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作者:
江沐林 更新:2022-01-02 14:21 字数:2234
第一百八十八章
承天三年,朱雀国兴兵寇边,奉命迎敌的江连海因擅改阵图寻衅边事,获死罪;长子江靖边贪功冒进,全军覆没;次子江靖川擅兴边事,死罪。以上是对承天年间一场战事的记载,寥寥数笔交代了江家父子三人的殒命。除靖边战死无法追究其本人罪责外,江连海和江靖川被斩于阵前,江府上下老小全被充为官奴。
但事实上,在江氏父子被杀后,曾有边将进京喊冤,对那场战事有不同的描述。因阵图繁复,要布置出纵深绵延数里的军阵耗时费力,难以咄嗟立成。但严阵以待的朱雀军在大旭军队到达没多久就发起了进攻,彼时大旭军队用于防御骑兵冲锋的大车尚未钩连成阵,□□兵亦未集结到位,遇上骑兵冲锋只能被冲击屠戮。
就在即将面临灭顶之灾的生死关头,江连海长子江靖边率领所辖的骑兵冲出迎敌。仓州草场接连遭逢大水及大旱,饲养的马匹骤减,大旭仅有少量轻骑兵,主要用以陷阵摧毁敌军指挥中枢。因兵将分离造成的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直接导致了大旭军队战斗力低下,江连海只能把打击敌军指挥中枢作为取胜之道,江靖边的骑兵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训练起来的。
轻骑兵胜在灵活机动,但若用以冲击数十倍于自己且刀箭难伤的重甲骑兵,则无异于自取灭亡。这场一边倒的屠戮,是送上人命供敌人收割以拖延时间,为大军换取布阵防护的一线生机。
江连海利用儿子以性命争取到的时机集结了最简单的防护阵型,挡住了冲击,但到底是仓促应战,颓势一时难以扭转。
好在江连海从来也没有把所有希望都压在轻骑兵陷阵上,他手头还有一支可依仗的精兵,虽只是步兵,可也战力惊人,由他的二儿子江靖川统领。
江靖川佯作溃逃,退出战局静待朱雀军与大旭军队胶着于苦战后,领兵绕至敌军后方,夺取了崖岭关。崖岭关因其建在悬崖峭壁之上而得名,它的南面为山石险峻的陡崖,仅在绝壁右侧有一条崎岖小道从山脚通往崖顶,除了这条羊肠九曲的小径外,再无通过关隘的可行之路,南边的崖岭关因而有了四塞之固。而崖岭关的北边却是四战之地,出了城门就是沃野千里的良田。这里原是大河所在,那处陡崖正是一处飞流直下的瀑布。大河改道后,堆积着层层叠叠淤泥的河床自然而然成了最为肥沃的良田。
崖岭关作为无法逾越的屏障,保护南部边疆得以不受朱雀国侵扰,同时也为崖岭关的固守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粮食,两者相辅相成,成就了崖岭关玄武第一关的地位。
崖岭关北面的广袤沃野延绵八百余里,俱无险可守,其间的所有城池皆是平川孤城。距崖岭关八百里后才有了一座据山而守的鲤鱼关,但其地势之险要,远不及崖岭关。
从南往北易守难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自北往南易攻难守,一马平川任驰骋,这也意味着一旦崖岭关失陷敌手,便可长驱直入八百里直达鲤鱼关,届时会有近四分之一的江山沦陷敌手。
在承天更化的混乱之下,朱雀夺取了崖岭关,大旭从开国之初便失去了安全屏障,陷于被动挨打的局面。收复崖岭关成了一些将领的夙愿,但皆被以不可“寻衅边事”弹压。
崖岭关在北侧无险可守,低挡不住江靖川的进攻,不得不向围攻江连海的军队求救。江靖川在攻城时尚未用尽全力,待求救的兵士突围后,当即发力猛攻,待朱雀军回兵来救时,崖岭关已然落入了他的手中。
随后赶到的江连海与江靖边父子二人前后夹击,大破敌军,平定了边患。但在事后江氏父子因擅改阵图、寻衅边事获罪,为平息战事,大获全胜的大旭退回朱雀入侵前的长宁关,将江靖川夺回的崖岭关拱手交还给了朱雀国。
季显的祖父老安定侯闻讯后,突发风疾,卧倒在床。而后,柳飞烟登堂入室,江氏被逼自戕,留下了尚在襁褓的季显。
过去在觉得挨不过去的时候,季显不止一次想过,如果当时外祖父不曾变阵,小舅舅未曾攻下崖岭关,他们只管按图布阵,只等着敌人冲上来把他们打散,顺势退出战场,便不会有这场没顶之灾了吧!甚至大舅舅也不需用性命争取结阵时间,他们只要按图行事等着失败,再凭着一身武艺冲杀出去,即可保全性命。大旭开国以来,从未曾有过按阵图兵溃而获罪之将,但对擅作主张者,杀无赦。“若外祖一家能逃得生天,那么祖父也不会卧病,母亲也不用自戕,我也不必孤苦至此。”季显在心中暗自神伤。
说完那场毁灭了外祖家的战事,季显低低道:“也许,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外祖死前没有收到老友风疾卧床的消息,亦不会知道他的女儿在不久的将来被逼自戕……”
季显抛开心头的悲愤,对墨轩道:“青鸾,我知你一心为国,可是无论如何,有些事不能触犯,我外祖家便是前车之鉴。他是奉命领兵前往边关,并非擅自兴兵,战场瞬息万变,难以拘泥于阵图,他力挽狂澜扭转战局,但仅靠一个临阵脱逃将士的指认就把他打为挑起两国战事的罪魁祸首。我大旭明明打了胜仗,却把收复的失地拱手奉上,还开启了送岁币之肇端。这些哪条与常理相符?不合常理,却合乎我大旭重文抑武之国策。为防止武将凭军功专权,大旭向来是兵马未动议和先行,在朱雀兴兵来犯时,即刻便派了议和使出使朱雀国谈和。而后才派出我外祖领兵拒敌,并严令不得首开战事。
军中有人临阵脱逃,为保性命诬陷外祖首衅边战,先派大舅攻击朱雀军,当时大舅的骑兵中还有两人活下来,进京为我外祖一家鸣冤,却突然不知所踪。在那以后,真相便石沉大海了。
就因为奉守重文抑武之国策,我外祖一家含冤莫白,无人愿意探查真相。太子移政东宫亦是同理,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季显没把话说透,话说三分也就够了。
墨轩沉思半晌,他不知竟有如此荒唐之事,心道:“为打压武将而对敌国卑躬屈节,可悲可叹!难怪陛下决意革新,荡清朝中的魑魅魍魉,我必得全力协助才是。”季显本意是劝他,却料不到愈加坚定来了他行事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