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粮食!
作者:
一人之下 更新:2022-01-24 00:15 字数:2734
李轩的基本盘是越州,琉求目前还指望不上。
前几年人口统计越州有近五十三万口,算上不纳入户口统计的僧道、兵丁、奴婢、流民、隐户,实际人口应有八十来万。
人口多就意味着发展潜力大,把越州这个基本盘发展好了就能辐射整个江南东道。
如何发展这个基本盘呢?
当然是搞经济了。
越州的商贸发展不错自不需要李轩过多插手,能搞的就是农业和养殖业了。
农业是百业的根本,把农业搞好了,越州百业发展就有一个坚实的基础。
虽说越州农业发展还不错,粮食年年丰收,落在李轩这个穿越者眼里就很寒蝉了。
良田亩产才三百来斤,和后世动辄八九百甚至千两百多斤的亩产比起来太不够看,连几百年后的宋明都比不了。
明朝时期太湖平原可是亩产五百多斤。
李轩走访乡间考察水稻亩产为何这么低,发现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技术和后世也没大的差别(排除农业机械的影响),产量低主要原因还是稻种和施肥的问题。
李轩这才想起来,宋代南方水稻亩产爆涨是因引进了高产、早熟、耐旱的占城稻做为早稻与与晚稻配合成为双季稻,使谷物产量大为增加。
占城稻有多好,其一“耐旱”,其二适应性强,“不择地而生”,其三生长期短,自种至收仅五十余日,比大唐目前种植的早稻生长周期短太多,与晚稻的种植时节完美的错开。
唯一缺陷占城稻的口感不是太好,这一点李轩好像有点多虑了,在粮食都不够吃的时代,除了达官贵人也没谁会去追求啥口感。
当然啦,占城稻目前还在没改称占城的林邑国,还得派人去林邑引进才行,要到明年才能在越州、琉求进行推广种植。
引进占城稻的问题李轩让朱诞派艘快船去追下南洋贸易的南方贸易船队,令他们在回航时到林邑国收购稻种。
此番南下的南方贸易船队三艘千料大船能装近两千吨稻谷,合计大概两百万斤按每亩十斤稻种算,可以种二十万亩地。
这么算下来,明年要想在越州、琉求全面推广占城稻,这点种子还不够,向整个江南东道推广还得育种好几年才行。
施肥的问题只能通过挖鸟粪石来解决了,好在被委以重任的崔温执掌下的鸟粪石肥料公司通过扩大开采矿点产量正逐月上升。
得益于产量提高,琉求的春耕都在李轩强令要求下在插秧前往水田撒碾碎的鸟粪石,到夏季收割时农民定会惊奇的发现刚开荒的田地粮食产量能超出预计。
见李轩对鸟粪石如此重视,崔温从中嗅出前途的味道,不断派人勘探琉求附属诸岛,凡是发现储有不少鸟粪石的岛屿均组织人手开采,缺开采的奴隶就找伍元瑛等人要。
以致个把月过去就把琉求附近有鸟粪石资源的岛屿都派人上岛开采还嫌不足,上奏请求李轩指点迷津。
一个如此上道的属下李轩自是乐意指点,画了一张南海地图,将拥有丰富鸟粪石的东沙、西沙、南沙群岛标注在上,三个群岛的鸟粪石开采出来足以满足江淮地区几十年的需求。
引进占城稻加大鸟粪石开采只解决粮食产量的问题,提高耕种效率同样摆在李轩面前。
牛耕已在江淮普及,用的犁却是费时费力的长曲辕犁,不是犁的最佳形态。
李轩不得不组织木匠把在唐末出现,操作时犁身可以摆动,富有机动性,便于深耕,且轻巧柔便,利于回旋,节省人力和牲畜的曲辕犁制作出来。
农民一试,发现曲辕犁比长曲辕犁轻便快捷好用多了,想着什么时候能换个曲辕犁耕田。
犁算是农具中的大件了,曲辕犁制作又比较精巧价格不贵但也不便宜,对大多数农民来说花一笔钱买一个曲辕犁还是有点因难。
李轩为了推广曲辕犁提高越州农业生产效率,难得大方一回,凡是购买曲辕犁的农户由他个人出资补贴50%,农民换犁的成本低了换曲辕犁的意愿就更大了。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李轩的野心还不止改进个曲辕犁,他想把畜力收割机弄出来,那效率比起人力收割是杠杠滴往上涨。
只是畜力收割机技术要求有点高,不是李轩这个文科生通过画图纸工匠看一遍再琢磨就能短时间内琢磨出来的。
李轩只能挑选一批脑子好使会算术的年轻工匠或学徒,给他们提供资金、场地去慢慢钻研。
为了让他们有钻研的动力,李轩开出了极高的赏格,发明畜力收割机就奖十万贯,还在越州旬报上刊登这条悬赏消息,不论何人,发明畜力收割机,十万贯就抱回家。
十万贯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后世千万的赏金。
报纸一出,轰动了越州,人人跃跃欲试。
随着时间推移,越州大商人十万赏金求畜力收割机跟着行商的脚步传遍大江南北,无数工匠和精通算术、机械的文人士子眼热的动起手来,琢磨该怎样实现畜力收割。
除了推广曲辕犁,鼓励发明畜力收割机,李轩还在大力推广另一件十分不起眼的农具秧马。
农村出身的想必对种水稻插秧有过深刻体会,顶着烈日弯着腰在水田里插秧是一件极累又辛苦的农活,对腰部损害极大。
故南方种水稻比北方种小麦艰辛得多。
不过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大的,在宋代南方发明出拔秧插秧用具秧马。
其外形似小船,头尾翘起,背面象瓦,供一人骑坐其腹以枣木或榆木制成,背部用揪木或桐木。操作者坐于船背。
如插秧,则用右手将船头上放置的秧苗插入田中,然后以双脚使秧马向后逐渐挪动;如拔秧,则用双手将秧苗拔起,捆缚成匝,置于船后仓中,可提高功效及减轻劳动强度。
哪怕放到后世,没有插秧机的情况下都十分适用,只是没人想起这件古人不起眼的发明。
秧马比曲辕犁具有制作简单价格低廉的优势,懂点木工活的农民都可以自己制作,推广起来比曲辕犁事半功倍,都不需要李轩补贴。
将限制越州农业发展的瓶颈一一处理的李轩目光转到养殖业上来。
说的不好听点,当年除了游牧民族为了生存而搞牛羊马养殖外,大唐除了官办的牧马监外,社会经济中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养殖业。
不论鸡鸭牛羊等家禽家畜都是乡间农民为了获取肉食或换点现钱用而零散养殖,都没有规模可言,可想整个社会的肉食供应是十分不足的。
这也是为什么唐军对主动出击游牧民族十分热衷,甚至主动挑起战事,因为一旦取胜就是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牛羊缴获,都是大牲口,将士们吃不完转手卖给商人也是大赚一笔,商人再运至中原一卖弥补中原的大牲口需求,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故唐代边军都不差钱,养家糊口搓搓有余,吸引内地那些没啥出路的底层青壮热情高涨的前往边疆投军参战博取功名富贵。
哪像宋明边军苦哈哈一个,军响被文官层层贪墨,再到将领手里吃空响喝兵血,别说当兵挣钱了,连家都养不了,甚至落到自己都没饭吃的地步。
当兵都快混成乞丐了,甚至比乞丐还不如,至少乞丐是自由的,宋、明朝的兵还被将领当奴隶使唤毫无人身自由。
是问,社会的有志青年愿去边疆投这样的军队吗?
这要放在唐朝,早他娘兵变了,抽刀子砍他丫的。
安史之乱后唐朝最严重的一次危机,比安史之乱还要危险的径原兵变,就是因朝廷没给好待遇,让这群出征的径原兵吃初茶淡饭惹恼了他们,当场兵变打进长安,把皇帝老儿给赶跑了。
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凭战功一步步爬上来,军中威望不低,面对愤怒的士兵照样控制不住,反被部下拿刀驾着脖子胁迫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