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要当大学校长了
作者:雪无痕a      更新:2022-03-13 13:16      字数:3704
  六月的泾阳县,气温已经很高了,虽然说大唐没有温度计,但是张济安大致可以估到温度的高低。
  这天的气温起码得有三十二三度了。
  在这样的高峰下,白磷的火柴很容易发生,自然尤其放在室外,稍微放一阵功夫,让太阳直射晒一下就燃烧了起来。
  还好院子里都是泥土,假如是后世的水泥地面,估计这火柴放在地上就能够点燃。
  就这,当张济安将火柴取出来,给老李看着的时候,结果刚划了两根火柴,后面的火柴,自己就燃烧了起来。
  虽然说在长安的时候,程处嗣带来火柴给他演示过,然而,当张济安这个火柴的发明人亲自拿起火柴,给他划的时候,他依然再次发出了惊叹。
  这东西太神奇了!有了这东西,点火要比以前容易得多了。
  老李皇帝以前上过战场,也体会过荒野求生的艰难,知道在大唐点火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拿着两块火石,要使劲的砸,连续炸好几次才能把火点着。
  可是现在,眼前这一幕太神奇了,只需要轻轻划一下,火就能够燃烧起来。
  老李正在看着这神奇的东西发愣,没想到,旁边放着的一把火柴,在阳光的照射下,直接就自己燃烧起来,一下子让张济安有些尴尬了。
  这一把白磷火柴燃烧起来,火焰直接窜起了将近一尺高,如果再高一点,可能就能把老李皇帝的龙袍点着了,将旁边的几个人顿时吓了一跳。
  其他人可能仅仅是紧张于老李皇帝差点被火烧了,可是张济安却是深深的知道白磷这东西的恐惧。
  这东西一旦粘在人身上,烧不完是不会熄灭的。
  “怎么自己就着起来了?”
  老李丝毫无视正在燃烧的火焰,甚至还想凑近了去看看,他最好奇的,就是这东西自己怎么会烧起来?
  “陛下,你离这边远一点,这东西粘在身上,烧不完是扑不灭的。”
  老李一听这话,当时也是吓了一跳,赶紧往后一退。
  “你说,这东西粘在人身上,就要烧完了才灭?”
  “是这样的。”张济安心里边也是松了一口气,你知道危险就好。
  “那意思是说,这东西要是撒在敌人身上,只要点着了,就可以把敌人烧死了?”
  我去,这是什么世外,我想说的可不是这个意思啊!不过似乎也是这么一个道理,张济安下意识的点了点头。
  “那将来打仗的时候,将这东西抛进敌人的城里面,只要太阳一晒这东西就着了?”
  说到这里,周围几个人都明白了老李的意思,老李想要打高丽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他这时想到了新的战术啊。
  张济安只能点了点就好了,稍微沉吟了片刻,又道,“陛下,这东西只有在夏天的长安,这么热的天气才能够自己点燃。”
  他的意思很明白,如果要在高丽用到白磷,恐怕达不到自燃的温度。就那地方,即便是夏天,最高气温也就30度左右,甚至还达不到,即便是太阳晒一会儿,也未必能够达到40度啊。
  “那没事,先撒到城里边撒到那些人身上,然后再放一把火点着就行了。不行就扔进去两个手雷,包管全部点着。”
  听到这里身边的人也都吸了一口冷气,这是想要将里边的人活活的烧死。
  张济安一听,再想一想一座城里面的人全部着火的情形,也是心里边吸了一口冷气。他记得曾经看过一本书,说当时进攻高丽的时候,高丽人将安城市的城门全部封锁了,里边的人不出来,外边的人也进不去。
  记载中,那已经是冬天了,在冬天,靠着太阳把白磷晒的点燃,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是利用手雷或者火药,却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些着了火的人想跑也跑不出来,想想那个场面,他也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但是他知道,他不能劝阻,这不仅仅是老李的战争,还是整个大唐的战争,如果没有战争,这些武将勋贵们就没有任何战功,他们也绝对不会答应。
  大唐开国已经三十年了,文官们的地位越来越高,而这些武将们可以用兵的地方却越来越少,如此持续下去,这些开国将军们必将彻底的被文官压制。
  没看到身后的程咬金和尉迟恭的眼睛已经发红了吗?估计有了这东西,回去之后,这些家伙们又要鼓动这场战争了。
  其实,大唐这两年已经在做东征高丽的准备了,之前在吐谷浑、高昌、薛延陀的多次战争,也起到了练兵的作用。可以说大唐关于军事的准备,从来就没有放松过。
  想到这些,张济安只能苦笑,只不过是制造一个火柴而已,怎么就能弄出这么多的事情来。
  老李看着渐渐熄灭的火焰,“你是怎么弄出这东西来的?”
  “陛下,这是化学上的知识。”
  老李点着头,“没想到,你的那些学问居然有这么大的用处!只不过你小子这眼界,还是太小了,如此重要的军事物资,你居然只是拿来用作点火而已。之前的火药,明明可以用来制作手雷,你只是制作鞭爆竹玩,你说你浪费了多少好东西?”
  老李的话语当中,颇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意思,顺带着摇了几下头,表示深深的遗憾。
  旁边,长孙无忌也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陛下,老臣以为,平襄侯这样有才华的人,放在这泾阳县还是太可惜了,为物尽其才,人尽其用,臣建议将平襄侯调回长安,任其为国子监监正,专门研究对军事有用的东西,而不是留在这里浪费才华。”
  “哦,辅机觉得平襄侯还是回长安任职好吗?”
  当然,老李也就是这么随口一问,他知道这小子跑到这里来的目的是什么,而现在,太子还没有册立,在这个风头上,这小子打死也不会回去的。
  当然他就是这么一说,并没有等待长孙无忌的回复,因为长孙无忌已经将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了。
  老李回头看了一下张济安,似笑非笑的说道,“要不就回去,如何?”
  “陛下,回不回去,其实影响不大,想要做的事在这里也能做,如果臣待在长安,整天各种事情纷纷扰扰,恐怕未必能够做得出这些事情的。如果不是担心引起其他议论,臣还想搬到终南山里边去。毕竟,臣所做的各种实验都是挺危险的,一个不慎,半座城池就没了。”
  话说到这里大家都是明白人,很显然,这家伙暂时不想去长安,言外之意也很清楚,如果逼得急了他就跑了。
  老李只好烦恼的摆了摆手。
  带了一阵,老李又问道,“恪儿最近与你有书信吗?”
  怎么会没有呢?你看这小子你和他一直书信联络不断,他知道这些事情也瞒不过老李。
  “回陛下,吴王殿下与臣一直有属性往来。”
  “哦,你们平时都说些什么?”
  “主要还是生意上的事情,吴王殿下最近造了一些大船,主要在倭国和琉球做一些生意,听说大唐的东西在琉球那边都能换一些好东西,生意似乎很不错。在倭国那边,听说发现了一座银山……”
  张济安话还没有说完,就被老李皇帝打断了,“在倭国发现了银山?这逆子怎么从来和朕不说?”
  “这臣就不知道了。”
  “嗯,这事朕回去了要好好问问,如果属实,可以派一支军队去,张亮即将前往登州训练水军,倒是可以让他去看一下。”
  “陛下圣明,这倭国北边和高丽隔海相望,如果能在倭国占据一块地方,将来也是有用的。”
  老李沉默了片刻,“嗯,这是要好好谋划,回头你把倭国的事情和朕画下来,正在让恪儿到那边勘察一下。”
  “是。”
  “恪儿在琉球那边现在什么情况?”老李虽然人在长安,但是对于远在南方的李恪也是十分关注的,他知道李恪在做生意,而且也制造了一些大船。
  “臣听说,吴王殿下在琉球那边买下了一小块地方,也算是有点根基了。”
  老李听完这话,久久不语,他知道这话里面的意思,本来李恪也是他预备的人选之一,尤其是他来泾阳县之前,曾经考教过魏王李泰,那句有名的“杀子传弟”,终究没有逃脱历史的轨迹,被说了出来。
  老李现在十分纠结,长孙无忌还在竭力的向他建议你立晋王李治,但他内心却觉得,李治未必就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从内心来说,李恪才是几个儿子里面最像他的一个,但是李恪的出身决定了他想要走上那个位子,面临着重重困难。且不说长孙无忌为首的光关陇贵族肯定不会同意,就连那些开国的老将军们也绝对不会同意了。
  这可是隋炀帝的外孙啊。
  可是没想到,自己的这个儿子居然早就看穿了这一切,已经打定主意,想要在外面做一番事业了。
  “你写信告诉他,如果不想来长安,那就好好的经营琉球吧。之前运送到江南的那些薛延陀战俘,朕准许他挑选一万人,只要他自己能养得活。还有,走了就别再回来了。”
  这也是让张济安颇为惊讶,他从来没想过,老李居然有这魄力!这家伙不担心自己的儿子造反吗?
  似乎是看穿了张济安的心思,“琉球再好,距离大唐也要几百里吧?而且还隔着大海。再说了,琉球也就是一州之地,人口不过十万,朕有什么可担心的?”
  听到这里,张济安也算是明白了,琉球那地方人口也就十万人不到,能养活一万军队就撑死了。再说了,在这个时代隔着几百里的海峡,基本上不会产生任何的威胁。
  这样也好,至少不会像另一个时空里那样,被长孙无忌迫害至死。
  老李第二天就走了,肿的很干脆,该看的都看了,该说的都说了。长安那边还有一大堆的事情,刚刚经历过李承乾的事情,他可不敢长时间在外。
  临走的时候只是告诉了张济安,在年底之前,必须要回长安,一来是要完成婚姻大事,他可不希望自己的女儿的婚事一直这么拖下去,二来他告诉张济安,他还在长安专门办一所格物学校,由张济安负责,级别与国子监同级。
  看着老李远去的车驾,张济安还在思考,这个学校一旦修建起来,这应该叫做“长安科技大学”好呢,还是叫做“长安格物大学”好呢?如果叫“长安科技大学”的话,会不会和这个时代太过违和?
  回头想想,自己来到大唐也不过才一年的时间,转眼就从家教当到了大学校长了?想想都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抬头看看天空,张济安在嘴里嘟囔了一句,“这家教当的,摊子越来越大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