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惠而实,兵马使
作者:
面包不如馒头 更新:2021-12-27 22:40 字数:2817
“小儿辈英姿雄发,斩寇如麻,我西军前途可期!”康炯对李寇评价很高。
他对将门子评价都很高。
李寇听折可适吐槽,康炯对慕容彦达那厮的评价也特别高。
因此他并未对这话有过分的喜悦,只拱手表示感谢。
“有意思。”康炯一扬眉,呵呵一笑。
他回头介绍:“看到那三面金牌没有?”
金牌可不是金子做的小牌。
木牌漆金便是金牌之意。
“陈,乃枢密院贰官,端明殿大学士,名宗善。”康炯有意考验李大郎。
李寇吃惊道:“竟是签书枢密院事!”
康炯满意道:“大郎有心人,不过他不是签书枢密院事。”
那就是同签书枢密院事。
这职位,看起来不如枢密使响亮的。
但枢密使之上,还有个判枢密院事的职位呢。
枢密院,号称为西府,与中书分掌军政权,是宋代最有权势的官衙之一,其长官,多为枢密使,或者称为知枢密院事,但是若以宰相兼任,则“判枢密院事”。这是正职。
其下,首先是枢密副使,倘若没有枢密使而有知枢密院事则为同知枢密院事。
再下就是签书枢密院事以及同签书枢密院事。
这两个职位一般都由枢密直学士充任,有时候贴职端明殿学士。
显然,这位陈宗善很可能不掌兵马但绝对是宋徽宗的心腹。
打个比方就是,这人是皇帝的军事顾问。
康炯又说道:“那位宿承旨,他是冲着大郎来的哦,你可要多注意此人。此人原本为河西房承旨,此次加同签书枢密院事,虽未加学士,但恐怕很快。他叫宿元景,此番专为大郎传旨的。”
李寇又吃一惊,竟为他这个小小的知寨出动了枢密院同签书!
这里头只怕有诈,难不成是宋徽宗这厮……
“大郎别瞎猜,宿元景公正开阔,可不是寻常西府官员。”康炯低声道,“不过,大郎可要仔细这个崔御史,他叫崔靖,清流,很难对付的。”
“侍御史?”李寇问。
康炯点下头,又掉转头前去禀告。
河洛官话只几句,依仗自中间分开。
陈宗善打马上前,俯视着李寇半晌不说话。
李寇站在路边低头也不说一句。
那宿元景又过来,打圆场但也严厉地喝问。
此人既本为河西房首脑,自然对陕西路军情很了解——主要工作就是负责河西边防嘛。
只怕不好糊弄。
宿元景问道:“你便是李寇?”
李寇叉手道:“下官便是李寇。”
“钦差卫队至此,你怎么不备好接待?”宿元景喝道,“你既是两寨之知寨……”
“宿太尉此话怎讲?”李寇惊讶道,“下官年幼德浅,立一寨便已殚精竭虑,况且暂且调来处置野猪沟寨公使钱一案,怎么能算此寨之寨主?”
宿元景面上有一抹笑容,看起来似乎满意了。
李寇便知道,只怕这位宿同签对渭州军寨是有想法的。
宿元景喝道:“如此最好,那么怎么不安排人马接应?”
李寇道:“野猪沟寨本有人马,但很少,北原军寨来了不到三十人,此时也只好在南山寨外巡逻,若一处不防,则处处无防,下官只怕……”
“李知寨倒也谨慎,都为勤劳王事何必要苛责他呢。”崔靖看是个面团团,一团笑容走上来劝解道,“我等身为钦差,自要待这些忠勇将士多体谅,还是先进去再细问,宣过圣旨还要去州所,折公已久候多时了。”
康炯也劝解:“小儿辈杀敌无算,待这些规矩有些含糊,况且他初见天使,敢不安排好弓箭手,唯恐贼寇惊扰钦差依仗乎?”
陈宗善笑道:“只是为看少年人定力耳。”
便走马进门,宿元景随后跟上去。
崔靖细细打量李寇半晌。
李寇心中奇怪,又不好问。
崔靖道:“折经略荐你,童太尉推举,都以你虽年少然而有善战之名为理由,要以你为两寨之寨主,那是抬举你。”
李寇神色不变平静地说道,都是上官的抬举。
“然,但是两位太尉有看法,这却为难了。”崔靖微笑道,“少年郎知进退,但若辜负了上司同僚乃至长辈的一片好意却麻烦。”
玛德!
李寇心下来了气,这厮哪里是个好货。
他这分明来挑拨咱。
“崔御史说的是,两位太尉为王事,何况我乃一乡野少年,谨慎些,也是为下官成才,美玉虽好,也须七日打磨,何况少年哉。童公抬举我,折公抬举我,本也是出于下官小有本事,能为国杀敌,同样为国事,自然没龃龉,至于下官自个儿,虽有三分手段,却有十分自知,这野猪沟寨主么,自然不敢受,唯恐耽误了王事。”李寇道,“如此一来三家都为国事,岂能有龌龊?此寨极重要,北守西贼,南遏吐蕃众,为国事,下官恳请崔御史斟酌再三,为国选材,以使渭州安定,西陲和平,如此,方妥帖为国家大计。”
康炯嘿一声险些笑出声。
小儿辈,不可小觑哟!
崔靖也并不尴尬,哈哈一笑催马进寨门去。
“好小子,不亏折公高看,童贯青眼。”康炯让仪仗队先进,在道旁低声赞美道,“知道进退,便有好收成。记住了,守着北原寨,轻易别出手。”
这么说……
“你当他们不先去见折公是为何?”康炯再无担忧。
寨中正堂里,香表俱全。
陈宗善坐在上首,崔靖陪坐在一侧。
宿元景展开白麻宣旨,果然是夺李寇主掌野猪沟军寨。
“……渭州民李寇,虽陷贼,然矢志不渝,忠心可嘉。又经保举,事急从权,为北原之主,屡立战功,斩首杀敌,特授三班奉职,加兵马使。”
这是朝廷的身份确定。
翻译过来就是,李寇如今是大宋拥有中尉军衔,可以指挥一队禁军或者厢军的军官了。
当然。最多的还是领土兵弓箭手去。
虽然三班奉职是北宋武官里最低级的一档次,属于“小使臣”里倒数第二级仅次于最末三班借职。
但这也算九品下的官员了,每月有俸禄……
呃。
七百文。
也就是料钱。
羊肉半斤。
再加上衣服、出行、喂马等“津贴”一年大概十二贯左右。
并且还要打个折——经常领不到全乎。
李寇心中颇惊喜,上一次来的只是恩旨。
便是不经过三省录名的圣旨。
这次可是河西房提名,枢密检详官审阅,枢密院批准,吏部考察过后通过,真正写进小吏房卷宗里,拥有正式告身的官员。
麻烦吗?
麻烦的厉害。
李寇原本最担忧的,还是自己的年龄。
宋廷有规定,因战功而授予官职年龄是有限制。
最重要的是,有了官职再任命位置基本上都在二十岁以上。
这次好,给了个从九品的小官那是可以疏通泾原路的渠道拿到差遣的了。
“还有。”
李寇正要长揖谢过赏赐,却被宿元景摁住了。
“告身不要了?”宿元景自顾打开一道枢密院的任命,读一遍,原来是枢密院直接给了李寇差遣,因为是奉旨因此也打破了“成年之后给差遣”的惯例。
但……
“由泾原路荐举,枢密院执事保举,差为北原军寨知寨,北原弓箭手部将。”宿元景警告,“尔当奉公守法忠君报国……”
屁话不用听。
李寇心中半是喜悦半奇怪。
喜的是差遣竟然也定了。
三班奉职,对应的是北原军寨知寨,这和寨主可不同,是官方认定的军寨之主。但前面又说过是北原之主,因此他这个位置除非有大过否则只要关系过硬就没人能够拿走。
而兵马使这个官职,对应的差遣便是北原军部将。
依西军制五人为一伍,帅伍长;两伍为一什,什长统;五伍为一押,有押正;两押为一都,设都头;两都为一队,有队将。
又以两队为一部,统领者便称为队将。
也就是说,李寇有统领两百人到两百二十五人弓箭手的资格了。
没这个任命?那便是造反!
但他也知道,这恐怕是童贯帮他争取的差遣。
可这本该是泾原路经略使府宣布的命令却怎么就成枢密院宣读的命令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