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长沙岳麓山岳麓书院
作者:程曦之      更新:2024-04-29 20:42      字数:2626
  一九九八年金秋,远在淮安的三哥、三嫂送大哥返台湾后,随之南下,余偕同辛秋陪同他们游览岳麓山和岳麓书院。
  一出长沙火车站,就有“彭立珊专线车”直接把我们送抵岳麓山脚下,沿着上山坡道,游客人群踊踊,道路两旁商店林立,货物琳琅满目,我们随着人流兴高采烈地迈步向前,总算是购得门票,进了山门,沿途两旁古木参天,碧涧婉蜒,空气新鲜,风光迷人,人们都说岳麓山一年四季都是美,春天,枫林吐翠,诸鸟百啭;夏日,枫林一片葱茏,凉风习习;深秋,枫叶由青变红,远远看去,深涧峡谷仿佛燃起一团团烈火;寒冬,赏雪寻梅,别是一番风趣在心头。
  岳麓山风光以山腰的清枫峡最为吸引人,其中以秋枫红叶最负盛名,可与北京香山相媲美。历代文人骚客,在这里留下不少佳作名句。清乾隆年间在清枫峡畔建立了红叶亭。清代诗人袁枚路过长沙游览岳麓山,根据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山行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将红叶亭改名为“爱晚亭”较之原名含蓄而别致得多。爱晚亭由四根红色圆柱支撑,亭外挺立四根花岗岩方柱,攒天尖顶,重檐四披;亭角高翘,如羽翼舒展;亭檐下窗棂玲玲珑剔透,正面窗棂上挂着毛泽东题写的“爱晚亭”红匾,亭内高悬着摹刻的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手迹。游客们纷纷在亭前留影纪念,我们亦不例外,只是游客太多,照片背景除了亭子之外都是人。
  沿着山坡左转右拐往上爬,山顶就是“云麓宫”登上此处凭栏远眺,只见“湘江北去,桔子洲头”“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另有一番情趣。中午就在山顶唯一的餐馆用餐,游客太多,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才有了空座位。湖南人爱辣出了名,素有“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之雅称,而我们四人除了辛秋是桂林人,可以吃一些辣的外,其他三个都是江苏人,对于辣的当然难以入口。此时饥肠辘辘,顾不得那么多了,然而每道菜都是辣的,哪有什么味道可品?
  自古以来,岳麓山名扬天下。它的出名,不仅是由于山峰秀丽,清泉淙淙,而是山上古迹甚多,名胜引人;更重要的还在于岳麓山下、湘江之畔的岳麓书院巍然挺立,饮誉干秋。
  岳麓书院为全国“四大书院”之一,即:湖南的岳麓书院,河南的嵩阳书院、应天书院,江西的白鹿洞(庐山)书院。岳麓书院始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公元976年)。祥府八年(公元1015),宋真宗召见山长(书院院长)周式,颁发经书,御笔亲书“岳麓书院”从此“书院之称闻名天下,鼓笙登堂者不绝。”其时,受业门徒多达数百人。
  岳麓书院现存的屋舍、景观,大部分为清代遗构建筑群,80年代按原貌修茸一新,书院的大门两边,挂着“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楹联。二门闾上,则有“纳于大麓,藏之名山”的门联。讲堂厅上,原悬金字木匾,大书“道南正脉”为清乾隆时所颁发。
  岳麓书院可谓湖湘文化的摇篮。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来此纵横天下,讲学、求知,造就了一批又一批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的丰富著述又丰富发展了湖湘文化。因此,可以这样说,岳麓书院不愧是近代湖湘文化的摇篮。
  三哥、三嫂既是育才之士又是多才多艺的学者,浏览于岳麓书院的建筑群,流连忘返,甚为感叹湖湘文化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所不幸者,其中个别者竟与祖宗“和为贵”之教导背道而驰,大搞斗争一切,打倒一切,其人下场可悲也!
  畅游长沙岳麓山、岳麓书院
  一九九八年金秋,远在淮安的三哥、三嫂送大哥返台湾后,随之南下,余偕同辛秋陪同他们游览岳麓山和岳麓书院。
  一出长沙火车站,就有“彭立珊专线车”直接把我们送抵岳麓山脚下,沿着上山坡道,游客人群踊踊,道路两旁商店林立,货物琳琅满目,我们随着人流兴高采烈地迈步向前,总算是购得门票,进了山门,沿途两旁古木参天,碧涧婉蜒,空气新鲜,风光迷人,人们都说岳麓山一年四季都是美,春天,枫林吐翠,诸鸟百啭;夏日,枫林一片葱茏,凉风习习;深秋,枫叶由青变红,远远看去,深涧峡谷仿佛燃起一团团烈火;寒冬,赏雪寻梅,别是一番风趣在心头。
  岳麓山风光以山腰的清枫峡最为吸引人,其中以秋枫红叶最负盛名,可与北京香山相媲美。历代文人骚客,在这里留下不少佳作名句。清乾隆年间在清枫峡畔建立了红叶亭。清代诗人袁枚路过长沙游览岳麓山,根据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山行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将红叶亭改名为“爱晚亭”较之原名含蓄而别致得多。爱晚亭由四根红色圆柱支撑,亭外挺立四根花岗岩方柱,攒天尖顶,重檐四披;亭角高翘,如羽翼舒展;亭檐下窗棂玲玲珑剔透,正面窗棂上挂着毛泽东题写的“爱晚亭”红匾,亭内高悬着摹刻的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手迹。游客们纷纷在亭前留影纪念,我们亦不例外,只是游客太多,照片背景除了亭子之外都是人。
  沿着山坡左转右拐往上爬,山顶就是“云麓宫”登上此处凭栏远眺,只见“湘江北去,桔子洲头”“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另有一番情趣。中午就在山顶唯一的餐馆用餐,游客太多,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才有了空座位。湖南人爱辣出了名,素有“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之雅称,而我们四人除了辛秋是桂林人,可以吃一些辣的外,其他三个都是江苏人,对于辣的当然难以入口。此时饥肠辘辘,顾不得那么多了,然而每道菜都是辣的,哪有什么味道可品?
  自古以来,岳麓山名扬天下。它的出名,不仅是由于山峰秀丽,清泉淙淙,而是山上古迹甚多,名胜引人;更重要的还在于岳麓山下、湘江之畔的岳麓书院巍然挺立,饮誉干秋。
  岳麓书院为全国“四大书院”之一,即:湖南的岳麓书院,河南的嵩阳书院、应天书院,江西的白鹿洞(庐山)书院。岳麓书院始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公元976年)。祥府八年(公元1015),宋真宗召见山长(书院院长)周式,颁发经书,御笔亲书“岳麓书院”从此“书院之称闻名天下,鼓笙登堂者不绝。”其时,受业门徒多达数百人。
  岳麓书院现存的屋舍、景观,大部分为清代遗构建筑群,80年代按原貌修茸一新,书院的大门两边,挂着“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楹联。二门闾上,则有“纳于大麓,藏之名山”的门联。讲堂厅上,原悬金字木匾,大书“道南正脉”为清乾隆时所颁发。
  岳麓书院可谓湖湘文化的摇篮。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来此纵横天下,讲学、求知,造就了一批又一批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的丰富著述又丰富发展了湖湘文化。因此,可以这样说,岳麓书院不愧是近代湖湘文化的摇篮。
  三哥、三嫂既是育才之士又是多才多艺的学者,浏览于岳麓书院的建筑群,流连忘返,甚为感叹湖湘文化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所不幸者,其中个别者竟与祖宗“和为贵”之教导背道而驰,大搞斗争一切,打倒一切,其人下场可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