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1章 大战开始
作者:英联邦      更新:2021-11-05 23:46      字数:3103
  天上一直乌云密布,万里不见阳光,但一直下雪,不见雨点,现在响起了雷声,闪电过处,雨点纷纷落下。
  惊蛰未至,春雨先至,端的是好年景,春雨降下,随风潜入夜,滋润大地,耕田种地的大好年景。
  但朝廷集兵百万,磨刀霍霍,无心耕种,只为收复失地,铲除叛逆。
  朝廷集结数十万大军,分别已经进入了山东,四周他们相互之间做下了约定,那就是当雨季来临之时,便是他们大举进攻之日。
  这是朱燮元得出来的结论,这是因为华夏军的火炮火枪实在是太厉害了,他们这些拿着刀枪弓箭的,正面强攻,必死无疑。
  经过几位大帅再三研究,他们得出一个结论,这便是要取得胜利,就必须弱化对方的优势,否则他们就是死路一条。
  其实下雨天出征,对明军同样造成了巨大的麻烦,只要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会加大士兵的伤亡。
  但是大明恰恰不在乎这点,现在大明的世道,有的是人,只要你有钱有粮,就能招到够足够的人。
  用大明官员的话来说,他们从来不愁没人做事,只愁没有这么多的粮食来喂饱这些嘴,在他们眼里,填饱这些人的嘴,才是最为难搞的事情。
  至于朝廷和兵部,都已经制定了如此不在乎伤亡的策略,他们也都根本不在乎士兵的伤亡,这意味着当兵的可以放开手脚。
  慈不掌兵,义不掌财,这是杨嗣昌掌兵以后得出的一个结论,他就明白一点,如果不能铲除敌人,他们就是千古罪人,说什么清名正气,就是有着再好的仁义道德的名声,他还是看着大明灭亡的亡国之臣。
  杨嗣昌为何甘心在外掌兵,就是因为他发现,朝中的这些清流君子,名声虽好,但是他们却是一无所知的人,毫无用处的人。
  世人皆崇拜陆秀夫,认为他在表现了一个士大夫应有的气节,抱着皇帝跳水而死,绝不投敌。
  世人尽皆哀叹:崖山之后无汉族,但是杨嗣昌不以为然,陆秀夫就一个懦夫而已,表面光鲜亮丽,实际上却是一无所用,为何这般说他?这是因为空有二十万大军,不敢再次的创立基业,不敢拼死御敌,反而抱着皇帝跳水自尽,这是失败者所为,即使你再有气节,也是失败者,为人臣子者,这就是要不择手段,匡扶君王,平定天下,而不是平日袖手空清谈,临危抱君王赴死。
  看见天开始下雨,杨嗣昌没有任何的犹豫,直接就下令出兵。
  他的大军,本来已经部署在了沧州四周,他们通过明军传统的战法,逐步的完成对沧州进行了包围。
  他们传统的战法就是,结硬寨,打硬仗,说白了就是不断的向沧州挖濠沟,坚栅栏,步步推进,最终把它围困起来,断绝了对外的交通联系。
  当然他们也都没有办法对沧州进行全面的围困,这是因为城中的华夏军也不是吃干饭的,但是华夏军的兵力不足,只能够保住有限的几条防线,比如说他们全力的维护官道畅通,至于其他的地方,大多数都让明军采取这一种结硬寨,打硬仗的方式,暂时性的阻挡住了。
  双方所争夺的重点,首先就是官道,只要他们拿下了官道,切断了对外的联系,全歼了这一支华夏军。
  负责镇守沧州的,就是华夏军德州师的师正刘飞云,刘风云本来是团长,因为一系列的优越表现,在华夏军进行扩军以后,顺利的被任命为师正,负责德州方向的守卫工作,虽然他的师部是设在了德州,但是为了打赢这一场仗,藩屏山东,他主动的把他的前敌司令部,设在了沧州,他倒是相对简单的认为,保卫山东的关键,就在于保卫沧州。
  本来沧州的守备兵力是非常足的,凭着他们的这些兵力,他们足可以压制敌人,但是随着华夏军南下战略开启,从这里抽到的大量的兵力,刘飞云一手带出来那一支能征能征善战的部队,已经开始先后的大量抽调兵力,变得非常的弱,部队之中充斥着大量的新兵,这样的场面,不是他所想看见,但是也都没有办法,他也都知道他这个师长,一方面是因为战功,一方面也是因为朝廷抽调了大量兵力的补偿。
  自从朝廷抽调大量兵力南下以后,他们就改变了自己的策略,其策略就是以守为主。
  因为兵力不足,所以他对明军这一种结硬寨,打硬仗,逐步挖壕沟和栅栏,逐步向沧州推进的战略,也都是没有什么办法,只能将主要的兵力用于防守官道和城墙方面。
  当然他知道这样的策略是很被动的,一旦敌人完成了部署,发动了猛攻,他要防守的地方都会很吃力。
  凭着华夏军的兵力,他们防守沧州城是没有问题的,这里有大炮保护,但是如果要维护漫长的官道,这就很难了,因为敌人可以从漫长广阔的荒野,从四面八方发起猛攻,你只能够消极的防守。
  很容易被敌人包了饺子,这就是前沿阵地和飞地的难处,刘飞云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他准备死守沧州,一旦敌人发动猛攻以后,沧州就会被包围,就在这里展开争夺。
  但是他这一策略,被国防部否决,国防部命令,派出华夏军的兵马,护送忠于华夏的百姓撤回德州,放弃所能放弃的一切辎重和物资。
  这一个命令,让刘飞云非常的不满意,这就相当于让他放弃了亲生子一样,但是这里是华夏军,是一个讲究令行止禁的地方,上面下达了命令,就得无条件执行。
  所以当接到命令以后,他就开始下令疏散城中的群众百姓,这是一项很浩大的工程。
  华夏军占领了沧州以后,基本上获得了当地老百姓的支持,这些都是华夏军的顺明,落在了大明的手上,就没有什么好下场,至少躲不开一个从贼的罪名。
  依照现在明军穷疯了的做派,只怕会把这些百姓扒了几层皮,刘飞云虽然他接到上面的命令,主要让他护送一些忠于华夏军的高层乡绅等人去往山东内地,但是他却是疏散了所有的百姓,这就让他的行动十分的迟缓。
  要知道民众在冰天雪地里撤退,撤往德州和济南方向,这是非常的困难,非常危险的,有许多的百姓,故土难离,不愿离开自己的乡土,跟他们费尽了口舌,也都没有什么作用。
  当明军发动进攻的时候,城中的百姓,一半还没疏散完,明军发动了猛攻,这就意味着他们再也无法通过官道,疏散百姓了。
  明军他们是从四面八方攻过来,明军的兵力实在是太足了,他们一方面猛攻沦州城,一方面围攻城外所有的官道和哨卡,一举就拔除了这些外围阵地,把沧州城围困了起来。
  华夏军的火力火炮确实是猛,但是下雨的时候,就大打折扣了,虽然他们也有雨天作战的预防条例,但是毕竟是下雨天,很多方面都顾及不到,火药很容易就潮湿了,铅弹也都很容易打不着,让他们的威力大打折扣。
  明军如狼似虎,他们有如无数的蚂蚁一般,涌向了沧州城。
  跟华夏军交手了多次,明军也算是总结了一些经验,他知道敌人的火炮非常猛烈,所以你们不能够摆着密密麻麻的队形,并且对方的火枪弹丸也都非常的猛烈,这就意味着必须举着盾牌前进。
  他们很有些人是推着盾车,有些人是举着盾牌,徐徐而进,这就最大限度的抵消了对方敌人火炮的威力。
  当然华夏军也有对付这种策略的办法,只是在下雨天的时候,实在是不好对付,无数的敌人涌进来,往城上发动猛攻,华夏军的伤亡,也都非常的惨重。
  刘飞云知道他这一支军队镇守在常州城,这是非常难守的,但是他没有想到,明军才发动了攻势的第一天,他就陷入了绝对的困境之中。
  明军也像打了鸡血一般,更像发了疯一般,在一天之内居然就拔除了明军所有的外围壕沟和哨卡,直接的把云梯架在了城墙之上,然后沿着云梯往上爬。
  在第一天,双方就展开了惨烈的浴血厮杀。
  这样子的场面,不是刘飞云料想到的,他本来是信心十足,在沧州长期守卫,但是依照眼前的这种情况,他就是守十天都守不了,更加不用说固守待援了。
  不过华夏军的高层,也曾意识到过这种情形,那就是他们兵力不足,敌人兵力又如此的足,没有下令刘飞云死守,只是让他节节抗击,看见风声不对,可以撤退。
  刘飞云当时在想,这是不是有点小看于我了,但是真正的厮杀打起来的时候,他才知道,明军也有这么厉害的时候,就在第一天,对方已经杀近了城墙,对沧州城发动了猛攻,双方在这里展开了惨烈的厮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