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入侵地下世界(6)
作者:
夜阿晓 更新:2022-06-13 05:16 字数:2152
525 入侵地下世界(6)
真正令人他们感到奇怪的,那就是诅咒,食人族的诅咒!
那个时代虽然库鲁病的原凶似乎找到了,但是它的传播途径依然是个迷。如果它真的像其他病毒那样传染的话,为什么来此地考察的科学家们无一感染这种疾病呢?
其实,早就有人注意到,库鲁病几乎只出现在法雷人(fore)这个部族当中,而这个部族有一个其他部族都没有的生活习惯——食人。当然,这并不是大家想象中那种吃掉敌方俘虏的血腥场面,而是将自家已故亲人的遗体吃掉,把悲伤的葬礼变成一场饕餮盛宴。
虽然这种习俗与现代社会的文明相悖,但也的确有其科学解释。要知道,在新几内亚岛这样一个地理隔绝的环境中,一旦原生的大型动物被人类祖先屠戮殆尽,当地人就会面临严重缺乏蛋白质来源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把死去亲人的身体吃掉,也算是一种“肥水不流外人田”,能够有助于提高部族的营养水平和战斗力。
经过长年观察,有科学家提出,库鲁病的传播很可能与法雷人的食人习俗有关。但是,仍有两件事情解释不通。第一,法雷人的食人习俗规定,只有妇女才有权利吃掉死者的脑,为什么孩子们也会被传染?第二,在西方传教士的不懈努力下,法雷人的食人习俗在1950年代就已经彻底废除了,为什么库鲁病人仍不断出现?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最终发现与母爱有关。原来妈妈们都觉得肥腻的脑白质和灰质是不可多得的美食(我国部分地区的人民一定也会赞同这种美食观),于是总会偷偷违反习俗规定,分一些死去亲属的脑给孩子们吃。而第二个问题则在盖杜谢克的黑猩猩实验中得到了解答,库鲁病的病原体即便是直接注射进脑中也需要三年的时间才能发病,那么通过饮食摄入的话,可能会需要更长久的时间。
事实证明,的确如此。到了1960年代末期,在远离食人习俗十余年的法雷人当中,库鲁病已经变得相当罕见了。到了1970年代末期,巴布亚新几内亚摆脱了澳大利亚的殖民统治之后,库鲁病再也没有出现在这座高地上。
也就是此时,在1976年,盖杜谢克因为他在库鲁病研究方面所做的贡献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
当然那个时代,有不少的关于诺贝尔奖有句笑谈,曾经有人说,如果你想得诺贝尔奖,你首先得保持健康,活得足够长久。这是因为诺贝尔奖的历史上多次出现发错奖的问题,于是评奖委员会变得越来越谨慎,往往要等一项发现已经被科学界反复确证之后才敢颁奖。
可是在库鲁病的问题上,盖杜谢克的获奖无疑是实至名归的。但是“慢病毒”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如果是病毒感染,为什么库鲁病人的脑组织没有出现任何炎症反应?为什么就连动用了电子显微镜也观察不到这种病毒的身影呢?为什么高温、脱水、紫外线照射,甚至是核辐射这些消毒手段都无法杀灭这种病毒呢?这一连串的问题不禁令科学家们怀疑:导致库鲁病的原凶真的是一种病毒吗?
从新几内亚高地归来的布鲁辛纳,显然不会像盖杜谢克那样与那片雨林建立情感的联结。但是或许距离才能令人更加清醒地保持客观的视角。布鲁辛纳回到美国之后提出,导致库鲁病的原凶不是真菌或细菌这样的生命体,也不是病毒这种界定上存在争议的生命体,而是一种生命物质分子——蛋白质。
大多数人对于蛋白质的认识都停留在营养品这个水平上,只知道肉、蛋、奶、豆中富含这种物质。而谈及生命科学,人们大多会想到基因。可实际上,基因不过是细胞生产蛋白质时所参照的编码而已,蛋白质才是构成生命体的一砖一瓦,是驱动生命运转的机器零件,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其实大家不知道,蛋白质这东西,他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特性,就是它的功能与其三维结构往往有着紧密的联系。从化学上讲,大多数蛋白质都是一条一维的长链,更准确地说,是一条由氨基酸按基因编码排列而成的序列。但是,这条一维的长链并不能发挥蛋白质的功能。它要像小朋友玩的魔蛇一样,通过扭转折叠,形成三维的立体形状,才会具有功能。
白质分子不会直接引发炎症反应,尺寸也太小,无法在盖杜谢克那个时代的电子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到。另外,蛋白质分子的化学稳定性不错,不会在高温、脱水、紫外线照射或低剂量的核辐射下被破坏。因此,布鲁辛纳确信:根本没有什么“慢病毒”,真正引发库鲁病的应该是一种蛋白质分子。
只不过这个时代,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布鲁辛纳这个人吧,他是个颇为自信的人,也很喜欢出风头。他在没有任何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就已经给自己的新发现取了个名字,叫做prion。这个词是蛋白质protein的前三个字母和感染infection的前两个字母拼合而成。可他又觉得proin不好读,不像一个英语单词,于是改成了prion。布鲁辛纳曾经亲口承认,自己觉得这个词很“时髦”。
不过大多数科学家对于时不时髦这种事情是没有什么感觉的。他们更在乎的是证据。由于布鲁辛纳给不出什么有说服力的证据,prion这个概念受到了科学界普遍的抵制,其中就包括库鲁病领域的绝对权威盖杜谢克。有一次布鲁辛纳出于礼貌,把盖杜谢克加到了自己一篇论文的作者之中,结果就被盖杜谢克给“绑架”了。直到布鲁辛纳同意删掉论文中所有prion这个词之后,盖杜谢克才签字同意发表这篇论文。
顶着几乎是整个学界的反对声音前行,布鲁辛纳对于prion的研究之旅恐怕比他当初爬上新几内亚高地还要困难百倍。然而他从未放弃,并在1982年成功分离出了导致库鲁病的prion蛋白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