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分析推理
作者:李探长      更新:2021-10-14 20:52      字数:1695
  对于侦查员现场,狄仁杰当然也会使用现代思维来调查,询问报官之人,第一发现死者之人,在询问目击者,和家属,接着就是询问附近认识死者之人,真的不行在扩大范围调查。
  狄仁杰当然知道这些模式缺一不可,必须仔细去思考,然后在一一去调查,他不想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一定要找出真凶是谁!
  他也联想到最早发现死者的就是,那个叫王斌的学生,那么之后就是访问当时发现死者之后报官的人,接着就是家属,可死者家属给不出死者任何线索,她们带来的线索完全就是负面线索,不但没有给本案带来帮助,反而牵入了本案,这成了狄仁杰推理的最大危机。
  看来本案必须要小心行事,却不可以大意马虎,失踪的小女儿事出有因,失踪的大女儿至今是一谜,死者妻子的说辞不符合常理,
  几名嫌疑人,这条线索呈现在狄仁杰脑海里面,他的侦探生涯,又要开始扩大一倍。
  所谓的推理就是观察,分析,归纳,然后应用,狄仁杰如何应用这些推理模式,死者的女儿失踪的问题,不能判断它跟死者有什么矛盾,只能抛弃到另一个环节。
  重点就是几名嫌疑人的分析,狄仁杰首先考虑到他们说话的模式,观察这些一定会有所发现,想古代包青天包拯的推理模式,狄仁杰想起都有点吃惊,看来必须要跟这些神探学学,从他们身上摸索几招来查案。
  包拯智破盗牛舌案,狄仁杰的观点也是认为,这种断案方法完全是出于猜测,有因就有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因为在当时私自宰杀牛是允许的,那个人是牛主人的仇人,所以割了牛舌,牛就不能吃草了,他以为牛主人会因此而杀了牛,这样就违背大宋的规条了,所以就去告发牛主人,结果包公将计就计,元凶输的心服口服,牛没有舌头自然不能吃草,牛的结局就是死,主人只能把他杀,结果正中了元凶的计谋,多亏包拯断案如神。
  狄仁杰这么想跟本案会有什么联系,当然有到道理,每一个环节都是有一定规律,例如本案送茶叶之人,他不必要联系主人,顺手就把茶叶放在外面,所以他不会进入现场,除非特殊情况,当然也会有其他的猜测,会不会是他看到死者家有钱,趁机下手,这里没有依据证明?
  狄仁杰他也不要忽略这种小小的细节,虽然他送到门口就走了,就超出人的分析,没有见到主人,也没有通知主人就把茶叶放在门口。
  这让狄仁杰有所怀疑,难道他是故意隐瞒,或者在无意中没有准备好说辞,一时间大意,转成另外一种假设,那么就是他和死者关系很好,送茶叶都是约定好时辰,到时间就去送,除了这点,狄仁杰暂时还没有想到什么问题,反正来说,这个人还有嫌疑,当然如果他是杀人凶手,是不可能从他嘴里里听到,除非有证据?
  另外一名嫌疑人,他跟死者之间矛盾很大,甚至发生争吵,表明上没有看到任何痕迹,他杀人动机很大,他们之间的矛盾现在也说不清楚,他是没有被排除杀人嫌疑,就算有不在场的证据又怎么样?
  还有一名嫌疑人,他的问题很大,他是自私的人,他的举止让狄仁杰怎么想都想不明白,可自己也束手无策,主要是因为他的出场是在案发后,很难把他列入嫌疑人范围中,这人最狄仁杰伤脑。
  当然,他的出现绝不是一种巧合,他的出现是在案发前,结局是一种说法,可是他出现在案发后,这又是一种效果,不管怎么样,一定要摸清楚他的动机和他一切的活动范围。
  不管怎么说,他的出现完全不符合人的想象力,这后面一定有什么原因,只是自己忽略,还是根本没有推想到。
  至于刘大善人,他有没有排除嫌疑,当然狄仁杰也没有那么快下结论,因为真相往往是人意想不到的结局。
  思想了这么多人,既然一点思路都没有发现,这让狄仁杰很是焦头烂额。
  现在继续观察着现场,现场分析,随即狄仁杰注意到死者夫人那句话,死者生前书房就已经被人盗窃,这句话怎么分析都是对的,如果她是凶手,或者现场是她布的迷局,那么她会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现在基本上确定,书房的确成了盗窃案,死者是被凶手杀害后转移到书房。
  狄仁杰想到这里,又不对了,这个盗窃案根本就不成立,现场的蜡烛完全可以证明不是盗窃,主人在家小偷怎么进入,难道是主人贼喊捉贼,狄仁杰这样判断,因为当时主人发现家里被盗窃,没有报官的原因。
  狄仁杰虽然想了很多关于现场的分析,他最终锁定一条思路,那就是追查盗窃案,必须要把这一条线索摸清楚,排出这一条才好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