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七章 青丝冢
作者:
桃花寺 更新:2020-08-21 10:27 字数:2186
惊风波最新章节!
吐血不止是毒发症状,她不许人声张,让九万搀扶着她继续向前。
走了一夜不敢停下,一直到黎明,天空逐渐放亮,元灵均也终于忍到了极致。
这种时候,如能抓住晋王对吴国取下东海将不费吹灰之力,吴国主将势必会派遣人马截住她们的后路,只要他们停下来,再也不可能等到与援军会师。
然而不少人因为伤病难以继续,而且最近的一支吴士已经得到命令深入山林,他们陷入了“前有罗网,后又追兵”的危险境地。
元灵均揪住草根,努力把喉中的毒血吐尽,额上青筋突兀,面色亦是寡青泛灰。她让将官留在身旁,其余人皆不许至前,因此大多数人不知皇帝是何情况。
“陛下,大营定是出了奸细。”符飘笃定道。
他说的没错,敌方深夜突袭,连主帅都毫无察觉,只有一个原因可以解释——营中出了奸细,这个奸细可能是吴国细作,也可能是樊姜遣派的心腹。
如果是樊姜的人,她是想趁机让自己名正言顺地死,再扶持新帝,重新建立新的政局,真是这样的话,说明樊姜很可能掌握了临安。元灵均冷静地分析了一下,否定这个猜测,林缜、陈莒、陆遥雪皆在临安,如果宫城有变不可能没有疾书。
“事已至此,有没有奸细也不重要了,陛下,就让臣带领部分人马去引开吴士。”岑邈提起金枪欲走,符飘将他拽回来。
九万扶元灵均靠在石头上,给她喂了些水。
“只是气急攻心罢了,朕无事,歇一下就好。”元灵均大口喘着气,脸上纵横分布着干涸后的血迹,加上凌乱的头发,显得有几分狰狞。
她从九万臂中抬脸,认真地看了一遍眼前诸人,岑邈,九万,符飘,几名真容鲜见的隐卫,其余的皆是掩护她突出重围的晋士。
“主帅岑挚阵亡,岑邈,你要临危受命,担起主帅之责。岑将军,朕给你一个命令,务必奉诏执行。”元灵均从腰中粮袋掏出主帅的印信,递到岑邈眼前。这是方才岑挚塞到她怀中的,当时她便知道其中不是干糒。
见她神情异样,岑邈便猜到了她要说的话,迟迟不接印信。
果然,元灵均语气无比强烈地对他说道:“岑将军,皇帝绝不能落入贼手。”
她颈侧布满了荆棘的刮痕,“尔等听着,如果这里被敌军包围,等不到援军大家就无法脱困,届时与其落入敌手倒不如拼个鱼死网破,之后朕会自裁,你们一把火将山焚了。”
“陛下,万万不可。”几位将官齐声道。
岑邈痛失两位至亲,却不得不打起精神来应对困局,他伏地道:“陛下请相信臣,臣一定能带领大家突出重围。”
“红缨飞马的南塘将军,你当年一战成名,没有靠父辈,朕自然相信你。”元灵均费力地坐起上身,精神略好些了,在手边抓了一把干草,捡出最长的一根,“朕以草卜吉凶。如果天助我活着出去,就让枯草直立不倒。”
她松开手,长草稳稳立在地上,果真未倒。
林中顿时欢呼:“万岁,万岁。”一个个得了神圣的天意,对此深信不疑,士气瞬间高涨,把手中的武器举在头顶。
元灵均捻土为香,拂衣向天揖礼叩拜,“臣元灵均在此起誓,必杀吴王为我大晋牺牲的儿郎报仇雪恨。”
她深吸一口气,褪去刀鞘,目光扫过退刀,锋刃吹发可断。
“陛下!”“君上!”
众人震惊地张开了眼睛。
古云:“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元灵均割断了自幼便蓄起的长发。她爱惜头发,也爱惜良将贤臣,然她此番执意亲征,致使朝廷折损两位肱骨良臣,折损了大半士兵。
以发代首也不足以谢罪。
元灵均走到一颗枯黄腐朽的树下,用刀掘出一个土坑,将断发埋于树下,而后靠在树上稍稍喘息。
“可有异动?”她问。
回来的斥候禀道:“是,人数大约在一千以上,已向这边逼近了。”
他们人数不过区区八百,岑邈却一点都不畏惧,“足够了,臣不需要人多,只需勇猛。”
元灵均闭了闭眼,“好了,待朕歇一歇,定能逃出去。”
闭了不到半刻,她抓起杀敌的刀,精神饱满地站起来,“随朕杀出去。”
君臣几人快马穿过树林,与对面的吴士正面交锋,当他们拼死杀开一条血路,闯到一处茂林,成功甩远了追兵。
剽悍的战马突然停止不前,四处都透着诡异,偶尔窜起一两只山雀。鸟起有伏兵,将士们俱都屏住呼吸,握紧手中武器。
下一瞬,幽暗的林中发出一声声凄厉的叫声,刀兵激烈地碰撞。元灵均不知所措地看看岑邈,心中似乎有了答案,“他们来了。”
援军到了,是呼延宗岚带领的一队精锐骑兵杀了上来。
吴国名将柴仝被武安侯斩于马下,敌方军心涣散,武安侯趁机夺取吴国一半战船,固守后方,兰王渠奕亲自指挥风雨骑打前锋,女公孙和公孙檀则带领五十万人马紧随其后,直逼吴营主阵,将吴士打了个猝手不及,吴国主帅连夜向海上撤离,而武安候霍杞早已在东海上等候他们的到来,接连杀了几名将官,顺利截断后路。
事出突然,原本的计划被全部打乱,这一战虽以晋国取得胜利告终,霍杞也截断吴军后路,困于凤安城,但付出代价尤为惨重,再在战事上继续耗下去,双方都得败光国本。
远处火光漫天,一直蔓延,似乎没有尽头。渠奕把她抱在马上,捋着被刀割得参差不齐的短发,甚为痛心。
“是不是还在担心?别急,我们还有很多机会。”他拥着她,目光注视着凄凉惨烈的战场,良久,伏下头,在她耳畔柔声道,“明玉,回临安吧。”
敌人不止在这里,还在昭台宫,她是该回去了,好在她不必以失败者的身份去见晋国臣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