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作者:木林森      更新:2020-09-23 07:12      字数:9312
  这么看来,那么这一次战争的规模到底扩大到那一步,还真不好说,只能视先期战斗的结果而定,如果势头良好的话,提前发动北伐,直接灭掉清廷,也不是不可能的。
  当然目标虽然远大,但俱体的事情却还是要一步一步来做,目前首先要完成的,还是访问英国的事情。
  ————————————
  顺治六年二月,在杭州城内的一家酒馆里,几名凤凰军事学校的第三期学生正聚在一起,把酒畅饮言欢。
  因为第三期的学生虽然还没有正式毕业,但在这个时候也都已经接到了通知,将被分配到各个部队中去,开始自己正式的军旅生涯,因此在这几天时间里,一些关系不错学生也都纷纷聚在一起把酒告别,并且互相鼓励,到了部队之后,多立战功,争夺早日晋级,日后何时相见等等。
  而第三期学生中的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夏完淳被分配到了淮南军区。而另一名优等生陈永华,却选择了一条和他们都不同的道路,他报名参加了这次访向英国的代表团,也马上就要随团出航。因此他们和几个平素关系要好的同学,也聚在一起互相告别勉力。
  酒过三巡之后,夏完淳才道:“复甫兄,这一次你真的要去英国吗?”
  另一个学生黄敬忠也道:“是啊,说实话,当时复甫决定报名参加访问英国代表团的时候,我确实吓了一大跳。这英国可比当年三宝太监下西洋所到之处还远了数倍,而且听说一路上要经过无数的险山恶水,凶险之极,所来往之船,十有七八难以幸存,听说还有妖怪,我真有些替复甫担心。”
  陈永华笑道:“你们在地理课上都白学了吗?这世上那有什么妖魔鬼怪。何况泰西诸国之人,到我中华己有百余年,有人己往返不下十数次,也不见途中有什么凶险。否则的话,皆不是他们人人都是九死一生了吗?”
  又有一个学生郁鸿伟道:“虽然没有妖魔鬼怪,但这中国去英国远达十万余里,总是不错,而一路航海,必然经受风浪之险,虽不说是九死一生,但也绝不是一路坦途啊。”
  陈永华道:“风浪之险,只要是在海上就会遇到,去年我们随舰队出征吕宋,也不是没有见过,并不足为虑。何况你们留在国内,也不是各自将上战场,要说凶险,也未必在我之下。”
  夏完淳道:“这到不是凶险大小之分,只是现在清虏仍占我中原京师之地,国难尚未平定,就这样远赴海外其国,我总觉得复甫兄选得并不合时宜。”
  陈永华摇了摇头,道:“驱逐清虏,并非一蹴可就之事,而且等我从英国回来之后,不是同样可以从军参战,为驱逐清虏尽力吗?”
  夏完淳苦笑了一声,道:“告示上不是说得清楚,此次去英国,少则二三年,多则五载,恐怕等你回来的时候,靖北王早己带领我们连北京都已经收复了,建功立业之机,恐怕就错过了。”
  陈永华呵呵笑道:“那样不是更好吗?只要能够驱逐清虏,恢复汉室江山,又何必在意自己能不能建功立业,何况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又有何况不得建功立业呢?靖北王不是也曾说过,赶走清虏,恢复汉人江山,只是第一步,而要建立一个富强、开明、居者有其屋、耕者有其田,施德政于国内,布扬威于海外,这才是任重而道远。”
  他又喝了一口酒,才又继续道:“说实话,以前我也一直以为,所谓天下,就是中华之地,而除中华之外,其他诸国皆蛮夷之族,一直到后来,我们在军校里也学过地理之后,虽然只是窥豹一斑,但也才知道过去之见,不过是井底之蛙,大家想想看,我们看到的坤舆万国全图,我中华虽不能算是沧海一粟,但也只能说是其中一方之隅,可见天下之大,绝非我中华一地。而且这次随靖北王出征吕宋之后,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皆与我中华不同,我那时更有了游历海外之意,这一次靖北王下榜招募出访英国之人,正合我的心意,我才揭榜应征。”
  夏完淳道:“看来复甫兄是去意已坚了。”
  黄敬忠道:“人各有志,复甫兄这样决定,也不算是错,我参加了这次海外远征之后,也认为就算是击败清虏,恢复汉人江山,但我中华日后,也绝不可再闭关自守,坐井观天,与海外诸国交流通好,必不可少。复甫这么做,也只是比我们先行了一步。”
  夏完淳也苦笑了一声,道:“既是如此,我也就只好祝复甫兄一帆风顺,一路平安了。”
  陈永华也点了点头,笑道:“其实我们各位也都一样,你们大家都将奔赴战场,刀枪无眼,因此一切事宜也要多加小心。”
  黄敬忠道:“我们今天在这里一别之后,也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再次聚首。”
  郁鸿伟道:“现在就说好,等打败了清虏,复甫又回来之后,我们一定要在这家酒楼,再次相聚畅饮。”
  其他人也纷纷道:“一定,一定。”
  第四卷 纵横篇 第二八七章 访英使团出发
  出访英国的船队是在二月十二日,从南京出发,随行的还有李华梅等吕宋的驻军。于二月三十日抵达吕宋,汇合吕宋方面派出的人员,一共六艘船组成船队,扬帆西行。
  商毅也对这一些出航,举行了一个盛大的欢送仪式,这是继宣德五年(1430年),郑和第七次率船队出航西洋,二百余年之后,中国首次由政府出面组织的航海活动,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主动派遣船队,访问欧洲的航海活动,因此尽管这一次出航的规模,无论在船只的数量还是出航的人数,都远远小于郑和七下西洋中的任何一次,但这一次出访英国的意义,对后来的影响力,以及历史的评价,都远远得超过了郑和下西洋。
  而在若干年以后,南京政府攻占吕宋群岛和派出舰队访问英国,也都被认为是中国走行世界,参与大航海时代竞争的标志。
  从南京出航的船只有三艘,分别是一千一百吨级福船,福山号,八百五十吨级三级巡洋舰天安号,六百二十吨级四级驱逐舰井木犴号。另外在吕宋群岛方面,也作好一切的准备,出动的两艘船只一艘为五百五十吨级,一艘为三百八十吨级。
  这到不是说吕宋方面没有大船,而是因为商毅听从了英国人的劝告,航海不能一味全是大船,也应该加入一定的小型船只,虽然大船在稳定性,抗风浪的能力上要优于小船,但在某些危险海域,需要探路,或需要靠岸停泊时,小船要大船方便得多。这些可都是英国人百余牟航海的经验之谈。
  商毅对这次出航,也制定了详细的计划,首先是绘制从中国到欧洲的航海路线图。虽然商毅手里有世界地图,但世界地图和航海路线图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由其是在这个时代,由于苏伊士运河尚未开通,东西方的航线必须经过整个非州,在非州大陆最南端的好望角转弯,然后一路北上,才能到达欧洲,整个航行时间约为七到十个月,就是走上一年,也不是不可能。
  因此在途中有那些参照点,那些地方可以躲避风浪,那此地方可以停泊船只休息,那里能够得到淡水和食物的补充等等,都是在航海路线图上应该注明的。有了这样一份详细的航海路线图之后,中国也就能够自行与欧洲通航,而不用英国人领路了。
  另外商毅对这次出访的目地,并不仅仅只访问英国这一个国家,而是应该争取多访问几个欧洲国家,首先是法国,虽然现在法国在海外还没有多少势力,但在三十年战争之后,法国已经成为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国家,而且从此以后,一直都是欧洲最主要的国家之一,因此这次出访欧洲,法国也是首选的要访问的国家。
  其次是荷兰与葡萄牙,荷兰是欧洲的新兴国家,也是在南中国海地区最大的殖民者,同时在表面上,还是南京政府的亲密伙伴关系,因此来到欧洲之后,不去一趟荷兰,怎么也说不过去。
  葡萄牙也是一个衰弱的老牌殖民国家,但现在葡萄牙还租借着中国澳门,另一方面葡萄牙和西班牙之间的关系是恩怨交织,十分错综复杂,因此也想通过葡萄牙,向西班牙递交商毅的指控信,指控西班牙殖民者在吕宋屠杀华人的罪为,目地当然是试探一下西班牙对于失去了马尼拉的态度,以决定是否出访西班牙。同时也打听一下冈萨雷斯家族的情况。
  还有一个主要访问的对像是罗马教廷,当然首先还需要让传教士先去和罗马教廷沟通,也递交商毅对马尼拉传教士的指控。商毅估计,教庭应该比西班牙好对付,毕竟在这个时代,罗马教廷已经势微,对欧洲大陆并没有多少影响力,实际大国争霸的工具,因此教廷多半会承认马尼拉的事实,不管怎么说,还保留了耶稣会,如果和商毅翻脸,吕宋、中国这两个亚州重要的教区控怕都保不住。
  商毅制定的,就是这些国家,同时也给了使团一定的自主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二到三个访问国家。当然要完成这些访问,也需要英国的大力帮助,虽然英国东印度公司当不了这个家,但他们还是保证会尽力说服国会,全力帮助中国使团。
  这一次出航共计出动人员二千三百四十七人,其实这五艘船最多可以装下三千到三千五百人,但因为路途遥远,需尽可能的多带粮食和淡水,另外也要携带大批的商品,和赠送的礼物,以及银钱。因此也尽可能减少随行人员,保证有足够的储存空间。
  商毅当然不可能像郑和下西洋那些,不计成本的大发珍贵物品当礼物,但国与国之间来往,送出的礼物也还是要拿得出手的。而带商品和银钱,这在欧洲是十分正常,东西方来往一次可不容易,当然不能错过一切来往的机会,多带商品,进行贸易。
  而代表团的团长叫梁秉业,是由李格非向商毅推荐,以前在李格非经商时,是他的一个得力助手,曾多次出海,在李格非出任内阁大臣之后,委任他付责航行公司的事务,并会说葡萄牙语,对欧洲各国的情况也有一定的了解,而且梁秉业以前考中过秀才,又参加过两次省试,都没能考取举人,后来因为家道中落,才投靠李格非学习经商,因此也算中西合壁式的人材,出任代表团的团长,也非常合适。副团是由吕宋方面派出,是张庚秋的次子张仲侨。正副团长都是啇人出身,不过在现在的中国,也只有海外商人,对海外世界才能有相当的直观了解。
  而船队的总指挥是由吴全福出任,他也是商毅的老部下,儿女都在南京政府中出任重要职位,有着非常丰富的航海经验,和指挥船队的能力,也很让人放心,他的副手是女婿何沙。
  这次出访代表团里有士兵七百二十七人,军队的主将由安徳烈担任,虽然他的年纪并不大,但能力和经验都足以让人放心。
  另外出访的人员中,还林之洋的小儿子林旭进,今年他已经年满二十,小时候接受过中国传统的教育,后来又在浙江师范大学里学习过新式课,这两年开始跟着林之洋学习经商,在马尼拉竞卖西班牙资产的时侯,就是由他代表林家出面,拍下来的三处资产都很不错。这一次也是林之洋向商毅请求,让他出去历练一下。商毅当然也没有拒绝,同时也让林旭进到英国去考察一下商机,估计中国还能在英国出售什么商品。
  代表团的其他人员中,除了水手、船员、士兵、通译等人员之外,还有各种工匠、画师、医士、学者等,共有一百一十三人,军校和其他学校的学员共有二十七人。这些人都是通过招募而来,其中有一些人是对海外的世界感兴趣,也有相当一部份是冲着丰厚的报酬和发展前途而来。
  征招参加出使团的人员,首先将得一笔十分丰厚的安家费用,等回航之后,又将得到一笔奖金,同时回来之后,毎个人都将会得到政府安置相应的职位。而如果船队在中途发生意外,在五年之后,船队仍未归,家人则可以来领取这份奖金。
  当然还有几名特殊的人员,就是耶稣会的传教士。
  对于商毅的这一决定,传教士们是绝对支持的,同时商毅要完成的访问计划,也需要传教士的全力帮助,同时汤若望也打算借这个机会,向总部进行一次全面汇报中国的传教形势和发展前景,同时也希望总部能够再多派遣一些传教士到中国来,帮助这边进一步扩士传教事业。
  另外中国占领了吕宋之后,将整个吕宋的传教权力全部划给了耶稣会,但当初马尼拉大教区的传教区域划分,是由罗马天主教廷批准的,虽说现在罗马教廷已经管不了马尼拉,但还是需要向教廷通告一声,最好能够得到教廷的确认。还有商毅向教廷发出的两封信,由其是第二封控告信,也还需要传教士们去从中周旋。
  因此汤若望等人经过了详细的商议之后,终于决定,这一次由阿科尼亚带队,和另外四名传教士,一起返回欧洲,向耶稣会的总部,以及罗马教会报告。而吕宋耶稣会方面也派出了四名传教士,随阿科尼亚一起同行。
  而在出航之前,商毅对出行的人员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出访欧洲,只谈文化交流,除了和西班牙之外,其他各国均不谈政治,也不干涉欧洲各国之间的关系,保持中立态度;二是尊重欧洲各国的风俗、传统、文化习惯和各国釆用的政治体制,不要以天朝上国的高傲态度自居,更不要用中国的标准强加于他国。在向欧洲各国传插中华文明时,不许对欧洲文明进行攻击性的评价。三是尽量多与欧洲各国人员进行全方位的交流,多看、多听、多记、多画,将自己在欧洲的所看、所听的见闻全都尽全力记下来、画下来,等归国之后进行整理,然后结集出版。
  第四卷 纵横篇 第二八八章 计划
  在这一次出使欧洲的船队中,有一批刺绣工艺品,是出自锦绣绣庄的作品。将主要作为増送给各国君主的礼物。
  当然这到也并不奇怪,因为现在锦绣绣庄在南京的刺绣行业中,己是颇有名气的,一般的大户人家,者就连商毅的王府里,也会定期到这里来购买她们的最新刺绣品。当然现在谁也不知道,锦绣绣庄已经是清廷在南京的情报网络硕果仅存的唯一据点。当然现在清廷的情报工作,也几乎处于完全的停涉状态中。
  紫玲珑一回到绣庄,就来到密室里,见墨经纬还是一付愁眉苦脸的样子,也忍不住道:“你怎么还是这样,臭着那张脸已经有好几天了,今天真该和我一起去看一看,出访英国的船队出发了,搞得到是真热闹。出去散散心,心情也就会好一些的。”
  墨经纬苦笑了一声,道:“你到是看得开,这时候还有这份闲心思,大清恐怕就快要完了。”
  紫玲珑坐到他的对面,道:“就是天要塌下来,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看不开又能怎么样?大清亡不亡的,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大清在,我们依附大清,如果大清不在了,我们就在转入地下,继续等待机会,以前几百年,我们圣门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吗?”
  墨经纬呆了一呆,道:“话是这么说,但我可还是不甘心,这一次我们差一点就成功了,要不是出了一个商毅,我们圣门现在就可以彻底扬眉吐气了。”
  紫玲珑淡淡道:“差一点也好,差几点也好,但现在的情况就是这个样子了,你又能有什么办扭转得过来吗?所以我们现在也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赶紧通知教主,随时做好撤离清廷,转入地下的准备。”
  墨经纬道:“我们要抛弃清廷吗?”
  紫玲珑道:“现在的清廷就是一艘破船,马上就要沉底了,我们还不赶紧撤退,难到还要跟着他们一齐下沉吗?如果清廷能够见机得快,放弃北京,逃回关外去,还能够再支持十几年,也许就把这一段时间给挺过去,也说不定,但如果清廷还是劣马恋槽,舍不得离开北京,硬要在北京撑下去,三年之间,清廷必亡,满族恐怕都要不复存在了。”
  墨经纬怔了一怔,道:“清廷连三年都挺不过去吗?这也太夸大商毅的实力了吧?”
  紫玲珑道:“一点也没有,三年时间是最长了,假如清廷一年亡国,你也别觉得奇怪。如果我想得没错,就在三月份,商毅就会向清廷发动进攻了。”
  墨经纬道:“这么快吗?商毅去年十一月才从海外回来呀。唉,如果去年清廷能够抓住商毅远征海外的机会,那就好了。”
  紫玲珑冷笑了一声,道:“另在后这个悔了,就算去年清廷抓住这个机会也没用。且不说清廷自身准备好了战争没有。商毅远征海外,出动的也全都是伏波军,虎贲军的五个军区全都没有动,因此就算清廷进攻过来,也只会碰个头破血流。而且北京的暴乱,也同样还会发生,这才是对清廷最致命的一次打击。”
  听紫玲珑提到了北京暴动,墨经纬也不禁摇头苦笑。
  因为消息闭塞,北京暴动的消息,他们最先是从《杭州时报》上才知道,后来才从国内得知详细的情况。
  等两人得知了详细的情况以后,也不禁大为震惊,一来是没有想到商毅的报复手段会来得这么快,而且南京在北京内部,居然渗透了那么强的力晕,二来这次商毅下手也确实太狠了一点。他们对清廷内部的矛盾局势比商毅了解得更为透澈,当然知道这一次北京暴动对清廷打击之大、影响之广、其实比商毅预想中的,还要大得多。说是致命打击,一点也不为过,因此可以说清廷实际没有任何机会战胜商毅了。而且连维持现在南北对持的本钱都没有了。
  又过了好一会儿,墨经纬才道:“我们还有最后的办法,就是刺杀商毅。只要是商毅一死,南京必然大乱,他手下的诸将也去各自为战,南北两方也能趁虚而入,就算清廷还统一不了天下,但守住北方,完全做得到。而只要商毅不在,未来统一天下,还是清廷的机会最大。”
  紫玲珑哼了一声,道:“你以为我会想不到这一招吗?但问题是,商毅就是那么好刺杀的吗?这里是商毅的地盘,守卫有多么严密,要是那么容易就刺杀得手,商毅现在不知死了多少回了,局势还会发展到今天这一步吗?”
  墨经纬道:“那又怎么样,就算机会再小,我们现在也必须试一试,否则的话,就是坐以待毙,如果等商毅攻进了北京,就算是行刺得手了,也没有用了。”
  紫玲珑道:“你说的这些,我都明白,但我们行刺的机会只有一次,如果一次不得手,商毅的防备就会更加严密,我们决不会有第二次机会了。因此这一次机会,我们决不能操之过急,一定要选择一个有相当把握的机会才行。否则我们就彻底没有希望了。”
  墨经纬也苦笑了一声,道:“我们现在那还有时间来慢慢等、慢慢选泥?”
  紫玲珑微微一笑,道:“墨经纬,你尽管放心好了,我们一定会等到这个机会的,我已经预感到了,这个机会就快来了。”
  ————————————
  送走了访英的船队和李华梅都离开了南京之后,商毅也终于可以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对清作战上来。早在开年以后,商毅就下令湖广、淮南、山东三个军区,要求他们作好一切准备工作,因此随时都有可能向清廷发动进攻。而现在需要确定的是,首先应该从那一个地方,开始发起进攻。
  这三个军区都有可以发起进攻的点,湖广军区可以从襄阳出兵,首先进攻南阳,进而进取洛阳、郑州,直逼开封府,在绍兴十年(1141年)岳飞北伐,就是走的这一条路线进攻。这样一来,可以在河南和陕西两省的交界之间切入,将这两省分割开来,然后寻找合适的机会,逐个击破。
  不过当年岳飞北伐的时候,长江上游的四川省是宋将吴璘的驻守地,因此岳飞不用但心自己的侧翼受到攻击,而现在四川在吴三桂的控制之下,虽然这两年吴三桂和南京一直保持着互不侵犯,但双方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接触,而从关条近密程度上来说,吴三桂显然是和清廷更为近密一些,那么执行这个方案的时候,对吴三桂可不能不防。
  而在淮南军区则可以由凤阳出兵,进取徐州、归徳一线。这个方案最稳妥,因为在左右两翼都有自己的友军,不必担心侧翼,但获利也是最小,但面临的战场是正面平推,这就需要在正面战场投入大量的兵力作战。另外清军也可以采用逐步退却的战术,拉长中华军的战线,然后在设法击破,因此在正面推进时,也需要其他军区配合作战。当然如果仅仅只是要夺取徐州这个战略要点,这个方案到也是可行的。
  相比来说,山东军区的进攻方向选择性就要大得多,可以选择向南配合淮南军区,进攻徐州、归徳一线。这样可以减轻淮南正面推进的压力,只是如果出动两大军区的力量,只为夺取一个徐州,然后再把整个战线向前平推一步,哪怕徐州确实是一个战略要点,也未免有些太不划算了。
  当然山东军区还有一个方案,就是选择向北,进攻济南府,东昌府、大名府一线。这样一来就等于是切断了河南向北的线路,将河南与山西、北直隶分隔开,如果这时湖广军区再进取南阳、洛阳,淮南军区再正面平推,那就等于是把河南省给包了饺子。当然这也是动作虽大的一个方向,不过收益也是最大的,如果能够就此一举拿下河南省,那么南京政府将在全国局面上取得极大的优势地位,统一全国也是指日可待了。
  但收益大也就意味着风险大,因为这个饺子也未包得太大了一点,能不能团得了圆,还很难说,另外这就需要出动湖广、淮南、山东三个军区的几乎全力,还很有可能南京军区都要抽调一部份兵力出来,那么在南京的南面,就只剩一个江西军区独立挡住南方的三个南明朝廷,一但河南这个饺子没包住,南方再出什么意外,商毅就将面临两面夹击之中。虽然说南京政府还不致于因此而走向灭亡,但也确实是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中了。
  因此选择怎样的进攻方式才最妥当,最划算,而且能够把这次北京暴动取得的成果最大化,又要降低自己的风险,也确实要让商毅伤一番脑筋。就在当天晚上,商毅又坐在书房里,一直工作到很晚,而且不住的在地图上比划,计算,希望能设计出一个最理想的方案来。
  第四卷 纵横篇 第二八九章 小姨子的那点事
  就在商毅想得入了神的时候,只听脚步声响起,抬头看时,原来是朱媺娖端着茶壶点心进来,轻轻道:“相公,还是先休息一会儿吧?”
  商毅也知道,这一时半会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因此也放下手里的笔,巬道:“今天是轮到你值班守夜了!”
  朱媺娖点了点头,笑道:“是啊!”然后又替他倒了一碗茶,道:“天已经晚了,虽说公务要紧,但相公还是早点休息才是!”
  商毅一手接过了茶盏,一手搂着她的纤腰,道:“好吧,我等一会就去休息了。”然后又道:“要不你先到床上去等我来,不过可不许有一件衣服哦。”
  朱媺娖的脸上微微一红,轻轻在他肩上捶了一下,道:“相公真坏,不过我还是伺奉相公一起休息吧,而且如果相公现在没有别的事情了,我……我到有点事情,想和相公说一下。”
  商毅点了点头,把茶水一口饮尽,放到桌子上,又把朱媺娖揽得坐到自己怀里,在她脸颊上亲了一下,笑道:“有什么事情,说吧。”
  朱媺娖道:“还是媺婕的事情……”
  商毅怔了一怔,道:“媺婕又怎么了,你们又吵架了吗?”而在头脑里马上又回想了一下,自从那一次全家人玄武湖一日游之后,她们姊妹基本和好了,平时也是有说有笑,有打有闹的,似乎并没有吵架的样子。
  果然朱媺娖道:“那到是没有,但我还是在想媺婕的婚事,也应该早些定下来,而且她现在的年纪也不小了,但这样还和我们住在一起,也多有不便。”
  商毅认真想了一想,朱媺娖说得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以前朱媺婕是还小,但现在她也确实到了可以出嫁的年纪,这个时代就是这样,也没办法。因此一个可以出嫁的女孩子,老是住在姐姐的婆家里,也确实不是个事,虽然朱媺娖其实并没有婆婆。可还有自己这个姐夫在,姐夫和小姨子那啥得,也确实是好说不好听。
  因此商毅也点了点头,道:“这事先别对她说,我们可以先给她物色几个合适人选,再慢慢开导她吧,现在你心里有何适的人吗?”
  朱媺娖迟疑了一下,才点了点头,低声道:“有。”
  商毅道:“是谁,我认识吗?”
  朱媺娖张了张嘴,欲言又止。商毅也不禁笑道:“怎么了,不好说吗?你是给你妹妺挑女婿,又不是给你自己找丈夫。再说现在也只有你是她亲姐姐,给她挑女婿也是顺理戌章的,这有什么不好说的?你选好的人是谁?”
  朱媺娖又迟疑了好一会儿,才道:“是你。”
  商毅呆了一呆,还以为自己听错了,道:“你说什么?”
  朱媺娖又深深吸了一口气,道:“相公,要不你娶了媺婕吧,我看她对你很有好感的。如果你娶她的话,她一定不会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