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旧人新生
作者:
草上匪 更新:2020-10-21 04:11 字数:5557
“我们夫子说,是艾先生谏言国家不能放手土地,必须直接握住人丁钱粮。古人世靠聚敛人丁钱粮为国财,今人世得靠人丁钱粮汇聚人心!我们英华终究还是七八cheng ren栓在土地上。”
“夫子还说,善事也不能完全由民间出头,必须要让国人知道,他们交的赋税也会用来扶恤弱小。是艾先生倡言在民部建厚生司,州县地方建厚生所,赡养孤寡。”
“还是艾先生谏言要广开士门,而且这门必须只通向英华大义,他坚决反对在藏蒙本地建藏蒙学校,必须全建华学,而将藏蒙之事并到学院之上,要坚持华学为根,族学为枝的原则。”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宣扬着艾尹真的功绩,让李卫胸中热血翻腾,这真是国人眼中的主子吗?
在李卫心中,主子的心志一直是没变的,尽管主子从早年极尽讽刺,转变为后来的讽谏,年迈时更化作满腔忧国之心,可李卫始终相信,主子不过是已看破时势,这些作为只是在保满人jing血。
在这一层上,李卫也转变了心态,没再将这英华天下看作邪魔之世了,就算是邪魔之世,主子乃至满人都已经深陷其中,难以自拔,除了顺水行舟之外,还有什么办法呢?
尽管稍稍放开了心结,但不意味着李卫对这个国家,这个世道毫无抵触,他依旧觉得这不是自己的国家,这不是他能安然自处的世道。主子去世后,他曾认真想过徇死,但主子坚持将自己葬在曾经待过十多年的洞庭东山功德林里,他觉得这地方太荒凉,没他陪着,主子多半会寂寞,于是入了天庙,在这里守墓,正好也避开这个世道。
主子当然有才,三正(《正统》、《正气》、《正道》)所属的报界清流对主子推崇备至,他很清楚,但他很少接触外界,不知国人评价。而现在这帮学生们的话语,让李卫震住了。
有学生再道:“建州朝鲜不断有满人脱北,还是艾先生发动国中满人,谏言不能太过宽柔,应该尽数发遣去宁古塔,让他们知道旧ri汉人所遭的苦。”
李卫忍不住再问:“先生……是满人,你们不知道吗?”
墓前瞬间安静下来了,李卫心说,果然,就是一帮听了些传言就来祭拜的热血小子,不清楚主子的底细。知道主子是满人,观感马上就变了。这个国家,终究没把主子你当作自己人啊。
这安静很快被打破了,小年轻们脸上的鄙夷浓烈得难以遮掩。
“老先生,您真是天庙祭祀吗?”
“是不是满人,跟艾先生赤诚为国之心有关系吗?”
“我们早知艾先生是满人,满人怎么了?满人该偿罪就去偿罪,该报国就报国,咱们英华持天人大义,又不是论出身的古人之世!”
“就因为艾先生出身满人,还这般赤诚忠心,献策献智,我们才更敬佩他啊!”
“别说艾先生,早年满清的恂亲王,现在的金会长,年过七十,都还在大漠奔波,联络蒙古诸部,宣导英华的天人大义,这都是我们敬佩之人。”
学子们一通抢白,李卫愕然之余,胸中热流愈加汹涌。
“对了,好像还有传言说,艾先生就是满清的雍正皇帝呢。”
“嘶……雍正皇帝,很坏!搞江南文案,搞大义觉迷,杀了不知多少人!”
“扯,雍正皇帝早就被他们满人自己推翻了,连脑袋都被吕四娘割了,我跟你们说哦,北方传闻的吕四娘,其实就是宫中吕娘娘……”
终究是小年轻,开始交流起江湖传闻了。他们提到了雍正皇帝,让李卫心中再是一颤,不知怎么的,他竟有一丝忧心,害怕这些学子因为主子的旧世身份而转变态度。
“满人圈子里都这么说的,不过我倒觉得,艾先生真是雍正皇帝,也不碍我们敬仰之心。”
“是啊,雍正皇帝已经躺在bei jing城外的陵墓里,还有几个拖着花白辫子的老汉jian守墓,riri被大家指点讥笑,那已是过去了。艾先生几十年如一ri,为国家出谋划策,传扬民意,咱们敬的是艾先生,不是雍正皇帝。”
“真是雍正皇帝的话,更说明艾先生心志不凡啊,能从旧世皇帝变作今世贤士,能脱于满人,心怀天下,当真不愧是大人物!”
“这不正好说明,咱们英华天人大义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吗?就连满清的皇di du能受此大义感召,摇身变作人人敬仰的艾先生,我辈士子,更该坚守大义,为民谋幸福,为国开太平!”
“我们不正是为此而来吗?缅怀先人,承其故志!来来,摆礼,咱们这就祭拜。老先生,老先生?”
学生们嘀嘀咕咕着,然后招呼守墓的老祭祀,却见这老祭祀呆立一旁,热泪盈眶,都呆住了。
“噢噢,是要祭拜吗,稍等,我给你们取干净的火盆来……”
李卫醒过神来,抹抹眼泪,转身而去,怕自己控制不住,当场跪在墓前嚎啕大哭。主子,你想要的已经得到了,你已经名留青史了,就算国人知你前身,也不在意了,你可以真正安息了。
这是尹真多年来的心结,陪伴尹真多年,李卫虽总拧着心志,不愿承认这英华,但却知主子这心思。如今主子之愿达成,李卫这眼泪,既是为主子流,也是为自己流,自己的归宿又在哪里呢?
转身走着,就听学生们还在低语。
“这老先生,好像也不一般啊。”
“应该跟艾先生有不同寻常的关系。”
“如果艾先生真是雍正皇帝,当年热河行宫之变,听说一直陪在雍正身边的,就只有一个李卫!?”
“李卫……我想想,江南文祸的主凶!嘿,江南文士被砍了一圈脑袋,就是他主使的!”
李卫脖子一凉,加快了步伐。
“那时的江南文士都是犬儒,杀多少都是该的!咱们英华入江南,就是那些犬儒跳出来捣乱。这么来看,李卫还有功于咱们英华。”
“怎能这么说呢?还是得先分清大义,那终究是汉人!”
“李卫也是汉人……”
学生们争吵起来,李卫脚步更快了,心中也更沉重了。主子后世即便澄清了身份,依旧是万人景仰的人物,而自己呢?
当李卫端着火盆,再次面对学生们时,腰也直了,眼也亮了。看向眼神有些躲躲闪闪的学生们,李卫平静地道:“我是李卫……”
学生们瞠目结舌,这老祭祀真是李卫!那艾先生的确正是……
李卫再道:“这里安息的,只是艾先生。”
看着麻袍拐杖,须发皆白的老人,之前充斥在学生们心中的功罪审裁悄然消散。他们朝李卫默默作揖,再转向艾尹真之墓,整理衣冠,开始祭拜。
送走学生后,李卫心中忽然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冲动,他要写书!他要将主子,不,胤禛从雍正皇帝到艾尹真的几十年历史一一道来。他要让国人明白,是什么力量让胤禛完成了这样的转变,他要让国人明白,胤禛尽管出身满人皇子,心中却一直揣着一股纯真。
当年他在广东陪着胤禛逃出光孝寺后,胤禛就在东江的船上道过愿天下太平的心声,正是这股纯真,让胤禛没有抗拒变世伟力,让胤禛能完成新旧之世的转变。
国人都敬仰艾尹真,但李卫更希望大家的敬仰能发自肺腑,能在明白艾尹真的真正身份后,依旧存着这样的敬仰,能宽恕胤禛还是雍正时,对华夏所犯的罪行,这是救赎,李卫希望替胤禛完成这样的救赎。
当然,如果胤禛能得到救赎,他李卫自己也就能分沾荣光,得到救赎,推着李卫想写书的冲动,也许就归结于这样的心理。
吕宋,汉山港北面百里处,一座叫“太子集”的小镇里,同样立着一座天庙。唐式飞檐殿堂居中,左右各立一进厢房,殿堂后也是一片功德林。与英华千千万万天庙一样,这座天庙极为简朴。
厢房之间的院子里,蕉树高耸,一个驼背麻衣人正在树荫下奋笔疾书。
急促脚步声如chao,打断了麻衣人,上百衣衫褴褛如丐人般的男女涌了过来,个个神se凄惶。
“刘祭祀!救救我们!”
“镖局的人发疯了,见着咱们就杀!”
这些男女服se黝黑,语调古怪,不少人甚至还是卷发,一看就不是纯正华人。
“镖局到处杀人!?你们啊,早知今ri,何苦当初呢?”
刘墉搁笔,深深长叹,这一ri还是来了。
正是二十年前,被钟上位“拐卖”的刘墉,跟憨呆的纪晓岚不同,刘墉之所以甘于受骗,不过是借钟上位的船远遁海外而已。船至南京时,他就以自己是朝廷通缉重犯威胁行船之人,钟上位没有跟船南下,主事的不过是个普通管事,对国中之事知得不多,不敢贸然行险。双方最终达成协议,刘墉就在吕宋脱身。
有签了本名的“卖身契”在,刘墉不必担心被卖给官府,这卖身契就是纵容乃至庇护通缉犯的铁证,商人是不会自找麻烦的。靠着通四书五经,刘墉在吕宋安身,而天庙更是避世的绝佳之地,二十年下来,他已是吕宋天庙会的成员,主持太子集天庙已有六七年。
埋首于天庙,刘墉的心已经完全平静了,而当四书五经的圣贤言从治国之位上退下来,返求仁德立身之论时,更让他有了几分彻悟。佛道是出世,儒学是入世,可就从这入世之中,刘墉竟然得了出世心境。
也许是平生所学,一一跟天庙行事相合,这也正是知行合一。升华了的刘墉riri讲《圣经》、《圣律》,救助贫人,照顾孤寡,教诲小儿,排解纷争,偶尔也以古礼办生死事,全心投入到这个纯粹的心灵世界中。
心灵升华,对英华这个国家,对三代新论李的今人世也有了更多感悟。对自己旧世所为更是幡然醒悟,每每思及,都觉心悸神摇,恨不得一头撞墙。由此也更专注于平ri之行,这也是他自己的救赎。
但天庙终究不是全然避世,在吕宋呆久了,也感受到了吕宋的动荡。前些年吕宋人之乱,虽只在蒲林南面,乃至更南面的其他大岛上,可吕宋本岛也多有波及。最明显的一个现象就是,被另定为“土籍”的吕宋人,与拥有英华国籍的移民之间矛盾频频。
太子集这个地方,也是“土华”混居之地。土人集中在集子北面,种蕉开矿,华人集中在东西和南面,不是耕田,就是捕鱼,同时经营商货和各类手工业。双方各自抱团,难成一体。
随着华人势大,土人产业多被兼并,大多都沦为华人佃工佃农。不少循着姻亲关系,也渐渐得了华籍。但还有更多土人不是被公教或者伊斯兰教的秘密教会栓着,就是不愿,或者是没机会入华人开办的学校,两类人泾渭分明。
土华之乱最终演变为一场大规模叛乱,经贾一凡领兵平定后,大势基本安稳下来。再到吕宋都护府裁撤,矛盾已消减了许多。
但国中立起政党竞相,宰相治政之制后,吕宋作为海外行省,获得了省院事执行宰相选人权的资格。这只是过渡,十年后选人权要降到县上。为了确保ri后宰相推选不被土华分立之势影响,政事堂以及吕宋当局加快了变土为华的步伐。
大批华文学校建立,吸纳土人入华的大量法文确立。而作为“变土为华”之策的另一面,加大力度打击顽固土人势力,乃至以歧视政策逼迫顽固土人势力跳出来,搞“郑伯克段”之术,这就在所难免了。
在此势的影响下,华人不断压迫土人生存空间,搞顺华者昌,逆华者亡,而顽固土人频频以极端手段**,矛盾以不断加剧的治安案件体现出来。即便是在太子集这样的小镇里,也陷于这样的争斗中。
这让刘墉忧心忡忡,他虽认可变土为华的大策,甚至天庙还是执行这一策的主要力量,但不认可这样激进的手段,更难接受无数民人,不管是土还是华,都无情地沦为政治的牺牲品。
他在太子集,也不遗余力地跟土人交流,在土人里行医救人,吸纳土人来天庙扎根,教导他们华文,深受土人敬仰。但他无法消除土人对华人的憎恨,谁让他在行善的同时,还有更多华人在对土人作恶呢?
可这事也不能全然归罪于华人,深受公教乃至伊斯兰教影响的土人,始终抗拒入华。他们又不懂得循着华人的道理和规矩抗争,动不动就杀人烧房子,成为别有用心之人的绝佳祭品。之前闹出吕宋暴*,背后就是公教残余分子与荷兰商人。
刘墉之所以叹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就因为眼前这帮土人,正是十来ri前烧了集子里的粮仓,逃入丛林的罪犯。尚幸那次火灾没有伤到人,否则也不是镖局来追他们了。
“镖局也不能随意杀人,你们虽不是华人,此地却终是吕宋,是国法所行之地……”
听土人说不知哪里来的镖局正四下搜捕土人,稍有不顺,就肆意打杀,他们被逼无奈,只能来投奔天庙。
刘墉沉声道:“你们罪不至死,如果你们愿意伏法,事后由我带着向官府自投,我定会保你们xing命。”
天庙不涉政,这是大原则,但事有权变,而且还是在海外,涉及这么多人命,天庙要束手旁观,反而要遭鄙视。
不管是为天庙声誉,还是为心中所持的仁善之心,刘墉都不愿退却。
土人刚刚躲进殿堂里,一队人马就急驰而来。骑士们都身着箭袖劲装,头裹网巾,服se纷杂,确是民人,但人马jing壮,持枪跨刀,脸上都飘着一层戾气。
“刘祭祀请了……”
数十人下马,利索地围了整个天庙,一人抱拳招呼着,刘墉认得,集中一个乡勇。
乡勇对刘墉非常客气,“那些土人在天庙里,不知他们是怎么哄骗刘祭祀的,还劳您让路,容我们逮住这些暴徒。”
其他人看样子该是外地人,也没敢直接就冲进去,这里毕竟是天庙。
刘墉皱眉道:“他们已允了随我去见官,若是你们也只是押他们去见官的,我能让开。”
另一个头领模样的人恨声道:“土人还有信誉可言!?祭祀你不知道,这帮人抢了三河集的庄园,打伤了十多人,死了三个,还侮辱了女眷!他们已是死罪!”
刘墉摇头道:“是不是有罪,得由国法审裁,你们要打要杀,就是行私刑。”
头领怒声道:“容他们土人对我们动手,就不许我们华人自保!?国法是护咱们的,不是护他们土人的!”
刘墉叹道:“国法之外,还有仁人之心,我们华人心中有仁,定罪行刑,都必须循法,怎能自降为蛮夷,与土人同等呢?”
另一个该是受害者亲属的小伙子跳脚道:“什么狗屁仁人!我只知道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其他镖师则嘀咕道:“抓去见官就能让他们悔改!?现在律法讲人人皆一,不再给土人罪加一等,他们绝遭不了死刑!”
刘墉只缓缓摇头,他站在院子门口,尽管驼背,却如雕塑一般,沉沉压在镖师和乡勇的心口上,让他们不敢乱来。这气度,这麻衣,伴着他们长大cheng ren。学校的夫子们教他们读书认字,教他们国法,也教他们怎么做人。但从小就诵念圣经圣律,教诲他们立身立德的,正是在天庙里,正是这样的祭祀。
但也有暴躁冲动的,比如那个小伙子,他猛然拔出短枪,朝刘墉比划道:“老头,你不会是跟土人相处久了,把自己也当土人了!?你不让开,就把你当土人一并治了!”
包括首领和那个本地乡勇在内,同时脸se转白,他们不敢去动那小伙子,怕枪走火,但都呵斥出声。
刘墉深呼吸,再坚定地道:“我不止在救土人,更是在救你,不要被仇恨蒙蔽了心灵,我们华人之所以傲立人世,不是因你手中那枪,而是因我们人人心中都存着的天人大义,这大义的根底,就是仁……”百度搜索书书*屋,书*书屋手打,书$书$屋提供本书txt下载。
“仁”字刚出口,蓬的一声,一朵血花在刘墉胸口绽放,一时间,在场所有人都呆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