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临时下定决心
作者:鱼面      更新:2024-05-25 15:52      字数:2104
  只不过算起来,镇南王赵群确实没有登上那个位置的资格。
  宋皎也是后来听苏老爷子谈起过,毕竟他当初可是准备携全家,去投奔在镇南王手底下做幕僚的好友呢,自然对镇南王有一定的了解。
  其实镇南王赵群这个皇叔还是挺不错的,可他是当今圣上的最小兄弟,母妃还只是一个小小嫔位,而且也早早的没了,与皇太后所出的当今圣上可是不能比的,就算几个皇子不行,皇位也轮不到他,除非他直接过去抢夺皇位。
  不过根据宋皎所了解的消息来看,这位镇南王,很有一种逍遥王的感觉,要不是为了自己的驻地太平,估计他连那南边的土司祸乱都不想平……
  希望皇太孙能成功上位………这是宋皎现在心里最殷切的期盼。
  别看现在临水县以及南边这里暂时还没有乱,但如果北地的战事一直不平,只会有更多的北地百姓,继续往南边跑。
  到时候,南边不乱是不可能的……
  所以为了以后的生活能安稳,最好的局面就是有新的不错的皇位候选人赶紧入驻东宫成为新的太子,等着老皇帝死了,新皇登基,天下的局面才能赶紧稳定下来。
  就凭北定军这么厉害,只要粮草军需能尽快安排上,胜利是迟早的事情。
  这话多少有些大逆不道了,一般百姓就是心里想也是不敢想的,可宋皎一个异世魂,即使明面上各种入乡随俗,可打心眼里,对皇权什么的,还是少了一大半的敬畏之心的。
  有时候面上怂只是权宜之计,不代表心里就真的惧怕。
  不过出于谨慎起见,宋皎还是没有过多聊起来皇家争夺战这一块儿,她目前只关心北地的战事。
  “那你有没有听说,关于北地的粮草军需这一块儿,朝中是怎样解决的,总不能放任不管吧!”
  宋皎又问道。
  周矜芳叹了口气:“这两年天灾人祸,北地压根收不上多少税粮,全凭南边这里,我父亲虽然……他虽然对我们母女有些不尽责任,但对于政事上还算是尽职尽责,我早前还能被他看在眼里时,也去过他的书房,帮他整理书案书籍等,倒也看过不少文本。”
  周矜芳看那些文本,都是南宁府各地知县递上来的文本文档,大多数都是这两年各处出现的不同程度的小天灾祸事导致的粮食减产。
  要不然,偌大一个南宁府,被誉为大昭的粮库,鱼米之乡的南宁,怎么可能会轻易被北地的变故,冲击了整个粮食市场……
  “南边的情势也开始严肃起来,我无意中听到消息,我父亲收到了八百块急件,今年的税粮恐怕要提前收了,不管各地衙门想什么办法,先收上一批税粮,等到今年秋收之后,还要加赋税……老百姓的日子,怕是更难了!”
  周矜芳说完,又有些紧张的说道:“大娘,我这次过来,也有跟你通信儿的意思,过段时间,粮食价格肯定要暴涨,你早些囤积些粮食,钱的话,我自己有些体己钱,另外我娘又给了我一些,全部给你应急用……”
  宋皎先是一愣,随即呵呵一笑:“多谢你的好意了,我暂时不缺粮,而且我家的粮铺,不时也要开业。”
  不过无论别的粮铺如何涨价,她的粮铺都不会涨价,比市场价低那么多卖给百姓们,也算是做好事了而且卖粮食得到的钱,她也会用于采购一些军需物品,到时候和粮食一起,送去北地,支援北定军,这可是好事,功德碑就不会判定她以粮谋私挣钱,从而克扣她功德,扣到她怀疑人生了……
  是的,宋皎听周矜芳说的事情后,突然有了想法………
  支援北定军,往北地运送粮食和军需等物资,是宋皎临时下定的决心,她身怀功德空间,平常的小事做做,偶尔也得做些大事吧!
  非常时刻非常抉择,她也不怕被人盯上,因为去北地送物资的事情,她只会暗中进行。
  正好三儿不是想随他师父柳大侠去北地历练嘛!到时候就由他们过去送物资吧!
  当然自己的亲儿子,即使是半句来的便宜儿子,宋皎也是真心疼爱的,当然不会让他以身试险了,到时候肯定还要给他们师徒二人,配备齐全不行。
  刚好前几天聂云起一行人回来了,宋皎特意给大家发了不少吃得用的,也让聂云起一行人,回到了聂家寨里,和家人团聚团聚,顺便好生歇息一下,毕竟他们这次,可是出去了俩月呢。
  眼看着也休息了七八日了,也该再次给他们分个任务了。
  想到这里,宋皎就坐不住了,她这人总是风风火火,雷厉风行的,这会儿有了新的计划,自然就想立即开始行动。
  于是她便对周矜芳说:“这个事情咱们随后再聊,你先在这里歇息一番,我一会儿让妙真过来,陪你一起去她师父那里。”
  周矜芳如此聪慧的人,一看就知道她朱大娘这是临时想到事了,于是也不打扰,乖巧的点头,然后起身送她出门………
  宋皎到了公社院子,立刻敲响了院子里的议事大钟,八声短促而急的钟声,代表有急事。
  敲完大钟,宋皎又去找了妙真,她此刻正在那临时开办的医学堂里,教那些小姑娘们,也就是学堂里的医女学徒们学习针灸。
  经过小半年的学习,这些姑娘们已经能辨别常见的草药,也都学了些字,能看懂简单的药方医书了,妙真于是开始升级课程,教授她们认识穴位,并且尝试练习针灸手法。
  为了更好的教学,宋皎特意请吴铁锤等木匠,制作了一些木头人,然后又让妙真带着姑娘们在木头人身上,缝上一层软皮,然后请苏凇和马老爷子过来,老爷子指导着,苏凇在那些软皮上,画上精准的穴位标识。
  并且宋皎还花钱给姑娘们一人置办了一套铜针,银针是暂时买不起那么多的,只能用铜针代替,这种针最贴近银针的软度,练习手法上也更加的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