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命悬一线
作者:
文杳 更新:2020-10-01 17:03 字数:2470
“Aspirin and clopidogrel have been taken(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已经吃过了)!”院前急救人员一边帮着推车,一边说着一连串东西,我想他应该是在和急诊科的医生交代病情,“Here's the ecg report from five minutes ago(这是五分钟之前的心电图报告)!”紧接着他又拿出一份心电图报告交给接诊医生。
“OK!”接诊医生简洁干练地回答。
我急速地跟在后面,还不忘踮起脚尖瞄了一眼,一连串导联的ST段都显著抬高了,“AMI?”我朝一旁跟着跑的史蒂夫问了一句。
史蒂夫一脸疑惑地看着我。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急性心肌梗死).”我以为他是没有听清我说的东西,所以又看着他重复了一遍。
“Extensive anterior MI most possibly(极有可能是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走在最前面的接诊医生突然回头看了我一眼并且对我说了一句话。
幸福来得太突然,以至于我都没反应过来,更是忘了接上他的话茬,只是状况外地看着前面的背影,不夸大地说,脑子空白了两秒钟总有了。
在此以前,我从未在这家医院找到过存在感。市里医院是都柏林规模最大,接诊量最多,疑难病例最复杂的医疗机构。其忙碌程度并不亚于国内的任何一家三甲医院,只是他们忙碌的方向有着很大的差别。
由于医疗体系的不健全,双向转诊制度落实的不到位,很多患者的小毛小病,家庭医生或者社区医院都能解决问题或者有能力做好疾病初期的鉴别诊断和常规治疗,可老百姓更愿意相信,好的技术好的医生好的机器都在大医院,所以一股脑奔向三甲,奔向专家号。
更有一些人为了常规体检,却不愿意自掏腰包,而佯装不适,只为达到住院指征,使用医疗保险或商业保险报销相关费用。国内医院的医生护士忙到不可开交,没时间喝水吃饭,更没时间去厕所,他们不停地在病房和门诊上拼死拼活地干,看不完的病人,写不完的病程,换不完的补液,开不完的检查单,不停地和病人做各种告知和解释,被要求各种不合理的要求,他们一边遭到质疑和谩骂,一边谨小慎微,步步如履薄冰,有质量的病例因为基数太大而显得少之又少。
国内的医护人员没时间做科研,却被职称晋升论文数量和质量束缚,于是枪手行业应运而生,炙手可热,学术造假层出不穷。医患之间的额关系越发地不信任,大家的忙碌和拼命都特别无奈地加剧了恶性循环的速度。
而这里的医生护士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职责,真正做到了以病人为中心。因为医患信任,即便不信任也有合理合法的投诉哪怕司法途径,因为专业的医院管理人才在运营医院,无需专业技术人员操心,因为充足的人力资源配备,医护人员有充沛的时间专注于一个或几个患者,在治疗、护理哪怕科研上,都有时间为之。
在都柏林,我看到并深刻体会到了凡医生说的那种不同和差别。这种由于国情和社会结构而导致的天壤之别让我在市里医院找不到任何自信和骄傲。也许气场这种东西是相互的,当我看不见自己时,也就没有人会在意你。
在这里,我每天跟在他们后面学习,他们也慷慨大方,将能展示给我的东西毫无保留,同时他们也好像并不拿我当回事,客气中透着生疏。直到刚刚一瞬间,只因为急诊医生的一句搭话,却感受到了被在意和尊重,那个自信而骄傲的文彤,好像瞬间被唤醒了。
“what's your name?”平车被推到抢3床位,又是四个人齐心协力迅速将患者平移至床位上,院前急救医生这才签字离开,接诊的医生似乎对我充满着好奇心,立马问我叫什么名字。
“Wen tong……“我又一次喜出望外,刚报出名字,护士就匆忙在患者身上操作起来,医生随即被转移的注意力,似乎还没听到我的回答,就转身去看心电监护上跳出来的信息了。
“Myocardial injury markers detection,and call the cardiologist(急查心肌损伤标志物,并喊心内科医生下来).”接诊医生迅速地下达医嘱和指令,然后进行问询和查体,无暇再顾忌一旁的我。
患者身边的医护人员忙来忙去,我和史蒂夫很自觉地退后了一些,心内科医生很快地下来,并迅速查阅了患者心电图和血液报告。
连我一个学护理学的人都知道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是什么,更何况这这些牛掰的医生,患者主诉、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结果已经说明了一切,现在时间就是生命,下一步无非就是溶栓和介入手术了,无论是哪个方案,都要迅速决定了。
“Where is the patient's family?”果然,心内科医生转身开始询问患者家属在哪里。
貌似没有跟车过来吧……我和史蒂夫四眼相对,耸耸肩,摇摇头。
“Haven't arrived yet!”分诊台的护士示意我们,家属还没到医院。
就在此时患者的心电监护开始报警,发出“滴滴”的刺耳声,众人的目光迅速被吸引过去,发现患者出现了明显的烦躁,心电图上心率加快,早搏频发,这一些都标志着这个中年男人极度不稳定的生命体征,提示着患者不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随时随地有生命危险。
“Push him to the DSA now!”心内科医生迅速看一了眼患者,没等患者家属到达医院,就立马示意护士开通绿色通道,立即运送患者到介入手术室,准备为患者进行紧急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以便了解患者的心脏血管情况,打通闭塞的血管,抢救患者的生命。
护士和护理员得到指定,立马为患者接好了自动体外除颤设备,又迅速将患者搬运至平车上,装好吸氧装置,然后推车就走。没有人在意我和史蒂夫,我们俩也就跟在后面,急匆匆地往手术室跑。
B市人民医院也有自己的胸痛中心和绿色通道,墙上挂着“CPC”牌子,医院门口亮着醒目的LED提示灯牌,从急诊科到手术室被规划了一条最省时间的路,经手术专用电梯,直达手术室,沿途路面上是贴满了醒目的红色箭头,上面标志着“胸痛中心绿色通道”。
我想全世界的胸痛中心和绿色通道都是如此大同小异,都柏林和中国都不例外。但表面相同并不代表内核相同,至少没有哪一个中国医生敢在没有取得患者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而选择大义凌然毫无顾忌地为患者手术的。又,但可能极个别,反正我没有遇到,文宏伟应该也不会轻易这么做,我也不鼓励洛绍谦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