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巨舟爱小船——评《仙路烟尘》
作者:管平潮      更新:2020-05-23 02:06      字数:2384
  作者:短短的方法 (附书友、管平潮的反馈回复;注:今晚六时左右,解禁第十八章)
  这是一本好书。
  为什么呢?在于作者对文字的精雕细琢,在于作者和张醒言的心始终在一起跳动,也在于作者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这种如松竹般清新,如清泉般淡雅的文字,我在网上是很少见的。文中透露的几许孩子气的幽默,更让人觉得可爱。
  这本书人物的塑造,在网络小说中几无出其右者。无论是又聪明又呆傻的张醒言,还是虽在深宫,不脱纯真之气的居盈,甚至所托非人的蕊娘,色厉内荏的陈魁......他们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这最基本的一点,如今太多网络小说做不到了。这不仅仅是作者的问题,也是读者的问题。当读者沉浸于一时的快感之后,他们可能会变得更加空虚。因此,我要为这本书叫好。
  但是,以我的风格,总是要找缺点的。虽然自己的小说怎么也写不好(至今才写了两三万字,却修改了四五次),但说说别人的,岂非畅快?(笑)姑且在鸡蛋里面挑挑骨头罢!
  这本书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一个明确的,能把所有事物贯穿在一起的主线。先以洙仙为例。我很快就看出了最重要的冲突---仙道和魔道之争。而在这本书中,张先生仍然悠然自得地工作、生活、学习......不知道是不是朝九晚五呢?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按照那样去写,目前这本书的气氛就全破坏了。我说不然。所谓主线,未必就要那么宏大,动不动就是大陆的统一,神魔大战,正邪纷争---然而,它要有。比如,以至最终达到一种对“道”的深刻认识。这就是一条很好的主线。可以通过张对于仙认识的变化来写不同修仙思想的冲突;通过不同的交流(龙女、公主)来写不同生物之间的认识差异;还有,故事发展后,朝廷的修仙派和民间的休仙派也会有观念上的冲突;而在这些冲突中张先生不停地成长。而观现在的书风,更近于秩事一类,而远于小说。用俗话说,就是近乎聊斋而远红楼。试用文言作一段:“张氏醒言,少为猎户,聪敏好学,乡人皆赞。一曰,与女菊盈游,座中诸生有不屑者。张负气,作“ ”而抒志。后游湖,忽风浪大作,中有二人之名,璀璨如星。诸生怀恨,遂赶其下船,然二人竟无事,众皆奇之。”是不是很像聊斋?
  我说这么多,无非是说明目前这种优秀的文风并不和明确的主线冲突,也未必要将情节推进的过快。张弛有道,方成法度。水流当缓时自缓,当急时自急,无须太过担心。
  另外说明,希望作者保持目前的传统(姓格的鲜明),这样才会越写越好。
  下面再谈另外一个问题。
  作者的古典文化修养让我佩服(我也非常爱好这些,也写过几首,不过不登大雅之堂),但我要提出一点,这本书背景在于魏晋,那时的流行并非作者所爱好的唐宋之诗词。而且其中诸多背景也和晋朝不合,希望作者注意。我个人认为,诗词不用修改,而时代是否可以改变一下?当然,作者可能另有原因,这个意见只供参考。
  下面戏作一诗,以供诸君一笑:
  一泓清溪出深山,
  不行巨舟爱小船;
  莫道行途寂寞苦,
  春来自有桃花源。
  本帖所在:起点网站“互动社区”之“中文世家”之“评文论书”。章末附此文原始帖链接。
  ★书友反馈:巨舟也是小船变,谁言此文算小船?! 宛如红月 <4-24 14:57>
  ★作者反馈:很感谢书友“短短的方法”,在读小书之余,还抽出时间来写成这么一篇观点精到,言辞恳切的书评。文中的赞语,自然给我颇多鼓励;而挑出的不足,其实也与我心有戚戚焉。以下便是我对文中提到的主要问题,略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关于主线问题:是的,现在的主线并不十分明朗,并无什么正邪之间的剧烈冲突。这个我的考虑是,这位主角张醒言,并不会身负什么歼灭魔道的宿命;正如本书简介中所言,“以平民化的视角”,叙说奇诡瑰丽的传奇。当然,也有一条较大的主线,在我心中;只是文风、立意所限,目前还未怎么展开,很难窥一斑而见全豹。可能,这确实是个缺憾吧?另外,也不能说目前为止没有主线。可以说,醒言这一平凡少年成长的过程,便是一条主线;围绕着少年自然而然的成长,来叙述他成长过程中认识的一些人,经历过的一些事。
  “短短的方法”兄的这句话,真可谓是一语中的:近乎聊斋而远红楼。在两周前给一位朋友的信中,我如此描述这仙路的写作情态:1/3*聊斋+1/3*金庸+1/3*其他。当然,短兄提醒得是,以后会注意主线的描摹——事实上,在第四卷vip章节,读者便可大致看出主角成长的一条线路。
  另外,不得不说“短短的方法”真正参透了本人小作:
  ……比如,以至最终达到一种对“道”的深刻认识。这就是一条很好的主线。可以通过张对于仙认识的变化来写不同修仙思想的冲突;通过不同的交流(龙女、公主)来写不同生物之间的认识差异;还有,故事发展后,朝廷的修仙派和民间的休仙派也会有观念上的冲突;而在这些冲突中张先生不停地成长。
  平潮只能说,太强了,真是知音——这些都是我早已酝酿好的一些想法,以后会有浓墨重彩的描写。
  至于诗词,我只能说抱歉了,因为虽然仿那魏晋的风骨,也并非难事;但恐怕真正写出来,读者却会觉得索然无趣——今人的诗歌审美观,更倾向于喜欢近体诗歌。所以,我便借着当时各式长短诗歌具备的因头,写一些近体风格的诗歌——唉,本来这书便是仙侠,很多奇情异景,俺姑妄言之,书友也便姑妄听之吧~更换朝代之事,伤筋动骨,恐怕代价太大。
  当然,以后俺也会尽量将一些近体诗歌作为场景诗,而少从书中人物口中而出。
  “短短的方法”最后那首诗,我很喜欢;且不提诗作本身的文采斐然,单那个中之意,便足够让我品味——是的,写作这仙路过程中,心境差不多便与这诗所述相近——虽然充满着寂寞,但还是要告诫自己要忍耐,要坚持。
  再次感谢“短短的方法”及各位热心书友的支持。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