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苦求乐:少想一些负面的事
作者:
水中鱼 更新:2022-05-18 15:50 字数:1839
避苦求乐:少想一些负面的事
一个男孩子,他的父母离异了。家庭的变故使他变得郁郁寡欢,不但学习成绩下降,还动不动对同学发脾气。也许是为了平衡自己内心的混乱,每天吃完晚饭他都一个人在操场上转圈,一圈又一圈。谁都知道他的痛苦,可是,就是没有人能够安慰他。就在这个时候,班里一个并不起眼的同学杰出现在他的身边。于是,在学校的操场上经常能够看到两个并肩而行的身影。就这样,又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同学完全从父母离婚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就在前不久的一次同学聚会上,同学们见到了杰。当同学们提起这段往事的时候,杰微笑着对他们说:“其实没什么神秘的,你们并不知道,我父母在我上中学的时候就离婚了。在那段痛苦的日子里,我发奋学习,结果考上了大学。回首那段生活,我发现自己成熟了,独立了,坚强了。我只不过是把自己的这段经历告诉了他而已。”这样的答案让同学们非常吃惊,因为整整4年,全班没有一个人知道杰的身世,而且,他一直生活得那么快乐、豁达。同学们问他为什么能做到这样。杰说,经历了不如意,他学会了感谢生活。因为,正是那段家庭的变故,才成就了今天的他。
我们需要感谢生活吗?在生活中,很多人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问起这个问题,尤其是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的时候。当好运来临的时候,我们都会感谢生活,可是,当生活不尽如人意的时候,我们大多数人会抱怨生活。但是,生活常常不会因我们的抱怨而变得美好起来,有的时候,还会因为我们的抱怨而变得更加糟糕。
不要抱怨自己目前的境遇,不要对自己所拥有的感到不满意。感谢生活吧!若我们没得到什么,那是因为我们本没有付出什么;若我们觉得自己所得太少,那是因为我们本可以付出更多!
心往好处想,才能帮我们冲破环境的黑暗,打开光明的出路,才能获得更多更大的人生乐趣。在困顿、苦难面前,一味哭丧着脸,除了磨掉自己的锐气外,是不会赚到任何同情的眼泪的。领略刺骨寒冷的人,最能感受到太阳的温暖;只有从痛苦的环境中摆脱出来,才会深深体会到这个世界的美好。就像火车过隧道,即使在黑暗中,也要看到前方的光明。
哈佛大学的一位心理学教授蓝姆·达斯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病入膏肓仅剩数周生命的妇人,整天思考死亡的恐怖,心情坏到了极点。蓝姆·达斯去安慰她说:“你是不是可以不花那么多时间去想死,而把这些时间用来考虑如何快乐度过剩下的时间呢?”
他刚对妇人说时,妇人显得十分恼火,但当她看出蓝姆·达斯眼中的真诚时,便慢慢地领悟到他话中的深意。“说得对,我一直都在想着怎么死,完全忘了该怎么活了。”她略显高兴地说。
一个星期之后,那妇人还是去世了,她在死前充满感激地对蓝姆·达斯说:“这一个星期,我活得比前一阵子幸福多了。”
苦乐无二境,迷误非两心。妇人学会了心往好处想,所以她在离开人世前仍能感到一丝幸福,快乐地合上双眼。如果她仍像以前一样,一味想死,那只能是痛苦地离开人世。
当然,负面情绪也能够转化为正面情绪。
心理学家约翰·怀海德曾说:“负面情绪可以为生命带来一份礼物。”
安泰人寿经理周丽华进入寿险业才6年,奖牌堆积如山,每年前往美国领取“百万圆桌会议会员”奖,这是寿险业最高荣誉,很少人能得到。
但周丽华刚开始做保险时,却饱尝羞辱。那是1993年年底,当时台湾股票市场还未低迷,周丽华跑到富邦证券门口,发现有位穿黑大衣的中年人,样子有点像黑社会“大哥”。她心想,这大哥应该要保医疗意外险,他的家人才有保障。她决定等收盘后去找这位“大哥”。
等到中午,果然黑衣大哥缓步下楼,周丽华立刻趋前递名片,问他:“请问您要保险吗?”“大哥”顺手拿起名片,将嘴里的槟榔汁吐在上面,随手一撕丢在地上,顺带附上一句“三字经”。周丽华眼泪涔涔而落,默默走开了。没有争执也没有愤怒,但是她心中浮现一句话:“将来拿我名片的人会是很有福气的。”
周丽华笑称自己其实脾气不太好,之所以能承受数以万计的白眼、怒骂与轻视,是因为她认定自己在从事爱心的传递工作。她的父母晚年卧病,医疗费几乎拖垮全家,她不要别人也遭受这种痛苦。秉持工作的理念与执著,每当负面情绪涌上时,她就告诉自己:“这是一种挑战,我不能被它打败。”
如果你懂得利用这种负面情绪,作为激励自己的动力,那它真的可以称之为生命的礼物。就让负面情绪成为我们的生命礼物,为自己赢得一个精彩的人生。
人总是避苦求乐,都希望快乐度过每一天,但生活本身就充满酸甜苦辣,快乐和痛苦本是同根生。当你快乐时,不妨留一片空间,以接纳苦难;当你痛苦时,不妨想想往昔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