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6章血色战旗
作者:程志      更新:2022-05-08 10:43      字数:4099
  第046章血色战旗
  袁良新铸造的火炮虽然轻便,但是无论射程还是威力,都不弱于三千斤重的红夷大炮,不是说明军对火炮不重视,哪怕在哪怕明军在最鼎盛时期,一个卫拥有的火炮,其实不过二十门三千斤重的红夷大炮,平均下来,每个千户所只有五门火炮。
  可是现在倒好,袁良居然要成立一支拥有三十六门,五千斤重的红夷大炮,七十二门三千斤重的红夷大炮。
  这样下来,袁家一个炮营,火炮比明朝三个卫都要多。
  袁融微微皱起眉头:“咱们装备这么多火炮,有……有这个必要吗?”
  “有啊!”
  袁良兴奋的说道:“这种六零式野炮,射速又慢,火炮威力也不足!”
  徐宗泽的脸有些抽搐,他心中暗道:“这不足?”
  由于这种新式的火炮采取高碳钢铸造而成,钢铁强度高,可以承受更高的膛压,不仅能把炮弹打得更远,由于膛压高,炮弹出膛弹丸速度更快,也就意味着,实际威力更大。
  “这种火炮射速慢,远远不及子母炮!”
  袁良想了想道:“咱们的步兵还缺乏有效的支援火炮,所以子母炮也需要铸造,到时候每个中队下辖一个炮兵小队,既十二门子母炮,一个大队下辖一个炮兵中队,三十六门子母炮!”
  袁融目瞪口呆。
  袁家家丁兵总共只有不到五千人,当然这个数字如今还在纸面上,大部分兵员还没有就位,可是火炮的数量简直用丧心病狂来形容。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再遇到永城之战中的那种土匪,恐怕不用步兵进攻,仅仅火炮,就可以把土匪打得溃不成军。
  当然,这其实也是袁良的真正目的,他虽然没有见过后金军队,然而却知道后金其实并没有多少人马,后金是每三百人高为一个牛录,设牛录额真一人;五个牛录为一甲喇,设甲喇额真一人;五个甲喇为一固山,设固山额真一人,固山额真汉译都统,一固山即为一旗。
  这样算下来,一个旗其实不足八千人,约合七千五百人。
  袁良其实也知道,后金采取的是奴隶制,七千五百人其实都是正兵,像那些所谓的披甲人为奴,其实就是战奴,战奴是不计算在八旗之内呢。
  无论怎么计算,后金每个旗应该不低于一万人,加上降军和仆从军,那么数量只会更多。
  哪怕不面对后金军军队,对战叛军的时候,叛军可都是数以万计,依旧实心弹丸动能的杀伤,一炮下去,其实也仅仅杀伤几个人,像后世那种一颗榴弹炮,灭掉一个营的现象根本就不可能出现。
  在耿精忠、尚可喜他们没有投降后金的时候,后金的火炮完全构不成威胁,这些火炮,完全针对后金骑兵进行覆盖打击,按照袁良的计算,这些火炮在双方接战之前,就应该可以削弱后金至少三分之一的战斗力。
  袁融其实对于部队如何装备,并没有不满,关键是钱的问题。
  一门三千斤重的红夷大炮光铸造价格就多达两千五百两,差不多相当于每斤铁一两银子的价值,如果是五千斤重的红夷大炮,那么需要四千多两。三十六门五千斤重的红夷大炮加上七十二门三千斤重的红夷大炮,铸造价格就会三十多万两。
  袁家哪怕再富,也无法养起这么一支炮兵部队,如果用三十万两银子,足以可以养活上万名武装家丁了。
  袁良看着袁融为难的样子,哑然失笑,他指着徐宗泽道:“徐大工长,你来说说,咱们铸造这么一门炮需要多少银子?”
  徐宗泽沉吟道:“这是咱们第一次铸造这种轻炮,工匠们还不太熟练,算上铁料和工钱,一门火炮差不多一百五十两银子。如果以后工匠们熟练了,这个价格还可以降低!”
  “你说多少?一百五十两?你没算错?不是一千五百两?”
  面对袁融连珠炮的发问,徐宗泽只好耐心的算了起来。
  这个价格还是取决于袁家对于工匠高薪的工钱下,其实钢铁在袁家根本就不值钱,全炮七十五斤钢铁,卖出去的批发价仅仅十二两银子,加上木料、车轮、炮尾支架等木材的价值,实际上的材料成本不足二十两,相当于老式红夷大炮的百分之一多点。
  袁融得知这个情况,顿时激动起来。
  一门炮才一百五十两银子,一百门火炮也不过一万五千两,对于袁家而言,仅仅毛毛雨而已。可关键是,一万五千两银子才能武装一千名刀盾手,而一千名刀牌手在一百门火炮面前,绝对不堪一击。
  相对而言,武装炮兵是一种经济、实惠,性价比极高方式。袁融甚至想把袁家家丁兵全剖武装成炮兵。
  不过,这个只是想想而已。
  袁融其实并非不知道,如果炮兵没有步兵的掩护,纯粹就是给敌人送人头。
  袁家军炮兵正式改编,三个炮兵中队,人员满编。装备暂时还缺两个中队,
  袁良相信,随着这种新式火炮被命名为六零式野炮,一零五式野炮。
  袁良倒没有用什么大将军之类的命名方式,而是以口径作为最直接的命名方式。
  在试炮完毕之后,袁良和袁融则联袂出席,袁家军的将领动员会议。
  袁家军目前的架构是老营一千余人马作为底子,进一步扩充。
  下辖一个骑兵大队,五个骑兵中队,十个骑兵小队,拥有骑兵五百六十人。步兵共计五个大队,二十五个步兵中队,五十个步队小队。兵员共计三千余人。
  一个炮兵营,下辖三个炮兵中队,拥有一零五式野炮三十六门,六零式野炮七十二门。
  不过,目前为止。袁家营只存在于纸面上,五个步兵大队,仅仅拥有第一、第二大队齐装满足,第三、第四大队只有一个架子,而第五大队连架子都没有。
  骑兵倒是最先满员的,骑兵大队大长是袁良的亲随袁大勇,当然,他本身就是弓马娴熟,而且世代是袁家家丁,忠诚可靠。
  至于步兵大队,第一大队大队长则是由徐三担任,此时的徐三虽然没有获得他最想要的赐姓,不过袁良还是给他赐了名,他如今不再叫徐三,而是叫徐彪。
  当然,这也算是人如其名,徐三是出了名的彪悍。
  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大队长现在空缺,目前要从五十个步个中队长中选出五个优秀的大队长,其实很不容易。
  戚虎作为袁家军的总教官,自然坐在首位,其次是担任袁家军骑兵大队大队长的袁大勇,再次则是袁家军炮兵营的戚延超,副大队长何奉。
  袁融开山见山,说了一大通鼓舞士气的话,此时的兵马指挥权就交给了袁良。
  没有办法,袁家军规模越来越大,袁良的胃口也越来越大,袁融有些琢磨不透袁良的真正用意,在袁融看来,袁家家丁兵就算保持一千人规模,归德府内绝对没人敢惹。
  可是,他又是骑兵,又是步兵,又是屯粮。
  难道说,袁良想造反?
  袁融脑袋中浮现一个疯狂的念头。这个疯狂的念头,仿佛像种子一样,种在他的心里,快速生根发芽,然后茁壮成长。
  袁融望着袁良,袁良倒毫不怯场,他咳嗽一声,望着众中队长级别的军官道:“你们都是袁家军的将领,现在起,袁家军实行新的军规,以及新的军衔。”
  袁良摆摆手,戚赛虎端着一枚枚银光闪闪的胸牌,来到袁良身边。
  袁良拿着一枚挂着三颗银色星星的银质牌子,直接挂在戚虎胸前:“现在我授予你为袁家军上校。”
  袁良也没有解释上校是什么,接着,他又把两颗银星的胸牌挂在袁大勇身上:“现在我授予你袁家军中校!”
  轮到戚延超同样是同校,反而何奉则是少校,徐三,不现在的徐彪则是少校,其他步兵中队长则是清一色中尉,而骑兵和步兵的中队长则是上尉。
  袁良接着颁布袁家军衔,袁家军实际三等九级制度,既上将、中将、少将,校级则是上校,中校、少校。尉级则是上尉、中尉、少尉。
  同时,军衔与俸禄直接挂钩。
  袁良给袁家军的俸禄自然是非常高的,军队的俸禄直接是银子和粮食各一半。
  在袁良宣布军衔、军饷之后,又宣布军规,军规非常简单,服从命令,一切行动听指挥,当然,没有什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之类。但是,不准扰民,不准逃跑则是名文规定。
  袁家不会收留逃兵,每一名袁家军士兵,拥有十亩永业田,年满五年后,或者是因伤退役,直接过户其名下,无论多久,只要逃跑,永业田则直接无条件收回。
  在袁家军成立之后,袁良则同样让人制作了军旗,不过,却是这个时代特色,并没有多加改动。
  袁家军开始了一边补充人员,一边补充装备,一边训练的局面。
  杨树林武器作坊的炮兵研制进行正轨,并不是说,一门火炮一根炮管就可以了。当然,还需要有备用炮管,备用零件。
  何奉与炮兵营进行了紧张的训练。
  让袁良刮目相看的问题是,何奉此时信心实足,他还提出了定装火炮包的问题,为了提高火炮的发射效率,把发射火炮,直接用纸装起来,提前分配好。
  这样以来,发射的时候就不会因为操作失误而炸膛。
  六零式钢炮由于钢铁硬度高,不易炸膛。当然,一旦炸膛,后果绝对比普通的红夷火炮更严重。
  随着定装火药包的出现,炮兵训练也越来越娴熟,可是,新问题又出现了,袁家手中拥有一百多门铸铁炮,这种又笨重,威力又小,且容易炸膛的老旧火炮,袁良就看不上了。
  如果把这些火炮进行回炉重铸,那么对于袁家资源来说,肯定会严重浪费。
  袁家才不缺这一些铁呢。
  怎么处理这些老旧火炮呢?
  袁良几乎每天都在各个训练点进行巡视,盯着众袁家军将士训练,不仅训练强度增加,而且弹药储备几乎到达了一个夸张的地步。
  袁良隐隐有些期待,该来的终于来了!
  崇祯二年十月初二,皇太极从沈阳出发,绕道蒙古,直奔蓟门。
  到了老哈河,兵分三路,济尔哈朗和岳拖率兵攻打大安口(今河北遵化),阿巴泰和阿济格率兵攻打龙井关,皇太极率兵攻打洪山口。
  十月二十七日,消息传到大明朝廷,天下震动。
  十一月初六,消息传到商丘,尽管早已知道这个消息,袁良还是难以接受。
  袁良沉默启程,在启程的同时,袁良下令袁家军在永城袁家营集结。
  十一月初七上午,袁良将齐装满员的袁家军全体将士集结在袁家营薛湖湖面上。
  六个步兵大队,一个骑兵大队,一个炮兵营,外加一个辎重大队,全军五千余人站在冰面上一言不发。
  袁良也没有说话,他拿出匕首,划在手掌上,鲜血顺着手掌流到戚赛虎举着的白布上。
  戚虎老眼慢慢红了,他仿佛明白了袁良的真正用意。
  袁家营真正的老底子其实是戚庄佃户,超过三分之一的士兵来自戚庄,来到戚家军的遗脉。
  一滴一滴鲜血,将那面白布染成了红色,五千余人哑雀无声。
  这面被全军将士染红的旗子,缓缓升起,随风猎猎作响。
  袁良凝视着这面血色战旗,缓缓开口道:“万历四十四年,辽东萨尔浒,我等父辈含恨沙场,尸骨无存。”
  袁良说到这里,普通家丁或许没有感触,可是戚庄出身的家丁兵早已泣不成声。
  袁良接着道:“此役,我们袁家死了一百五十七个人,你们呢?还记不记得这笔血债?”
  “记得,死不敢忘!”
  袁良的目光仿佛穿越了北方:“后金人来了,他们攻破了关宁防线,打到了京师,这是我们的机会,我们一雪前耻的机会!”
  “血债血尝,一雪前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