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刘哥回来了
作者:
浔江老鹿 更新:2022-01-29 10:18 字数:2081
大大小小的一群木箱搬走了,一车间显得空阔和整齐了许多,新生产线每天都开机,华金公司的生产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刘高俊今天一大早来到了一车间,与他上一次来这里的时间相隔了十来天。
这段时间他回了一趟东北老家。
自从国营工厂辞职,刘高俊离开家乡到沿海地带打工已经五年多了,这五年多的时间里,他心里总在想着父母、想着儿时的玩伴、同窗的学友,由于平时工作紧张没有假期,节假日又有民工返乡大潮,再加上路途遥远车旅费比较昂贵,刘高俊一直坚持着没有回家。直到最近,被肖贤文“闲置”的刘高俊向公司申请回家休假。
没有刘高俊在公司,肖贤文电子线路板旧生产线转移的风险几乎降到零。刘高俊回家探亲,肖贤文求之不得。肖贤文心里乐开了花:等这个难缠的家伙从东北回来时,旧生产线已经不翼而飞,就算刘高俊怀疑它的去向,凭他这点本事,旧生产线必定是无影无踪难找寻。
所以,肖贤文当即批了刘高俊回家探亲的假期。为了表示关心,更多是希望他赶快离开,肖贤文打电话给总经办林主任,让公司派车将刘厂长送到火车站。
到了火车站,开车的司机询问刘高俊的返回日期,说林主任交代过了,刘厂长返回海滨市的那天公司将派车接站。刘高俊说能派车将他送到车站就给林主任添了不少麻烦,接站就不需要了,他刘高俊认识去公司的路,自己能回去。不要说回家,就是为公司出差,大陆的主管都很少能享受公司派车接送。
刘高俊以为:这次公司能派车送自己,那是沾了陈总的光。总经办的林主任是何等精明之人!他当然知道我刘高俊与陈总的关系,而且林主任本身也是陈总这边的人,他是看在陈总的面子上才给我派车。现在陈总不在公司,他能自作主张派车需要一定胆量的,因为这很可能引起肖贤文不高兴。一听司机说林主任还打算等自己返回时又派车接站,刘高俊担心林主任会更加得罪肖贤文,所以让司机告诉林主任,不需要公司派车接站。
司机见刘高俊一口回绝,赶紧说你这会让林主任感到很为难。刘高俊奇怪地问道我探亲回来自己回公司,不要公司派车接我怎么反而会让总经办主任为难呢?司机回答说,到火车站送和接刘厂长都是公司总经理下达的命令。司机说肖总打电话给刘主任的时候他正好在旁边听到了,肖总命令刘主任一定要知道刘厂长你离开海滨和回到海滨的时间,坐那一趟车都要搞清楚,命令刘主任必须派车送、派车接。
司机的话让刘高俊一下子的脑袋突然短路,他反应不过来肖总为何对自己如此爱护有加。刘高俊确信肖贤文的关怀和关心都是假的,只是一时间看不透、猜不出肖贤文的真正用心。
回到家乡之后,刘高俊除了陪伴父母和家人、除了走亲访友,一到静下来的时候,他便集中精力仔细捉摸肖贤文的发在自己身上的反常举动。
为什么要知道我哪天坐哪趟火车离开、哪天又坐哪趟火车返回?这是为了掌握我刘高俊确切不在海滨市、也即不在华金公司的确切日期和时间,用意何在呢?肖贤文不可能针对我刘高俊搞什么名堂,我只不过是一个大陆的打工仔,在他的眼里还不如他养的宠物。他会不会趁陈总也正好不在公司做出对陈总不利的事情?比如在公司员工面前说陈总的坏话?或者肆意挑拨陈总与公司员工的关系?这意义也不大。肖总不会傻到在大众面前公开公司两个老总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那究竟要干什么呢?肯定不是什么好事!
心中的谜团没有解开,刘高俊总是惦记着华金公司会出什么大事,特别是到了假期就要结束的最后几天,刘高俊他魂不守舍,他索性提前返回海滨市、返回华金公司。
突然袭击也没发现任何异常。
华金公司的生产秩序进行得条条有序,员工们的面貌和状况也与刘高俊离开时一模一样,丁点看不到变化的痕迹,平平安安、波澜不惊。
或许自己多心了?或许自己错判了?刘高俊思来想去总觉得自己的判断不会出问题,肖贤文之前表露的种种迹象都在告诉刘高俊,在他回家探亲期间将有事情发生,这种事情至少是见不得他刘高俊的。
小王等一帮公司基层主管见刘厂长提前返回,有些诧异、但更多是高兴。今晚,他们要为刘高俊设宴接风。
宴会的底单当然还是老地方,那家立在路口的、紧靠公司集体宿舍的小酒店。
为各种原因回到公司的大陆主管接风洗尘是一项惯例,刘高俊没有推却。只是在人员都到齐之后看到没有大高个,不禁黯然神伤。
小王解释道,大高个还是我们的弟兄,只是他最近有点忙,今晚的接风宴他参加不了。
小王这么一起头,基层主管们一下子七嘴八舌的一路开了。
“人家现在是总经理的大红人啊,谁还能请得动他!”
“黄厂长现在也是大忙人,肖总亲自交代给他分派任务,亲自请他吃饭喝酒,大高个,不,黄厂长现在是肖总的座上宾,哪会再到这种地方来聚餐。”
“大高个和台湾人混到一起了,我们和他两股道上跑车,走不到一块。”
越来越尖锐,再往下还不知会说出怎么样的话来,小黄赶紧插话打圆场:“怎么说大高个也是刘哥的铁杆兄弟,刘哥回来了,他会回来的。好了,不说题外话了,今天为刘哥接风,来,兄弟们端起酒杯先干三杯!”
好好好,对对对。众人一起附和,一阵咕咚咕咚,桌上每人三杯啤酒落肚。
用的都是当地人叫的一口杯,是那种能装下一两左右液体的小杯子。三杯啤酒也就三两,这点啤酒对这帮久经考验的公司基层主管们来说当然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