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碧波尽染英雄血(二)
作者:海命      更新:2020-09-22 11:59      字数:3204
  忽都鲁本以为阿史那旸意在耀武扬威,不料对方送来的却是合作的诚意。
  “特勤欲复碎叶城乎?”阿史那旸低不可闻的耳语,在忽都鲁耳中不亚于九霄惊雷。
  阿史那旸与突骑施部订下密约,任其在河中北部恣意征伐、扩张,允许突骑施商队进入河中诸城交易,最关键的是,河中军将暗中支持突骑施部收复碎叶。他的条件并不算过分,仅要求突骑施部何时征讨谋剌逻多须由其决定,而一旦重获素叶河谷,忽都鲁当与河中军同进退,携手抵御一切来犯之敌。
  忽都鲁揣摩着“一切来犯之敌”,一时拿不准阿史那旸所图为何,可收复碎叶的诱惑实在太大,他无法也无力拒绝。
  事后忽都鲁与苏鲁克反复商议,却猜不出阿史那旸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历经磨难的苏鲁克从不轻信任何人,建议忽都鲁必须有所防范,故接到阿史那旸请求出兵的密信后,突骑施部仅动员四成兵力东进,并未倾巢而出。
  从怛罗斯至碎叶沿途六百余里,忽都鲁洒下无数斥候,小心守护后路。一旦遭遇偷袭,分居怛罗斯城与素叶河谷的突骑施骑兵则可东西夹攻敌军。
  谋剌逻多帐下的葛逻禄骑兵果如忽都鲁所料不堪一击,突骑施以一千具装铁骑为重锤,辅以五十辆四轮战车,一路见神杀神、见佛杀佛,轻而易举击溃只会弯弓骑射的葛逻禄散骑,将碎叶城围得水泄不通。
  若是河中寻常城池,只消几轮石砲,就能砸开缺口。可碎叶城乃唐人仿长安而建,本就墙高沟深、固若金汤,后屡经战火,又多次增筑,坚固无比。贪图安逸的谋剌逻多无开疆拓土之能,却不乏婴城自保之心,将碎叶经营的铜墙铁壁、坚若磐石。
  拼死强攻或有几分把握,但突骑施休养生息近十年才有些许家底,忽都鲁实在舍不得让族人白白送死,故围了大半月,虽杀伤万余葛逻禄人,碎叶城却仍在谋剌逻多手中。
  “唐人怎么说来着,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忽都鲁正遐思间,望楼下传来不疾不徐的攀爬声。
  “苏鲁克,沙陀部的朱邪尽忠怎么说?”忽都鲁扶住苏鲁克的右臂。
  “谢特勤!”独臂万夫长奋力跃上望楼:“朱邪尽忠看似粗豪,心里的鬼点子可不比骨咄支那老贼少。他收了十万贯金币,却只答应两不相帮。”
  “那他可否同意监视弓月城的葛逻禄人?”忽都鲁清楚沙陀部是北庭军的附庸,本就没指望朱邪尽忠出手相帮。
  “沙陀与葛逻禄部因草场纠纷素有嫌隙,这件事他倒是痛快答应。”
  “素叶金币真是个好东西。”忽都鲁拍栏叹道:“能用钱解决的麻烦,就别让儿郎们白白流血。”
  “特勤仁慈!”苏鲁克笑道:“翻越城南千泉雪山前往叶支城的使者飞鸽来报,窦忠节收下特勤的礼物,满口答应拔汗那国的一兵一卒都不会北进素叶河谷。”
  “胆怯的老狗,连汪汪叫两声的勇气也磨没了。”忽都鲁对老朽的窦忠节不屑一顾:“高舍屯的两千康居军动向如何?”
  “据斥候传来的消息,高舍屯一路向东,走的不快,但并无掉头迹象。”
  “高家人不好对付……”忽都鲁已知高仙芝、封常清在蓝田城以寡敌众的壮举,也清楚李定邦与谋剌思翰偷袭华州城、范阳军蹂躏大唐京畿、李亨逼宫李隆基、王正见居中斡旋、素叶军急援潼关等风云变幻。
  “特勤,某以为不是高家人难对付,而是安西军太难缠。”苏鲁克从怀中掏出一封信:“郡主的密件,刚从怛罗斯加急送来。”
  “难道安西军有异动?”忽都鲁蹙眉拆信道:“史思明与安禄山合流,平卢军南下江淮,唐人内斗不休,岂顾得上碛西?”
  “郡主身在长安西郊,并未跟随素叶军前往江淮,实在是天大的幸事。”
  “算王霨那小子还有点良心,若妹妹少一根汗毛,某必让竖子拿命……”忽都鲁话未说完,转而惊道:“谋剌思翰和李定邦已借道漠北回纥部返回弓月城!”
  “素叶居眼线遍布丝路,我部花费十万贯都换不来的情报,远在万里之外的郡主却早已知晓……”苏鲁克幽幽叹道。
  “谋剌思翰来了又如何?”忽都鲁捏紧拳头:“吾部今非昔比,又有何惧!”
  “特勤,兵贵神速、夜长梦多,一会儿可否加强攻势,驱使葛逻禄战俘填平城外壕沟,然后用石脂水烧开城门?”
  “好吧……”忽都鲁无奈道:“妹妹说素叶军在长安西郊动用震天雷,吓得李定邦屁滚尿流,若能得此利器,又何须造孽。”
  忽都鲁不知道的是,素叶水北的朱邪尽忠刚送走苏鲁克,就迎来弓月城的客人。
  在数百轻骑护翼下,河中兵马使李定邦傲然来到沙陀部大帐前,在其马后,手持龙泉、神色凄迷的阿史那雯霞回首东望,长安却已隔蓬山千万重……
  雪山轻雾隐高垒,交河孤日照连营。
  千泉雪山南的拔汗那国叶支城内,河中节度使阿史那旸把玩着高脚玻璃樽,品了口殷红如血的葡萄酒。
  “禀节帅,突骑施部的使者走了。”窦忠节小心翼翼招了招手,两名武士抬着一箱沉甸甸的金银币走了进来,“这是忽都鲁小儿送来的财货,在下敬献给节帅。”
  “给你的就是给你的,难道某还差这点钱财。”阿史那旸挥了挥手,示意武士退下:“令郎龙章凤姿,他日定将青出于蓝。”
  “全靠节帅栽培。”窦忠节愈发低眉顺眼。
  “好说,好说。”阿史那旸举杯轻饮。
  淡淡迷雾中,叶支城西山林里,营帐连绵不绝,万余精兵枕戈待旦、跃跃欲试,而叶支城距离碎叶不过百里之遥……
  雁山横代北,孤塞接云中。
  素叶河谷烽烟遮残阳,云州城外大浪掩戈声。桑干河畔朔方军大营内,李光弼捻须踱步在硕大的沙盘前,对大帐外若隐若现的波涛声置若罔闻。
  “聚兵云州近半载却无寸功,实在惭愧!若河东军仍在王都护麾下,战局当不至于如此焦灼,悔不该误信他人之言……”
  李光弼之父本为营州契丹酋长,武周年间内附,后多次随大唐边军征讨辽东室韦、奚等部,累功至朔方节度副使。出身“柳城李氏”的李光弼自幼深沉刚毅、骑射娴熟,他年方束发即投身军旅,因治军极严、精通谋略而屡立战功、声名鹊起。
  天宝五载(746年),王忠嗣调任河西、陇右节度使,荐其为赤水军使,李光弼随之南征北战,平吐谷浑、败吐蕃,立下赫赫战功。王忠嗣非常器重他,多次对人言:“光弼必居我位。”
  可惜王忠嗣并未看到李光弼镇守一方之日,就因拒征石堡遭李林甫构陷,左迁汉东太守,朔方节度使一职遂由安思顺担任。是时,李光弼与郭子仪同在安思顺帐下为将,官阶相近的二人皆受安思顺赏识,却如两匹不能同槽的骏马,关系极差,无法和睦相处。
  细究起来,李郭二将并无多少私怨,只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秉性天差地别的两人实在尿不到一个壶里去。边城将门出身的李光弼行事如领军作战,以克敌制胜为先;京畿武举起家的郭子仪处世若对弈手谈,以揣摩人心为重。
  李光弼瞧不起郭子仪华而不实、郭子仪看不上李光弼不分轻重。可命运兜兜转转,却让迥然不同的二人始终纠缠在一起。战功显赫的李光弼捷足先登,出任朔方节度使;面面俱到的郭子仪虽稍经蹉跎,也累迁为朔方节度副使。
  经历官场磨砺后,李光弼渐而意识到,郭子仪左右逢源的为人之道亦有可观之处,且越往高处走,越离不得八面驶风之术。为此,李光弼悄然收起几分对郭子仪的鄙夷之情,暗自琢磨其行事之妙。察觉到李光弼变化的郭子仪自然投桃报李,常登门拜访、交心畅谈。一时之间,两人似乎前嫌尽弃,朔方军中一团和气。
  不过李光弼对郭子仪攻坚克难之才始终不太放心,安禄山起兵后,朔方军奉旨东征云州,李光弼亲率阿布思、仆固怀恩等勇将前往,命郭子仪留守灵州,防范回纥。
  而回纥部果如李光弼所料,见大唐内乱蠢蠢欲动,数次遣兵马伪装成马匪越境试探。让李光弼最为愤恨的是,回纥部竟支持云州叛军,暗中输送战马、粮草、军械助高秀岩部守城。
  李光弼多次奏报华州大营回纥部的异动,建言圣人分偏师一部出塞小惩回纥部,以免其轻视大唐。然回纥并未撕破脸,且朝堂上不乏欲拉拢回纥平叛之辈,李光弼的奏折石沉大海,并无回声。
  因忌惮回纥部偷袭,李光弼屯集重兵于云州城北,致使城南桑干水一带防守稍显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