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獠牙初现
作者:清唱华年      更新:2022-05-16 19:33      字数:4116
  大阪商团的中年男子丝毫没有考虑,便答应了下来。甚至连能获利多少都没问。日本人也不傻,大阪商团经商数百年,自然知道人才远远比钱重要。
  一个财团想要发展,不光是要看重眼前的利益。人才的获得和培养,更是关键。否则,便会后继无人,遭遇危机。那些以家族传承的方式运作的财团,人才才是他们最大的危机。
  所以,评定一个财团潜力的标准,是其吸纳新鲜血液的能力。在如今日本财阀纷纷被美国人解散,为了金蝉脱壳而元气大伤的时候,如果大阪财团能趁势而起,大量吸纳新鲜血液,那么二十年后,大阪财团或许就是日本的第一财团!
  这个中年男子对余生表示道:“办学的费用,我们大阪商团可以一力承担。只是,我有一个要求。”
  “什么要求?”
  “我们大阪财团在这批学生毕业后,有和他们签订劳动合约的优先权。这一条要写在招生简章中。”
  余生道:“这件事情我不能答应。办学是麦克阿瑟将军的意思,为的是让日本人摆脱天皇和战争的影响,可不是为了给你们大阪财团培养人才的。”
  中年男子想要说些什么,余生打断道:“我知道你们的打算。但是,除了强制性的要求不能答应之外,其他的影响方式,却没问题。”
  “其他的影响方式?”
  “没错!你们大阪财团这么有钱,不会介意给学生们提供奖学金吧?不会介意出一点小钱给学生们提供一日三餐吧?不会介意给学生们提供校服和教材吧?这些东西,通通都可以打上大阪商团的名号。”
  “人大多都是有感恩之心的。没有感恩之心的白眼狼,估计你们大阪商团也看不上。既然如此,那么当这个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吃大阪商团的,喝大阪商团的,用大阪商团的。那么毕业后,他的工作自然而然会优先选择大阪商团!”
  “而且,我们这是精英教育。我会请来美国甚至全世界的教育家。在入学的时候,淘汰一部分智商和情商都不合格的人。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是你们大阪财团所需要的吧?”
  中年男子兴奋起来:“这是自然!”
  余生又道:“不过呢!还有几件事情,第一件就是要宣传厌战思想,我想这件事情对你们大阪商团而言不难。”
  中年男子得意道:“这是自然!大阪第四师团的光荣传统不可丢弃。我们会将这些学生培养为合格的商人!”
  “第二,按照盟军的意思,这所学校的办学目的,就是让这些孩子摆脱天皇的影响。所以,校训必须和盟军的办学理念相关。”
  “我想,可以选择你们日本女诗人与谢野晶子的反战诗歌《你不要死去》,作为校训。”
  “你不要死去,天皇不会亲自参加战役。皇恩浩荡,岂能有这样的旨意——让人们流血而死,让人们死如禽兽,还说什么,这就是荣誉。”
  中年男子考虑了一下,觉得如今日本只有美国人才是老大,日本天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都是个扑街货小透明,于是便答应了下来。
  余生接着道:“虽然这所学校是由大阪商团出资,但是,学校教员的选择,和教材的选择,却需要由我和盟军商量。大阪商团,除了商学一课可以派驻教师,其他的学科并没有插手的权力。”
  中年男子知道教材这种事情,是盟军关注过的,所以也没有异议。只是对余生要求道:“这一条我可以代表商团答应。不过,我们大阪商团要确定商学这一科的课时数量和质量。”
  余生想了想,觉得这条并不过分,也答应了下来。而且,经商这件事情,讲究的就是自我的利益第一。不会为不值得的事情付出半毛钱。
  而这一点,和美国人的文化内质很是相像。美国人好莱坞大片中,百分之九十都是在将主角无敌,个人英雄,拯救世界。对于个人的强调,坚持的一塌糊涂。而这一点,正是消解日本天皇统治,和日本固有的为上位者尽忠思想的利器。
  只要人强烈的注重自身,便很难再容纳他人。而这一点,便如覆水难收,一旦开始,便难以停止。只要原本以天皇为中心,构成体制的日本人变成一盘散沙,力量必然大大削弱。即便不变成一盘散沙,厌战情绪也必然会如大阪第四师团般,占据上风。
  当然,这件事情也不能白白答应。余生答应了中年男子后,说道:“我还有一个个人的要求,希望大阪商团能答应。”
  “余君请说,我大阪商团能办到的,绝不推辞。”
  “很简单,我希望这所学校中,不要有无谓的歧视。无论是日本人,美国人还是混血儿或者其他国家的人,都会得到公平的对待。都有考试入学的权力!”
  中年男子有些犹豫,他知道日本社会如今对混血儿的看法。一旦答应了这一条,这所学校必然会成为人们眼中的异类。到时候恐怕会有不少麻烦。
  而余生接着道:“往前看吧!有些歧视真的很无稽,美国的大兵里,都有黑人白人和混血儿。更何况,大阪商团难道不想将这所学校变成世界性的学院么?当欧美人知道这所学院是唯一一个不歧视混血儿,对他们没有仇视的,日后选择合作对象的时候,他们会怎么做呢?”
  中年男子听余生如此说,倒吸一口凉气。余生的眼光,确实比他长远。这个险,确实值得冒!于是重重一点头,答应下来。却没有察觉到余生嘴角的隐秘一笑。
  在日本战后,混血儿遭受歧视,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而是长达几十年的一个时期。这种歧视,会从幼儿开始,一直延伸到其长大成人,踏入社会。
  而唯一不歧视这些混血儿,并供养其长大,教育其做人的地方,就是余生妻子青小艺名下的医院和余生所控制的学校。那么,这些混血儿长大后,心里会和谁亲近,会为谁尽力,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并且,这些身为日本人,却长期遭受日本社会歧视的混血儿,根本不会对日本人有很强的归属感。而且,因为其血脉中沉淀往事,他们必然会对战争厌恶。一旦日本人准备对外战争,这些人是绝对不会跟随的。而他们也必将影响到与他们有社会关系的一群人。
  这些如今看似柔弱并且受人歧视的混血儿,以后必然是维护和平的一股重要力量。
  不过,余生真正的手段,绝不是与大阪商团合作,在宣传厌战思想的时候,为日本人培养人才。他真正的后手,还是几十名向青小艺宣誓效忠的女子。这些人才是他撕扯日本人从骨子里便狠戾无比的文化的獠牙。
  这些女子虽然看着不起眼,也曾经失足过无数次,但实际上,有不少才学惊人。其中有十几个人精通汉语。倒不是说,日本人会在战时教授汉语,这十几个人,是当年日本迁往中国东北的侨民。
  这些侨民在东北耕种经营,与中国人杂居。天长日久,自然学会了汉语。而这些日本侨民,遭遇也只在日本人占领中国东北的时候好过一些。一旦日本战败,便成为丧家之犬。
  日本政府根本不管。这些侨民害怕中国人打击报复,所以,很多人在逃亡的时候不敢走大路,只敢走荒山野岭。日本政府在战时迁往中国东北的侨民,数以百万计。
  大规模的逃难中,有数以万计的妇孺流离失所。根据后世日本的《满洲国史》记载,战败后沦为难民的日侨,自杀、饿死和病死的人,在短短几个月中,便达到十七万人之多!
  当然,这十七万人中,死的最多的,不是青壮年,而是女子、儿童和老人。病死在葫芦岛的日本人,也大多是这些人群。
  根据后世哈尔滨日本难民联络会成员村井光雄回忆——一九四五年十月之后,收容日本难民的桃山小学难民收容所,每天便有将近三十人冻饿而死,或者病死。因为尸体太多,只能陈列在操场上,任凭雨打风吹去。到第二年开春土地化冻才得以安葬。
  不过,这些日本侨民明显想多了。中国人根本不会像他们所想的那般没人性。老蒋明确下令,“为便利日侨和减少途中困难,以保全家老小一同遣送为准则。”
  要“保证日人自所在地出发,至葫芦岛登船,沿途不受到侮辱、掠夺、侵犯、抢劫、勒索、恐吓或其它任何不法举动,其生命财产不受到侵犯。”
  为了安置遣返这些曾经对中国人作威作福的日侨,根据《东北行辕日侨俘管理处经费移交对照册》记载,仅一九四六年五月至八月,遣返经费开支就达一亿四千七百一十一万元(东北流通券),其中仅给这些日本侨民的伙食费就支出了一亿两千万元(东北流通券)。
  因为这些日本侨民中有大量的病患,中国人甚至还在遣返日侨的葫芦岛,专门设立了外科、肠道科和妇产科的医院。伺候的如同大爷一样。
  在后世,即便是日本人自己编写的《满洲国史》也承认。日本战败投降后,“战争结束后并没有发生(中国人)对日本人进行民族报复的事情,倒是各地的中国人同情日本人的悲惨处境,救济危难,庇护安全,或者主动给以生活上帮助的事例层出不穷。”
  在后世,大量日本亲华反战的人士,都是当年从葫芦岛遣返的日本侨民。这些人曾经亲眼目睹过日本人对中国人的欺凌,和中国人的以恩抱怨,其间的巨大反差,足以撼动人心。
  青小艺手下十几个会说汉语的女子,便是一九四五年年末,一九四六年年初,日本战败后,第一批被遣送回日本国内的日侨。却不料日本国内还没有中国的状况好。
  为了填饱肚子,这些女子,最终被日本特殊慰安施设协会给骗去当服务员。几个月的时间后,身体便被摧残到崩溃。所以,这十几个女子对中国人非常感念,反倒是对日本人和美国人有解不开的怨怒!
  余生想让她们做的,其实也并不冒险,只是把教授日语的方式稍微更改一下而已……
  余生制定的教授日语的方式,并不是日语教授的正常方式,不是以语音、字母、音读、训读、熟字训、敬语体系开始。而是以汉语中国字开始!
  在日本上古时期,日本人虽然有自己的语言,但是并没有自己的文字。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人无法记录自己所见所知的经验,只能依靠口耳相传,传递文明。
  这样的文明发展速度自然是非常缓慢。在日本人意识到这点之后,开始对外学习,而唯一的学习对象,便是中国人。由于日本和中国隔海相望,所以,无论是日本人到达中国,还是中国人去往日本,在古代相对落后的航海条件下,都是有可能的。
  汉文化于是大量传入日本。而传入的起点,甚至可以追溯到秦朝。徐福奉秦始皇之命出海,据后世许多学者考证,徐福到达的便是日本。而日本人在后世答应“是”的“哈伊”,与秦朝时期秦晋方言中答应“是”的“嗨”,发音极为相似。或许,这并非巧合。
  一七八四年,日本出土了“汉委奴国王”金印。这枚金印,证实了汉光武帝赐给倭奴使者金印记载的真实性。而所谓的倭奴国,便是后世日本九州的一部分。这也证明,至少在公元一世纪,日本和中国便有了交往。
  而根据野史记述,秦末,大量的中原人士,为了躲避战乱,纷纷迁往如今的朝鲜和日本。这些人由于具有中原文明先进的知识,在这两处地方生活,占尽优势。大量的中原人成为当地的贵族。
  所以,如果说日本人和朝鲜人的血脉中,有中原人的延续,一点都不奇怪。中原华夏对周边的影响,并不止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