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又见烽烟起南国
作者:林半峰      更新:2020-10-11 08:33      字数:3329
  “什么?长沙太守张羡举兵造反了?”刘琮狐疑的接过信使奉上的公文,匆匆一瞥,蹙眉不语。
  此时他正在返回宛城的路上,抬眼看到马车窗帘打起,蔡姝疑惑的望着自己,刘琮勉强一笑,策马到马车前低声安慰了几句。
  再调转马头时,刘琮的脸色可就难看的紧了。
  赵云瞧着他皱眉的样子,不由问道:“仲怀,怎么办?”
  “哈,好办。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刚好看看去年练了一年的兵,是个什么成色!”刘琮伸手拍了拍骏马让它稍安勿躁,让刘虎带两个护卫送蔡姝等人回襄阳,吩咐许亮快马到前面驿站准备换乘的马匹。
  没有多余的离愁别绪,蔡姝只是在窗前凝视了刘琮一眼,欲言又止。
  刘琮看着马车返回,转过身对赵云道:“子龙,这事有点蹊跷啊。”
  “嗯?”赵云有些没反应过来,这种事他见的太多了,也听说的太多了,反倒没觉得有什么不正常的。
  刘琮傲然一笑:“我估摸着,这事八成和曹操脱不了关系。”
  张羡造反,在刘琮的记忆中应是官渡之战初期,两年后的事。他曾在论坛上看过某个讨论官渡之战的帖子,倒也有些印象,只是如今提前了两年,那就必然有什么促使其提前的因素。
  用脚趾头想,这个因素也当和自己有关。
  脑海中回忆了一下特卫营搜集的关于张羡的资料和最新的情报,刘琮知道此人性格倔强,和刘表的关系不怎么样,但历任零陵、桂阳太守,深得民心,这一次起兵造反,就把桂阳、零陵、武陵三郡都煽动起来了。
  这样的人物,若是曹操不来勾搭,那才叫见鬼呢。
  至于为什么不是孙策,刘琮心中冷笑,宛城之败对于曹操来说,肯定不只是记仇这么简单。自己都对身边的强敌如此警惕,以曹操的性格,自己突然崛起,他会看着自己就这样继续一步步壮大实力?
  而曹操今年就要对付吕布,不把后背的敌人闹的后院失火自顾不暇,他岂能放心出征?
  最主要的是,这事完全是曹操的风格,若是孙策的话,只怕会猛攻强攻,玩这一套,他是不屑一顾的。
  对于刘琮的猜测,赵云并没有说什么。
  在决定要帮助刘琮之后,赵云仿佛浑身都轻松了许多。虽然不可避免的对玄德兄长有些愧疚,但赵云总觉得,比起颠沛流离的玄德兄长,师弟或许能更早的结束这个乱世,那样的话老百姓的日子,就会好过许多,家乡也不会再饱受战火之苦。
  其实这会儿,刘琮有些懊悔。他觉得自己太大意了,或者说,陷入了思维惯性,从而忽视了自己做了这么多事之后,给这个时代带来的变化。
  没错,正是因为刘琮的崛起而让许多原本不可能发生的事,发生了。既然宛城之战后能与曹操议和,现在长沙张羡反叛提前,又有什么好意外的呢?
  这可不是玩单机游戏,能让自己一步步按计划实施,就算是策略游戏,也会面临对手不断的骚扰和进攻啊。
  想通了这一点,刘琮便觉得自己有些好笑,总是一厢情愿的按照历史上的进程来顺势而为,在前期或许还行,如今自己要面临的,却是已经改变过的历史了。
  变故突生,刘琮等一行人快马加鞭赶回宛城。顾不上休息,刘琮马上召集在宛城的太守府属官,一面安排政务,一面下令调集各部。虽然襄阳那边的命令还没来,但刘琮知道,这次平叛的任务,只能是自己领兵了。
  果然,第二天一早,加盖着荆州牧大印的公文便紧急送到了刘琮的案头。
  而此时刘琮让王粲写的檄文,墨迹未干。
  因是调兵平叛,刘琮又被加了征南将军号,仍都督三郡军事,编练水军的事却不得不暂时搁置。
  叛乱初起,对于南阳郡还没有太大的影响。张羡虽然是南阳人,其家族早已迁至长沙,留在南阳的,无非是些旁支,刘琮倒也没有刻意为难。
  现在最重要的,便是抢时间。
  只有将叛乱尽快消灭,才不会对整个荆州造成更严重的破坏,否则迁延时日越久,外部的敌人便越有隙可乘。
  这时候,便能看出这一年半来的成果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徐庶的组织下,粮草很快便由征发的民夫运送上路。
  各部集中的也非常迅速,且求战之心颇为强烈。
  张绣率三千步骑留守宛城,对此他本来有些不大情愿,但刘琮告诉他,对面的曹操才是最大的敌人,宛城不容有失,他也只好同意这样的安排。
  贾诩做为刘琮的军师,肯定是要一同南下的。王粲这个主簿,也责无旁贷。至于裴潜、司马芝、杜袭等人,反倒因为地方政务繁忙脱不开身,更何况他们也未必能在此战中起什么作用,所以还是留在了南阳。
  而韩嵩则被刘琮付以重任,前往许都忽悠曹操。
  五千玄甲铁骑分做两部,两千先锋由赵云、魏延各领一千先行南下,剩余主力将随刘琮行动。甘宁率领的三千步卒精锐,则先到襄阳,准备乘船顺汉水南下,到江夏与刘琮会合。
  一时间南郡郡通往襄阳等地的路上,旌旗飞扬,长枪如林。
  建安三年三月十二日,刘琮率三千玄甲骑,出宛城,十四日夜抵达襄阳,驻于城外。
  刘琮当夜入城,在牧守府内与刘表深谈一夜,第二天便继续带领部下启程,走的仍是当初游历时的路线,在章陵与文聘匆匆见了一面,便自随县赶往江夏。
  之所以走这条路而不是从南郡往武陵,就是为了从江夏直扑长沙郡治所湘城,那里,便是叛军张羡的老巢。
  对于刘琮“擒贼先擒王”的战略,贾诩深表同意。这场叛乱看似突然,实则在贾诩的预料之中。
  用他的话说:“张羡既有民望,又统领大郡,与牧守相互猜疑,焉能不叛?”
  到了江夏与甘宁会合,再到沙羡见到黄祖,已经是三月底的时候。
  黄祖此时焦头烂额。好容易江东孙策忙着扫荡吴越而无暇西顾,却没想到紧挨着的长沙郡会突然叛乱。他原本的兵力布置,都是针对东面的孙策,待南方的张羡突然起兵,他急忙调兵前去镇压,却没想到屡战屡败,若不是知道刘琮要来,他都要亲自领兵南下了。
  长沙郡北起洞庭,南逾五岭,东邻鄱阳湖西岸和罗霄山脉,西接沅水流域,自秦设郡,治所便一直在湘城。
  “此次平叛,当以雷霆之势一鼓而下,否则将会深陷泥潭,拖的越久,对咱们便越不利。”刘琮指着地图,对堂上诸人说道:“由沙羡逆流而上,入洞庭,先取罗城,然后直下湘城,力求一战而定。”
  黄祖皱眉道:“孤军深入,怕是犯了兵家大忌啊。”
  他前两次派去镇压的部将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落得个丢盔弃甲惨败而归的下场。
  刘琮挺直腰背,道:“看起来危险,实则不然。若是步步为营,则给敌以充分的时间加以防备。此其一,其二,我们自己都觉得危险,那张羡会不会也同样认为呢?”
  他在堂上来回踱了两步,猛地转身道:“出其不意掩其不备,才能速战速决。”
  见刘琮决心已定,众人便不再多言。倒是赵云很是认真地看着地图,脑海中思索着刘琮的言语。骑兵,就是要这样使用啊!然而用骑兵去攻城,能行吗?
  这个问题他越想越觉得不可能。然而当他就此想刘琮提出疑问的时候,刘琮却笑的很是神秘:“谁说骑兵就不能攻城了?”
  魏延到底跟随刘琮的时间久,对刘琮很是了解,闻言说道:“都督此言不实。”
  “嗯?”没想到魏延会这么说,刘琮很是意外的看了他一眼,笑道:“怎么,文长不信?”
  “若是旁人这么说,末将或许会信。”魏延道:“都督费了那么多心血,好容易练出这么支精锐骑兵,又怎会舍得用来攻城?”
  刘琮楞了下,没想到魏延却是从这个角度推断的,继而哈哈一笑,说道:“看来还是文长了解我。”
  自江夏军中抽调了两千水军,三百战船之后,大军逆流而上,于四月初进入了长沙郡。
  此时的洞庭湖远不如唐宋年间那么广阔,但也是烟波浩渺的大湖了。
  与南阳郡相比,长沙郡内显得人口稀少许多。庞大的船队泊在岸边,只见楚天寥廓、芳草萋萋。偶尔有打渔的小船远远望见,逃也似的划入芦苇荡中,再也看不到踪迹。
  一艘高大的楼船上,刘琮凭栏而立,初夏的阳光并不灼热,湖面上带着潮气的清风徐徐吹过,让他精神为之一振。
  “都督在想些什么?”不知何时,贾诩也登上楼,见刘琮凝神远眺,不由出言问道。
  刘琮回头见是贾诩,笑道:“我在想张羡为何不再等等。”
  “哦?等什么?”贾诩敏锐的抓住刘琮话中未尽之意,略带好奇的问道。
  “自然是等荆州外有强敌入侵的时候。到那时他再举兵反叛,里应外合,岂不是更有把握?”刘琮说着,摇了摇头:“据说曹操曾遣使拜会过张羡,但这老头儿也太容易被人唆使了吧?”
  贾诩皱眉凝思片刻,说道:“曹公既然不想看到荆州日渐强大,自然会寻找机会削弱荆州的实力。而张羡与牧守不和,岂不正是个好机会?或早或晚,又有何不同?”
  “我是觉得,曹操太心急了些。”刘琮嘿嘿一笑:“只怕将来他会为此后悔。”
  贾诩瞥了他一眼,抚着稀疏长须,心中暗道,即便不是曹操派人来唆使的,恐怕你也会以此为借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