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关公泥塑
作者:庾乐      更新:2022-06-20 02:19      字数:2085
  陆繁他们再次回到潘家园,上午那点时间,根本没走完。
  几个韩国人感叹,人家买卖古董的市场都这么大,比他们菜市场还要大。也就是说,人家中国的国宝文物,比他们韩国的蔬菜水果还要多。
  这就是体量的不一样,他们韩国,撑死了就是中国一个省份大小,而且还是最小的那种。
  别看他们国内很多年轻人对中国嗤之以鼻,但心底挺仰慕中国文化的。
  韩国,毕竟是一个自古就受到汉家文化熏陶的国家,说难听点就是附属国。在他们古代,只要你去中国游学过,回来肯定是要被重用的。
  曹成旭也不例外,而且他小的时候,去汉化还不严重,到处都是中文。
  “这些娃娃好可爱。”梁萧蹲下来。
  这个摊位上,摆设着不少石膏捏造的娃娃,各种小动物、名人头像等等。摊主是一个手工艺人,现在忙着制作,很忙的样子,但其实没有生意。
  “泥塑,我们中国的传统工艺,几千年了。可以带几个回去,做手信不错。而且,你可以让他照着你的样子捏一个。”陆繁说道。
  泥塑工艺,比较传统的做法,是在粘土里掺入少许棉花纤维,捣匀后,捏制成各种人物的泥坯,经阴干,涂上底粉,再施彩绘。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
  如今,用石膏比较多,粘土有点过时了。
  “真的吗?”梁萧很吃惊。
  能照着一个人,当场捏出来?这也太厉害了。
  只见摊主这时候抬起头,笑道:“可以,但价格贵一点。”
  即便不是真人在场,有照片,他都能大概捏出来。
  “那你可以照着照片捏出来吗?”梁萧问道。
  她真正目的,是要带手信回去。要是每个姐妹都带一个她们样子的小泥人,肯定很有意义。
  摊主还是点头:“没问题,但要两百元一件。”
  梁萧大喜,连忙将手机的照片拿出来,让摊主赶紧动工。如果真的能做到差不多相似,两百元并不贵。
  摊主一看,顿时乐了,大生意呀!照片上差不多十个人。
  他不废话,马上使出浑身解数。首先捏出梁萧的象形,才用十多分钟,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就新鲜出炉。
  可把几个韩国人吓坏,目瞪口呆,惊为天人,这也太不像话了吧?
  他们总算见识,中国民间高手多。
  “努纳,我也要,我也要一个。”何智雅立即兴奋地大喊大叫。
  连曹成旭他们都忍不住拿出照片,拜托摊主,帮忙按照样子捏,准备带回去给亲朋好友,这种手信太有意义了。
  摊主自然无不从,送上门的生意呀!只是要大家稍等,毕竟那么多。
  他觉得,今天就做这几个人的生意便比好多天的生意都要好。
  陆繁建议大家,将照片传到摊主那边就好,没必要蹲守,太浪费时间了。摊主虽然是个中年人,但也能跟上时代的节奏,直接拿出平板电脑,可以放大照片。
  “行,那你们晚点过来取。”老板眉开眼笑地说道。
  一共要做三四十件,就算加快手脚,也足够他弄到差不多天黑了。
  “这个卖吗?”李修珉指着摊主旁边的一件泥塑问道。
  那关公泥塑,陆繁一开始也是注意到的,但他都懒得问,价值不是很大。
  普通的泥塑不值钱,或者说没有收藏价值。
  真正有收藏价值的,也就三类:
  一类是名家名作,著名艺人,著名的工艺美术大师等创作的作品;第二类是那些濒临灭绝的,原作品收藏价值就比较高;第三个就是现在各地生产的精品,那些粗制滥造的和地方特色比较弱的,收藏价值相对就较弱。
  “这件?老东西来的,你要的话,五百块钱。”既然摆出来,就没有不卖的道理。
  “可以。”李修珉美滋滋地扫码,支付对方五百元。
  几个韩国来到中国,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里很少用现金,都是手机支付。他们韩国不是没有,但没有这么普及,连街上摆摊的老奶奶,都拿一个支付码出来。
  中国的繁荣,先进程度,超乎他们意料。
  走远后,见李修珉还在爱不惜手地把玩着那关公泥塑,黄文斌忍不住问:“这玩意珍贵?值钱?”
  “不太值钱。”
  不太值钱?那你还那种表情?实在不能理解,按理说,你也不是穷人,有必要那么高兴吗?
  “不太值钱,你高兴什么?”
  李修珉微笑道:“你不懂,那种捡漏的心情。”
  其实,他就是在享受那种快感。那种感觉,其实很多人都会有,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一旦成功,感觉非常棒。
  就像喜欢买彩票的人,忽然中奖,哪怕奖金只有几百块钱,也能高兴一整天。
  陆繁跟大家说道:“你们别管他。不过,这件作品,还真算是泥塑里面的宝贝,应该是出自名家之手。”
  无论是捏造的手法上,还是施彩方面,都做得非常秒,看得出是名家手笔。
  而且,应该还是清末时期的物件,有点年头了。
  “看上去,是惠山泥人。”
  陆繁知道,以前的惠山,几乎家家都作泥人,自古有“家家善塑,户户会彩”的说法。
  每逢过年,在庙会和集市上,人们托个盘子,盘子里放着自己作的泥人到处叫卖,这也是农家的一份收入。
  在清代,惠山有袁、朱、钱等姓的专业作坊。彩塑师王春林制作五盘泥孩儿进献,得到清代乾隆皇帝的赞赏。清同治到光绪年间,出现大量戏剧为题材的戏文泥人,这也是惠山泥人历史上最昌盛的时期。
  “可惜,不是同治和光绪年间的,应该是接近民国时期的物件,价值也就没那么高,大概就是两三万的样子。”陆繁说道。
  梁萧无语,两三万也很高了,好吗?要知道,这才五百元买来的。
  “多少钱不重要,捡漏就行。”李修珉嘿嘿一笑。
  对他而言,赚多少钱确实关系不大,并不在乎。只能说,有钱人玩的心态都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