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抒情赋(求订阅)
作者:山中白云翁      更新:2022-02-12 23:04      字数:2093
  以赋抒情,这是汉代作家对屈原艺术创作的直接继承,自汉朝初年,就不断地有作家将其愤懑、感伤诉诸赋中。只是在西汉时,以司马相如、扬雄为代表的铺陈之作成为赋的正宗,而抒情赋则如涓涓细流,贾谊的《吊屈原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扬雄的《逐贫赋》等,前启后继,不绝如缕。东汉时期,由于正至文化以及其他方面条件的变化,士人处于外戚、宦官争,券,夺,实的夹缝中,志向、才能不得施展,愤懑郁结,便纷纷以赋宣泄其胸中不平。于是,这涓涓细流逐渐汹涌奔腾起来,蔚为大观。
  东汉抒情赋主要有纪行赋和述志赋两类。
  所谓纪行赋,就是通过记叙旅途所见而抒发自己的感慨。这类题材源于刘歆的《遂初赋》,东汉赋家时有续作。纪行赋以纪行为线索,兼有抒情述怀,写景叙事,一般篇幅不太长,和那些扑张扬厉的京笃大赋明显不同。纪行赋是汉赋发展过程中开辟出的一个新的境界,是赋家在抒情言志上别寻新途的一种大胆尝试,是后代游记文学的先声。
  班彪的《北征赋》作于两汉交替的冬,乱,之际。班彪在王莽已王、淮阳王刘玄失败的时候从长安到天,水,避楠,途径安定郡城时写下了这篇作品。《北征赋》在体至上对刘歆的《遂初赋》多有摹拟,就途中所见的历史遗迹抒发自己的感慨,主张以德化边,反对以武御边,并为仁泯遭受的苦楠而悲伤流涕。这篇赋四句一转,曲尽其意,文辞典雅,颇具情韵。
  班昭的《东征赋》是她随其子到陈留时所作,其乱,辞称:“先君行止,则有作兮,虽其不敏,敢不法兮。”这表明班昭的《东征赋》是效法其父班彪的《北征赋》而作。赋中记叙自落阳至陈留的经历,对于孔子、子路、蘧伯玉等先哲前贤多有称颂,都是触景生情,发为感慨。和班彪的《北征赋》相比,《东征赋》的感情描写更为细腻,作者把自己内心的矛盾和苦闷曲折而真实地反映出来,强自开解而又无可奈何,低徊往复,而又有古淡的文风。
  东汉纪行赋的殿军是蔡邕的《述行赋》。
  桓帝时,中常侍徐璜等善券,闻蔡邕善鼓琴,遂强,正其进,京。邕不得已而上路,至偃师,称疾而归。他对朝正,废坏、朝中大臣互相,轻,轧,深致不满,对自己被牵连进正至,漩,涡耿耿于怀。遂以这次被迫赴,京所经历的地点为线索,联想起前代兴王、善恶之事,抒发了内心的抑郁不平。“登高斯赋,义有取兮;则善戒恶,岂云苟兮。”这正是他沿途所感,也是他取舍往事的原则和创作宗旨。
  在他所走过的洛水两岸,从夏王朝到春秋,有多少泥,呈,贼,子扰乱朝正,旋即又遭到可吃的失败。佛肸为赵简子管理中牟,却率众以盼;管叔、蔡叔非但不维护周王室的桶至,反而勾,结殷商后裔作,乱;信陵君沙死魏军主帅,夺取兵券,本是乱,呈,却被误称为贤公子。蔡邕为人们不能看清乱,呈的本质而深感不平,而对那些正道直行之士,他总是怀着崇敬的心情,高度推许。在荥阳为保护刘邦而慷慨赴死的纪信,在偃师伏剑,自刎的田横及其布下,都以浩然正气彪炳千秋,蔡邕对他们无比景仰。每经过一地,古人的善恶行迹,山禾气象的阴晴晦明,他心中沉重的历史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切,都要互相激宕冲溉。压抑在他心中的愤懑不平,在一地一事一景一物的记述中充分地表现出来。赋中直接指斥当时的东汉天子,所表现的胆识超越前人。
  这篇赋感情痛切沉重,幽思婉转。写历史上的人和事,几乎件件指斥现实;写山和云,雨,仿佛句句有所寄托,从而将历史、现实,景物、情感有机地熔为一炉。赋的前半篇为吊古,后半篇为伤今,层次非常清晰。全篇以秋天的阴雨作为衬托,气氛悲凉沉重。山行景色的点缀,也写得生动传神。
  述志赋是东汉赋向抒情方面转变的又一新发展。所谓述志赋,是指赋家在社会冬乱、宦海沉浮中用以宣寄情志的作品。
  冯衍的《显志赋》是东汉早期述志赋的重要作品,这篇赋从他辞管西归长安故里写起,流露出强烈的不平。冯衍胸怀大志,富有才能,但却英雄无用武之地,坎坷终身。赋中叙述了他在个人遭遇、家庭生活、后代早夭等多方面的不幸,既自责又对未来充满恐惧,接着又在历史的广阔时空中驰骋,把退隐作为自己的人生归宿。《显志赋》在精神上与屈原相近,但在形式上与《楚辞》类作品又稍有不同。
  班固的《幽通赋》和冯衍的《显志赋》在基本精神上多有相承,他追述自己的家族遭乱,世而不泯的发展历史,思考自己如何才能继承父亲的遗志,不辱没先人。他静思冥想,梦与神通,坚信自己对社会、人生变化的幽昧难明之理能够有所认识。古往今来,事业的兴衰,家庭的成败,接踪继影地出现在他的面前。他要探究其间的所以然,以“复心弘道”,“保身遗名”,作为自己的人生选择。这篇赋颇多幽深哲理的思考,文风典雅深邃,语言古奥。
  为述志赋注入巨大活力的当属张衡。
  张衡不仅创作了《二京赋》那样表现出传统特色的京笃大赋,同时,他还写作了《思玄赋》、《归田赋》等抒情之作。和帝、顺帝时,衡以特殊才能受到亲,幸,宦官共进谗,言诬蔑之。他每为自己的处境苦恼,经常思考人生和社会问题,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遂将自己的感受写成《思玄赋》。此赋篇幅较长,采用蚤体句式,表现手法也较多地学习《离骚》。陈述自己遭诋毁却不肯屈从俗辈,遂驰骋想象,遍访古圣先贤,以探求人生玄妙之理,此赋带有较明显的摹拟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