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四间楼房藏书籍 寒门苦读成栋梁
作者:
杨远新 更新:2022-06-09 06:05 字数:1682
我家虽然是农民,但读书有传统。我爷爷帅今白的家公是读书之人。他对我爷爷的影响很大。我爷爷小时候爱书如命,骑在牛背上读书,捡棉花读书,采莲蓬读书,反正书本随身带,只要有一丝丝空闲,打开书本就读。皇天不负苦心人,我爷爷考上了秀才。我爷爷兄弟姐妹七个,家里穷得维持不了生活,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我曾祖父只好卖掉了一栋自住的五柱屋。恰在这时我爷爷考上了“领申”,比秀才高一级。买我家房子的人得知这一消息,他不敢要房子了,担心我爷爷做了大官,日后会找他算账。既然买房人主动退房了,于是我们全家人又搬回原处居住。对此,我爷爷特意拟了一副对联,并亲手书写,张贴在大门两旁:
春燕归旧巢
大鹏冲新空
他以此来形容家道和自己的心情、志向。我爷爷四兄弟,他是老大,二爷爷的算盘打得好,人称二耙耙;三爷爷行医,聪明,没读什么书,脑子特灵活,银针扎得好;四爷爷是七个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一个,在家开了一个小铺子,销售油盐南货之类的东西。我的大姑奶奶送给郭家做童养媳,后来发财了。我的二姑奶奶送李家做童养媳。三姑奶奶患大病,曾祖父因家庭负担重,无钱给她及时治疗,落下又聋又哑的后遗症,成了嫁不出去的老处女。她一生都是我爷爷照管的,负担她生活上的一切开销,终老在家。
我爷爷18岁考上秀才,接着中了“领申”。他一辈子从事教育。早年在乡下开办私塾,后来在位于常德高山街的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教书,再后来回到汉寿教书,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因为他有一个被悬赏通缉的女儿,他被当地的土豪劣绅撵走了,接着又被国民党反动政府驱逐出湖南,终生不许返乡。他流落到江西、江苏教书。直到国共联合抗日,他才回到本地。
我清楚地记得,我爷爷帅今白主理家政时,用四间楼房藏书。那些书籍是我们帅家的主要资产。虽然是住在农村,虽然是以种田谋生,但出了很多读书之人。我爷爷留学日本,是随中国文化代表团去的,去了两年多。与他那批一起去日本留学的有同乡金显之。我看到过爷爷用过的帽子,有秀才的,有举人的。我爷爷在全家人当中算是学识最渊博的。我大伯伯是留学日本的,那四间楼房中藏有大量日语书。姑妈帅孟奇、姑父许之桢是留学苏联的,那四间楼房中藏有大量俄文书。我印象中,那些藏书中有三套《二十四史》,每套都是篓子装着的。有大量的曾国藩的书籍。我爷爷很崇拜曾国藩,很喜欢研读曾国藩的书籍。每当从外地读书、教书回家,利用假期所有时间,研读功学和外国名著。那四间楼房内,除了藏书,还收藏有很多标本,最多的是矿石标本。解放前,我们每年都要跟爷爷搬书到楼下晒,以防虫咬。可惜的是,解放时那四间楼房内的书籍、收藏标本,全部被搜走。如果搜去了,再保存在别的地方也好,但是没有,而是全部被化为灰烬。令人愤恨、痛心。
我爷爷坚持走教育救国之路,一生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也为培养侄儿侄女读书倾尽了全力。帅承威的爹爹是我爷爷培养读书的。许之桢是我爷爷培养读书的。反而,我姑妈帅孟奇则只断断续续上了几年学,读了一些书。这不但不能怪我爷爷,反而越发显示出了他的大公无私之心。我爷爷要供那么多侄儿外甥上学读书,经济上的压力太大,他几乎喘不过气来,他只好把重点放在培养许之桢等人身上,被迫薄待了自己的女儿。如果是一般的女子遇上这种情况,既然做父亲的不能保证女儿上学读书,自己何必苦撑,早就放弃了,但帅孟奇则不是,她既对父亲良苦用心的完全理解,又坚持对文化知识的强烈追求。她白天劳动,晚上自学。我爷爷为了满足女儿的愿望,只好自己在家中开班,教女儿识字读书。后来随着时局的动荡不安,维持家庭生计日渐艰难,我的几个伯伯也被迫放弃了外面上学,回到家中,加入到了我爷爷开办的家庭班。我爷爷教他们文化科学知识时,我的伯伯们还没有弄懂弄通,还在提问求证,我姑妈帅孟奇不仅已经弄懂了,弄通了,而且铭记于心了。我爷爷夸她无论做什么事都特别上心,特别专注,特别投入,在家长、老师面前,从不持应付态度。我爷爷时常感叹,她要是个男孩子就好了,那将会大有出息,会是国家的栋梁。帅孟奇与她的兄弟们一起共处,她总是克己让人,处处、事事,为她的兄弟们想得多,做得多,她从不为已,很有大姐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