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孰强孰弱
作者:
茶不如酒 更新:2020-07-31 00:53 字数:2417
很多人都认为诸葛亮北伐是穷兵黩武,是自取灭亡之道。其实真正了解历史,懂得历史角度的人绝对不会这么看。
不攻曹魏,蜀汉必亡!
自从曹魏皇帝曹睿同意大臣孙资的建议,对蜀国采取据守要塞,大力恢复魏国实力后。
诸葛亮已经意识到,如果让曹魏有时间发展国力,那么蜀魏两国之间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
一旦等到曹魏国力强大,蜀国只能坐以待毙。只有出蜀,占领雍州、凉州,一来可以获得秦川骏马,组织骑兵、二来作战之时有迂回空间,能发动大规模作战。
由于蜀国建国之初,拥有荆州与益州,曹操又逢赤壁大败,势力差距并不太大。但是自从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备夷陵大惨败后,蜀汉集团在经历失荆州、败夷陵,可谓是元气大伤。
诸葛亮发动北伐,一旦打下雍州、凉州,蜀国依旧有问鼎中原的机会。
蜀汉在诸葛亮的率领下,屡屡以弱攻强,屡屡以步卒攻铁骑。
在国力、兵力、运力都远远不及魏国的情况下,在粮草难以为继的困境中,却能与“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的司马懿、曹真、张郃等当世之名将在相斗之中屡占上风。
不仅如此,诸葛亮“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却能够在敌国境内:来去自如、想攻就攻、想退就退。以蜀军徒步之士卒攻曹魏飞驰之铁骑。
而魏国统帅却在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利条件下,表现得“无御敌之意”,只能够“务自保全”,以挡住弱敌“疯狂”地进犯。
不得不让人感慨,魏国太“谦虚”了吧?更有人提出,假如诸葛亮不亡,“终其志意,连年运思,刻日兴谋”,那么则会使魏国雍凉士卒不得解甲,中原铁骑不可释鞍,庙堂群臣不敢忘“守土抗战”之责,三军将士不敢废“枕戈待旦”之令;
则每日如临大敌,惶惶不可安生,胜负之势,亦已决矣。
如此,则谁是强者,谁为弱者,还能分得清吗?蜀相(诸葛亮)以一州之土,率巴蜀之民,对抗中原百万之众。这与昔日子产治理郑国,诸侯不敢加兵,不是很像吗?
以魏军军备之强悍,本土作战之熟悉,再无后方之忧虑,又有粮草之充足。所有优势皆比诸葛亮更胜一筹,若真能击败诸葛亮率领的蜀军,又何必消极防御呢?
大可铁骑四出,猛士陷阵,一举荡平敌寇,解魏国之忧。从来都是强国入侵,弱国防御,但曹魏除一次主动进攻外,六年之中,曹真和司马懿却不厌其烦、小心翼翼地在誓死抗击蜀汉的入侵。
如果认为这是司马懿等人不战而胜之良策,那么太小看战争了,兵法中“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云云之言,犹在耳啊!
而且自古以来,守城的将领是不被人看得起的,就算战争胜利,最后论功行赏时,守城的将领基本上名字是排在最后,赏赐是排在最小,功绩几乎没有。何况魏军之兵力乃是蜀军5倍之多。
在对诸葛亮的战争中,“战术大师”司马懿失去了往昔“克日擒孟达”的果断沉着,也没有后来平定辽东的“指挥如意”,以及“赚曹爽夺兵权”时的诡诈权谋;
在诸葛亮面前,他完全发挥失常,似乎难以找到诸葛亮的一丝破绽,也没有想出哪怕一条可以在理论上消灭蜀军的奇谋妙计,司马懿做的一切都变得循规蹈矩、如履薄冰、处处谨慎、波澜不惊。
张郃提出要出奇兵包抄诸葛亮的后路,以善用偷袭著称的司马懿连想都不想就拒绝了;后来不知怎么司马懿又鬼使神差地、不顾一切要张郃追击诸葛亮,却不想却中了诸葛亮的埋伏,害死了张郃将军。
因为忍不住诸位将领对他“畏蜀如虎”的讽刺,他终于决定出击了。但事实证明他这一生唯一的一次与诸葛亮的正面交锋在理论乃至于实践上都是错误的,在仓皇丢下三千多具魏军尸首,和八千多件武器装备后,司马懿又退回营中坚守了。
从此之后"坚守不出"取代了“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变成了他司马懿的唯一选择,似乎只有坚守才是王道,主动出击就是灭亡。
什么兵法韬略都不管用,抵御诸葛亮的最好办法就是:打死都不出来。
不管诸葛亮如何地威逼、利诱、嘲讽、邀请,司马懿咬定了绝对不进攻的真理,这时他又是多么地明智啊。
因为诸葛亮为了骗他出战几乎绞尽了脑汁。弱小的蜀国居然要想尽办法去与强国交战,而强大的魏国却在不顾一切地拒绝战斗,这种战争简直是亘古乃至日后都不会有。
如果将这一段弱国屡屡入侵强国的,不可思议的历史放在现代。也是令人难以接受。
战争中从来都只是弱的一方坚守,“先为不可胜”,然后找准机会,“以待敌之可胜”,但司马懿奇迹地打破了这条规律,诸葛亮奇迹地推翻了这种逻辑。
最后,司马懿坚守住了,无情的时间和命运战胜了诸葛亮,当然也许有人说:是司马懿巧妙地利用“无情的时间和命运战胜了诸葛亮”,但不管怎么说,都可以看到,诡诈的司马懿只有与“无情的时间和命运”结盟的条件下,才能战胜诸葛亮。
吴人张炎曾说“诸葛,司马二相”,都是治国之能臣,霸王之闲佐。然后又进一步指出:“蜀国的战士人民,只有魏国的九分之一,诸葛亮却敢于把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司马懿聚中原天下之地,却失擒敌之意,务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来自去。
不然的话,又能如何。所以只能感叹:方之司马,不亦优乎!
也有人说:司马懿担心击败诸葛亮后,魏国皇帝会将他“兔死狗烹”。那么请让我们翻一下历史,司马懿在诸葛亮逝世后,几年之间依然备受荣宠,甚至在最关键时刻还是让他率军讨伐辽东反叛,有这么个“鸟尽弓藏”的吗?
直到魏明帝驾崩后,才被政敌曹爽剥夺实权。由此可见,魏明帝在日,根本无兔死狗烹的可能。假假地想一下,以诸葛亮之才,以诸葛亮之雄心,若是换做在魏国,一道出师表,龙骧虎视、兵戈所指、澄清宇内、一统山河也不是不可能的吧。
所以,对于诸葛亮的这张战争,切不可用平凡的眼光去看待,因为有很多东西都是值得回味的,至少是难以用成功或失败去简单概括的。
PS:新书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一个人单机写,真的很心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