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声 荣华
作者:郁桢      更新:2020-06-02 05:32      字数:6965
  开宝二十四年,六月初二,皇帝宾天。
  太子沐瑛继承大统,给皇帝上了谥号“穆”。这一年依旧沿用开宝的年号,拟定明年为“祺康”元年。册封嫡配吴氏为皇后。先帝新丧,定于明年皇后的生辰再举行册封大典。
  虽然没有举行大典,但是按制,命妇都得入宫向皇后朝贺。
  荣筝也得依礼大妆起来,准备进宫向新皇后朝贺。
  梅芬将一个一个大红漆刻花的捧盒拿了进来,打开了盒子给荣筝看。
  盒子里装了几件荣筝点名要的珠宝首饰。有点翠大花、汉玉雕花的噤步、白沉香的手串、猫眼石的项链。这些都不是稀世之物,但是送这些却是最保险的。
  每一样荣筝都拿来细细的看过,将礼单对比,确认无误后,她让梅芬合上了盖子。
  荣筝进了宫,皇后的寝宫已经从以前的承乾宫搬到了坤宁宫。新皇后在坤宁宫的前殿接受了命妇们的叩拜朝贺。
  宫中琐事,很是繁杂,不能一一叙述。
  荣筝抽空的时候去了一趟玉明殿。
  荣筠如今已是玉明殿的主位了,以前的那位庆妃在两年前已经去世,而荣筠又因生育了九公主,她的份位也从以前的才人进到了贵人。在荣筝的提早干预下,九公主并没有如前世一般的早夭,幸运的长到了现在,看上去还十分的健康。
  荣筝救了九公主一命,这让荣筠对荣筝充满了感激,所以在听说荣筠来看她时,她激动万分,拉着女儿从宴息室里就迎了出来。
  “三妹妹,你来了!”
  荣筝向荣筠福了福身子行礼。
  荣筠一把拉住她,说道:“快别这样,自家姐妹相见何须多礼。”
  荣筝又笑着向九公主问了好,九公主还未满七岁,长得很是可爱,有几分像荣筠。
  “妹妹是来向新皇后朝贺的吧?”
  荣筝笑道:“是啊,在坤宁宫坐了一会儿,又惦记着娘娘,所以抽身来看望您和公主。”
  荣筠素衣素服,这是在替先皇守制的缘故。
  “她们说要我搬到寿康宫一带去住。可是我不大想去,在这里呆了十来年了,我舍不得离开这里。”荣筠看看屋子里的陈设,她对这里早就充满了感情。
  寿康宫一带是老太后,老太妃们住的地方,离佛殿近。反正她们这些前朝妃嫔,这一辈子都与青灯古佛相伴了。
  荣筝能体会荣筠,含笑着说:“就和当初要离开汴梁一样,都是一样的心情。”
  九公主仰面问道:“三姨母,怎么没有看见沅姐姐来呢?”
  荣筝弯着身子,含笑着说:“公主,你姐姐今天没和我出来。改天我再带她来给公主请安。”
  荣筝坐了不过一盏茶的功夫,坤宁宫的一个女官来了,要请荣筝过去。荣筝只好告辞道:“娘娘,公主,你们多保重!回头我再进宫给你们请安。”
  荣筠点头微笑道:“皇后叫你呢,快去吧。别误了正事。”
  新帝登基,总少不了事。沐瑄回家的时候已经入更了。
  靠墙角的烛台点着数枝蜡烛,将整间屋子都照得亮堂堂的。沐瑄没有看见荣筝的身影,见隔壁的屋子也亮着烛火,自顾的揭了帘子走了进来。
  沐瑄见荣筝坐在灯下,一手托腮,望着烛火发怔。也不知在想什么,十分的入迷,以至于沐瑄都走到跟前了她还没有发觉。
  沐瑄轻轻的蒙上了荣筝的眼睛。
  荣筝将沐瑄的手掰开,站了起来,努力的扯出一丝微笑来,道:“今天回来得也挺晚的。”
  “这是没办法的事,最近都忙。等忙过了这一阵子,皇上说准我一段时间休息。已经打算好了,趁着这阵功夫,带你和孩子们回一趟汴梁。”
  荣筝低头说:“好啊,说来也有许久没有回去了。”
  沐瑄捧着荣筝的脸,借着温暖的烛光,仔细的凝视着她的脸,这张脸他永远也看不够,含笑着说:“我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你。”
  “唔,什么好消息?”“皇上说要赏赐我一个爵位?”
  “什么爵位?”荣筝有些诧异。
  沐瑄含笑着说:“你猜猜看。”
  “侯爵?”
  沐瑄摇头。
  “辅国公?”
  沐瑄依旧摇头。
  “那是镇国公?”
  沐瑄含笑着道:“不是。”
  “那剩下的……”
  “是个郡王。王号已经拟好了,就等下旨宣封。可能就这几天了。”
  荣筝十分惊异的望着沐瑄。这怎么可能,怎么突然就会被封郡王呢?沐瑄虽然也是宗室,但他不是世子,已经失去了继承爵位的资格。虽然在军营里呆了几年,也立过一些战功,可都是好几年前的事了。这几年里他都是亲卫军的统领,要说功绩的话就是替太子铲除了吴王,突然就被重用了一时还没缓过来。不过联系白天皇后和她说的话,荣筝也不觉得那么惊异了。
  “今天皇后私下召见了我,和我说了几句话。”
  “嗯,皇后说了什么?”
  荣筝的声音越发的低沉了,说道:“皇后的意思,是想收我们沅姐儿做养女。”
  这下吃惊的换成了沐瑄,他半天没回过神来,惊诧道:“你怎么回的话?”
  “皇后的旨意难道我还能违抗不成,不过我也没立刻答应下来,说要回来和你商量。君华,你说皇后这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不很明显吗?皇后养的几个孩子都是儿子,没有女儿。皇上也就一个女儿,才半岁大。皇上需要公主。”
  荣筝含泪道:“怎么就看上了沅姐儿?公主也不是那么好做的,我可舍不得让沅姐儿离开我,她还那么小。”
  “如今四海归顺,天下太平。和亲的事是少之又少。不过沅姐儿真成了公主,将来她的婚姻就由不得我们做主了。”
  荣筝一阵阵的心疼。这些年,她和沐瑄言合意顺,恩爱有加。到如今她养了一共三个孩子,而女儿也就沅姐儿一个。沅姐儿小时候淘气,可现在越大越乖顺,她宝贝似的疼着。不想让沅姐儿养在宫中。
  八月十五,册封的诏书就下来了。赐予沐瑄为“西平”王。子孙非战功,降一级承袭。不就藩。这在大夏上百年的历史中,不算是特例。同时也有一道皇后的懿旨,收养沐瑄长女为养女,等待指婚后再上公主的封号。同时旨意上又说西平王妃逢五便要将沅姐儿带进宫中,让她在坤宁宫陪伴皇后左右。寻常日子,在西平王府住。
  荣筝听到后面时,眼泪都要落下来了。幸好皇后还是让女儿大多数的时间陪在她的身旁。
  沐瑄被封郡王,一时成为了朝廷的新贵,前来道贺的王公贵族不在少数,而荣筝也被家里的上下尊称为“王妃”,突如其来的新身份让她颇有些不适应。
  为此皇帝还特意给沐瑄划拨了一块地,用以修建府邸,同时还赏了千顷良田。
  沐瑄这一辈子终于可以从豫王长子的背景下走出来了,他总算靠着自己的能力闯出了一片天地,有了自己的功业和地位。
  过完了中秋,万事平定。沐瑄便携了荣筝进宫向皇帝请旨,打算回汴梁去一趟。
  皇帝没有二话。皇后只是舍不得沅姐儿,和荣筝道:“把公主留在我这里吧。”
  沅姐儿早就想回汴梁去看看了,听了这话有些泪汪汪的。荣筝见女儿如此,只好道:“皇后娘娘,臣妾还是想把沅姐儿带回汴梁去一趟。她姑姑早就念叨着她,十分的想见她一面。等从汴梁回来再让她来坤宁宫小住几日。”
  皇后轻轻的抚摸着沅姐儿的头发,有些不舍道:“好吧,想来郡主也念叨侄女。回来一定要来这里小住几日。”
  沅姐儿福礼应了是。
  皇后越看越爱,夸赞道:“王公贵族里的小姑娘我见过不少,唯独沅姐儿长得最标致。怎能让人不喜欢呢。”
  沅姐儿喜孜孜的答道:“多谢娘娘赞美。”
  皇后从身后拿出个锦匣来,说道:“这是我给郡主准备的礼物,见了她替我问声好。要是身子没有大碍,让她上京来,说宁悫公主还想着她了。”
  “是,臣妾一定会把皇后的旨意转达给她。”
  一切齐备,沐瑄定了八月二十一的日子起程。荣筝带了儿女们一同前往已经阔别多日的汴梁。
  从北往南,路上原本要经过半个来月的光景。好在一路顺风顺水,晓行夜宿,倒还相安。雇的车马都快,所以从京城到汴梁只用了十二天就到了。
  虽然在出发前沐瑄就派人给栖霞山庄写了信,但是他们提早了几日到家,还是让端惠郡主有些措手不及。
  她看见了沐瑄一家子,很是喜出望外。
  “我还说你们要过两天才到,没想到竟然提前了。一路上大大小小的,也不容易吧。”
  荣筝怀里抱着刚满一岁半的幼子朗哥儿,沐瑄牵着七岁的良哥儿。沅姐儿见着了她姑姑挣脱了丫鬟的手,撒着腿儿就朝端惠跑了过来。
  “姑姑!姑姑!我可想您了,您怎么就不来看我呢?”
  最近一次见面还是在开宝二十二年的冬天,转眼已经快两年没有见了。端惠本来就喜欢小孩子,见沅姐儿还是和她这样亲密,眼中早已经泛了泪花。
  “妞妞,我的好妞妞。”
  姑侄俩难解难分,过了片刻,端惠一手牵着沅姐儿,才微笑着和荣筝、沐瑄道:“一路上辛苦了吧。好在清音馆一直有人打扫,被褥什么的都是现成的。还能住。”
  沐瑄见他姐姐穿了身石青的素面褙子,挽着低髻,插了根碧玉簪,胸前挂了串檀香木的念珠,并不见其他的珠翠。看上去比两年前回来似乎又苍老了些,心中有些泛酸,真切的问候了一句:“姐姐,您近来还好吗?”
  端惠含笑着说:“好,挺好的。就是想你们想得紧。”
  荣筝就顺势说道:“那姐姐这次就和我们一道上京去吧。我们那里屋子也多,住得下的。”
  “诶,我走了,谁守着这里啊。我舍不得。”这些年,端惠都是在抱着回忆活着。
  一家人难得团聚,有欢笑,也有泪水。早在前两年端惠郡主就做了在家的居士,每日吃斋念佛,再没有谁来劝她再嫁。她隔三差五的去云台寺住一段时间,日子过得很清静。
  端惠在沐瑄写来的信中已经知道了沐瑄封了王爵,沅姐儿被皇后收为养女的事。她含泪着说:“母妃在天之灵必定也是高兴的。我们这一房终究还是没有让人看扁。只是沅姐儿……”
  端惠说着,搂了沅姐儿的肩膀,有些心疼道:“罢了,天底下有几人能有她这样的福气。没想到我们这一支还能再出个公主。”
  私底下端惠和荣筝道:“趁着还年轻,你再生个女儿,依旧我帮你养。”
  荣筝有些为难的摸了摸鼻子,讪笑道:“这个嘛……姐姐,皇后还让我问您好来着,还说请您上京去住一段时日。宁悫公主很想您。”荣筝直接转移了话题。
  端惠问道:“幼仪姑姑她还好吗?”
  荣筝道:“时常进宫陪太皇太后,隔三差五的能见她一次,倒挺不错的。”荣筝又拉着端惠央求道:“姐姐,我们一道上京吧,过了年,开春暖和的时候再回汴梁,好不好?”
  端惠始终有些不愿意,道:“可是京城里的冬天实在太冷了。”
  “烧了地龙,又有火炕。您又不大出门,倒无所谓。王府已经拨了地,很快就要修建了。等到修建完毕,您还能搬进去住段日子。君华就您这么一个姐姐。您留在汴梁他也不放心。两地虽然隔得不是太远,但是您渐渐的有了春秋,身子本来也不大好。在一起也多有个照应。这里也让人收拾看守着,您什么时候想回汴梁住了,也行。”
  怎么说着小住,却变成长住了。
  这次端惠没有立即回绝荣筝,而是郑重的说:“我好好的考虑考虑吧。”
  荣筝看到了希望,点头笑道:“好,我等姐姐的好消息。”
  她这次跟着沐瑄回汴梁还有一件事就是想把汴梁的两处铺子给处理了,同时来接紫英和紫苏两家人也一道上京去,帮着她打点京中的产业。
  紫英和紫苏相约着来给荣筝请安。
  “奶奶,我们早就想跟着奶奶去京城了。这次定了不变了吧?”
  荣筝含笑着说:“不会变了。你们在京城的住处我也给找好了。将来还要靠你们帮忙。”
  紫苏和紫英俱是欢喜,对未来充满了向往。荣筝快两年没有回汴梁了,便和紫苏、紫英说些汴梁的琐事。
  紫英的小叔子还在荣府里当差,对于荣家那边的事她知晓得比紫苏多,所以和荣筝说起了荣家的事来。
  “前两天还听我那小叔子说起太太和五小姐的话来,说五小姐回娘家住了半个来月了,太太生厌了,就赶她。五小姐不知怎的就和太太吵翻了,闹得不可开交。这不太太一着急上火,又添了病。府里人仰马翻的,乱糟糟的一片。”
  荣筝知道,开宝二十年的时候,父亲给荣笙说了一门亲事。荣笙嫁的不是前世那位父亲的同僚儿子,而是说了一户汴梁的普通人家。那家姓胡,只一个独子。马氏嫌弃那家穷,对女婿百般不满意。胡家儿子是独子,胡母娇惯得很。荣笙又是那样的脾气,一个月过不了几天的好日子,夫妻两人常吵架,每次一吵架荣笙就回青云巷来。住些日子,胡母又让儿子来接。如此循环,周而复始。
  她从未见过荣笙的夫君,今生都不想和这个妹妹有什么关联。听完紫英的话,她微微的拧了眉头,什么也没有说。
  紫英见荣筝不大高兴的样子,索性也不说了。
  肖王氏走了来,和荣筝道:“王妃,郡主说要请崔七奶奶过来坐坐,您看什么时候合适?”
  荣筝想了想,便道:“听郡主的安排吧。”
  肖王氏笑道:“那好,老奴这就去回郡主的话。”
  紫苏和紫英这才知道荣筝做了王妃的事,双双欢喜着给荣筝磕头道贺。
  荣筝笑道:“我对这个新身份也还不适应。你们也别太拘束了,和以前一样就行。”
  到了晚间,肖王氏和荣筝提起了一事。
  “王妃您还记得南阳的那位廖大太太吗?”
  荣筝道:“记得,当然记得,他们家出了什么事吗?”
  肖王氏道:“听说他们家的亲家出了什么事,那位廖大太太生怕廖家受牵连,正鼓动着廖家哥儿要休妻。你说这也太凉薄了,是不?那位姜氏还替廖家养了一儿,一女,说休就休。留下一对孩子难道不可怜?这姜氏并没有犯什么错,实在让人寒心。”
  荣筝听到这里,仿佛看到了前世的自己,久久的说不出话来。
  过了两日,十五娘带了祥哥儿来栖霞山庄看望许久未见的荣筝。
  十五娘比前两年看上去更加沉稳了,和荣筝道:“我快要熬出头了。祥哥儿他已经有了功名,今年院试中了个第四名。”
  荣筝连忙向十五娘道喜,又道:“你这些年真不容易。祥哥儿年纪不小了,快要说亲了吧?”
  十五娘道:“他说自己还小,又没混出个名堂还不敢替他说亲。”
  “倒是个有志向的。将来媳妇一娶,多一个人帮你,也就好许多了。”
  十五娘颔首微笑。
  沅姐儿正在桃花坞玩,祥哥儿走了来。沅姐儿见了他,向他招手笑道:“祥哥哥,来这里。我们坐船去!”
  祥哥儿迟疑了下才走上前去,恭恭敬敬的向沅姐儿行了个大礼,谦卑的说道:“给公主请安!”
  沅姐儿原本笑靥如花的脸,立马就拉下来了,哼道:“什么公主,连你也来打趣我。我问你,怎么一年多不见你就长高了这么多。我踮着脚也不能够到你。”
  身后的丫鬟笑道:“崔小爷正在长身体,所以变化快。公主您再过一两年也会长高的。”
  沅姐儿指着祥哥儿说:“你不许长太快了,不然下次见面我一个劲的仰着头看你,太费劲了。”
  祥哥儿哭笑不得的应了个是。来之前,母亲就和他说过,尊卑有别,见着了公主要客客气气的,再不许像小时候那般随意。
  那边船娘已经备下了船,沅姐儿仗着胆子大,不用人搀扶就跳下了船。
  “祥哥哥!你也来!”沅姐儿朝祥哥儿招手。
  荣筝和十五娘在屋子里坐着闲话,突然丫鬟来报:“王妃,公主坐船去了。”
  荣筝一听,不免有些担心,说道:“我们去看看吧。”
  荣筝和十五娘来到河边,河水中果然有一艘蚱蜢舟。十五娘定睛一看,划桨撑船的不是船娘。竟然是沅姐儿和祥哥儿。十五娘惊了一头的汗。
  荣筝皱眉道:“孩子们真是胡来!”忙吩咐会泅水的在岸边仔细看守着。
  十五娘带着祥哥儿在栖霞山庄玩到天色渐晚才回去,走之前,十五娘悄悄的递给了荣筝一件东西。
  “这个请你帮我转交给那个人。”
  荣筝有些疑惑道:“给谁?”她看了看这是一部诗经。
  十五娘道:“里面有一样东西,我走了你再看吧。阿筝,早些年你劝我,我半句没有听下去。这些年我心里始终有个疙瘩,直到有一天我翻到了这个。心中什么都明白了。崔七爷他心里也苦,只怕到他死也未能把话说出来。你帮我把这个转交给她吧。只要她看见了,什么都明白了。”
  荣筝心里隐约已经猜到了是什么东西。
  她把这部诗经交到了端惠郡主的手上。端惠疑惑不解。
  荣筝道:“这是十五娘交代要我给姐姐的。姐姐看了,或许就明白了。”
  端惠当着荣筝的面,坐在了灯台下,翻开了那本厚厚的诗经,里面的句子都是她儿时读过的诗篇。
  终于在某一页,她的动作停了下来。
  荣筝顺着烛光看去,那一页夹着一张纸。端惠将纸展开,上面白描了一位十五六岁的妙龄女子。她看着那张画像久久不语,直到泪水滚落而出。
  荣筝看了一眼旁边的诗句,正好是那一首:“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阿筝,姐姐说,她愿意跟我们上京去。”
  荣筝高兴道:“这太好了。”
  沐瑄却蹙眉道:“尚州他怎么什么也不肯说,这些年来,他什么都埋在心里。明天我去看他,一定好好的数落他几句。”
  荣筝道:“你别骂他。那些年,他过得也不容易。”
  沐瑄一把搂过荣筝的身子道:“我知道。阿筝,今后我会加倍的对你好。”
  荣筝有些诧异的看了他一眼。
  沐瑄说:“趁着我们还年轻,还在一起的时候,我想把世上最好的东西都给你。今后才不会有遗憾。”
  荣筝明白,世上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两个人心意相投的时候。她用尽了两世的时光,终于遇到了跟前这个人。她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他。今后不管怎样,她都会坚定的和他一起走下去。
  (全文终)(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