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大明新科考
作者:云中雀      更新:2022-01-27 21:08      字数:2125
  消失得文章自然是那些不符合现代要求,或者本身就是扭曲三观的一些文章,这些文章只要被排除在科考内容之外,不消二十年,能够记得得人就不多了。
  这天下读书人稀少,能够活得长寿的绝对不会多,读书人都是为了功名利禄,谁会没事去看在考点之外且拗口无比的“闲书”?
  而多出的那些文章,则是陆源写出来的符合现代发展的新价值观!
  这些新老观念会一并传承教习出去!
  而考试的时候各种时事都会在考试范围之中,例如面对敌国的侮辱应当如何,反正绝对不能培养他们的内刚外软的性子。
  也就是说,这语文除了教会他们文字语言的理解运用之外的,还要教会他们做人,并将识文断字侧重到内容理解上。
  三字经不就是为启蒙而生的吗?
  说到这里,这个时代倒是没有三字经,所以陆源干脆得将三字经掏出来,那孔曲看着三字经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以他的水准自然能够看得出来这是一段极为有水准的启蒙文章!
  孔曲送了一口气道:“若是将蒙学改为这个,我倒是没有什么意见,我想也不会有多少儒生反对!”
  陆源点头道:“不仅只有这些,语文只是基础知识中的一项,我还会教授数理化等学科,而通过蒙学考试的可以进行下一场考试学习,到最后,考试内容便是那琉球不惜得罪整个大明也要请我回去的数理化!”
  “什么?你要将这些免费教授给所有人!?”孔曲震惊道!
  他也是看羊城日报的,报纸上早就传开了,琉璃香水肥皂一些东西,在《化学》那本书上全都可以学到!
  这岂不是把赚钱的机会平白送人?
  陆源哂笑:“我早在四五年前就已经这么做了,大明需要更多的人才,而不只是只会吟诗作对的书生,我不反对书生吟诗作对,我反对他们只会吟诗作对吗,你懂我意思吧?”
  “但想要学到知识也并不容易,所有的学生我都会限制读书年龄,过了年纪便是考上了也没有用,有的人三年便可考过蒙学,有的人只需要一年,因为存在人为私下授课的情况,我无法限制他们的学习时间,但我可以限制他们的考试年龄!”
  “而官员也不是他们通过考试就可以了,而是还需要经过官员候补生学校系统的学习,最后在官场实习判断是否适合,最后才会填补官位!”
  “圣衍公啊,现在的官场有多少是为民请命,又有多少是有能力的,这大明前些年内忧外患难道还不能说明情况吗?”
  “是时候做出改变了,我需要你的帮助,你愿意祝我一臂之力吗?”
  孔曲无奈一笑:“我还有其他选择吗?我可不想下锦衣卫的大牢!”
  “那真是太好了,且随我去编撰教材!”
  ……
  孔曲最后到底还是跟着陆源来到了京城,然后和新的大学士府里和一群人等重新编撰教材。
  教材最后分为乡,镇,省,殿四个等级,过了省试就可以学习全部的数理化内容,最后到了殿试,不仅要应付各种国策的询问,还需要有对数理化上面有一定自己的见解运用!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力学的基础上创造出飞机,这就是一种运用!
  这就是逼着天下的学子们却主动学习这些东西,让他们能够活学活用!
  陆源编纂教材的时候毫无保留,反正现在也不需要用这些继续给自己累积财富,他若是一门心思想赚钱,现在的资产绝对是现在的十倍以上!
  而另外一方面,新的科举制度颁发之后,可想而知会有一大批的人表示不满,尤其是那些儒生,还有东林党人。
  很多职位其实都是东林党人举荐的,现在可好,哪怕是小官位也要至少通过省试,而且还有年龄限制,自然会让他们很是不满!
  但陆源岂会理会他们?连圣衍公都说好,你们哪个敢再说半个“不”字?
  这个若是那些人能够勉强接受的话,陆源制定的另外一个政策他们绝对接受不了,那就是推广全面义务教育。
  但凡是符合资质的儿童必须要送过去蒙学,学校每天以提供一顿午饭为诱饵,甜枣大棒之下,莫有不从者!
  如此这般,读书人的基数大大增加,以后再也不是那些读得起书的人才能高中了。
  都说穷书生穷书生,但读得起书的人家,还都是能够买得起纸墨笔砚,能够养得起一个大闲人的。
  都以为两手空空穿着个单薄裤子,就敢开着窗户对着雪花来一场为期十年的寒窗苦读?
  不冻死他丫的!
  所以那个时候穷人即使能够读书,但借助于此翻身的人很少很少!
  以前十个读书人里面九个权贵富人,现在恐怕十人九穷,官场结构将会大大改变!
  如此也能春风化雨得继续瓦解世家势力,从而让整个大明变得更有行动力。
  孔曲听了陆源的计划都不禁额头冒汗,这特么是他祖先都不敢干的事情!
  都说孔丘门徒满天下,但你何曾见过他捏着所有人的衣领让他们拜自己为师跟他学习?还每天提供一顿午餐?而离谱得是朱宣德居然答应了!
  大明这几年增加的税收,也倒是有一小半砸进这里面去了。
  这看似是一个大工程,但算下来并不会花费太多,毕竟付出一些国库里的余粮即可!
  三年多时间,结余的粮食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而且蒙学的时期只有半年,半年之后若是有不懂的,那就得自己花钱请先生了。
  这即有利于减轻朝廷负担,有给了那些当不了官的书生一条活路,回去之后还能继续当一个教书先生!
  所以说陆源这里的全面教育并不是那么全面,至少除了蒙学以及大学时府之外,并不会建立额外的教育学院。
  这也让新科考的结构尽量与之前把持一致,有利于民众适应!
  而响应的,陆源和圣衍公也会组织人手进行一系列的推广活动。
  陆源的做法简单明了,想要去他工厂打工,工厂工人想要提高工资提升岗位,首先就得有一张“蒙学文凭!”
  大明的考场,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