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皇上故意作对
作者:遍地沧桑      更新:2022-06-01 03:36      字数:2361
  考试结束之后,考生们退出,考官们就开始阅卷。
  殿试虽然说是皇上出题主持,更多的时候,只是个名义。
  主要的事情还要由考官们来做。
  考官以内阁首辅,大学士魏德林为首,还有内阁次辅赵岩松,都察院左都御史杨木生,大理寺卿,以及六部尚书中的吏部、刑部、兵部、工部、户部尚书,外加翰林院侍讲徐道忠等一共十二个人。
  礼部尚书和侍郎担任提调官,都察院右都御史担任监考官。
  判卷的流程跟会试基本一样,也是糊名弥封、誊录等等。
  殿试没有淘汰机制,只要是参加考试的贡士,最后都能取得进士资格。所差的只是等级和排名不同。
  经过连夜阅卷,最后结果出来。
  一甲和二甲一共二十名,考官们不做排名,最后由皇上排名。
  剩下的是三甲,由考官们排名。
  这个排名,基本上就是最终排名,皇上一般不会干预。
  按照大德的惯例,一甲前三名一般会被当场封官。二甲和三甲的进士,可以接着参加翰林院的馆选。
  馆选通过的,就是庶吉士,在翰林院学习三年之后,补授重要的官职。
  馆选没通过的进士,可能担任中央各衙门的给事中、御史。六部主事,或者到地方州县担任推官、知州、知县等官职。
  第二天下午午时,阅卷结束。
  在确定一甲二甲名单上,众人争论了一个来时辰,才达成妥协。
  申时正,名单被提交到了皇上这里。
  盛隆皇上看了一下名单,又看了几分卷子。提起笔,又放下。
  “魏爱卿,此前朕让你放出风声,说这批进士去西北赴任,可有什么反响?”
  我说皇上啊,这话也就说说罢了,你还要当真啊。
  “回皇上,风声已经放出去,贡士们并无剧烈反响。除了少数人有些留恋家乡外,多数人都表示愿意随时听从调遣。”
  其实魏德林根本就没拿皇上的话当回事儿,也没去搜集什么反应,现在就是随便应付皇上一下。
  “哦,难得他们识大体,顾大局,此次就把他们都放到西北如何?”
  “皇上万万不可。”
  魏德林和赵岩松几乎异口同声。
  “为何不可?”
  怎么什么事情到了你们这里,就都不行呢。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皇上,为国选才,乃是大事。历朝历代,以至于我朝,都已成定例。如今突然改变,有失朝廷信用。”
  “况且初登进士门第,政务不熟,未经历练,就到西北去以身犯险,不仅于事无补,恐怕还要白白送了他们性命。”
  “倒也有些道理,可是西北各地出缺不少,何人前去补缺?吏部,你们选派官员,进行的如何?”
  吏部尚书就怕皇上提到这件事儿,只好硬着头皮上前一步。
  “皇上,正在遴选之中。”
  “都一个多月了吧,还在遴选之中?不是有的是人愿意当官儿么?”
  皇上啊,是有的是人愿意当官儿,可是他们都愿意当太平官,愿意出任肥缺啊。
  就西北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流民遍地,盗贼四起,要钱没钱,要物没物,一不小心就把小命丢了,谁愿意到那里当官儿?
  与其说是当官儿,还不如说是去送死。
  点到了谁,就托那个求这个的上门送礼,我叫谁去啊?
  以往都是抢着当官儿,这回都是抢着不当官儿。
  “倒是已经点了一些人,可是这些人不是丁忧,就是有病在身。或者不适合去西北,目前尚无定论,还在遴选当中。”
  崔谦友你个混账,你就糊弄朕吧,你以为朕就是傻子?我就不相信了,连愿意当官儿的人都没有。
  “算了,此事容后再议。”
  盛隆拿起笔,看着名单。
  一甲二甲第一个名字,是苏省考生胡天来。
  魏德林就是苏省人吧,这个胡天来应该就是他的同乡。
  胡天来,胡来,胡作非为,这样的人怎么能当状元呢。
  魏德林,你叫朕难受,朕也叫你难受。
  你想让这个胡天来当状元,朕就偏偏不准。
  给他排个二十名,都是给你面子了。
  第四个名字叫谷春雨。
  这个名字不错,春雨贵如油。西北干旱少雨,已经几个月没有雨雪,叫这个谷春雨当状元,再到西北去,或许能带来一场春雨呢。
  吉象祥之兆啊。
  状元就是他了,谷春雨。
  第二个名字章暴,哦,不是章暴,是章曰恭。曰恭加一起就是个暴字,不祥,此人当了官儿,必行暴政,百姓苦矣。
  榜眼不行,可是名次靠前,降得太低也说不过去,就点个第十名吧。
  这个任正不错,将来做官必行仁政,他就是榜眼了。
  还有这个邢宽,邢宽就是刑宽,刑罚过严,定是苛刻之人。刑罚宽厚,才能善待子民。
  就给他个探花吧。
  对了,那个贾瑞贾天祥在哪里啊?怎么也得给贤德妃一个交代。
  谢鲲带来的那个郑好时,演算了算数之学,颇为神奇,叫他到户部去查账,应该能干的不错。
  贾瑞贾天祥,天降祥瑞,好名字。又是文昌星君的弟子,要不给他个探花?
  第四十九名,差了点儿。
  再说了,他姓贾,就是假天祥,这个天降祥瑞是假的,还是算了吧,就当你的四十九名吧。
  朕没给你降名次,也算是对得起贤德妃。
  以前殿试的时候,皇上圈点名次很快,大部分时候,基本上就按照阅卷官的排名来,即使有些变动也不大。
  这一回见皇上迟迟不做决定,考官们就有些心里没底了。
  其中最为紧张的,就是首辅魏德林。
  排在第一个的胡天来,就是他的同乡,是苏省布政使的侄子,家里是两淮最有名的盐商之一。
  这一次,胡家送给了他一万两银子,让他把胡天来运作成名列一甲,若是能点了状元,就再加一万两。
  魏德林一向跟次辅赵岩松不合,但是这次破例跟他达成了默契,让赵岩松的关系人章曰恭排在了第二位。
  两人分了状元和榜眼的名额。
  魏德林看看赵岩松,就见他也神色紧张。
  终于,盛隆皇上放下了笔。
  “就这样吧。”
  太监把名单拿了过去,魏德林一看,差点儿晕了过去。
  “皇上,这合适么?”
  魏德林本能地问了出来。
  皇上圈定的名次,按说他再不满意,也不该质疑。
  但是他收了人家的钱,又对这个排名很吃惊,所以下意识的就问了出来。
  盛隆皇上停住,冷冷地看了他一眼。
  “朕圈定的名次不合适,莫非你们排的才合适?”
  “皇上,臣失言,请皇上恕罪。”
  众人一见皇上真的生气,急忙都跪下磕头。
  “请皇上恕罪。”
  等到众人抬起头来,皇上已经走了。
  聚集到一起看看排名,立刻面面相觑。
  怎么会这样,皇上是故意跟咱们作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