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股指认沽期权
作者:范西屏      更新:2020-09-06 14:10      字数:3328
  在八七年这一轮全球范围内的股市下跌中,rb无疑是最坚挺的一个,只下跌了15%就站稳了脚步,这么一来,全球的资金就以一个更疯狂的速度涌向rb。
  早在日元升值的时候,嗅觉异常敏锐的资本就察觉到其中的机会,迫不及待地将手中的其他币种换作日元,投入到rb的资本市场中去。而rb为了抵消由于日元升值带来的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也宣布了下调利率等多种手段,结果资本大都流向了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并没有多少真正地投资在工业上。
  rb股市经历了一个超级大牛市。
  在1987年的股灾后,美国财政部长贝克要求rb继续下调利率,以吸引资本从rb回流到美国,事实上即便是美元大幅升值,美日之间的贸易赤字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大量物美价廉的rb制造依然充斥着美国市场,这是最好的货币贬值的依据和借口。
  rb没有办法,只能在这种压力下屈服,政府再一次减低利率,这种情况导致流动性的泛滥。说白了,就是在市场上流通的钱实在是太多了!
  由于日元升值,给进出口商带来沉重的打击,为了弥补由于日元升值所导致的出口下降的亏空,rb的企业纷纷从银行里低息借入钞票,转而投到高收益的股票和房地产市场,和国际热钱一起造成了rb股市的空前大繁荣。
  1986年日经指数还在13000点,到了1987年9月就涨到了26000点,足足上涨了一倍,这意味着每个投身股市的投资人的身家都至少涨了一倍。而这个数字的上涨依然在继续,直到1989年,日经指数冲上历史巅峰38915点。
  在这种大环境下,手持大量资本的rb人在海外开始疯狂地收购起来,他们似乎对价格根本不屑一顾,手里拿着支票本大肆收购自己想要的东西。
  甚至在坊间还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说是美国人准备将一座大厦卖给rb人,美国人报价四亿美元,rb人也同意了,双方谈妥就等付钱交割。结果就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rb人突然带来一份新的合同,而合同上的金额是六亿一千万,美国人大为诧异,在欣喜若狂的同时也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去问rb人,结果rb人轻描淡写地解释道:“就在前一天,他们的老板看到吉尼斯世界纪录,历史上大厦出售的最高价格是六亿美元,他们要打破这个纪录。”
  为了打破一个世界纪录,就要白白再送出二亿美元,这种逻辑足以证明rb人不缺钱。
  到了1989年,rb人购买美国资产达到了一个顶峰,这一年的六月,美国七大电影公司之一的哥伦比亚电影公司被索尼以三十四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极大地震动了美国各界。而后不久,rb制造商三菱以十四亿美元的价格购买了美国国家象征之一的洛克菲勒中心。
  洛克菲勒中心是一个由十九栋商业大楼组成的建筑群,占据了曼哈顿的三个街区,在1987年被美国政府定为“国家历史地标”,是全世界最大的私人拥有建筑群,也是标志着现代主义建筑、资本主义的地标。
  虽然被后起之秀世贸中心的双子塔抢走了不少风头,但洛克菲勒中心毕竟存在已久,而且是在大萧条时代建造,当时为纽约提供了五万多个工作岗位,比年轻的世贸中心多了很多历史的底蕴和意义。
  这样一个建筑竟然被rb的财团收购,其意义不亚于在国会山竖起了rb国旗,整个美国都在议论,甚至还有人忧心忡忡地说:“rb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将自由女神像买走!”
  不止是这些标志性的建筑,就连普通的房产rb人也没放过,毕竟相对于rb的房价,这里不动产的价格实在是太便宜了。
  曾经有人统计过,rb东京当时的土地价格加起来,可以买下整个美国,足以见到当时rb的房价有多高。
  事实上在后世,不止是在rb,在另外一个国家的首都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这还是在二十年以后,不过一切都和当时的rb十分相像。
  唯一不同的是,那个国家的资产泡沫在股市被及早地挑破了,也导致大部分股民财富的大幅缩水。
  不过在那个国家的房地产市场,由于土地所有制的不同和大量资本的涌入,房价疯涨的程度和rb并无两样。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土地已经成为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即便是在房价屡创新高的情况下,这个国家的政府也只能咬牙坚持。
  这自然苦了一代青年。
  闲话不多说,继续说八十年代的rb。
  此时随着股市的疯狂上涨,整个rb岛都陷入到一个疯狂之中,人们甚至坚信在rb的股市里有个不同于国外的、超越经济规律的东西,而这些东西能够让rb股市坚挺不倒,永不下跌。
  唯一一直处于清醒地位的rb人群,恐怕只有那些大藏省制定政策的官员了。
  在一九八六年,日经225指数期货在新加坡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
  所谓的日经225指数,又称为日经平均股票价格指数,是由rb经济新闻推出的东京证券交易所的225个品种的股价指数,这种指数延续时间较长,具有很好的可比性,成为考察rb股票市场股价长期演变及最新变动的最常用和最可靠的指标。
  新加坡推出日经指数期货后,rb和美国也相继推出了日经指数期货,不过由于新加坡是第一个推出日经指数期货的市场,因此交易量和影响力也是最大的一个。
  钟石之所以没有去购买新加坡的指数期货,其原因就是期货这种东西需要时刻观察,稍有不慎就会爆仓,虽然他现在不怕这种风险,但毕竟不如投到rb股市中这么让人放心。他前前后后投了大约一百多亿日元到rb股市,在这种只涨不跌的牛市中,可谓是稳坐高台,只等时机到来。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像rb股民、企业家那样疯狂,在美国的金融精英眼中,rb的股市早已经超出了正常的牛市范畴,已经大大形成了资产泡沫。
  在这种情况下,投行的精英们设计出一种全新的金融衍生品,来到rb大肆抛售,这就是股指期权。
  股指期货和期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引领全球金融变革的美国投行精英们把它们组合在一起,产生了新的品种,就是股指期权。
  这种东西本质上还是一种期权,不过标的物换成了股指期货。
  一般来说,期权有看多、看空两种,最后对赌的结果分为执行和不执行两种,而期货也分为两种,这样一来就出现了四个不同的品种。
  而期权的杠杆一般在十到百倍,看标的物品种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期权费,期货的杠杆也大致如此,如此一来,就产生了高达百倍甚至千倍的杠杆。
  不能不说,美国的金融创新大大地走到世界的前列。
  美国的投行精英们在rb兜售的是股指认沽期权,这种期权是在股指跌到一定位置的时候可以执行的买入看空股指期权的金融产品,以大摩和所罗门兄弟等投行为主要的承销者。
  这种崭新的金融产品在rb闻所未闻,当那些大财团第一次听说这个东西的时候,惊讶得无以复加,他们意识到这是一种很好的避险手段,纷纷大量买入。
  这种东西是如何规避风险的呢?假如说有笔一百亿日元的资金在股票市场上,那么持有人就可以买入一亿日元的股指看沽期权(假设杠杆是一百倍),当股指跌破一定的数目时,这时期权就可以选择执行,在股指市场上转化为一定数量的看空期指,就可以起到对冲风险的作用。
  自然,这种风险是不可能完全对冲的,除非他是持有不同方向的相同头寸,那么这样一来,就完全没有盈利,而且还要贴上一大笔的交易费用。
  在rb的股票市场上,保险公司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投资者,不同于其他行业,保险业是非常重视规避资金的风险,因此也是最快能接受这一新产品的消费群体。
  毕竟谁也预料不到未来会发生些什么,钟石则是个例外。
  在经历了一九八七年的全球股灾后,钟石也着实消停了两年,乖乖地上了几天学,空余时间就到处游山玩水,将华夏的大江南北走了个遍。
  每次都是他一个人出去,次数多了,钟建军和刘兰两个人也就放心了。这两年他明显长高了,十三岁的孩子已经长到了一米七的身高,加上健壮的身体,让人觉得已经是个十七八岁的人了。
  他的姐姐钟小慧,则在县城的高中里继续苦读,听说成绩十分不错,有希望考上名牌大学。
  这一天,钟石刚刚回到家中,还未来得及洗去一身的风尘,就接到了来自香港的电话,是钟意!
  这两年钟意过得可谓是十分得意,除了学业上颇有建树之外,还和廖小化结成了好朋友,两人年纪相仿,又属于同一个阵营,自然是无话不说,而港媒在偶然间发现钟意竟然住在浅水湾价值上千万的豪宅里时,就个他也封了个“贵公子”的头衔。
  “怎么了?贵公子?”钟石在电话里打趣道。
  “香港的房价现在暴跌,听说是受了燕京那件事的影响,现在很多人急着移居香港,我们是不是要做些什么?”钟意嘿嘿一笑,就说起了正事。(希望各位书友继续支持,大家的支持就是我的动力,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