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解囊”与“还人情”的衡量
作者:
水中鱼 更新:2022-05-18 15:52 字数:1989
“慷慨解囊”与“还人情”的衡量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心理感受:当别人请求自己帮个小忙时,自己通常会十分愿意提供帮助,尤其是当对方的求助恰好是自己的强项时,更是喜出望外。因为,给他人提供帮助能够满足你的自尊。
人类天性中存在着一种潜在的需要,需要通过给他人提供帮助来获得他人的好感,和满足自己的自尊心。当我们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为他人提供帮助,想到自己的举手之劳能获得他人的感激和接受,内心必定是愉快的。
当你向对方提出请求帮助的要求时,自己必定处于低姿态,而把对方抬高了。这样,就会让对方感觉自己是一个骄傲的施主,而自己则是乞求相助的受恩者。这种策略会使人感觉到自己在受到他人的尊重,在他人的心中,自己的帮助很重要,很有价值。
因此,在既让他人十分满意又不会令人觉得麻烦的情况下,主动请求他人帮个小忙,是获得他人好感的最佳策略。
当然,在请求他人的帮助时,如果能符合对方的嗜好和习惯,那更好不过。因为与个人的特殊爱好相关的恩惠更能让对方乐于施予。
得人之力者无敌于天下也,得人之智者无畏于圣人也。一个人生于世上,不是每一件事都是你想做就能做成的,有时你越想做成反而越做不成。原因之一是你还没有足以控制它的能力,还不能摸清它的特点。这就意味着每个人都有自己不能完成的事。但你不能完成的事,不表示别人也不能完成它。这时就需要你请求他人的相助,来实现自己的成功,这是必不可少的社交之道。一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往往要得到许多人的指导和帮助,而同合作者的交往、配合和协作,往往又是获得具体帮助、促进人才成长的有效途径。
既然人人都有获得帮助和助人的需要,那么那些轻易不肯向人求助的人们此时应该放下面子,摆脱万事不求人的心态,主动请求他人帮助,哪怕是一点微不足道的小忙,也是值得的。当你获得了对方的帮助,同时也赢得了对方的好感,而这正是维护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
给他人提供帮助,不仅快乐了对方,也快乐了自己。但是给他人过多的恩惠,就会让对方形成一种心理上的伤害。因为人人都有这样一种心理,不喜欢那些给予自己太多恩惠的人。
在人际交往中,很多人往往会忽视这一心理因素,总认为帮助别人越多越好,甚至不计回报地付出,以此获得对方的感激和拥戴。其实并非如此。如果你过分地帮助别人,无形中就把对方摆在了软弱无能的地位,引发其自卑心理,让对方陷入一种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的苦恼中。当这种苦恼激化到一定程度,就会把导致这种苦恼的原因,也就是你给他过多的帮助的罪过推到你的身上。这样,你的帮助就不是一种恩德,而变成了一种施舍。
聪明的人都懂得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接受他人的帮助,以满足他人那种施恩的成就感。这要比冒失地帮助别人更能获得他人的好感。
钱钟书先生曾经有一段时间困居上海孤岛写《围城》,这段时间里他生活很窘迫。当时是他的夫人杨绛操持家务,正所谓“卷袖围裙为口忙”。那时他还不是非常有名,他的学术文稿没人买,于是他开始写小说,创作小说的动机里就多少掺进了挣钱养家的成分。
他一天500字的精工细作,绝对不是商业性的写作速度。就在这个时候,黄佐临导演拍摄上演了杨绛的四幕喜剧《称心如意》和五幕喜剧《弄假成真》,并及时支付了酬金,这就像一场及时雨,使得钱家渡过了难关。时隔多年后,黄佐临导演的女儿黄蜀芹之所以独得钱钟书信任,得到钱先生的许可拍摄电视连续剧《围城》,实际上是因为她拿着老爸的一封亲笔信的缘故。
钱钟书是一个有情有义之人,别人为他做了事帮助过他,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对于一个身处窘迫境地的穷人,你的一枚铜板的帮助就会使他握着这枚铜板忍受极度的饥饿和困苦,或许还能奋发图强干一番事业,开创出属于自己的富有的天下。对于一个放荡不羁的浪子,你的一次促膝交心的帮助可能会使他建立做人的尊严和自信,或许能够使他在悬崖前勒马,随后奔驰于希望的原野,最终成为一名威武的勇士。就算在平常的日子里,对一个正直的行为送去一个可信的眼神或者伸出自己的双手都会是极大的支持,这一眼神无形中可能就是正义的强大动力。就是对一个陌生人很轻易的一次帮助,可能也会使那个陌生人突然感悟到善良的难得和真情的可贵。说不定当他下次看到有人遭到难处时,他会很快从自己曾经被人帮助的回忆中汲取勇气,并伸出援助之手。
这些都是恰到好处地施恩与受惠的表现。人际关系之所以能够得以良好地维系和持续发展,与适时地施恩与受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人与人交往,都会有躲不掉的人情债。做事交友,处处离不开人情。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人在接受了他人的恩惠,必定要用日后的人情作为补偿,否则就会觉得心里难安。
你请求对方帮助,让对方的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对方自然愿意热情地倾囊相助。你帮助了别人,对方必定也会觉得有恩于你,从而心存感激,这也等于你在对方那里获得了重视,赢得了价值。可见,无论是请求相助,还是帮助他人,都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