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6章 因睹输赢势
作者:
诩铭 更新:2022-02-15 11:40 字数:2069
雍铭被邵雍这么说了之后,并没有觉得其有不满之意,反而是觉得两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亲近了。
“先生,您不也是如此吗?你我之间,这说话之时,何须要拐弯且抹角的呢?”
雍铭笑着回应道。
“嗯!公子,快人快语,让人听着就是省心痛快。”
在雍铭将刚才自己每次说话前,必会加上的那“尧夫”两字去掉之后,邵雍也自然而然的将称呼雍铭时的那个“铭”字给去掉了。
这样一来,两个人的谈话就是如挚友家人般的交流了。
雍铭体会到了这一点,很是为邵雍的情感细腻,注重细节的情况所触动。
邵雍在说完自己的感受之后,就未做停留的继续说了下去。
“公子此举,让鄙人在面对你之时,恍如是隔世一般。听您话中之意,在鄙人从未与您言说的情况下,已是知晓鄙人的身份了。
那也就实不相瞒了,您所使用的神秘装置就是鄙人奉旨历时三年,最终研发制造而成的。
其命曰‘星斗会璇玑’,只是此装置安稳传至几十年后,由于安全的问题,就被人为的抹去了名称。
从此之后,这掌握‘星斗会璇玑’的后人们,只知模糊的称其为神秘装置了。
每思至此,想来这也是变数释然,造化其间了。”
雍铭听邵雍这么一说之后,登时就站起身来,拱手朝着邵雍是长揖不止,双手几乎是要碰到地面了。
谢流云和黄寒涵见状,也忙起身仿照着雍铭的样子,对邵雍行着敬礼。
邵雍并未起身,而是淡然的说道:“公子,二位,快些请归坐。
这在自己家中,本就是没有外人的,何须如此多礼俗套,鄙等还是说事情要紧。”
在雍铭等人重新落座后,邵雍就将自己实为仁宗皇帝钦定的“雍王卫”的内参知事,负责为明面上的“雍王卫”主使,实则是雍王赵昕参研局势,明辨关要情况给雍铭做了介绍。
上次约定的,于数年后的嘉佑元年立春日,在东都洛阳会面,实是因为根据他的推演预测,这一日会有阴谋挑拨已保持和平多年,边境相安无事的宋辽两国关系的大事在洛阳发生。
这也是他为何在去年底,今年初的时间,要迁居东都洛阳的原因。
而为了不让自己迁居的举动引发旁人的猜疑,他特意说服了父母双亲,在他们同意的情况下,一同迁居到了东都洛阳。
现在,经过“雍王卫”派驻洛阳的部属侦查,已经查实了组织发动此次阴谋的是西夏国。
西夏国在获知秦州防御使赵宗实将于嘉佑元年立春日,在东都庐阳召集驻守于宋辽边境一线的军事主官会议,商讨防务调整事宜的消息后,就紧锣密鼓的派出奸细深入宋境探查内情。
最终,为了搅乱边境的和平态势,造成宋辽之间的矛盾对立升级,甚至引发战争,形成有利于西夏国向往实施扩张的局面,西夏国决定派员来对这次会议进行破坏。
而他们的首要目标就是虽未被明确皇太子的身份,但实则是既定储君人选的仁宗皇帝的宗室过继子嗣赵宗实。
这是动摇大宋国本之阴谋,用心不可谓不险恶,可以说是歹毒异常的。
然而,这毕竟是邵雍通过自己潜心研究而成的“梅花心易”的方法,占卜起卦而得来的结果,没有直接的证据来证明这个推测,也就不能准确的知晓阴谋实施破坏的究竟是哪一方势力。
所以,“雍王卫”主使雍昕在同邵雍秘密商议后,决定暂不向仁宗皇帝禀报此事,只是依据循例由“雍王卫”依据自己的职权,对此次军事会议的前期准备情况,进行相关的介入督办。
从而,在不“打草惊蛇”的情况下,收集掌握实际的线索和证据,弄清这个敌对势力的真面目,进而采取积极的措施对其进行反制,挫败这个意图挑起两国之间战乱的阴谋。
邵雍在将此次会面的背景情况说完之后,就将手里的那卷宣纸交给了雍铭,说道:“由于,秦州防御使赵宗实将要来东都洛阳,加之此次军事会议的召开,现洛阳城已实施了半月有余的,严格的出入城管理。
无特别的照会文书凭据,非洛阳当地户籍人员是入不得城的。
经过‘雍王卫’细致的暗中排查,结合鄙人提供的重点巡检方向,现已将西夏国派出的六路行动人员,循洛阳城的六个方向,入城的时间和路线罗列在了这张纸上。
此是唯一的关于此次阴谋行动的汇总情报,除鄙人之外,即便是参与调查的‘雍王卫’的人员,也是不得全貌而知的。
公子,这么做的原因,想你是后世的‘雍王卫’的主使,应是知道其根源究竟的吧?”
雍铭在邵雍的介绍下,知道了事情的前后情况之后,也就明白了当年邵雍通过推测已然是提前数年就获知了这个阴谋诡计会发生,故而在自己那次出现在皇宫大内的时候,就适时的约定了这次的会面。
这可是真是让雍铭在结合两次时空穿越之后,不由得不对邵雍的这个“通灵犹如神知”的表现,亲身感到了无比的神奇与震惊。
想到这里,雍铭不由自主的看向了坐在自己对面,处于邵雍右手边的黄寒涵。
黄寒涵注意到了雍铭看向自己的眼神,也读懂了他的意思,知道他对于自己在集训教室里,针对邵雍真实的身份所做的那个预测,已经是有着十成的相信了。
这样的情况,让黄寒涵很是有些高兴的。
之前自己说邵雍是一个时空旅行者的时候,雍铭是感兴趣于自己的这个想法的。
但若要严格的界定出雍铭到底能相信自己的这个观点,达到了多少程度的话,黄寒涵自问也就是两三成,至多不会超过四成。
可以说,雍铭只是把自己的意见当做了一种可能,并没有将其列入到重点考虑的范围内的。
关于雍铭的这个态度,黄寒涵是能体会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