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作者:木林森      更新:2020-09-23 07:07      字数:10342
  商毅预料的没有错,虽然也收到了凤阳失守的消息,洪承畴又一次劝多铎撤军,但多铎对攻下扬州还没有死心,虽然凤阳失守,清军的后勤线基本被切断,但清军依然在兵力上占着优势,只要攻下了扬州,不禁后勤能够得到解决,而且还能够再反攻凤阳,胜利依然是清军的。
  因此多铎也决定孤注一掷,下令退守六合的伊拜图和驻守天长的叶臣都率军到上官桥来,集中兵力进攻扬州。这时清军的总兵力也达到了十一万。同时多铎也决定,使用清军的最后一招:驱民充先。
  驱民充先在清军入关之前,到是经常釆用这一招,但入关之后,基本没怎么使用了,一来是因为用这招的民怨确实是太大了,而且这次清廷的目地是要永久占领关内的土地,因此多尔衮也要求各将尽量不用;另一方面也因为在南征之前,清军在关内的军事行动都十分顺利,屡战屡胜,也就没有必要再用了。但现在多铎也是被逼得没有办法,因此也想到了再使这一招。
  而多铎的决定也得到了众将的一致赞同,在他们看来,这是战胜商家军,攻克扬州的唯一办法。尽管洪承畴心里颇有微辞,但这时也不敢说任何的反对意见,因此也就这样决定了下来。
  三天之后,伊拜图和叶臣都率军赶到了上官桥,同时清军也在附近的村镇中抓获了六七千名百姓,而且正好赶上一个睛天,多铎也立刻下令出战。
  清军首先将火炮推出,在阵前布置,然后又派出一万步兵,向商家军的阵地再次发动进攻。而抓获来的百姓也分为两批,一批留在火炮阵地上,充当人肉盾牌,而另一批被步兵驱赶着为前导。
  在战场上顿时响起一片哭泣挨求的声音,男女老幼被清军驱赶着,慢慢的走出了清军的阵列。这场面情形,实在是凄惨之极。
  其实在上一次清军撤军之后,商毅就想到了清军有可能会使用驱民充先这一招,毕竟这是清军惯用的招术,当初阿巴泰进攻山东就用过,而在江淮开战之后,还一直没用,清军是不会讲什么人道主义的,没有道理不使用。而且这几天来,商毅也收到了侦察兵报告,知道清军在附近乡村抓百姓,因此商毅也确定,清军会以这一招作孤注一掷,向扬州发动最后一次进攻。
  这时在商家军阵中的所有将士们也都看得十分清楚,史可法的脸色惨白,嘴唇不住的发着颤,不知在说什么?本想在这一战中大干一场刘肇基和庄子固等人也都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而商家军的将士们都己经对着清军破口大骂起来,只有少数经历过当年山东战事的人苦笑不己。就连亚莉桑徳拉和外籍雇佣兵们也都对清军的行为觉得十分气愤,在还保留着相当骑士精神的欧州人心目中,这种方式也只有野蛮人才用使用。全军之中,只有商毅还不动声色,只是向自己的一个卫兵打了一个手势。
  只见有几个清军的骑兵飞马赶到商家军的阵地前,大叫道:“明军听着,这些人都是你们的同胞亲人,不想让他们死在你们的手上,就立刻拱手投降,否则他们可就都是你们害死的。”
  但就在这时,只见在商家军队中押上了数百的清兵的俘虏,几个骑兵的脸色也不禁变了一变,只见两名商家军的士兵架着一个人上前几步,大叫道:“死鞑子,你看清楚了,这个就是孔有德的儿子孔训庭,还有其他人,都是你们的鞑子,回去告诉多铎,想要换他们,就放了所有的百姓,如果你们敢残杀我们的百姓,看我们怎么来收拾你们这些鞑子。”
  原来自从孔训庭被商家军活捉之后,到是没有杀,而是监禁起来,就是等着这个时候用的,这时他也扯着嗓子,大叫着:“豫亲王,豫亲王,我是孔训庭啊,快救救我呀。”
  这几个骑兵听了,也不敢作主,赶忙拔马转回,向多铎禀报。
  多铎听完之后,也不禁一脸铁青之色,其他诸将也都无语,谁都知道,一但清军再驱民为先,商毅也一定会在阵前以十分残忍的手段杀死这些清军的俘虏,而且一但士兵们知道,多铎在明知商家军会残杀俘虏的情况下,还下令驱民进攻,恐怕军心就会动摇了。但要是用百姓换回这些俘虏,这一战该怎么打呢?虽然清军还可以再抓百姓,但谁知道商家军手上还有多少俘虏呢?这样扯下去可就没完了,但现在自己可拖不起。
  因此众将都把目光集中在多铎身上,由其是耿仲明,更是目光炯炯,他对清军俘虏的死活并不感兴趣,但这里面可有孔训庭,他可是孔有德唯一的儿子,而孔有德可是为清廷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的,现在还是重伤未愈,那么多铎会救他的儿子吗?
  过了好一会儿,多铎一直都没有作声,而洪承畴见了,正要出列,劝多铎放弃这一次进攻,用百姓去换回俘虏的时候,多铎突然从椅子上跳了起来,拔出佩刀,向对面一指,道:“传令下去,进攻。”
  然后把佩刀一挥,阴森森道:“刚才的事情,谁敢泄露出半个字,必斩。”
  命令传下之后,清军驱赶着百姓,缓缓的向商家军的阵地走来,而百姓们一边被迫走着,一边大哭不止。
  商毅放下了望远镜,来到了俘虏前面,道:“你们都看清楚,不是我要杀你们,而是多铎不想要你们了,变成鬼以后,就去找他算帐吧。”
  而这时孔训庭早已痛哭流涕,道:“商军门、商军门,你再派人去和豫亲王说一下,他一定会救我的,一定会救我的。”
  商毅冷冷道:“孔世子,你就省省吧,别以为你老爹被封了个王爷就把自己真当根葱了,在清人眼里,你们父子两不过就是两条狗罢了,想留就留,想丢就丢。看在你是汉人的份,我对你特殊照顾,就让孔世子你第一个上路吧。”说着他一转头,大声道:“开始,送孔世子上天。”
  在孔训庭的哭喊声中,被几个士兵捆好,在屁股上垫了一个大铁盘,然后把他按坐在一大直径约二尺的大圆铁筒上,孔训庭虽然不知道商家军会怎么折磨自己,但肯定不会是好事,这时他也知道自己是逃不掉了,于是也扯着嗓子大骂起多铎来。而其他的士兵也知道自己的命运不可改变,因此也都跟着孔训庭,大骂多铎。
  就在孔训庭的叫骂声中,后面的士兵点燃了引线,只听“轰”的一声,孔训庭被抛出了十几丈高的距离,同时也发出一长声凄厉的惨叫,然后重重的摔了下来。清军的俘虏们这才知道商家军是打算怎样处置自己,也不禁一个个吓得脸色惨白,体似筛糠一样的抖了起来。然后也一个个被商家军的士兵捆好,按坐在大炮筒上。十人一批的发射了出去。
  而在清军的阵中,虽然听不到上天的清兵们发出的惨叫声,但也都人人动容,谁也没有想到,商家军会用这种方法来折磨俘虏。其实严格来说,这种方法的痛苦远比不上什么凌迟、五马分尸一类,但可以打人打到十几丈的高空,声势十分吓人,再配上凄惨的叫声,也确实能让不少人胆寒,而且让所有的清军也都看得十分清楚,估计这事情早晚也是要被抖漏出去的。
  在众将之中,有两个人的心情更为复杂,洪承畴稍稍退后了一步,苦笑着摇了摇头,心里确实有一点想不通,商毅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而耿仲明却是觉得一阵心寒,虽然他不知道孔训庭是第一个上天的人,但也可以确定,绝对是其中之一,而且多铎明明是有机会救孔训庭的,却任由孔训庭这样被商家军折磨致死,心里也不觉生出兔死狐悲之意。
  不过清军虽然对这种上天的结果胆寒不己,但出阵进攻的清军还是驱赶着百姓,向商家军的阵地推进。
  这时商毅在阵中也大声下令:各火炮准备开炮。
  史可法听了,急忙道:“以恒,不能开炮,那里可都是我大明的百姓啊!”
  商毅回首一指扬州城,厉声道:“史督师,难道说就让我们数万将士,放下刀枪,束手救擒吗?还有这扬州城里,还有数十万百姓,如果我们就这样被清虏所制,等扬州城破之后,这数十万百姓岂不是都无葬身之地了吧。而江南还有数百万百姓,督师只为了这数千百姓,就可以置这数十万、数百万百姓于不顾了吗?”
  以前商毅和史可法说话,从来都是和颜悦色的,像这么声色惧厉的,还是第一次,但史可法却被商毅问得哑口无言,其实史可法心里也知道,商毅的做法是对的,但这弯怎么也转不过来。
  而商毅也不再理他,转身对士兵们道:“弟兄们,鞑子赶着我们的百姓进攻,一开炮就会打死百姓,我也于心不忍,但你们想一想,如果就这样让鞑子制住了,那么每一次鞑子都会这样挟持着百姓进攻,因此我们决不能让鞑子得呈,为了扬州城里,为了南方大数的乡亲们不受鞑子的欺辱,我们必需开炮。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多杀鞑子,为这些乡亲们报仇。”
  全军也都齐声高喊着:“多杀鞑子,为乡亲们报仇。”
  商毅点了点头,道:“好,现在开炮。”
  第三卷 离乱篇 第一五三章 火力廷伸(上)
  “轰——轰——轰——轰——”
  因为这时清军离商家军的阵地只有四五百多步的距离,四百二十余门火炮中,有近三百门火炮都能够打得到,同时商家军还发射了四十个霹雳火箭的发射简,将一千多支霹雳火箭,因此在短短的一瞬间,也对清军的进攻部队形成了异常猛烈的打击。
  炮弹落到清军的队列中,立刻引发了一连串范围广阔的爆炸声,而霹雳火箭爆炸之后,更是火油四溅,清军队中立刻被炸得人仰马翻,死伤了一片,其中当然也连带着不少百姓。清军的队列立刻大乱起来,清兵们都自顾不暇,也没空再去管百姓们了。
  而趁着这个机会百姓们也都纷纷四散躲避,脱离了清军的控制,有不少人虽然双手被缚绑,但还是向商家军的阵地这边狂奔过来,还有少数强壮的百姓趁机挣脱了绳索,拾起死去清兵的兵器,趁着乱劲,向清兵砍杀。阵面也马上变得十分混乱了。
  商毅在阵中见了,立刻下令,第一师的三团、九团和第五师的十四团立刻出击,其中三团、九团挡住清军的进攻人马,十四团则付责救援百姓,并掩护百姓撤回阵地来。然后再回到阵地来驻守。尽全力争取多救援一些百姓回来,而两个师的炮兵团的四个辅助营付责守卫阵地,而火炮部队在自己的部人与清军接触之前,继续向清军开火,保持对清军的打击,同时也掩护自己的部队进攻。
  五百步的距离,还是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走完,尽管商家军的士兵都非常着急,但毕竟是经过了严格的训练,依然保持着以连为单位的纵队,呈箭头状展开,的整齐的进攻阵形,而没有乱跑一气。同时商家军的炮兵们还在继续开火轰击,狠狠的打击着清军。
  商毅则是密切的关注着三团、九团前进的距离,以便在适当的时候,停止火炮轰击,以免误伤自己人。
  这时在战场上,三团、九团离清军越来越近,差不多己经推进了四百步的距离,不少百姓都己经躲进了商家军的阵列中,因为三团、九团的任务是阻击清军,因此没人停下来管理这些百姓,但士兵们还纷纷向百姓们打招乎:“乡亲们,跑快一点,到了阵地就没事了。”“我们在前面挡住鞑子,后面会有人接应你们。”
  而冲在最前面的士兵,也己经和清军接上了手,展开白刃格斗。商毅也下令让火炮暂时停止轰击。
  清军的进攻兵力是两万人,虽然遭到了猛烈的打击,阵亡人数己经达到了三千,但总兵力仍然远在两个步兵团之上,但这时清军的阵形己被火炮打乱,难以形成有组织的战斗,另外清军驱驶百姓的行为也激起了毎一个商家军士兵的怒火,每一个人这时都是义愤填膺,恨不能把清军一下子就全部杀光,因此人人都格外奋勇,比平时更加了三分悍猛。
  而且现在商家军也有了不少白刃战的经验,在遭遇清军之前五十步的距离时,轮流先开枪射击,将子弹都打光;而在三十步距离时,就一起扔手榴弹,再给清军来一顿猛炸;而等和清军接近之后,前排的士兵和清军展开白刃战,后排的士兵则将手榴弹扔到较远的距离,打击清军后面的人马,然后端着步枪冲上去,换下前面的同伴,和清军格斗,而换下来的士兵又在后面扔手榴弹,就这样轮番进攻。躲在全军后面的阻击手则瞅冷子开枪,专打清军的前线指挥官,而营长、团长则约束部队,齐头并进,不能让某一个连冲得过于靠前了。
  结果在商家军这种拼刺刀加手榴弹的打击下,清军显得极不适应,人马死伤无数,尽管兵力是商家军的一倍以上,但依然被打得不住的后退,毫无还手之力。
  商毅在阵中也看得十分清楚,这时从清军阵列中逃脱出来的百姓,都己经和十四团汇合,在十四团的接应下,士兵们把百姓或扶或架,或背或抱,也不顾男女老幼之分,向阵地撤了回来,虽然不能把百姓全部解救出来,但估计也有一二千人。
  战事进行到这一步,商毅也暗自松了一口气,这样的结果己经很不错了,但就在这时,亚莉桑徳拉道:“清军又增加新的兵力了,让他们撤退吧。”
  商毅听了,赶忙向清军的阵地方向看去,果然见清军又出动了一队人马,向战场上推进过来。
  原来商毅不顾百姓的威胁,仍然开炮轰击,连清兵百姓一起打,使清军驱民为先的战术并没有取得预期中的效果,但却逼商家军主动从阵地中杀出来,和清军进行白刃作战,这个结果也让多铎大为满意,从一定意义上说,收获更大,只要是商家军不是躲在阵地里,那么多铎也就有战胜的信心。因为双方混战之后,商家军的火枪火炮也就发挥不了作用。
  虽然现在清军在战场中并不占上风,但也不要紧,清军人多啊,因此多铎立刻又调集了两万步兵,立刻赶上去支持战斗。一定要咬住出战的商家军。不让他们再有机会退回战壕里防守。
  这时双方交战的战场正好处在双方阵列的中间位置,虽然清军出动了增援的兵力,但到达战场,还需耍一定的时间,而且商家军正占着上风,因此如果趁着这个时候撤退,到是一个好时机,有比较大的把握能够摆脱清军,撤回阵地,重新布置好防线。
  但就在这时,商毅的头脑中忽然灵光一闪,就在瞬间,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立刻也下令:“外籍雇佣兵团出击,增援战场;所有重型火炮,七百步距离,开火射击;所有中型火炮,前进二百步,五百步距离,开火射击,由两个辅助营守卫;霹雾火箭发射箱,前进三百步,六百步离发射。骑兵旅准备出击。”
  随着这一连串命令的下达,亚莉桑徳拉也被弄得一头雾水,不明白商毅这是打算作什么?但她知道,把火炮推出阵地去使用,虽然可以扩大火炮的射程范围,是十分危险的事情,因为火炮本身,是没有任何防守能力,由其是现在战场还没有明显分出胜负来的时候,一但被敌人的一支小股部队突破了战场,或是绕道杀到火炮阵地来,将是一个灾难性的后果。在这个时侯的欧州战场上,是绝不允许火炮离开主阵的。
  因此亚莉桑徳拉忍不问道:“商,你这是打算做什么?”
  商毅抬手,阻止了她的发问,道:“亚妮,我现在要全心指挥战斗,没有时间像你解释,等这一战结速之后,我在详细告诉你,现在你到前面的炮兵阵地上去,按我的要求,指挥他们开炮。并且留心清军袭击炮兵阵地。”
  亚莉桑德拉也知道,现在确实不是解释的时候,因此也答应了一声,立刻赶去了炮兵阵地去指挥。而她刚一离开,留在商家军阵地的六十门重型火炮也调整好了发射角度,再度开始开火轰击。现在重型火炮的打击范围,正好越过了正在激烈战斗着的战场,而直接打到增援上来的清军阵中。
  这时增援的清军距离战场只有五六十步的距离,立刻遭到了一阵猛烈的打击,也都不由大吃一惊,谁也没有想到,在这种时候,商家军竟然还会开火轰击,难道商家军疯了?不怕误伤自己人吗?
  紧接着商家军的中型火炮、霹雾火箭发射箱等也都按商毅的安排,进入了自己的开火阵地,也开足的火力,全力发射,炮弹、霹雾火箭如同雨点一样向清军的增援部队打了过来,密集的火力也立刻将清军的阵形打得大乱,死伤无数。
  外籍雇佣兵团这时也己经投入到战场上,他们的人数虽然不多,但战斗力很强,加入战团之后,也大大加强了商家军的攻势,而清军的增援部队虽然投入到战场中,但因为阵形大乱,而且在两队人马交换的时候,也发生了混乱,因此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仍然止不住在后退。
  而商毅在指挥台上,严密的关注着双方人马的进退位置,来调整火炮阵地的位置。
  自从火炮出现以后,如何让火炮在战场上发挥最大作用,一直都是欧州各国的军事专家所研究新战术。但在这个时代,由于火炮精准不高,而且炮弹都是用的实心弹,因此一般是在开战的时侯,才用炮火对敌方阵地进行轰炸,但在步兵出动之后,火炮都会停止开火,以免误伤己军。就像现在两军混战,尽管清军的火炮都己经准备好了,但也不敢开火。
  但这样一来,却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在步兵从己方阵地到达敌方阵地时,还需要一定时间,而这段空隙也往往会被防守方利用。不过在一百多年后的拿破仑战争中,拿破仑是釆用训练一支精锐的骑兵,来解决这个问题,在火炮停止之后,法国的骑兵能迅速的赶到并占领敌军的阵地。因此在那个时代,拿破仑也给骑兵带来了一场回光返照式的辉煌。
  第三卷 离乱篇 第一五四章 火力廷伸(下)
  但商毅手头上的骑兵并不多,因此不可能借鉴拿破仑的这种战术,而直接采用后世常用的炮兵和步兵配合进攻战术,也就是所谓的火力延伸战术。
  火力延伸就是指用炮火在前面开路,扫消障碍,而步兵们在后面跟着,收拾战果,炮火的落点,总在步兵进攻的距离前面一段距离,因此对炮火的精确度,和火炮步兵之间的配合,要求十分精确。这种战术形成于十九世纪晚期,到二战时逐渐成熟完善,也成为战场的主流战术,一直到商毅来到这个时代之前,只是火炮的作用大部份时候被飞机空袭代替了。
  现在商家军火炮的技术水平己经超过了这个时代,虽然还不能做到十分精准,但也能初步达到火力延伸的要求,商毅也考虑过引入火力延伸战术,只是一直没有时间对步炮配合进行训练,今天在战场上也是灵光突然一现,发现正是一个试验一下这种战术的机会。
  当然在战场上冒然使用这种战术,由其是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确实有一些冒险,但相对的清军也没有经历过这种战术,另外商毅对火力延伸的战术理论还是十分熟悉的,因此也决定大胆一试,毕竟打仗就是冒险的事情,没有那一场战争在开战之前,就有十足的把握。
  但这样也够清军受了,援军还没有赶到战场,就先被爆打了一顿,打得队形大乱,虽然现在的兵力以经接近商家军的四倍,但除非是能够把商家军包围起来,否则这三万五千多人也并不是能够一拥齐上的,而且商家军虽然也用纵队战术,但正面依然拉得开,也不可能完全包围。因此真正能够和商家军接手交战的,只有前排的二三千人。
  如果清军的阵形完整,行动指挥都有章有法,到也是可以通过轮流转换的方式,轮番加入战斗中,以人数的优势消耗商家军的兵力和体力,但现在清军的队形全都乱了,中下层军官又被阻击手打死不少,难以形成有序的轮换,只能够各自为战,结果在后面的清兵虽然不能说完全就是来打酱油的,但也只能先在等着,直到前面的人挂了,自己才能补上去。
  因此清军在人数上的优势不仅发挥不出来,而且向后排出了五六十步的距离,后阵还不断遭到商家军的轰炸,也被打得昏头转向。只是凭着人数众多,才免强支持着,但还是且战且退。
  而多铎在指挥台上,也看得十分清楚,但他也毫无办法,再派人马上去助战,也只能是扎堆,就是派出骑兵也没用,因为步兵根本让不出路来,只能被商家军的火炮当活靶子打,现在只能希望清军能在战斗中自己调整,另外就是消耗商家军的兵力。把商家军引得远离火炮的打击范围,等自己的人马稍微松散一点,再派骑兵出阵冲锋,就可以一举打败商家军了。
  其实商毅十分清楚,清军现在只是靠着人多,才免强顶得住,时间一长或者自己再投入人马,就可以击败清军。不过商毅希望借战场的掩护,将火炮尽量推前一些,才没有加入援军,而这时商家军的火炮也在指挥下,逐步向前推进着,前线的炮兵阵地又推进了一百步,总是将炮弹打到清军的后队中。
  这时救护百姓的十四团己经完成了任务,重新集结,准备参战,而刘肇基、庄子固等一万明军也都在跃跃欲试,商毅一直计算着距离,这下令命六十门重型炮也推出了阵地,向前进二百步,攻击凊军的主阵。而前线炮兵阵地上的霹雳火箭开始延伸攻击清军的火炮阵地,同时也下令让十四团和明军出击,换下三团、九团和外籍雇佣兵团。而又命令一个辅助营送上去一批手榴弹,补充他的弹药。
  而这时在战场的另一端,多铎的头脑里己是一团乱麻,不知该如何才好,虽然战场上硝烟弥曼,阻挡住了多铎的视线,但他也发现商家军在向战场中増加兵力,同时也把火炮向前推移了,但怎样应对商家军进攻,众将也是众说纷云,耿仲明建议也开炮打商家军,叶臣却认为应该加入进攻的兵力,拜伊图则觉得可以出动骑兵,从战场两侧绕过,去攻击商家军的炮兵阵地。
  多铎觉得毎一种建议好像都有一点道理,但又都不是应急之举:开炮和商家军对轰,但打谁呢,现在商家军的人数少,因此纵深也比清军小得多,清军的火炮也没有那么精准,打后面的炮兵阵地,但隔着中间的战场,炮手们跟本就看不清位置;加入进攻的兵力更是乱扯,现在加人上去也是扎堆,根本没用;派骑兵去进攻炮兵阵地,多铎到是有些动心,但现在战场横向展开三百余步,骑兵要绕多远才能到达商家军的炮兵阵地呢?而且商家军也有骑兵,给自己来个半途拦截怎么办。
  因此多铎只觉得头大如斗,不知该如何是好,心里也不禁暗暗后悔,要是早听了洪承畴的建议,撤军就好了,又看了看洪承畴,发现他也是一筹莫展的样子,因为洪承畴也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战争场面,现在也确实不知从何下手为好。
  不过洪承畴也知道,在战场上就要当机立断,犹豫不决只能贻误战机,因此正要建议首先用火炮和商家军对轰,就在这时,只听“轰”的一声,一支霹雳火箭落入清军的火炮阵地中爆炸了,而紧接着第二支、第三支…数十支,上百支的落入了火炮阵地。
  这次商家军一口气又发射了近千支霹雳火箭,几乎将清军的火炮阵地全都覆盖。一时间清军的火炮阵地中几乎全是爆炸声。
  霹雳火箭的爆炸威力其实不如炮弹,而且清军的火炮周围都可木栅保护,清军的人员伤亡到并不大。但霹雳火箭却胜在数量多,并且带燃烧的特性,本来是用来保护清军的木栅却成为绝佳的燃烧物,火油一但溅到木栅上,就会立刻蔓延燃烧,尽管清军的炮手们尽力扑救,但火势分布极散,又是火油燃烧,在短时间内无法扑灭,更可况还不断有新的霹雳火箭加入进来。
  不过这还不算什么,更为可怕的是,现在火炮阵地上到处都是火药,而且许多火药桶都己经开,而火势一但蔓延到火药桶上,也不可免的引发大爆炸,因此在一会儿之后,只听火炮阵上连续传来“轰——轰——轰——”巨烈的爆炸声,大地震颤,升滕的火焰直冲云宵,清军的炮手,火炮、木栅、炮车等等物品,都被炸得纷纷滕空飞起。
  其实整个変化的时间都不长,也就是几分钟,而清军的火炮阵地却成为一遍火海,而幸存的炮手们那还敢停留在阵地上,纷纷向后逃窜,就连一百多步以外的多铎、洪承畴等人都觉热浪逼体,硝烟呛人。心里无不大骇。
  多铎看着被彻底毁灭的炮兵阵地,同时也心痛不己,一百四十多门火炮,其中还有五十多门是红衣大炮,就这么全毁了,也不禁气得顿足捶胸,怒急交加。
  耿仲明赶忙道:“豫亲王,这里太危险了,我们还是快撤吧。”
  多铎听了,一转身蹬着耿仲明,厉声道:“撤退?现在谁也不许撤退,传令下去,全军出击,和商家军拼了。”
  耿仲明怔了一怔,道:“豫亲王,现在不能再打下去了,撤吧。”
  多铎一把揪住耿仲明,厉声道:“你再敢说撤,我马上就宰了你,立刻给我下令,全军出击进攻……”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只听“轰”的一声,一颗炮弹落到指挥台边四五丈的距离爆炸,飞溅的泥土甚致都溅到了每一个人的身上。而紧接着又有无数的炮弹落到清军的阵中,只打得飞砂走石,天昏地暗。
  洪承畴赶忙道:“这里太危险了,我们还先下台再说。”
  这次多铎到没有强挻着,依着洪承畴的意见,带着众将匆匆下了指挥台,然后各自上马。而这时在清军的阵地中,巳经落下了近百颗炮弹,清兵们都四处奔走,寻找地方躲藏,场面也十分混乱。多铎还想再整顿人马的时候,只见在战场中的清军都己经败退了下来。
  因为在战斗中商家军始终都保持着良好的秩序,因此在十四团和明军加入战团之后,两支人马成功进行了转换,三团、九团撤退下来,暂时修整。而十四团和明军也再次向清军发动猛攻。
  这一批人马都是生力军,十四团的战斗力当然不用说,就是这一万明军从前几天开始,也都攒足了一口气,现在终于有了出战的机会,自然是人人奋勇作战,表现得十分凶悍。而这时清军只是凭借着人多,才能免力支持,但那架得住这一阵猛冲猛打,立刻溃败了下来。而刚刚退出战斗的三团、九团一见清军败退了,也不顾休息,只是每人补充了几颗手榴弹,然后又马上投入了战斗。
  而商毅见战场中清军败退了,也立刻下令,首先命前线的炮兵停止开火,以免误伤了自已人,把火炮都拉回阵地,同时又下令,命骑兵旅出击参战,趁势追击。
  清军的败军一直退回到了本阵,清军主阵虽然被商家军的火炮打乱,但在多铎的严令之后,到还没有崩溃,双方又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同时商家军的重型火炮再次延伸火力,把炮弹打向清兵的后队。十余万清军,全部都投入到战斗中。
  第三卷 离乱篇 第一五五章 扬州之战的结局(一)
  严格来说,多铎做出的决定并不是一意孤行或是歇斯底里,因为如果是战争中损失的兵马,超过七成都是在败退过程中,被敌军追杀产生,这时清军的总兵力依然还有十万左右,而商家军投入战场的兵力还不足三万,就算清军缺乏组织,各自为战,也能够抵挡一阵。
  相反一但清军败退,由于现在组织已经混乱,必然是一场溃败,而商家军在随后掩杀,那么伤亡将会十分惨重,因此不如咬牙挺着,凭借兵多以及善于野战的优势,和商家军打一场乱战。一但双方陷入混战之后,火炮也就失去了作用,然后再边战边调整,说不定还能反败为胜的,就算扳不回局面,至少也能把现况维持下去,保证清军能够全身而退。
  而洪承畴也认为,这才是目前清军最好的选择,因此也支持多铎的决定,同时还建议,让叶臣、拜伊图、耿仲明三人出战,在战场中去组织各自的人马,各自为战,并且尽可能恢复秩序,而多铎也组织一部兵力,亲自督战,以防清军溃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