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邹衍吹律五德终始
作者:
岳天亮 更新:2021-08-04 03:25 字数:2557
驺衍到了燕国,鼎鼎有名的燕昭王“拥彗先驱”,亲自到国境边界去迎接不说,手里还拿着清道用的扫把,表示他像邹衍的学生一样的为老师开道。等燕昭王把邹先生接到了自己的王宫以后,“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请求作终于的学生,愿意和驺先生门下那些弟子同样的受业。
并且这燕昭王还特别为驺衍新建一座碣石宫来供养他,常常亲自到驺先生所住的地方来听课,和一般学生对待驺老师同样的恭敬。邹衍之所以来燕国,还真不是冲着这荣华富贵来的,他是为了齐国的安危来的,因为这燕国招贤纳士的目的,就是要谋求齐国!
为了达到这个宏伟的目标,燕昭王招贤纳士,为一个普通的学郭隗修筑宫殿以师礼待之,以此作为他求贤如渴尊贤重道的榜样。而郭隗给燕昭王出的这个主意也确实奏效了,苏子闻之,从周归燕;邹衍闻之,从齐归燕;乐毅闻之,从赵归燕,屈景闻之,从楚归燕。
邹衍为了能让燕昭王信服自己,听自己的话,很是做了几件惊世骇俗的事情。
当时燕国有一个山谷,所有人都知道这山谷里面的地很肥沃很适合种庄稼,当时这山谷的气温太低,所以种什么也不行,大家眼睁睁的看着这么好的一块地却只能闲置,都很是可惜却无可奈何。
邹子听说这事情以后,来到这个山谷观察了几天,砍伐周围山上的树木,挖掘一侧山壁的土石,修筑搭建了一座庞大的法坛,在众目睽睽之下聚气升温,然后告诉大家在山谷中种植黍谷,一定会大丰收的。但是与此同时,邹衍也再三交代,让大家一定要保持他修建的这座庞大法坛,周围的干净整洁。
无比神奇的是,正如邹衍所说,这个神奇的山谷当年就迎来了让人无法想象的大丰收!这就是邹衍吹律的传说了。
邹衍吹律之后,冰消雪化、树叶绿了、花儿开了,跟着整个渔阳大地也变暖了。邹衍离开渔阳之后,百姓怀念他,便把他吹律的小山定名为黍谷山,并且还在山上建了祠立了碑,碑上写【邹衍吹律旧地】,更重要的是,人们还在“衍”字的下面迭刻了一个“子”字,表示敬意。
但是邹衍的努力并没有换来他想象中的结果,就在邹衍的眼皮子底下,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韩、赵、魏联合伐齐。
齐是邹衍的家乡,所以他以此为借口没有参加这场战争。燕昭王死后,由惠王继位;惠王与昭王不同,对于先朝旧臣并不那么信任,听信谗言直接把邹衍逮捕下狱了。邹衍功败垂成彻底绝望,出狱后,哀莫大于心死的他仰天而哭,五月的天气竟然为之下了一场大霜。
事实胜于雄辩,邹衍的这套学说,在实际验证中完败了。但是蛮荒心却对不败说,邹衍的这些理论,是中国上古理论物理科学的内涵,也是上古科学的哲学内涵,很少值得深入的研究,让不败千万不要随便轻视。
虽然驺衍本人的本意,也不过是深深的感到了齐国的危机,为了有所贡献,希望改变时代,这才推出了这一套玄之又玄的学术出来。按照他内心深处的想法,最后还是要归乎人伦道义的,这些谈阴阳、说玄妙的学术,不过是为了建立自己的声望,也好争取到什么发言权罢了。
邹衍是阴阳家的代表,所以他以阴阳家的学说为基础,融合传统的五行和阴阳理论,提出了“五行生胜”的理论,并且还创造了那个更为着名的“五德终始”说。邹衍认为五德之次,从所不胜,故虞土、夏木、殷金、周火——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
由此,邹衍就预言说,周朝以后,下一个朝代必定是水德的时代。为了让自己的五德终始说更得人心,邹衍还借用历史,给当时的世人讲了这么一个说法——
自古以来,所有的帝王将要兴盛的时候,上天一定会先行预示。在黄帝的时候,上天让大螾大蝼下来给皇帝带话,黄帝曰恍然大悟,“土气胜!!”到了大禹治水的时候,看到草木秋冬不杀,也立刻就明白了,“木气胜!!”!
到了汤的时候,上天让他看到金刃生于水,于是汤大呼道:“金气胜”而到了殷商末年,西伯侯姬昌看到赤鸟衔丹书集于周社,也立刻就明白了——“火气胜!!”
如此一来,土木金火之后,代火者当然就一定是水了,这就是邹衍的学说和预言了。而邹衍的这种学说,被当时的人们深信不疑,齐闵王称东帝,燕昭王称北帝,其实都是基于这个理论基础。有这种贡献的人,受到君王的的礼遇和重用,也就很好理解了。
邹衍的这种学说,后来还被秦始皇接了去,为他的称帝及其统治服务。秦始皇嬴政始以水德自居,并且以为水德之治,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甚至刻削毋仁恩和义,就是为了暗合这个五德之数。
邹衍虽然让一众君王都敬而远之,当时他的五德终始说不仅在当时受到重视,而且对后世的学术和政治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就学术而言,董仲舒将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与儒学相结合,开汉代儒学阴阳五行化的先河。就政治而言,五德终始说作为一种改朝换代的理论工具,受到历代新王朝建立者的信奉。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以秦文公出猎获黑龙作为水德兴起的符瑞,进行了一系列符合水德要求的改革,以证明其政权的合法性。
秦国在政治上是五德终始说的第一个实践者,而徐福却是邹衍大九州学说,所提出的海洋理论的第一个实践者。虽然徐福这个实践者看上去,好似远远赶不上秦国的改朝换代,当时他做的这个事情的意义,却更加的不可限量。
在上古之人眼中,海洋是天池之水,是一个充满黑暗恐怖的地方。在古人眼里,海是天的尽头,是人生的尽头,是家国的尽头。孔子栖惶一生,本想在鲁国实现他的抱负,却始终得不到鲁国君主的重用,于是他登山望海,不禁长叹道:“道不行,乘槎浮于海。”
邹衍的世界观或海洋观,体现了天外有天,海外有海的推想。古代宇宙论中,【盖天说】认为天象盖笠,地法覆盘;【浑天说】则认为海洋不仅载着地,同时也撑着天。盖天说出自内陆,浑天说源于海洋;而邹衍的【大九州】却另辟蹊径,创立了以海洋观为基础的大九州观。
东海是华夏海洋文明的发祥地,有点像地中海的爱琴海,伸向大海之中的山东半岛,是中原文明少见的一抹蓝色。邹衍的大九州说虽然是建立在主观推测的基础上,却也证明齐人此时已经有了很清楚的海洋理论,有着探索海洋的热情。齐人与海的关系非同寻常,前人既然有理论,后人当然会有所实践。
这个实践者也是一个齐人,他就是忽悠秦始皇给他派船队,让他东渡扶桑海中求仙的徐福。齐人徐巿(徐福),给嬴政说海中有三神山,需要领着童男童女去探海寻找。
阴阳家邹衍对儒家的儒家向内的天下观颇不以为然,他认为大家所处的这个中国,只是海洋中的一块陆地罢了,挺身而出成了第一位挑战儒者【中国】概念的海洋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