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4章 轮回(终章)
作者:红色可乐      更新:2021-08-02 23:44      字数:5446
  良辰好久非虚度,十年已非少年身。
  时光荏苒,如流水一般在指甲的缝隙中倾泻殆尽,十年辽东之旅,此时已经分不清是旅客,还是辽东人。
  如今已经是正德九年,这十年大明帝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变革之中执牛耳者,当属辽东。
  世人皆言,陈生乃是当世范仲淹,一切变革皆从辽东开始,功在社稷,利在千秋。
  陈生去辽东第二年,当时与八白室的战事刚刚收尾,大明弘治皇帝朱祐樘御天而去,庙号孝宗。
  陈生闻言,痛不欲生,欲要放下手下所有活计,去京师奔丧。
  八百里加急,皇帝圣命,封韩阳为辽王,宗室玉蝶将陈生录入其中,为明仁宗次子。准其世袭罔替,永镇辽东。允许辽东藩王拥有自己的卫队,但是要求控制在十万以内,也就是二十卫以内。
  陈生素服为明仁宗守孝三年,以表孝道。
  藩王不能擅自离封地,正德元年,朱厚照自封魏武大将军,叩关大同而出,于塞外之上,与辽王兵马突然合击蒙古小王子,为时人攻讦。
  但是此战战绩之雄,当列大明第一。
  在陈生的帮衬下,歼敌五万,蒙古族远遁大漠,再也不敢提起南下之事。
  朱厚照与陈生花费三个月时间,游览大漠,赏塞外风光,回忆昔年两人并肩与草原之上的战斗。
  最后建庆功楼,以纪念先皇之辛苦耕耘,方有今日之大胜。
  庆功楼乃是石楼,高百二十米,有守塔僧人照看英灵的排位。另外塔中有收缴蒙古人的旗帜,铠甲,制成标本的人头,以供世人观瞻。
  顶楼有手书一封,上书正德皇帝与辽王共同心愿。
  天下以大明共主。
  此后,朱厚照巡视辽东,亲收辽王当地百分之六十的财政权,并做主辽东的财务官员的监管权归朝廷所有。
  辽东并无犹豫,一切应诺。正德皇帝帝心甚悦,允许辽东增添辽东舰队。兵员控制在十卫之内,坐实大明辽东海军事实。
  同时,二人秘密定计,开辽东海事,准备成立海关。
  绕开顽固的大臣们,派遣内监官员谷大用为辽东第一任海关长,为大明四年诛。第二人海关长乃是已经退休多年的前内阁大臣刘健。
  海关事宜结束,朱厚照命韩阳在辽王府外修建行宫,为辽东帝苑,样式与辽王府一般,每年夏暑,朱厚照皆会来辽东避暑,并与韩阳把酒言欢。
  此外时间,辽东帝苑则为商旅客栈,用来维系开支。
  朝臣皆攻讦辽王吝啬,让君王受辱,帝王居所岂能让商贾之人玷污。
  朱厚照笑语,“朕乃父母之子,商人亦父母之子,既皆为人子,又有何异同?况且帝苑乃是私宅,岂能浪费国帑?”
  明,正德三年。
  韩阳之妻,罗刹女,诞一子,命陈平安。
  朱厚照照例认为义子,另赐姓朱。入玉蝶,为宗室子弟。并许诺与皇长女朱炜钰婚约。
  明,正德四年,八白室卷土而来。
  辽王忽染重疾,辽东无能引兵者,高丽君主国破身死。
  后高丽移民再三恳求,跪死在沈阳者不计其数,辽王殿下带病出征,灭八白室,并西拓国土一千八百里,土蛮被殃及池鱼,灭。
  高丽君主一脉皆死于国战,辽王恳请收高丽为高丽布政使司,恳请朝廷派遣布政使管理。
  为朝中儒臣反对,认为高丽既为属国,当选其宗室继承国统,彰显大国气度。
  后宗室动乱,与宗室有血缘关系者皆灭。
  高丽百姓上万言书,复跪沈阳,哀求并入大明。
  时人皆为陈生乃是当世人屠,杀进高丽复国之民,杀尽了高丽有脊梁之民,此生必遭现世报。
  龙虎山天师却观天象云,辽王虽造杀业,却延绵大明国运,当增二十余年阳寿。
  其朝中群臣,皆气闷无言。
  正德帝命一代儒宗王守仁为第一任高丽布政使,负责高丽民政。王守仁入高丽,宣扬教化,引导当地之民汉化,著书传习录,正德帝有意让其入阁,为高丽民恳请所弃。
  辽王自上任以来,虽战事频繁,但是商业却异常活跃,乃以战养战之法,各国之民,各国之财,一旦战败,皆为辽王所有。
  另有寿生商行裨益,辽东经济与军力齐长,进入飞跃时代。
  时有图集,名辽东见闻,其作者徐祯卿于辽东帝国海关商业大厦观览大连港,可见大连港口之上,战舰遮天,商船密布,港口沿途的马路上,堆积如山的物资,在码头工人的搬运下,顷刻间便可以消失殆尽。
  遂做大连港口繁盛图,为正德帝钦定为国宝。
  另有一事,当属商人地位之变化。
  商人与帝国官员虽然算不上平起平坐,但是也不至于显得太拘谨,在海关穿着缎子,坐着小轿去海关交钱的富商数不胜数。
  十余年来,这些商人追赶寿生商行的脚步,在加上大明的勋贵,世家大族的积蓄,大家拼劲全力去做生意。
  自从韩阳兵占高丽之后,各种大明的货物倾泻而去,便带来了不错的收益。
  在这种情况下,陈生进逼东瀛自然也不是什么事情。当东瀛的黄金女仆出现在京师的街头的时候,商人们更是将陈生当做神仙一般的存在。
  人都是追逐好处的,辽东的变革带来的好处不仅仅是这一点,大家都明白,陈生虽然不在京师,但是却在时刻变革着大明。
  大家可以不爱大明,但是却不能认不清形势。
  如果死死的抱着农田吃佃租,早晚有一天没落,不是大家想要改变,而是形势在逼着人不得不改变。
  命正德六年,倭寇侵犯福建等省份。
  正德帝盛怒,命辽王加强水师训练,以远征日寇。
  时朝臣皆引太祖旧历,曰东瀛乃是大明不征之国。
  时辽王奉命入京,商谈国事。当朝呵斥朝臣,古有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今倭寇之猖,岂止酣睡,欲塌吾吾,抢吾财,害吾命。吾若不杀之,岂不让天下人耻笑。
  内阁首辅李东阳默然。吏部尚书马文升告老还乡,与朝臣曰,国虽大,好战必亡,今日吾归乡,免遭动荡苦。
  国战备时半年,大明训练辽东水师同时,增添福建水师。
  战舰二百七十八艘。皆列装火炮。仅辽东水军三万人。运兵船可运输大明天师二十万。
  时辽宁港,天津港,旅顺港,商船云集,皆为战时管理条例所控,为国战运输物资。
  大明各地之民,之官,皆知大难临头。
  派遣使者求和,为帝所诛,帝云,“杀我大明百姓,抢我大明财物,尚有求和之心,东瀛人质无耻之尤,当世之甚。”
  兵进东瀛,国灭。为东瀛效死之民甚众。
  时遣刘健东渡东瀛,为东瀛布政使,治理东瀛。
  天皇之族,尽数迁徙京师,封无义公,世世代代不许出京。
  大明定下轮戍法,以控东瀛之地。
  东瀛国灭,其国之年轻女子,多入中原为女仆,身为富家翁所喜,民间富足者,也喜东瀛女子,买之为婢。
  时东瀛女子者产子者甚多,为朝臣所忧,是否会玷污天朝血脉。
  辽王云,“受我大明教化,皆为大明之民。当下东瀛为大明所有,东瀛之民自然亦为大明之民,况且两族通婚,有助于两族融合。朝臣应当一视同仁,并准许东瀛之民入学,入朝为官。”
  帝允。
  朝臣多阳奉阴违,民间亦不喜东瀛女之子,其子多难以继承家主大业。东瀛科举制官,多去贫寒苦极之地,然东瀛人却多沾沾自喜,天朝之大,物资之封,生幸做了天朝之民。
  刘健上书,朝廷开发东瀛不足。
  东瀛明朝百姓甚少,不利于统治,辽王遣一贫寒子如东瀛,以富贵返乡,逢人便言,东瀛地好,黄金遍地。
  大明贫瘠着,富者,争相出海。
  明朝富商,世家大族皆争抢去开发,一时间入东瀛者国人岂止百万术。
  经历国战,东瀛之民本身甚少,如今东瀛汉民众,东瀛为大明所有矣。
  正德七年,正德帝感南洋汉家遗民之苦,有意遣三大水军南下征伐。时下,装死丹犀前朝臣无数。
  辽王为朝臣所怨,时人皆言,辽王祸国。
  朱厚照与辽王乃兄弟,齐肩治国,其中默契,谁人不晓。况当下富商者,皆为新政受益者。
  如今辽王为朝臣弹劾,自然出手相助。
  帝怒,凡是弹劾辽王者,皆赶出朝堂。
  辽王适时提出公务员制度,改革科举,增强科举的实用性,通过科举制度,可选粗通四书五经,但是有管理之能者为乡吏。
  乡吏为十品官,虽末流,却有管理地方之能,下设乡尉,管民间巡查。建民间督查制度,监管乡尉之贤。
  朝臣恐慌,儒家最大之资本,在于朝堂之上官员皆为士人,如今非儒林学子,亦有为官的机会,此乃动摇根基之策。
  陛下与辽王动了决心,朝中的大臣们顿时熄了火。他们不敢折腾,因为他们若是不干了,随时有人接替他们。
  权贵们,世家们,低着头挣钱的事情,辽王默默的开发辽东,高丽,东瀛的事情,无奈之下只能被默许。
  于是,大家看着辽东一天天扩大,国库一天天充盈。
  朱厚照如今阔气了许多,到处修建水利,修缮道路。朝臣不愿意做的认为花钱的事情,陛下皆会一拍胸脯,畅言,朕有钱。
  表情之狂傲,让大臣不得不低头。
  正德八年,宁王乱,陛下欲亲征,旋灭。
  帝沿途,发现官员贪腐成性,命监察御史严查,贪图过甚者斩杀,一时间大明处死官员之中,超过三万人。
  后九年,再次爆发贪腐之事,诛贪腐之臣五万人。
  帝与辽王议事于帝苑,如何解决贪腐问题?
  朱厚照无奈,言,“朕与汝在世,可肆意杀贪腐之罪臣,然朕之子孙,未必有吾等之豪气,届时贪腐之臣误国,该当如何?”
  陈生云,“人存则有私欲,有私欲便有贪腐,无妨。修大明律,贪腐之臣国万两者,斩。”
  “有能臣贪腐者该当如何?肃贪是否会成为朝争之工具?”
  “贪腐之臣,若是为人攻讦,而不能保其身者,可见其本事不到家,活该倒霉。”
  “可有上策?”
  “有?”
  “请畅言。”
  “纵观大明之臣,有权臣,有清贵,有南臣,有北臣,有文臣,有宦官,有文臣,有武将。若君主立宪,采取两会制度,届时以十年为期,两党相争,互相轮治,互相攻讦,执政者必清剿政敌,陛下高坐钓鱼台,可借其力清剿贪腐之臣。”
  朱厚照云,“此乃帝王心术,用之正,则帝王百事顺心,用之贰,则国破家亡。朕亦当慎重。”
  “大善,该当如何,陛下当持重。”
  正德三十年,帝寿诞,万国来朝,辽王亦亲临京师。
  二人携手并肩,于宗庙之前,写下大明之盛,有地北至极北,南至印度洋,东扩东瀛,西有西域,乃至华夏之极。愿祖宗保佑,大明国力不衰,千秋之盛。
  正德五十年,帝疾,辽王侍奉驾前。
  朱厚照坚持,于寿诞之时,祭祀宗庙。
  携太子,众王子十二人,辽王,辽王子嗣三人。
  告祖宗之灵,大明之盛,有民四万万,国库之粮,多至腐烂。国库之音,堆积成山。大明兵锋之盛,天下无人能敌。
  大明之织布机,生产布匹,行销天下,大明富有者不计其数。
  大明之蒸汽机,沿铁路,几日便可以南北通行大明。游轮战舰可以横行海上。
  大明之教化,有大学五百余所,教育之兴盛,天下无人能及。
  大明之富民,百姓皆局砖石之屋,家中皆有存粮,有余钱,子孙入学,皆免费。
  请祖宗保佑,大明国富力量,万世之业。
  正德六十二年,帝之疾愈重,帝诏辽王辅政,太子监国。
  九月秋,正德与辽王饮酒于驾钱,神采奕奕,似回访返照之症,群臣归于丹犀之前。
  帝曰,朕思索六十年,今欲行君主立宪于天下,太祖钦定大明律于此。
  今日修律,他日违者,诛九族。
  重臣皆俯首称是。
  陛下驾崩。
  握辽王之手,悲恸曰,“朕年少顽劣,及成人夙兴夜寐,奔走劳国,只求大明长久不衰,今日为何立君主立宪之法,亦感心中不安。”
  周围宿卫皆惊惶,以为帝有诛杀辽王之意。
  辽王亦垂泪,“天下大势,浩浩汤汤,岂有千年不灭之国,我等在世,只求勤勤恳恳,不留遗憾。彼时国灭又如何?我等精神若在,国便恒强。无非换家姓氏而已,陛下做龙椅六十二载,可还没想开吗?”
  朱厚照浅笑,“想开了,想开了,老头子死之前,有些不舍罢了。”
  陈生抚摸着朱厚照满是皱纹的手,垂泣道:“人生在世,谁能不死。陛下活已是泰山,如今立君主立宪,后世史书亦名耀千古。”
  朱厚照摆摆手,“呵呵,名声什么的,我不在乎。就希望我们的子孙,我们的臣民过得好。你看我这几十年了,都憋坏了。你知道的,我喜欢骑马游玩儿的,我喜欢打仗的,我喜欢漂亮的姑娘的,可是为了百姓,我老实了六十年,你说我为了啥。人这一辈子,都为别人活了,不值。若有来生,该当多好。”
  陈生感慨道:“若有来生,陛下该当如何?”
  朱厚照眼神迷离,“若有来生,朕一定游龙戏凤,游北疆,下江山,寄情山水,游戏民间,到时候留下个千古骂名给世人看。”
  陈生喃喃的笑了笑,“陛下这辈子是真的没由着性子来。”
  朱厚照坏坏的笑了笑,“朕还喜欢人妻,朕还喜欢养豹子,朕还有亲自抓着宁王。别看朕这么能折腾,朕保证国家也不落下,养刘瑾这条老狗看家,不听话就顿了吃肉。朕活了这一辈子,帝王心术早就看透了,说句装比的话,就是懒得跟你用。”
  “呵呵,臣还得谢主隆恩。”
  “滚!朕跟你说,朕走了之后,你个老东西也别让我等太久,朕的游魂会去北土的庆功楼等着你,你他娘的让我等久了,我可不客气了。妈的,让自己的女人在下面等了那么就,一点儿都不体贴。”
  朱厚照骂骂咧咧说道。
  陈生哂然道:“年少时征战天下,留下不少病根,如今也油尽灯枯了,臣也差不多了。”
  “要不死之前,找两个女人放肆下!”朱厚照异想天开道。
  群臣跪在地上不停的磕头,哀求朱厚照,不少老臣干脆直接昏死过去。
  看着那些昏倒在地上的大臣们,朱厚照笑道:“你看没,朕临死前,还能折腾他们一下,开不开心。”
  “我以为你真的想折腾一下呢。”陈生笑道。
  “哪儿能呢。这一辈子洁身自好过来了,死之前折腾什么?朕走了。”
  陈生叩首,“臣恭送陛下。”
  朱厚照死后,魂魄归庆功楼,牛头马面相迎。
  “陛下,您阳寿已尽,请随臣等入阴间。”
  朱厚照看着此时已经便会翩翩少年容貌的自己,笑道:“朕有意等候朕的辽王,你们先去忙吧。”
  “臣遵旨。”看着庆功楼数万死后被人供奉,成为阴神的大明将士,牛头马面一脸寒颤道。
  看着牛头马面离去,正德笑着对阴神兵士说道:“朕知道阴神有颠倒乾坤之能,朕想回去看看,请诸位借朕一臂之力。”
  “臣等遵旨。”
  街头之上,人流之中,年少的朱厚照扛着自己新打的椅子,准备去贩卖,大学士杨延和紧随其后。
  忽然听到不远处一声清脆的呐喊。
  “卖扫把啦!”
  “给朕来一把。”朱厚照轻飘飘的说道。
  “我艹!你他娘的怎么来了。”少年一脸懵逼。
  “我靠!你他娘怎么来的?”朱厚照也是一脸震撼。
  。。。。。。。。。。。。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