间的相知相得,驳斥惠王对自己的种种责难、误解,抒发功败垂成的愤慨,并以伍子胥“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的历史教训,申明自己不为昏主效愚忠,不学冤鬼屈死,故而出走的抗争精神。
田单复国后,稷下学宫有荀况主持重建,有鲁仲连从旁协助,虽然已经没了鼎盛时期的如日中天,可依然是当今天下的文化中心和学术中心。
荀况三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不负淳于髡的殷切期望,真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了百家争鸣时期最博学的思想家。荀况的学说遍涉哲学、政治学、伦理学、法学、历史学、军事学、教育学、心理学、名学,甚至是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是一个真真正正的百科全书一般的思想家。
哲学思想是荀况的思想的精华部分,其中尤以天道观最为突出。荀况跟邹衍不一样,他认为天就是自然之天,不是什么神秘之天,天有自己的规律,完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除了这个,荀况还提出了【隆礼】、【重法】的政治主张,成为“礼制”向“法制”的一个过渡。
大多数荀况最着名的,还是他那个鱼孟子正好相反的【性恶论】。
关于人性问题,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孟子主张“人之初,性本善。”告子说“性无善无不善”。但是荀况则主张性本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而就在荀况以一己之力,力挽稷下学宫的狂澜于即倒的时候,鲁仲连却真正的接过了淳于髡的【百家】把柄,开始了他的换天大计!
在鲁仲连的早期活动中,他是以口才超群、谈锋机警的辩士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的。但是鲁仲连和一般的辩士,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别。稷下学宫中的【天口骈】田骈等人大多务虚谈玄,斗嘴诡辩,将个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挥到尽致,而鲁仲连则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为现实而辩,为国事而辩。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鲁仲连“位卑未敢忘忧国”,他并没有把爱国爱民挂在嘴上,却是言必行,行必果,将自己的辩才直接应用到了实处。比如说鲁仲连帮助田单收复失地,光复齐国的斗争,就是他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一次成功实践。
燕将乐毅率五国联军横扫齐国,半年内攻下齐七十余城,除莒和即墨两城外,齐国广大地区惨遭沦陷。而五年后,即墨守将田单率军民众志成城,顽强抵抗,以火牛阵大败燕军,并乘势以摧枯拉朽之势进行了战略大反攻,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
可就在这复国形势一片大好之机,距鲁仲连居住地不远的狄邑,却成了田单实在是啃不下来的一块硬骨头。
其实就在齐军攻打狄邑之前,鲁仲连就已经断言了,他说田单短期内绝攻不下狄邑,结果还真就被他不幸而言中了——狄邑三月不克。田单既苦恼又奇怪,就去向鲁仲连请教。
鲁仲连直言相告田单,过去在即墨时,他是将军有死之心,而士卒无生之气,齐军上下一心,同仇敌忾。但是随着地位、境遇的变化,即便是田单也黄金横带了,也只顾养尊处优,有生之乐,无死之心了;也不再身先士卒,不再不怕牺牲了,所以这小小的狄邑就成了他的拦路虎,久攻不下了。
田单听了鲁仲连切中要害的分析后,恍然大悟,回去后亲临战阵,挥旗擂鼓,很快就一举攻克了狄城。过了不久,田单势如破竹,一直打到鲁仲连的故乡聊城城下。
由于燕国大将的负隅顽抗垂死挣扎,田单攻城很不顺利。而正当田单一筹莫展之机,鲁仲连又来了。天下人众所周知,鲁仲连精通势数,不出手则已,一旦出手,就是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
孙子兵法云: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而鲁仲连就是这么一个任势者!
更关键的是,鲁仲连还对当时的齐燕两国的局势,以及这些燕将的性格非常的了解。鲁仲连对这些燕将的心理活动,分析的非常透彻,时机也把握的非常准确。面对田单真刀真枪都拿不下来的聊城,鲁仲连提笔就给其中的燕国大将写了一封信,用箭射到城里。
鲁仲连在这封信中,先是结合齐、燕两国的局势,谆谆告诫燕将死守孤城是非忠非勇非智的。然后,鲁仲连又站在燕将的角度上,给他分析归燕、降齐的不同好处;最后又用曹沫和管仲的例子指出【行小节,死小耻】是不明智的做法,劝诱燕将以【小节】而成【终身之名】,以【小耻】而立【累世之功】。
鲁仲连以一支毛笔,一封信纸,攻心为上,擒贼先擒王,竟然就让聊城的燕国大将放弃了聊城,并且还输的心服口服,就此罢兵而去。
从鲁仲连帮助田单攻狄、复聊之中,就已经向天下人展示了自己的神通本领。鲁仲连不仅仅是聪慧过人、才智非凡的语言大师,不仅仅是善于排患解难、解人缔结的及时雨和热心肠,更是一个急公好义、有着强烈爱国思想和社会责任感、救民于水火的平民爱国者。
鲁仲连也不想向天下展示自己的真面目,但是他生于聊,居于狄,对聊城人民和狄邑人民的感情太过深厚,他生逢这国家败亡、山河破碎的乱世,不得不两次出山,助田单一臂之力是假,保全自己的相亲父老是真。这两个例子其实已经充分说明了一件事情:鲁仲连是个大战略家大阴谋家大布局者!
但是鲁仲连虽然高明,同时却也是一个感情丰富的性情中人。鲁仲连心里很明白,他最好是潜龙在野,但是他为了自己的乡亲和国人,却又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挺身而出。其中就以“痛斥辛垣衍,义不帝秦”最为着名,广为后世传颂。
周赦王五十七年,秦国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魏安王得到这个消息后急忙派大将晋鄙火速驰援赵国。秦昭襄王得知魏出兵救赵,写信恐吓魏王,扬言谁救赵就先攻击谁。魏王收信后,其救赵的决心竟然还真就发生了动摇,命令晋鄙留兵于邺。
魏安王投鼠忌器,既摆出救赵的姿态,又不敢贸然采取行动。并且他还派魏将辛垣衍秘密潜入邯郸,想通过赵相平原君赵胜,说服赵孝成王一起尊秦为帝,以屈辱换和平,以解邯郸燃眉之急。平原君在内忧外患灾祸频发的情况下,早就乱了方寸,好在正在这紧急关头,在赵国游学的鲁仲连出现了。
鲁仲连做为一个齐国人,在强秦围困下的邯郸城中出现,并非偶然。强秦这次围困邯郸的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称帝,而秦称帝对齐国的国际地位极为不利。如果秦称帝,其他五国再一归附,齐国的灭亡之日就屈指可数了。
鲁仲连通晓【势数】,深谙国际力量的变化会给齐国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所以他才会挺身而出,为了齐国的利益再展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