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一一五
作者:赵熙之      更新:2020-09-29 23:53      字数:5099
  常台笙许久未收到陈俨的消息,本想问一问梁小君,可这丫头却似人间蒸发了般,毫无踪迹。只留下一呆傻徒弟,愣愣看着前来寻人的常台笙说:“师傅出去赚大钱了。”
  一句话,大概就是全部的动向了。
  就像今日入暮时分常台笙收到陈俨的久违书信一般,上头只寥寥数语就将近况说尽。陈俨清楚她对朝堂之事并不感兴趣,故而也讲得极其简略。常台笙看到最后,未见其写归期,便又将信收了起来。
  她对着信封看了半晌,发现他字迹竟有变化,似乎比以前更端正了些,他近来难道还有空练字么?
  常台笙想了想,并没有立即回这封信。书房内这时光线黯得一塌糊涂,常台笙未点灯,只起身走到门外,穿过走廊,行至堂间。
  江浙一年一次的书市提前,芥堂忙成一团。恰这时,杭州城无情又匆忙地入了秋,一场场萧瑟细雨下着,潮湿的空气冷得让人心生错觉。
  “又下雨啦。”宋管事拎着一个竹筐子急急忙忙进了门,外面已是雨雾弥漫,什么都看不真切。门房探过头去瞧他手里的筐子:“哟,是螃蟹!”
  满满一筐子的螃蟹,一只只都被扎得严严实实,安安分分挤在一块儿比赛似的吐泡泡。宋管事笑笑,拎着螃蟹便去了后院。
  此时虽已到了饭点,堂间的版工却各自却都在忙着手上活计。常台笙亦是坐在灯下审阅样本,看有无错漏。外面无边秋雨安安静静下着,堂间满是纸墨味道,忽地帘子被挑开,宋管事露了个脸道:“东家请大家吃刚上市的螃蟹,都已煮好摆上桌啦。”
  版工陆陆续续都放下手中工作起了身,常台笙且仍是低头看着手中样本,直到堂中只剩了她自己,这才抬了头,收拾东西打算回家去。
  宋管事瞧她没过去吃饭,便又折回来,见她正收拾着书匣,便问:“东家要带些螃蟹回去吗?”
  “恩。”
  于是常台笙带着几只未下锅的螃蟹上了回府的马车。这天气里,人似乎也都不大愿意出来,一路上冷清得很,除了车轱辘声便什么也听不见。常台笙轻轻挑起帘子,朝外看了一眼,雨雾中亮着的小灯有气无力似的,青砖地被这雨水浸润得更是光亮,她微微眯眼,看到的便是一片模糊街景,令人觉得如同置身幻境。
  大约这空气太凉太潮了,常台笙陡然回神,竟遥遥看见商墨的医馆。马车继续前行,从医馆门前路过,只见那牌子仍旧在,可门却是紧锁着,檐下一盏灯似有许久未点,外面糊着的灯罩子都破了。
  好几个月了,谁也不知道这位商大夫去了哪里。好像自从程夫人被定罪流放之后这里便一直锁门不开,药僮们也都各自走了。于是杭州城内少了一位好大夫,多了两座孤坟。一座是名医商墨,另一座则是程夫人的宝贝儿子程康。
  程夫人虽逃过一死,但常台笙知道,还剩两口棺材没有用。不,大约是只剩下一口了,因为他将杨友心也送走了。
  杨友心死得有些奇怪,先是得了失心疯一般砍杀了家里的妾室,随后又去衙门说有人要害他,让衙门的人去保护他,再然后杭州知府在杨府查到了他与叛贼段书意有往来的证据,于是顺理成章地将他抓进了牢中。
  那时正值端王一行逆贼被捉,朝中对平叛功臣大加提拔,就连地方上曾与端王势力有过抵抗的官员,都受到了褒奖。人人都知道此时踩端王及其走狗一脚能得到好处,杭州知府这等见风使舵趋炎附势之辈,自然更不会放过这个送上门的好机会。
  杭州知府将杨友心关在牢中,反反复复提出来审问,恐是将衙门里那些刑具都给用上了,这才令杨友心伏了罪。杨氏一族被抄没,苏杭的产业自然也都流入了官家。这一回,苏杭知府都得了好处,自然都是闭门各自欢喜。
  而杨友心就在临刑前,突然死了。
  仵作验下来,说是中毒而亡,可哪里来的毒药?一层层追查下来,说久未出现的商大夫来探过监。
  可这时候,商煜早就离开了杭州城,衙门追查了几日,觉着徒费工夫,遂不了了之。
  常台笙并不明白他为何要这样做,她所认识的商煜是个十分谨慎的人,若真有心要杀杨友心,不会去亲自探监留下线索。这样看起来,倒有些像刻意为之,像是留下最后一个记号,然后永远消失。
  总之,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大约也没人知道,那最后一口棺材,留作了何用。
  常台笙念至此,闭了闭眼,没有再细想下去。
  自杭州城几桩同她有关的案子结了之后,生活忽然就回到了原处。只是芥堂挪了地方,又因夫家的关系,她在江浙书业中说话多了一些分量。当然,议论也不会少,作为一介书商,或只是作为陈俨的夫人,书业士林内围绕她的话题只会越发多。甚至有些小书坊的塾师竟用他们的事来写了本子,还卖得挺好!
  常台笙忽侧过身从旁边书匣里取出一本册子来。她打开那本册子翻看了一会儿,车内灯光昏昧虽不适合看书,但她却清楚知道这其中内容,因这些文字出自她之手,写的正是段书意留下的那段故事。
  端王谋逆风波如今尚未完全过去,这个故事便不大好拿出来传阅。
  常台笙想,纵使自己了解了这么多,或许离真相也很远。故事经由人述,再被揣度,最终总会变了模样,千百年来都是如此。
  常台笙坐拥丰沛资源,读书无数,知道许多许多故事。这人世间的事,似乎一句话能说尽,又好像有些无穷匮的架势,就像多数人的一生。究其每时每刻,好像都不一样,琐碎得简直说不完,但细看看,又有多少新事呢?
  角落里的螃蟹依旧不知疲倦地进行着吐泡泡大赛,却不知很快就要被洗刷干净下蒸锅,随后变成红螃蟹,末了被人拆解入腹,再……
  哎,螃蟹的一生。
  常台笙打了个哈欠,从她的百宝箱里拿了点心出来垫肚子。等今年书市结束,她应要去苏州看看常遇与祖父了。
  听说那丫头如今已难得去学堂,整日闷在家里求着苏晔托人给她弄一些稀奇古怪的书,脾性竟养得同陈俨差不多。
  常台笙知她对数理几何很是有兴趣,故而平日里寻书也替她多留意了些,近来还当真寻到一位精于此的先生,正要打算回去修书同苏晔商量商量。
  府里还是老样子,花草都养得很好,就是冷清了些。不过常台笙习惯了如此生活,却也并不会觉得难过。由是雨小,她连伞也未打就拎着书匣与螃蟹下了车,匆匆跑进门将螃蟹递给门房:“让厨工蒸了罢。”
  门房接过后说道:“今日来了客呢,来了没多久,说是以前这府上的……”
  常台笙皱眉想了一下,随后眉目间又亮起来,又嘱咐门房:“再烫壶绍兴酒来。”
  她顾不得许多,拎着书匣一路跑进后院,在亮着灯的小厅前停下来,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裳和表情,浅吸一口气,伸手缓缓推开了门。
  里头的人霍地站起来,看到她,连忙亲切地唤了声“小姐”。
  “宋婶快坐。”
  可宋婶哪里肯听,硬是将常台笙上上下下都打量了个遍,这才略有些局促道:“我这么冒昧就来了,也不知会不会讨嫌……”
  常台笙连忙将书匣放下,又催她坐下,这才在对面坐下来,仔细端详了她的脸色,确定比去年时好了一些,这才舒了一口气。
  “我侄女婿要到杭州来办事,我便同他一道过来瞧瞧,明日就走了。”
  宋婶这话虽在这久别重逢的喜悦中又添了一份将别愁绪,但见各自都好,便是有再多不舍得,心也是安的。
  暖暖绍兴酒,鲜肥蟹肉,在这凉凉秋日雨夜中显得格外温情。这分别的时间里,有许多事发生,常台笙此时却也觉得那些当真算不了什么。去年此时,她甚至还在这样的雨夜里看着自己发抖的手努力压制心中恐惧,现在,她虽偶尔还是担心会有那么一天,但却更清楚人不是为死而活。
  谁都知道长生不老是屁话,谁都知道一堆白骨或灰烬是结局,但谁都不是生来就为了死的。
  不然吃饭做什么,睡觉做什么?都是为了活呀。
  ——*——*——*——*——
  宋婶留了许多特产在府里,常台笙欣然接受了这份心意。送宋婶离开后,府里便又剩了她一个人,但书市在即,她连家也难得回几趟,真是忙得合不上眼。直到书市忙忙碌碌走到尾声,常台笙方得了闲,径直回了家,闷头睡了两日。
  她睡得浑浑噩噩,直到被宋管事敲开了门:“东家,你要去苏州义学讲学的,再不去的话,恐是要迟了。”
  常台笙一拍脑袋,她竟差点忘了这茬,于是连忙收拾东西,直奔苏州。
  事实上宋管事先前的话太过恐吓人,常台笙到了苏州还有一天富余,更没有迟了一说。
  她到苏府,已是暮色四合的时辰,但苏晔却还未回。听府里下人讲,苏晔自七月开始便一直忙。问忙什么,得来的回答却是不大清楚。
  常台笙忽觉得自己被瞒了什么事,直到苏老夫人说漏嘴。
  苏老夫人吃饭时因惦记着苏晔,便同侍女吩咐道:“崇园那什么都没得吃,忙到现在恐是一直饿着,送些吃的过去。”
  崇园。
  百年崇园,早就没了。可这会儿却从苏老夫人口中冒出来,还说得极为自然,真是太可疑了。
  常台笙不好多问,埋头吃完饭便拿了之前搜罗来的书去哄小丫头。常遇见了那些书自然是高兴极了,就像嗜甜如命的孩子收了饴糖,嘴自然就松了。常台笙只稍稍一问,小丫头便将事情来龙去脉都说了清楚。
  小丫头思路极顺,说得有条理有逻辑。常台笙一言不发听完,竟有些愣怔。
  等她回过神,常遇正歪着脑袋看着她,口中却评价着另一个人:“我想姑父可能自以为是得有些傻。”
  “诶?”
  “若说想给姑姑一个惊喜,将苏常两家以前携手过的崇园重建起来就已经很足够了。但是姑父大概觉得这样太没有意思了,所以他还做了另一件事。这件事让我觉得他似乎有些蠢。”
  常遇俨然一副小大人的样子,说话语气措辞也颇得陈俨真传,简直像是陈俨亲手教出来的孩子。
  “我听苏叔叔说,姑父默了许多书。好像是道听途说,以为芥堂的藏书被坏人烧掉了,也不打听清楚就开始默书。”常遇顿了顿,皱眉道:“已有一些送到苏州来了呢,姑姑不信明日可以去看看。”
  常台笙心说难怪他书信上的字变端正了,居然是——为了默出的书看起来齐整易认些?
  不,他才不会这样傻。
  常台笙在意的是旁的事——若他能如此默书,那说明他的眼睛应是好多了,这才是最重要的。
  由于天太晚,也不好这个点去确认那些书,故而她只好带着小丫头睡了。
  ——*——*——*——*——
  次日她去讲学前,特意去了小丫头说的地方。她在门口站了许久,匾额还未挂,但两边对联她却是认得的。她正要进去,却迎面碰上了苏晔。
  苏晔先是微愣,随后又恍然,只抬头看看天,道:“今日天气挺好。”
  常台笙笑笑。
  苏晔便笑得有些尴尬。
  他未再多作解释,也不打算遮掩这惊喜,故而领常台笙进了这快要建完的崇园。一路往里,仿佛穿过许多时光,那些在老辈们口言相传中的场景,一一被搭建起来,好像在圆一个旧梦,又在铺一条新路。
  行至一间临时藏书屋,苏晔打开了门,里面摆放着几只箱子。苏晔道:“刚从京城运来,还未来得及整理,你可以先看看。”
  常台笙料想这便是常遇口中那些经由陈俨之手默出来的书,可待她上前确认,接连翻了好几本,这才发现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这些的确是默出来的书,但——没有一本是芥堂藏过的书。
  她的记忆力虽不能与陈俨比,但芥堂有什么书没有什么书却还是清楚的。苏晔站在门口道:“他说你曾羡慕官学所藏的绝版书,而他恰恰又都能一一看过,故而默了给你看。还说若不是段书意提醒他有这等本事,他恐怕都想不起来还可以这样偷书。”
  苏晔说得稀松平常,但常台笙心中却起了波澜。
  但她还是想,段书意这么馊的主意他也采纳,的确是有些傻呢。
  常台笙站了一会儿,苏晔提醒她说时辰不早了,两人这才离了崇园。苏晔顺道送她去义学,途中聊了一些事,常台笙自然问起陈俨的眼睛。
  苏晔脸色敛了敛,回说:“虽然还需调理,但应当已大好了。”
  “如何治好的?”
  “他得了一张商墨留下的方子,见了一个人。”
  苏晔未将话说完,常台笙也没接话,一时间车厢内陷入沉默之中。过了好半晌,常台笙才问:“是商煜吗?”
  苏晔点头默认。
  常台笙并不感到意外,他会去找商煜,抑或商煜去找他,都再正常不过。这两个人各有执着,在身份挑明后,的确需要见一面,不然只会越走越偏。
  苏晔缓缓道:“不瞒你说,在那之前我也见过商煜一面。他有些自弃,那时候恐是想自我了断。但后来陈俨告诉我,说他最终选择了另外一条路,所以现在,他应当好好活着罢。”
  常台笙沉默了很久,半天轻叹出声:“你说的这些……他都未与我说过呢。”
  “人世间并非所有事都可以直截了当的说。有些事他同我说,便笃定我会转述与你。这转述与直接说,大不相同,也免却了许多不必要的烦恼。台笙——”苏晔稍稍顿了一下:“他是个聪明人。”
  “我知道。”
  说话间已到了义学,常台笙下车去见山长,苏晔则径自回了府。
  苏州义学同西湖书院又有些不同,义学里的学生似乎要收敛许多,讲学时底下竟一些声音也没有,一个个都安安静静听着,常台笙一个时辰这么说下来,都觉得有些尴尬。
  好不容易熬到结束,学生们竟礼貌地等着她先走,于是常台笙便在众人目光注视下收拾了书匣。整理完毕,她正要抬头说些告别的话,忽见有个人从最后面站了起来,环视周围,同那些学生道:“你们现在觉得自己很无知,再等几年离开这书院时大约还会有同样的感受,所以不用继续坐着啦,好似很舍不得似的,将这个地方暂时先让给我吧。”
  常台笙愣了一下,迎上那目光,最终笑了起来。
  【正文终】
  作者有话要说:本来要昨天更的,但是昨天洗完澡就直接晕过去了T T所以今天补了一些发了上来。
  ——————
  现实里兜兜转转半年过去,也发生很多事。
  而这个故事,也只讲了主角漫长人生中短短一年发生的事。
  哎呀。
  我们新文见。
  祝大家身体都好,长命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