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冷却的火焰
作者:
泗源 更新:2022-05-07 22:20 字数:3663
尹子奇是安庆绪的心腹大将,深得安庆绪的信赖。叛军渡过黄河时,安庆绪就向安禄山举荐他为先锋。
安庆绪之所以偏爱尹子奇,是因为尹子奇的确有过人的本领。他武功高强。一把大刀舞的出神入化,七八个曳落河勇士根本近不了他的身前。他能征善战。作为叛军先锋时,带领两万骑兵长驱直入,半天攻下汴州,然后一路向西攻城拔寨势不可挡,直至潼关。他爱兵如子又治军严谨。他平常穿兵士盔甲吃兵士饭食与兵士同住,但如果谁违反了军纪,那就严惩不贷,甚至乱棍打死,所以他的兵士只要听到鼓声哪怕是前面是刀山火海也向前冲,而听到退兵锣声哪怕前面有金山银山也立即后撤。
更重要的是,尹子奇有远见卓识并胸怀天下。收降李怀宗后,随后赶到的安庆绪要他杀死投降的唐军,以减少粮草供应。尹子奇极力劝阻。他说道:“今日杀降,明日唐军将与我们死战到底,得不偿失。”后来,尹子奇听说李庭望分解李怀忠部,便向安庆绪禀报并要求以安庆绪的名义制止李庭望。安庆绪说道:“那李怀忠拥有五千兵马却不肯出力,我都想杀了他。”尹子奇笑道:“殿下,如果唐军将领都像李怀忠一样,会是什么结果呢?”安庆绪想了想,说道:“那我们不用打仗就能夺取天下了。”话刚说完,安庆绪也明白了尹子奇的用意,立即派人给李庭望写了一封信,要求不准在调动李怀忠手下的校尉和兵士。
唐玄宗确信安禄山叛乱后立即下旨杀了安庆宗。安禄山闻听气得暴跳如雷。他以血还血,下令每攻下一座城池就将城中百姓杀光。但尹子奇一有机会便违背安禄山的将令,偷偷地释放无辜的百姓。并且他找到安庆绪说道:“我们屠杀百姓甚为不妥,因为大人想要的是江山社稷,而不是空地一片。不仅如此,屠杀还会招致更多的反抗,对我们打败唐军极为不利,殿下还是劝劝大人为好。”安庆绪明没有完全明白尹子奇的意思,但他也知道了,将百姓杀光了,万一以后自己登基做了皇上,那还吃谁喝谁啊?可他没敢向安禄山进言。他着实害怕虎虎生威脾气暴躁的安禄山。
所以,安庆绪定下攻占江淮的策略之后,第一时间便想到让尹子奇作为主帅。
接到安庆绪圣旨的尹子奇也深感严庄果的老谋深算。他也曾暗自分析过天下形势。向北用兵,李光弼、郭子仪等唐军将领为保护灵武和李亨势必死战不退,一旦与唐军形成胶着之势,南面那些坐拥几万甚至十余万却摇摆不定的唐将便会因有机可乘向汴州发起进攻,如此战局对燕军极为不利。而向南进攻江淮则易如反掌,因为那些唐军将领只顾自己的利益保存自己的实力,不然他们早就向谯郡、太康、襄邑,甚至是陈留、汴州发动反攻。在尹子奇眼里,这样的将领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也绝不可能与燕军死战到底。
而尹子奇接到的圣旨不仅仅是作为进攻江淮地区的主将,他亦被封为兵马元帅和河南节度使。而作战不力屡屡拜在张巡手下的李庭望被安庆绪革职。
接到重任的尹子奇立即开始着手准备。他下令各路同罗、突厥、奚等部族的精锐兵力,再加上原先汴州、陈留的燕军,向汴州、陈留集结。
当叛军进攻的阴云就要升起来的时候,张巡心中还在等待反攻叛军的消息。
张巡的肋骨渐渐好了。可他的心情却一直难以平静。腊月初,他接到了李祗给他与许远的书信。李祗在信中说:业已准备向彭城发动进攻,你部务必做好接应准备。
看到信后,张巡高兴不已。他似乎看到了东南唐军燃起了反攻的烈火。这股热火亦在宁陵和睢阳之间的大地上燃烧起来,而且越烧越旺。他甚至在这寒冷的冬天里嗅到了烈火的气息,让他浑身燥热。他和许远不断下令征兵并连续练兵,准备粮草兵器,随时做好策应东南大军的反攻。
宁陵附近深受叛军袭扰的百姓也从张巡身上看到了打败叛军的希望,纷纷应征。经过东方思明等人的精挑细选,宁陵城内已有兵士五千余人。
但让张巡与许远没想到的是,他们从腊月初等到腊月底,又从腊月底等到过完年,东南方向仍没有任何动静。张巡与许远派信使前往临淮催问李祗。信使带回了李祗的话:“快了,就快了——”
而此时的贺兰敬明也没有进击叛军,他也早断了与许远、张巡合并的想法。
贺兰敬明以信安太守领任御使大夫后率兵出征以来,一直对部下说要以打败叛军为己任。他也曾在谯郡东南痛击过小股叛军,使其不敢越过谯郡。他属下的兵士也越打越多,从原来的五千人马发展壮大到五万余人。正当贺兰敬明准备进一步大展宏图的时候,阻力来了。
去年十一月份,李巨曾派来信使,要求贺兰进明划拨出两万人马前往临淮,跟随大军收复彭城。
贺兰敬明以先进攻谯郡再派人马为由,婉拒了李祗。
十二月份,李巨再次派信使送来将令,要以贺兰敬明部为先锋进击彭城。
贺兰敬明闻听,不由倒吸一口冷气,他先命人待信使下去休息,接着召集手下将领商议。众将领听贺兰敬明讲说之后,觉得李巨有些蹊跷。他拥有十万兵马,攻打彭城绰绰有余,却按兵不动。现在贺兰敬明准备带领众人将要进击叛军之际,他突然提出来攻打彭城,还要本部兵马作为先锋。
众将领面面相觑,不知李巨想要干什么。
贺兰敬明看着大家,清了清嗓子,才说:“节度使大人要攻打彭城,无可厚非,但不知道他是真打还是假打,若是假打,那我们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贺兰敬明的一席话,顿时让大家茅塞顿开。原来李巨已开始嫉妒贺兰军。现在贺兰军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声势浩大,不少义兵放弃了投奔李巨转而向贺兰军靠拢。如此之下,李巨心中怎能平静?
但李巨是河南节度使,节制着贺兰军。违抗了他的将令就要被问罪。众人愤然不已却又无计可施。
贺兰敬明问道:“可有将军愿意待本官带兵前往?”
众将领本来就对李巨为了保存实力按兵不动而颇有言辞,现在觉得此人过于精明,更是反感,于是纷纷摇头,没有人愿意。
贺兰敬明见状,说道:“既然如此,我就对信使讲,我部兵马多是新近收入军中的兵士且东南西北皆有,纷乱复杂急需整合,我部能在原地坚守已属不易,若派出增援作战,恐怕未战先乱,望节度使大人体谅。大家看,这么回复李祗如何?”
众将领觉得理由着实牵强,但又想不出其他的理由来,也只好点头同意。
信使带着贺兰敬明的回信,返回临淮。
李巨过信后,心中虽然不悦,但也没再说什么。李巨也有收复彭城的打算,但他没有把握,担心攻城不下,再折损兵马被朝廷问罪。更重要的是他仍在观望。他之所以持观望态度不仅仅是手下谋士,还缘由三个人。
第一人便是吴王李祗。李祗从灵昌、封丘败退之后担心唐玄宗怪罪,于是又率军反攻。可就在路上突遇叛军,八万余人被一万叛军骑兵打得丢盔弃甲。他被革职离开彭城时曾沉痛地对自己的下任也就是李巨说道:“看我的下场,你就能想到只有手中拥有雄兵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听着同为皇室宗亲的李祗如是说,李巨心中有些看不起他。但他也记住了李巨其中的一句话,那就是让自己手握雄兵,而且越多越好。
第二个人便是李亨。叛军进攻洛阳之前,李亨被玄宗任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领朔方、河东、平卢节度使,负责平叛。叛军攻占潼关之后,唐玄宗先撤出长安,并驾幸四川。李亨本想带领大军随着父亲一同前往四川,但在马嵬坡,数万百姓截住了他,希望太子能留下来,抵抗叛军。李亨只好顺应民意,留了下来。叛军攻占长安后,李亨带领兵马北上至灵武,与唐玄宗失去了联系。后来听说,跟随玄宗的兵士哗变,乱刀砍死杨国忠,还逼迫玄宗溢死杨贵妃,但是没有了唐玄宗的消息,李亨非常着急。
但是不知道李亨的属下是真没有唐玄宗的消息,还是急迫地想让自己尽早尽快封侯拜相,于是劝说李亨,当今圣上下落不明,但天下不可一日无君。
李亨也想早日坐上金銮殿,君临天下,于是推辞一番后,在身边近臣亲将的再三劝告下,于天宝756年7月12日在灵武登基,史称唐肃宗。
唐肃宗称帝后,便昭告天下唐军,当以进击叛军为先,而后论功封赏。
李亨接到了唐肃宗的圣旨,但不久又接到唐玄宗派来的使臣。天下同时出现了两个皇上,这让李巨左右为难。他只好按兵不动。
现在唐肃宗又派使臣前来,说唐玄宗已决定退位,已尊奉唐玄宗为太上皇。李巨这才放下心来,开始准备攻打叛军。
第三个人便是他自己。这也是他保持观望的最终因素。李巨过于精明,将得失考虑过重,这让他变得优柔寡断。他也慢慢懂得了李巨话的含义。所以李庭望率领叛军还未到,他就带兵撤出了彭城。他担心万一不敌李庭望,自己费尽力气才聚集起来的八万军队将会全军覆没,而自己的努力将付诸东流。
但他还是皇室贵族,还领任河南节度使,又不能一味消极避战。来到临淮,他也曾几次想反攻回彭城。最后一次,他几乎要下令三军出动。可在于过江等谋士们的劝说下,李巨也意识到自己的兵马还不足以力挽狂澜,还必须隐忍下去。他遥望西北想着那辽阔的苍凉,寻思着不管到了什么时候只要自己手握重兵就可保无虞,哪怕是到了唐军不敌燕军地步,李亨俯首向燕国称臣时,自己的兵马亦可作为日后保证福禄的筹码。
李巨、贺兰敬明皆呆在原地不动,李贲军进攻叛军的势头随之减弱。属下劝他说:“将军,那李巨、贺兰敬明都想保存自己的实力才按兵不动,咱们区区两万兵马就是全部战死又有何益?”
李贲也早愤怒不已。他骂道:“都他娘的当缩头乌龟,咱也不做那愣头青了!”
如此情形之下,宁陵、睢阳显得格外孤独,那反攻的滚滚烈火因为没了再可添加的柴薪而渐渐熄灭,并冷却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