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大作家的含金量
作者:南柯一凉      更新:2024-07-10 18:37      字数:4021
  第196章 大作家的含金量
  第二天,清晨。
  林贤治准时地来到羊城酒家,在昨晚的接风宴上,答应给方言和韩跃民当回向导。
  “方老师,我们已经替你都安排好了,今天下午出发。”
  “麻烦你们了。”
  方言道了声谢,然后托他关照下韩跃民。
  林贤治满口应承下来,带着两人到高第街市场,距离羊城酒家并不算远。
  不一会儿,一块名为“高第街工业品市潮的牌匾,映入众人的眼帘。
  就见道路两侧的摊档,有的用铁架搭建而成,有的干脆是竹架,还有的就是“车仔档”。
  摊子上摆着各色各样的服装、鞋帽、小百货,吸引着路过的人群来挑眩
  “他们胆子也忒大了1
  韩跃民压低声音道:“都大整肃了,还敢这么明目张胆,不要命了?”
  方言说:“风浪越大,鱼越贵!
  林贤治啧啧称奇道:“方老师,精辟1
  韩跃民看着如川流般的客流,听到小摊贩每天只要交一块钱给街道,就可以合法摆摊,而且不用交税,眼神里流露出羡慕之色。
  “姐夫,这回带了多少钱?”
  方言瞥了眼他的包。
  “不多,这个数。”
  韩跃民伸出两个手指。
  “带这么多,你这趟还想倒点东西回去?”
  方言很默契地猜到是两千。
  “话不能这么说,我打算买些最新潮的款式,拿到裁缝店里卖。”
  韩跃民一个激灵,“顺便也学习学习。”
  方言笑了笑,突然余光里扫了一台冷饮机,眼神闪烁着精光。
  韩跃民顺着他的目光望去,惊讶不已:“这是什么玩意儿?”
  “噢,好像叫冷饮机。”
  林贤治介绍说是广交会上展示的进口产品,可以持续不断让饮料保持冰冷。
  方言饶有兴趣,“这样的一杯要多少钱?”
  “3毛。”
  林贤治好奇道,“方老师,您渴了?”
  看着方言摇头,韩跃民心里算了笔账。
  3毛一杯,成本可能还不到1毛,这特么哪里是冷饮机,简直是台印钞机啊!
  “姐夫,再想什么?”
  “岩子,我在想10月的时候,必须来参加秋季会,无论如何,也要搞一台冷饮机。”
  “那个时候就晚了,这冷饮机的生意只有在夏天的时候,才最红火。”
  “对啊,我怎么把这茬儿给忘了,大冬天谁喝冷饮埃”
  “不过能想到买机器,恭喜你姐夫,又进步了。”
  方言低声地说,虽然倒腾潮流的时装,有暴利可图,但也只是昙花一现。
  再高的暴利,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倒爷进场,慢慢地也只会变成薄利。
  毕竟,“倒爷”这行的技术门槛太低。
  除非,要么像王史一样搞来火车皮,要么像牟其忠一样胆大到跟老毛子换飞机,还有一种……
  “岩子,你说得对。”
  韩跃民在他的引导下,眼界渐渐打开。
  方言道:“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韩跃民说:“不瞒你说,我本来计划好,年初上林家院,去买电子提花机,或者电子缝纫机,要不是这回温瓯闹出这么大的意外……”
  “有这心就够了。”
  方言道:“这不还有秋季会嘛。”
  韩跃民听他说要把格局打开,满脑子想着自己要有这些设备,还开什么裁缝铺,直接办服装厂。
  方言拍了拍他的肩膀,若有所思。
  在拥挤不堪的街道上,时不时地会出现不同肤色的“国际倒爷”,拿着记着商铺号的便签纸,一进店铺就高喊“my friend”,有的甚至会用粤语娴熟地问“几钱”、“平点啦”。
  就在此时,人群里冒出一個京片子味十足的声音。
  “方老师1
  定睛一瞧,方言瞧见王硕和叶晶迎面朝他走来。
  王硕又惊又喜,“方老师,还真是您啊1
  韩跃民在方言的介绍下,跟王朔他们认识,上下打量了番。
  方言好奇道:“你们怎么会在羊城?”
  叶晶难为情地张不开嘴,总不能说他们的烤鸭店开不下去,生意黄了,被逼“下海”。
  王硕倒挺光棍地如实交代,“方老师,我们俩是来这儿发财的。”
  韩跃民恍然大悟,合着跟自己一样,都是停薪留职下海的。
  “还买了不少。”
  方言瞄了眼他们包袱里装的喇叭裤。
  “嘿嘿,发点小财。”
  王硕兴奋地说自己是头回当倒爷。
  “他们是胆子大,还是脑子有……”
  韩跃民看他们窃喜的样子,低声说:“燕京现在正打击投机|倒把,还敢往枪口上撞。”
  方言笑而不语,就见王硕拍了下胸脯,阔气十足道:“方老师,今儿遇上也是缘分,不如中午这顿,我们来请怎么样?”
  “你确定?”
  方言和韩跃民相视一笑。
  叶晶从他们的笑容里,预感到不妙。
  事实恰恰证明了,他的预感没有错!
  到了中午,众人坐在羊城酒家的包厢。
  一道道粤菜佳肴应接不暇地摆放到圆桌上,看得王硕和叶晶眼花缭乱,心惊胆战。
  “咱们身上还剩多少钱?”
  王硕惊慌失措。
  “没多少了,剩下的钱还得去买电子表。”
  叶晶看着满桌的菜,以及那瓶梅鹿液酒,心里已经不是肉疼,而是在滴血。
  “这可怎么办,我话都放出去了……”
  王硕直冒冷汗。
  就在此时,方言笑着看向林贤治:
  “昨儿那顿,让伱们《花城》破费了,今天这顿,我们俩早就商量好了,必须回请你一次,同时也是感谢你今早给我们当向导。”
  “这……这……”
  “你就不要推辞了,这菜点了可不能退。”
  方言转头看向王硕,“这顿饭,你们就让给我来请,等回到燕京,再找个机会。”      “没问题,方老师1
  叶晶立马出声,然后看向羞得满脸通红的王硕,两人如蒙大赦般地松了口气。
  就在此时,卢启文再次来到包间,说特意赠送一个菜,是黄振华大厨新研制的新菜。
  方言脱口而出,“这鱼瞧着像东星斑。”
  “方老师不愧是大吃家1
  看着卢启文洋溢热情地说菜名叫“碧海鱼王”,王硕两眼瞪得溜圆,大脑嗡嗡作响。
  这就是“大作家”的含金量嘛?
  …………
  “嗝~”
  从羊城酒家回到招待所,叶晶摸着圆鼓鼓的肚子,语气透着羡慕:
  “这小酒喝着,这粤菜吃着,方老师过得可比咱们滋润多了。”
  “没想到这一顿饭能花这么多。”
  王硕心有余悸道。
  叶晶说:“得亏最后不是咱俩请客,要不然,我都不知道这帐该怎么结。”
  王硕不无羡慕道:“方老师忒豪横了。”
  “要我说,你就别折腾什么喇叭裤了,还不如跟着方老师混,没准我也能喝口汤。”
  叶晶扯了扯裤腰。
  王硕白了眼:“我不是都说了,写作是不可能写作,这辈子都不可能写作,我要再写作,我就是臭狗屎!臭大粪1
  叶晶冷不丁来一句:“刚才那一顿好吃吗?”
  王硕想也不想,“真香啊1
  叶晶道:“你要是能成了方老师这样的大作家,以后能天天吃。”
  王硕撇了撇嘴:“瞧你这个出息,吃几顿饭就把你美得不知道姓什么。”
  “嘁,你就自个穷嘚瑟吧。”
  叶晶道:“要不是我没有天赋,否则让我给方老师喊‘爷’都没问题,以后就跟着他混。”
  王硕说:“文学的天赋是没有,你当狗腿子的天赋倒瞧出来了。”
  叶晶反击道:“你也甭讥讽我,到时候,没准你自己就巴巴地去当狗腿子了。”
  “嘚嘚嘚1
  王硕没好气道:“不就是在羊城酒家搓一顿嘛,等咱们发了财,哥们以后天天来。”
  闲聊了会儿,叶晶突然道:“方老师刚刚在饭桌上说,他这趟是去蛇口开文学讲座的是不是?”
  “没错。”
  王硕说完这话的第三天,大清早的高第街市场,一如既往地人山人海。
  就在此时,一个卖小五金的摊主拿着《羊城日报》,大喊了一声:
  “方老师来蛇口了1
  一下子,吸引来周围的摊主和路人,问了句“哪个方老师氨。
  “当然是方言啊1
  “写《大秦之裂变》的方言1
  “他昨天在蛇口开了讲座1
  摊主展开《羊城日报》,整整一个版面都是关于方言文学讲座的报道。
  “在哪儿,在哪儿,给我看看。”
  顷刻间,许多人一窝蜂地凑了过来,也有不少人跑去大十字的邮政报刊亭。
  王硕看着为方言而疯狂的人群,也拉上叶晶跑了过去。
  只见人声鼎沸,门庭若市,挤得里三层外三层的市民,只为买到当天的《羊城日报》、《南方日报》等报纸,以及当月出版的《故事会》、《大众电影》等杂志。
  稍微晚来一步,就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捧读报纸的背影。
  王硕从人堆里挤了出来,手里拿着份报纸,嘴上骂骂咧咧。
  “别骂了,赶紧看看方老师讲了什么吧。”
  叶晶凑了上去,映入眼帘的赫然是“周秦之变”。
  “华夏历史上虽然有24个王朝,有无数次的朝代更替,但事实上,真正的社会转型只有4次。”
  “商周之变!周秦之变!唐宋之变1
  “以及从清朝末期开始的古今之变1
  “从商朝到周朝的转型,我们开始有了‘中国’这个概念……”
  王硕从上往下看,忍不住地读了出来。
  跟他一样的,不在少数,在他们的周围,聚集着一帮没有抢到报纸的人。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意思就是,‘周人建立的邦国虽然很古老,但它肩负的天命却在于革新’。”
  “周朝之所以灭亡,而秦朝之所以取代周朝,结束战国时代,就是因为周朝停止了革新,没有继续改革,就是因为其他六国没有比秦国改革得更彻底,最终统统被变法强大后的秦国所击败。”
  “从此以后,让中原从分封割据正式进入到大一统1
  “将‘大一统’的思想付诸实践1
  “………”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1
  声音越来越洪亮,读报纸的人越来越控制不住激动的心情。
  “方老师说得太好了1
  “你别打岔,快说,快继续往下说1
  一个个凑到王硕的跟前,催促着他继续往下念。
  王硕却像身体被掏空了一样,声音略微沙哑地说:“下面没有了。”
  “什么!?”
  一瞬间,全场哗然,鬼哭狼嚎。
  “怎么下面就没有了呢1
  “就是就是,才讲了‘商周之变’、“周秦之变”,后面两个还没讲呢1
  “怎么能说到精彩的时候,就断了?”
  “这也太缺德了吧1
  “我顶你个肺啊1
  被断章搞得不上不下的人群,愤怒异常,不停地咒骂要给断章的报社寄去刀片。
  而一说到方言,嘴上无不赞叹“猴赛雷”、“好巴闭”、“方老师好嘢”……
  粤东人爱吃早茶,方言的这篇“周秦之变”立刻就成了他们的谈资,越传越广。
  身在其中的王硕,到处都能听到关于“方言”和“改革”的议论,也看到《羊城晚报》、《南方日报》等报刊,连篇累牍地点评《大秦之裂变》以及“周秦之变”。
  大有“传遍羊城,满城轰动”的景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