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后被沉塘九次 第160节
作者:
贡茶 更新:2024-01-18 18:25 字数:2926
两人出了长生寺,往京城方向策马跑了半刻钟,再调转马头,又回到石龙镇内。
两人在石龙镇酒楼上用饭,饭毕,齐子蛰带着李丹青上马,缓行观看石龙镇风景。
傍晚,两人回到李家老宅。
这一晚,李丹青累极,躺下便睡着了。
一夜无梦。
第二日醒来,她怔怔道:“昨晚,竟睡得特别香。”
齐子蛰笑道:“从此,应该不会梦魇了。”
这一日,李丹青和齐子蛰带着人迁了杨蕊娘的坟,于午后回京。
回至京城后,李丹青安葬好杨蕊娘,祭拜毕,令人告诉了李大鼎。
又过数日,李丹青令内侍持圣旨至石龙镇,颁发两条政条。
其一,废除石龙镇宗族私刑,若有宗族因女子不贞,私自动刑,甚至将其浸猪笼的,过后官府将追究。
其二,石龙镇中,凡看到虐待女子的,可到官府举报,官府查实,会赏举报之人,罚虐待之人。
没多久,一道旨令到了长生寺,送到魏凌光手中。
旨令中,命他还俗,即刻走马上任,任职石龙镇亭长,专门处理宗族私刑并虐待女子之事。
随着旨令同去的,还有一名侍卫,这名侍卫以后会跟着他。
魏凌光知道,这名侍卫是保护他的,也是监视他的。
这当下,李丹青正执笔,在纸下写下数条改革之法。
石龙镇,是试点。
古代律法不健全。 一地宗族之势力,有时候连官府也得让步。
纵然她掌着天下权柄,也动摇不得全国宗族势力。
但她可以先动摇石龙镇宗族势力。
魏凌光不是想当刀吗,就让他去宰石龙镇的宗族。
李丹青搁笔。
她来了这时代,她当撼动男子手中的权益,让可怜的女子能喘口气。
第121章
秋天, 李丹青再度提拔数位年轻有为的臣子,暗示年老思维僵化的臣子告老还乡。
在她掌权期间,臣子们别想倚老卖老占着位置。
有能者居上, 无能者速退。
老臣子被刷下去一批。
新政施行起来更畅顺了。
期间,李丹青又颁布数条政令, 其中一条政令是兴办天下女学的措施,女学之课本, 由她亲手改编。
她不是要培养什么才女。
她之目的, 是让大部分女子能识得自己的名字,能粗略看懂家书和契书,不会受哄骗。
又两年,大夏国女子地位较之前高了许多,若在夫家受了气, 也敢提出和离, 另择夫婿。
李丹青看见这些变化,心下欣慰, 此是她极力要掌权,寸步不让的原因。
若让齐子蛰掌了权, 男子本位思考, 固然会富国强兵,但不一定会想法去提高女子地位。
唯有她自己掌权, 在她有生之年,可设法令女子好过一些。
她也会潜移默化,令得小李齐知晓百姓疾苦,努力担起责任, 为百姓谋福利,为女子谋生路。
这年夏天, 齐子蛰终于带着李丹青到庄子小住。
他想起之前的承诺,感叹道:“那时上京,因你怕水,便说要带你来庄子里小住,教你捞鱼捉虾,没料到足足过了五年,才有机会带你前来。”
李丹青想起往昔之事,也很是感叹。
她先前一见池子就怕得颤抖,现下虽不再怕水了,但依然不敢脱了鞋下水。
这一关,须得克服。
第二日,齐子蛰带着李丹青钓鱼,待钓上鱼来,李丹青高兴得直喊,这一喊,才发现自己不知不觉间,已走进河水里,双足浸在水中。 她低头瞧了瞧,喃喃道:“好像也不可怕。”
齐子蛰丢下钓杆,过去抱起她,在水里转了几圈,笑问道:“还怕不怕?”
李丹青俯身看水,并没有眩晕之感,便道:“你放我下来,我再试试淌水。”
待齐子蛰放下她,她在水里走了走,感受着河底细沙,还有河水静静流过足踝的感觉,回首笑道:“我不怕了!”
傍晚,李丹青便拿了网兜,跟着齐子蛰在河里捞鱼。
庄子这边少人过来,河里的鱼养得肥,网兜网上来的,竟有一斤重以上的鱼。
当晚,两人烤鱼吃。
隔日,两人又去捞虾。
午间,吃了爆炒虾。
第三日,李丹青便克服了心魔,脱了衣裳下水,在水里游了起来。
在水里畅游时,她知道,从现在起,过往的梦魇,再不会困扰她。
他们在庄子住了十日,到底不放心小李齐,还是提前回宫了。
小李齐正在学写字,刚好写到“繁荣”两个字,便要求李丹青用讲故事的形式讲解这两个字的意思。
李丹青即时编了一个故事。
小李齐听得津津有味。
齐子蛰旁听,心中一动,提议道:“丹娘,你何不编一本故事书,用来教导小儿认字的?”
李丹青眼睛一亮,点头道:“好主意。这样小白龙认字也快。”
厚德四年,李丹青编了三套书,其中一套是小儿图画认字书,一套是女子凭物认字书,一套是数字歌。
三套书一出,朝臣争相阅读。
私底下,朝臣也悄悄讨论过,认为李丹青也是“天授之女”,若不然,怎么知天文通地理,学识如此广博?
她可是在乡间长大的,若不是“天授之女”,难以解释她之学识。
李丹青的声望,再度攀升。
至如今,朝臣已心悦诚服,心下很少再嘀咕她身为女子掌着大权之事。
厚德五年,京城出现前所未有之繁荣。
国库粮食充足,人心稳固。
史载,当时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政事稳定,人心归一。
李丹青渐渐得了空,有时会和齐子蛰易装,穿了便服,悄悄溜出宫去玩。 她这一日换了男装,粘上粗眉,让擅长易容的嬷嬷给她涂了一点灰色粉,再束了胸,装扮一番,便成了一个俊俏风流公子哥。
齐子蛰则扮成俊俏侍卫。
两人溜出宫,到了茶馆,在二楼雅座喝茶听书。
这一日茶馆爆满,说书先生说的是一出《抛绣球》。
故事里说某公主被送去和亲,以为回国无望,谁知道有一天,出现一位侍卫,用了十八种计策,把公主救了出来。
后来,公主再次择驸马,千挑百选,终是择了救她的侍卫为驸马。
他们正是天定良缘。
李丹青听了半晌,不由失笑,这不是大长公主和朱峰的故事么?
公主的故事是普通百姓最爱听的故事。
齐子蛰给她倒茶,一边道:“说到公主的故事,怎能少了乐阳公主殿下的?”
旁边一桌的人听得这话,探头道:“可不是么?茶馆压轴大戏,一直都是乐阳公主殿下改编成的故事。”
齐子蛰并不意外,笑问道:“是什么样的故事?”
那人答道:“说书先生要开始说了。”
李丹青和齐子蛰朝下看去,说书先生正拍案道:“诸位,现下要说的另一个故事,是乐乐公主招驸马的故事。”
“乐乐公主生于乡间,据闻出生时,乐声阵阵,恍若仙乐……”
“乐乐公主三岁时,出口成章,六岁时,已会断案……”
“十岁时,知天文通天理,人皆知其不凡……”
李丹青听得目瞪口呆,好家伙,编的也太出采了。
可比老树开花,锦鲤跃出鱼池更厉害。
齐子蛰也听笑了,悄和李丹青道:“快走,再听下去,我要喷茶了。”
两人出了茶馆,另去酒楼吃饭。
为了听八卦,两人没有要雅座,在一楼大厅落座。
果然,才上菜,就听到旁边有一对男女在说八卦。
女子道:“从前,我可不敢想像有一天,能和你一起在酒楼吃饭。”
男子道:“从前,我也不知道女子原来能比男子能干。”
女子笑道:“你现在承认有些女子比男子聪慧了?”
男子道:“承认了承认了。太后娘娘和当今陛下就是例证。也因有她们,我们不单能吃饱饭,还有余钱上酒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