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阳谷咏春
作者:
十九八七 更新:2024-06-02 19:23 字数:2238
曹操!
当伊峥依葫芦画瓢说出这个所谓的前世身份时。
武松展现出了一种,他万万没想到的状态。
先是愣神,继而惶恐,再次四下观量,最后紧闭门窗。
一阵咬牙切齿后,冲莫名其妙的伊峥道:“哥哥,可将这等身份,与其他旁人提过?”
伊峥直摇头:“从来没有。”
“当真?哥哥好生想想,切莫漏了半个。”
伊峥眨了眨眼,揣测半晌方道:“二郎可是担忧,我前世身份,会冲撞了今时官家?”
武松狠狠点头:“哥哥,兄弟于史家前言,见识甚少,但也听过汉后正统是曹魏,曹魏天下曹操定的说法。
哥哥前世是雄阔男儿,兄弟本该只有高兴,但我还听过一句话,叫天无二日、国无二主。
所以哥哥这般身份,今后万万不能再与任何人提及,除非哥哥想……”
“不,我不想。”
伊峥果断摇头,他若有那般想法,便早就照搬《曹操穿越武大郎》里主角曹操的做法了。
以曹操转世为名,那积累起声望来得多快?
然则,他并非曹操啊。
哪有曹公那样的雄才大略和心性手段?
便是连最大的本事武艺这一项,大约都有所不如。
没那么大脑袋,戴那么大的帽子,是会出事的。
不然他之前为何要铺垫,自己对前世人生,只窥一斑未见全豹呢?
此时,也正好拿这个理由来搪塞紧张的武松。
武松是个不受羁靮的豪杰,紧张也不是为他自己,见哥哥确实无意做那滔天的大事,很快就缓和了下来。
反倒兴致勃勃的问起了一些汉末往事。
猎奇点主要集中在那些名将故事和大战始末上。
若说汉末三国的真实历史,伊峥讲不出什么靠谱的来。
但只提演义历史的话……
他曾有一位特殊的客户,曾放下豪言壮语说,等他挖到一个什么宝藏后,要特聘他去辅佐曹操一回。
虽然至今没有音信,可托那位的福,三国影视剧他没少看,用来敷衍武松,大约是够用的。
也许是三国演义太过精彩,在接下来的时日里,武松一下值归家,除了吃喝拉撒睡,便只做两件事。
一是与哥哥练武,二是纠缠哥哥,给他讲汉末三国的故事。
伊峥这边除却日常练武,和给臭弟弟说书讲三国外。
更开始了他的扬名计划第一步——开武馆!
武馆选址是现成的,西门庆赔付的那个闹市区铺面就很好。
铺面前厅做展示,招揽生意。
铺面后院做场地,教授徒弟。
伊峥的咏春武馆开张当天,那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一则因为有打虎英雄武松这块活招牌,引人猎奇。
更重要的则是有官府县衙方面的鼎力推助。
话说当初县老爷许诺,要给伊峥办一场跨马游街的风光场面,但伊峥考虑到那可能真会得罪了梁山强人,因此找了个漂亮的借口推脱,让县老爷赊下一份人情。
于是他武馆开张之日,县老爷投桃报李,让县衙全力推助,办成了阳谷县有史以来罕见的大场面。
开张之日的公开演武上,伊峥除了功夫展示外,还取巧的重现了师父叶问徒手“打十个”的名场面。
他自人群中,“随机”挑选出了十个当地的泼皮无赖。
因为他的设计在于事先通过资料进行筛选,所以被他挑选的泼皮无赖们,实则并不知情。
只是凑热闹的天性与对他们而言已算丰厚的花红,让那些泼皮无赖们咋咋呼呼的登上了擂台。
然后大快人心的被伊峥逮着一通胖揍。
只开张当晚,伊峥的好汉声望便“激增”破百,来到了120的高度。
这样的拔升速度,让伊峥有点方。
如此这般的大场面搞下来,他的好汉声望“激增”不过82点。
“看来好汉声望跟名气,不能直接划等号呀。”
伊峥若有所思,于是第二天他开始了新的尝试。
他在武馆门外打起旗语,说设下百贯花红,愿与人相扑(徒手格斗)。
三日一场,报名者需押十贯钱。
打赢与花红一并带走,打输自然人走钱留。
起初并无人上门厮打,毕竟武大的胞弟武松大都头在阳谷县中声望渐隆,大家都不愿招惹。
可日久天长下来,干武行的教师们都觉着不对劲了,他们各自武馆的生意,皆受颇大影响。
原因有两条,一是武大的宣传策略,太接地气了。
武大以自身作比,说他的功夫,不见得最强,但一定最能让寻常之辈变成强者。
比如他自己,曾被戏谑为三寸丁谷树皮。身具武艺,也因自卑不敢展露。
直至遭逢大变、生死时刻,搏命厮杀,方知一身武艺不凡,自己已成强者。
有这活广告在,如何不让渴望变强的寻常人们趋之若鹜?
第二条缘由嘛,则是武大教得太快。
北宋年间的武行,不至于向民国时期的武行那样敝帚自珍,连最基本的拳理都当秘传收着,不愿普及广传。
好不容易真传个一两人吧,也是拖拖拉拉、磨磨唧唧,不教个二三十年,不愿翻兜底。
北宋武行就好多了,只要你教学费,我便教真的。
看资质,平均三五年便能得真传出师。
资质足够的情况下,你要是再肯花大价钱,保管一年半载拿走的我真本事。
当然,师父留一手这种情况还是很普遍的,不过这并不影响武行的健康发展。
只是这武大便不同了,他简直是“丧心病狂”。
收着普通会员的资费,却把徒弟都当高级vip来教。
前后仨月还差点,整整一批武大弟子,就具备了初步的实战能力。
跟其他武馆的精英弟子自然还没法比,但寻常的市井泼皮却已不是他们的对手了。
这在普通老百姓的眼里,已是不得了的事情了。
于是阳谷咏春、宗师武大的名头,开始出现了人传人的现象。
北宋年间,还没有“内卷”这个词汇。
但六月前后,值此炎炎火日当天,铄石流金之际,阳谷县的武行教师们,却深刻的领会到了“内卷”这个词的含义。
正所谓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
先前忌惮武二大都头的阳谷武行教师们,此刻再也忍耐不住,纷纷串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