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卢帆的分析
作者:
酒司令 更新:2022-01-25 03:26 字数:2076
卢帆笑着看了眼上面的情报道:“这封情报中称十日前,临安有十名蒙古兵骑上战马前往北方,只不过刚出临安不到五十里便被我军尖刀半途截杀,据搜查,这些元兵确实是要送信前往大都,其内容自然是将广州之战,塔出大败的消息告知元帝忽必烈!
由此可见,广州战事结束至今,元大都还没有收到塔出战败的消息,那么忽必烈就不会在短期内整顿兵马大举侵宋!
不过这个时间不会拖太久,元廷镇守临安的大将额日斯如果在十天内没有收到大都的消息,也就是现在,那么额日斯就会意识到他派往大都的信使在路上发生了意外,那么再次传递消息就不会那么大意,如此可以判断,最多三五天的时间,塔出惨败广州城下的战报就会出现在忽必烈的眼前。
忽必烈乃是继成吉思汗之后蒙古又一位雄主,他的胆略、气魄、用兵之道、战略眼光绝非其他汗国之主能够比拟,所以属下可以断定,最多一天,他就会制定出详细的南下之策!
但制定策略和实施行动不一样,后者要根据具体的方略才能确定时间的长短,比如忽必烈直接集结北方各地军队,并让临安方面征调降元汉军再强令李恒抽调主力前往惠州。
那么加上张弘范利用这段休战期征募的兵马,我军可能面对的将会是超过三十万甚至四十万,擅于攻城战的汉军!
广州没有襄阳和钓鱼城那样得天独厚的绝佳地势,那么元军便无需在城下与我军拼杀打消耗、对峙、持久战,更大的可能是元廷挂帅的主将下令不惜一切代价,不拿下广州绝不休兵的战令!
我军虽强,但兵力终显薄弱,而且未曾经历战阵,甚至未曾久训的新兵实在太多,如果元军真要拼命,广州城破的可能性超过五成!
但是在卢某看来,忽必烈想要灭宋,是为了能够完整吞下华夏这片辽阔富庶的地盘,剿灭宋室也是为了绝了天下汉民最后的希望,但是大宋绝对不是元廷最重要的敌人!
忽必烈的敌人在北方,是他的兄弟和叔伯,几大汗国对于忽必烈占据中原本就心存不满,所以才会被蒙哥之子昔里吉挑动从而造成北方叛乱,但是忽必烈兵雄势大,几大汗国不得不唯其马首是瞻!
可一旦忽必烈要是陷入大宋南方的战争泥潭,时间一长,几大汗国必然蠢蠢欲动,进而点燃埋藏在心底的分食之火!
忽必烈显然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根本拿不出元廷全部的力量南下来灭宋,这就是我军彻底崛起的机会!
但是忽必烈肯定也能从广州之战的战报当中看出来我军的强悍战力,也就必然会将大帅引为心腹大患,因此在卢某看来,忽必烈将会面临一个重要的抉择!
其一,联络各大汗国恩威并施,裹挟各汗国的兵马南下,如此一来不但可以消耗各汗国的兵马还能保证北方的暂时稳定。
但卢某以为各汗国不会这么傻了似的给忽必烈当刀使,所以他们多半会虚与委蛇,就算出兵也只是应付了事。
在这种情况下,忽必烈就不可能放开手攻宋,那么他的第二条路就是先集合主力把各汗国打残,占领各汗国的地盘,吸纳他们的力量,增进自己的实力,等到时机成熟,再来和大宋为夺取华夏而决死一战!
第三点是议和,议和的基础是在第一点和第二点上面,忽必烈可能会觉得一时半会灭宋的可能性不会太大,毕竟蒙古撕毁盟约发起灭宋之战至今已有四十余年,再多耗个几年并非不能接受。
议和的目的还是为了平靖北方,巩固既得地盘,至于怎么议和,在卢某看来,忽必烈会放弃福建和一直啃不下来的江南西路,退兵前往临安。
然后以临安为点,对江南东路、浙江、江汉一线区域实行镇压统治,甚至不排除征召各地精壮前往北方去填战场以消灭不稳定的可能!”
邓云难得插了一句嘴道:“那得死多少人。”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卢帆笑道:“这句话是汉人说的,可不代表只适用于汉人,对于蒙古人而言,汉人同样是异族,在蒙古人的眼里异族人从来都不算人。
成吉思汗崛起于草原,一生征战,灭国无数,在他的一生当中屠灭过不知道多少城池,灭杀过的寻常百姓超过千万,这才打下了幅员辽阔,不知几万里的疆域。
在这位所谓雄才大略的成吉思汗的眼里可曾把人命当过一回事,他的马刀所指,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跪下征服,要么站着被屠杀!
蒙哥统治蒙古时期,忽必烈掌握的力量已经不弱他哥多少,然而他哥没死的时候,忽必烈也知道自己不管是从正统法理还是实力都不是蒙哥的对手,所以他选择蛰伏,埋葬自己的野心。
然而蒙哥战死钓鱼城,忽必烈立即出手控制了蒙哥的子孙,进而悍然夺权,直接导致蒙古的内乱和分裂,可见此人为达目的是完全不会计较什么后果的。
能用雷霆万钧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他就不会拖泥带水,想要让华夏神州成为他统治的根基,所以他选择了以怀柔的手段来巩固统治。
可一旦宋廷难灭,怀柔的手段短时间内根本达不到效果的时候,忽必烈必然会激进,而激进的手法之一,便是消灭人口!
精壮死的差不多了,剩下老弱妇孺,谁来反抗元廷的统治,蒙古那些王公曾经不是打算将华夏范围内的稻田麦地尽数毁掉种植牧草,让整个神州成为蒙古人的牧场吗?
连这样的话都能说得出口,足见那些蒙古王公的愚蠢和短视,大帅觉得他们会把寻常百姓的命当命,只怕死绝了都不会眨一下眼……”
邓云苦笑着摇了摇头,卢帆的话说的有些偏激,但是却又不能否认这就是事实。
忽必烈以前或许不会有这样的心思,但要是被形势所迫,谁敢保证这种惨绝人寰的事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