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李世民得人心
作者:越小峰的窝      更新:2024-06-16 17:50      字数:1707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太子世民,身体力行,文治武功皆上选,朕身体年迈,不适临朝。
  国家大事不可停滞,现托付太子,大小诸事皆可决断。……”太监的声音在大殿回荡。
  清晨的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巍峨的宫殿之上。朱红色的宫墙在晨光中显得愈发庄重而威严。
  大殿内,群臣身着华丽的朝服,整齐地排列着,他们面容严肃。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息,仿佛时间都在此刻凝固。
  等到太监念完圣旨,所有人的目光忍不住偷瞄李世民,看他脸上表情变化。
  大殿内的地砖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反射着微微的光芒。
  巨大的石柱屹立两旁,支撑着宏伟的殿宇,给人以坚实稳固之感。
  宫门口的守卫挺直身躯,一动不动,如雕塑般。
  “儿臣领旨谢恩……”李世民踏出一步,好像早有预料一般,其实,也好理解。
  李世民大宴群臣其实已有越轨之举,可李渊却没有任何责备的意思。
  说明李渊自己还是看得清楚局面的,大唐早已经被自己的儿子控制,倒不如光棍一点,直接交出权力,说不定还能得到好名声。
  “太子,今日过后,大唐可就交给你了,诸位爱卿,望竭力辅佐太子,保我大唐万里江山。”
  “臣等领旨。”
  “臣等领旨。”朝中众臣可是花了点时间才反应过来。
  毕竟,之前李建成虽然也有过监国,却没这次这么彻底。没李世民这么大的权柄。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太监看了李渊,得到示意大声呼叫。
  “臣等告退!”
  “臣等告退!”……群臣山呼以后依次而退,只不过走出宫门时,很多人都思绪万千。
  所有人都知道,从这个早朝开始,大唐的天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走在出宫的路上,李世民心潮澎湃,他自己一直心怀壮志,想要干出一番事业。
  虽然权柄到手,可他也知道自己肩膀上的担子有多重。在心底也暗自下定决心,要努力做出一番事业,让自己父皇看看,选自己没错。
  时间悄然而逝,这一日东宫,李世民书房,他埋头处理公务,一黑影悄然而至。
  “情况如何?”李世民头也没抬,直接问道。
  “殿下,陛下已下定决心,您可早做准备。”
  “果真?”李世民有些兴奋抬头,大有一种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的惊喜,意外。
  李世民监国已经有小半年时间,这段时间他可没闲着,也没稳坐东宫。
  而是第一步深入民间,亲自去了解百姓的疾苦和需求。
  多日穿梭在市井之间,把自己装扮成普通人与百姓亲切交谈,倾听他们的心声。
  根据实际情况,他下令减免赋税,减轻百姓的负担,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这些惠民之举全部以监国太子的名义发布。
  这一举动,赢得了百姓们的衷心拥护,人们纷纷传颂着李世民的仁德。而之前李建成虽然监国,实质性的举措还是以李渊的名义发布,所以百姓自觉在他身上没得到实惠。
  两相比较,自然人们更加拥护李世民。
  为了在朝堂彻底站稳,李世民大力整顿吏治。
  严查贪污腐败,对于那些徇私舞弊的官员严惩不贷,毫不留情。贪污腐败历来都是各朝各代必须面对的问题。
  李世民此举,一是整顿官场,二当然是趁机安插自己的亲信部将。
  结果显而易见,如今的大唐,李渊的影响力进一步下降。朝中绝大部分都是李世民的人。
  当然了,李世民是出了名的广纳贤才,任人唯贤。
  在他这里,不论出身,只要有才华和能力,便给予重任。一时间,朝堂之上人才济济,文臣武将数不胜数。
  历来李世民都是全能型选手,为促进经济,他鼓励农桑,推行一系列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政策。
  朝廷组织兴修水利,改善灌溉条件,使得短时间内农田产量大幅提高。
  而大唐被称之为最开放的朝代,实际从李世民这就已经开始,他积极推动商业发展,降低贸易壁垒,促进了国内外贸易的繁荣。
  大量的域外之人或海路,或水路,向长安而来。
  至于军事更不用说,李家以武立国,如今大唐一统,所有诸侯灰飞烟灭。但是李世民依然加强军队建设,选拔优秀将领,训练精锐之师。对漠北更是积极防御。
  除了凌云的凉州军团,还有很大一部分大唐精锐都在北方边境。
  而隋朝的科举制,有利于选拔人才的举措更是被李世民直接用,他鼓励文人墨客创作,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可以说,短短半年,大唐已经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而这些,都是李世民的功劳,有这些在身上,也让李世民对于那最高的权力位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