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1章 全面动员
作者:秋风起叶落      更新:2021-05-21 02:43      字数:2109
  听完徐文的这番调配,冷锋仍皱着眉头道:“老徐,纵然如此,我军与敌人的兵力差距也还是很大。
  尤其是,在我们被迫将所有机动兵力都调走之后。
  济宁,任城、藤县一带,将再无后援,一旦有任何一处防线被突破,都会引发崩塌式的连锁反应。
  到时候,很可能全线溃败!后果不堪设想。”
  徐文沉声问道:“那你觉得我们该怎么办?”
  冷锋道:“为今之计,我们有两个选择,一收缩兵力和防线,放弃济宁,藤县等地,退守中岭县等根据地腹地,坚守待变。
  二,直接放弃所有根据地,集中兵力于一点进行突围,跳出敌人的重兵包围圈,转入外线作战。”
  “这两个选择都不行,这次反围剿保卫战,济宁,任城,藤县等各地百姓都对他们提供了巨大帮助。
  至于中岭县和龙驼岭这一带的百姓,那就更不用说了,早就与我们融为一体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怎么可能放弃他们,独自逃跑?”徐文当场反对,且不说舍不得这些对中锐旅倾尽所有,鼎力相助的鲁西南百姓。
  就是那费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已经渐成规模的一线天兵工厂,也不能轻易放弃。
  冯六根也当场跟着表态,支持徐文的决定:“老徐说得对,根据地不光有成千上万的百姓,还有我们的兵工厂。
  这些怎么可能,全都放弃不管了?”
  冷锋神情严峻的道:“你们说的这些,我当然清楚,可是从理性角度来说,我们不能再和敌人进行这种高强度的正面硬碰硬的攻防战了,因为敌我兵力悬殊实在太大了。
  避其锋芒,跳到外线,通过运动战,游击战与敌人周旋,是我们保存实力的最佳选择。”
  “冷兄,我知道你说的没错,从理性角度来说,我们要想保存部队,必须得这么做。”徐文脸色凝重的道:“但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如今我们既然选择在鲁西南建立根据地。
  并且得到了当地百姓诸多巨大帮助,才有了今天的规模。
  就不能在危险来临的时候,就丢掉百姓,独自逃跑。”
  “那你打算怎么办?”冷锋看着徐文问道。
  “坚守到底!誓与阵地共存亡,誓与根据地共存亡!”徐文态度坚决,眼神中满是刚毅的凛声道:“如果连我们这些指挥官,都没有坚定信念决心死守的话。
  那么下面的战士又怎能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和精神,继续战斗下去呢?”
  “可是,我们的兵力不足呀。”冷锋仍有顾虑。
  “日伪军虽然有几十万,但是如今我们根据地的百姓总人数也有数十万了,比他们只多不少。
  只要我们能够充分的把他们全都动员起来,全民皆兵,兵力上的劣势将会大大减弱。”徐文道。
  “动员百姓?”冷锋与冯六根都吃了一惊。
  徐文大义凛然的道:“没错,以我个人的名义,发布杀倭令,号召根据地所有百姓加入我们,与我们并肩作战,共同抗日。
  告诉乡亲们,战端已开,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敌之使命。
  请他们拿起武器,与我们一块抱定一寸山河一寸血之决心,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直到最后一兵一卒,一枪一弹!”
  被徐文这番话说的热血沸腾,冷锋与冯六根对视了一眼,当即跟着表态支持道:“老徐,既然如此,那就按照你说的办吧。
  此战,要么打赢保卫战,守住根据地,要么就一块成仁!”
  冯六根也跟着点头道:“老徐说的没错,我们这些做指挥官的都没有下定决心,与敌死拼的话。
  那前线的将士们,又怎能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啥也不说了,从现在开始我们再也不准轻言撤退,就按照老徐说的办。
  发布杀倭令,号召动员根据地所有百姓起来,与我们一块并肩作战,共同杀敌!
  我相信,只要我们和百姓们全力合作,一定可以战胜敌人,守住我们的根据地!”
  徐文见两人已经被自己说动,全力支持自己,非常高兴的点头称赞,与他们一一握了握手。
  “熬过这一关,鬼子再想吞掉我们,就没那么容易了!”徐文意味深长的道。
  于是,三人联名向根据地各地驻军发布了动员令,然后由各部队向根据地所有百姓,发布了杀倭令。
  中锐旅在根据地的口碑非常好,徐文个人声望也很高。
  百姓们对他们都非常的拥戴,所以这份杀倭令一发。
  根据地的百姓们全都纷纷被动员了起来,他们找到了自己当地的民兵和游击队,主动加入。
  然后民兵队,游击队又向中锐旅各级主力作战部队报告请示。
  很快便形成了,中锐旅旅部指挥各团各营,各团各营各连,负责指挥他们辖区的游击队,民兵预备队。
  由这些民兵预备队,游击队带领各自辖区的老百姓,开始对迂回深入的日伪军进行全方位的袭扰和阻击。
  在中锐旅的带领指挥下,百姓们挖路断桥,封锁水井,破坏一切能够使用的东西,坚壁清野。
  想尽了一切办法来阻止日伪军前进。
  而中锐旅主力部队这边,也按照徐文的指示迅速行动了起来。
  除了辎重团和炮兵团一营等少数部队留守济宁外,其他部队全都在徐文与冷锋等人的率领下,兵分两路紧急驰援曹州与广阳。
  因为曹州这边地域面积更大,所以防守压力会比广阳镇这个战略要点重的多。
  因此,徐文亲自带着骑兵团,一团赶来曹州驰援。
  冷锋带着李天峰的侦察团,以及部分特战团,警卫团的留守部队,赶往广阳镇增援。
  孙得胜的一团是中锐旅最精锐,兵力最多的部队,本来是当做守济宁的核心部队部署的,所以一直都留在济宁养精蓄锐,没有被调到前线参战。
  但是现在情况有变,徐文也顾不上那么多了,只能把他们给调出来了。
  因为养精蓄锐已久,却没有捞到仗打。
  所以,一团从孙得胜这个团长往下,所有官兵都是士气如虹,热情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