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告别清河
作者:
泗源 更新:2022-05-07 22:17 字数:4573
赵从祥气呼呼地在卧榻上坐着,张巡沉默不语地在他面前站着,就这样过了约莫半柱香的功夫,郡府的差役来到赵从祥身边,递过一张纸条。
看毕,赵从祥长叹一声,关心地说道:“念在你也是为了灾民的份上,我豁出去了。府库还剩下不到一百五十万斤粮食,我调拨给你七十万斤。其实,我最担心的就是清河,那么多灾民,稍有疏忽就会生乱。只怕到时你成了郡守,我变成县令,呵呵——”
张巡没看到那张纸条上写的什么,只听到差役对郡守说的耳语中隐约听到了清河两个字。张巡也没多想。但他斩钉截铁对赵从祥说:“全部一百五十万斤!”
赵从祥双眼冒火地瞪着张巡:“你说多少?”
张巡没理会赵从祥的眼神,镇定地说道:“巡此次来面见大人,还想与大人道别。巡明天一大早就要进京复命了!”
张巡将“进京”两字说的格外响亮。赵从祥也不由一震,脸上露出了恐慌。万一张巡进京参自己一本,那自己将不知道要花多少银子才能摆平,甚至有可能锒铛入狱。他心里恨透了眼前的这个叫张巡的人,但又无奈,如同割掉身上的肉一般,咬牙切齿地答应了。
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张巡骑着那匹快马,匆匆返回了县衙。
站在县衙门口的东方思明看到张巡的脸色不对,转身就要开溜。张巡跳下马,喊住了他:“你来,我有话要问你!”
东方思明如同做错事的孩子,低头悻悻地来到张巡面前。
张巡看着高高壮壮的东方思明,问道:“你为何设置的那些无用的关卡,还带着差役驱离灾民?”
东方思明抬头看了张巡一眼,没说话。
张巡低声说道:“本官一日不走,就还是清河县令,你怎能擅作——”
东方思明咧嘴笑着打断了张巡:“大人,您明早之前必须得走了,再不走,真来不及了!我已命人将您的书装上马车了。”
“我问你话呢,你就一点都不怜悯那些灾民?”张巡生气地冲东方思明挥着手中的马鞭。
东方思明似乎没有听到张巡的话语。他弯下腰,将屁股撅了起来,活宝一般地说:“在大人临行前,若能挨上大人亲手打的鞭子,下官肯定舒服得很。”
张巡气得将马鞭摔在地上,低声呵道:“赶紧找人去还马!”
东方思明喊来一名差役,让他牵马去了郡府,自己又跟着张巡走进县衙。
待走进县衙后面的屋子,张巡看到桌上又重新写好了数张封条。封条上的“天宝十二年正月十五封”十个字不由让张巡眼前一亮,虽然看着有些稚嫩,是出自年轻人之手,但笔法苍劲有力,还颇带有王羲之的古风。
张巡看着封条,想了半天也没想出封条出自谁手。张巡问身后的东方思明:“这是谁写的?”
东方思明没回答,反而问张巡:“大人,郡守同意调拨粮食了吧?”
张巡点点头,还是看着封条问道:“此人若再稍加练习,以后肯定了得。”
东方思明却高兴地说:“哈哈,郡守真是吐血了,不过七十万斤粮食能坚持一段时日了。”
张巡扭头看着东方思明:“你怎么知道是七十万斤?”
东方思明却咕噜噜地转着眼珠子,皮笑肉不笑地说道:“我猜的。大人,让我带人去郡粮库将粮食拉回来,然后将粮食分发给那些灾民,但有一个条件,凡是领到粮食的灾民,务必离开清河,您看这样可好?”
张巡看着东方思明,说道:“是一百五十万斤。但我已经将郡守写的条子给了齐桓。你马上亲自去撤掉其他路上的那些关卡。你设那些关卡做什么?不仅拦不住人,还败坏清河名声。”
“是,大人,我这就去撤掉那些关卡!”东方思明诡秘地笑着又对张巡说道:“我设那些关卡只不过是给清河百姓和新任县令看的。”
东方思明转身走了。张巡看着他的背影,脸上露出了微笑:此人虽表面疯癫,但还有些心眼。
已过三更。衙大堂后面的屋子里,东方思明正靠着椅子睡得香甜,嘴角还流着口涎。张巡仍在昏黄的油灯下认真地看着卷宗。
东方思明按照张巡的吩咐,亲自骑马撤了各处关卡,披着满身泥土回来,又绕城巡视一圈后,已是半夜。张巡让他去休息。他却不肯。可他坐在椅子上没多久便睡着了。
张巡则一遍又一遍的看着卷宗,生怕有一丝的纰漏。
一个轻柔的声音传来:“大人,该走了。”张巡抬头,吴氏已飘然来到房间,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
张巡抱歉地笑笑:“这就好了。”
吴氏微微点点头,看了一眼生在熟睡中的东方思明,轻声地说道:“那我到外面等着大人了。”说着,吴氏迈步走出了房门。
吴氏走后,张巡又陷入沉思。许久,他铺开一张纸,拿起毛笔。
一口气写完,张巡起身,又看着旁边柜子上贴着的封条。他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真的该走了。”
他叫醒了东方思明。东方思明睡眼惺忪地看了看张巡,问道:“大人,弄好了?”
张巡点了点头,又叮嘱东方思明说:“这两天你需多跟齐桓和差役们商量,切不可擅作主张,以防生乱。还有,你留在清河也不是长久之计。”
东方思明却看着那张巡交给他的纸,咧着嘴笑了:“大人就不要管我了。嘿嘿,有了大人的安排,下官保证不会发生骚乱。再说了,发生骚乱又能怎样?那些大官们就是欺负大人有爱民之心。”
“不可胡言乱语!”张巡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那我走了。对了,见到齐桓待我转告他一声。”
“嗯,大人,您回吧。我就在这凑合着睡了,这样外面发生了状况,差役们也能随时找到我。”东方思明认真地说道。
“好,这我就可以放心地走了。”张巡说着,又环视了一遍屋子,迈出走出房门。
元宵节的圆月已躲到西厢房的后面,看不见了。皎洁的月光洒在东厢房的屋顶,留下一片亮光。但院子里暗了下来。吴氏就站在暗影处的那辆旧马车旁边,等着他。
张巡却复又转身回到屋里。
东方思明被张巡的推门声惊醒,一个机灵站了起来,不解地问:“张大人,您怎么又回来了?”
张巡也自嘲地笑了笑:“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担心有疏忽遗漏的地方。”
东方思明眯起了眼,却如喝醉一般地开始了絮叨:“大人,我看您就是放心不下城外的那些灾民。我听差役们都在说,您就是操心的命。我想想也是,如果周边其他县令都像您早几年一样,带领百姓做到广积粮,那些灾民怎么会跑道我们县来?还有,您说现在朝廷怎么了,现在国库丰盈,可这么大的灾情之前就下拨那点救灾粮款,现在都成这般模样了,赈灾粮食还遥遥无期,难道皇上不知道去年我们这里颗粒无收吗?”
张巡没有回答。他看着眼前的东方思明,发觉这黑小子竟然一点也不让他讨厌了。因为张巡和东方思明一样,也对当前发生的一切感到迷惑和不解,他不知道朝中大员还有各级官员都在忙些什么。尤其太守赵从祥脚下抹黄油,撒丫子溜之大吉。疲惫不堪地齐桓等多次对张巡抱怨:久旱的天气不可预测,而比天气还复杂的却是人心。
虽不再讨厌,但张巡仍对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的东方思明不太放心。他在交给东方思明的纸上已经写得详细,他还是想再当面具体地告诉东方思明如何加盖窝棚、防病防灾等事项。另外,交割给下一任县令的文书、卷宗等,还要对东方思明说上一说。
东方思明却将那张纸揣入怀中,说道:“大人,其实您自接到吏部文书起,就可以不是清河县令了,您现在就是肝脑涂地,粉身碎骨,可除了一些善良的百姓,谁会再感念您的好?大人,您还是赶紧走吧。”说完,东方思明又昏昏然地闭上了眼睛。
张巡只好笑了笑,拱手说道:“哪有劳县丞了,张巡告辞。”
东方思明眼睛都不睁地说:“那您回去歇息吧,明早还要赶路。”
张巡刚要转身,东方思明突然又睁开如铜铃般的双眼,炯炯有神地地看着张巡,问道:“大人,您此次赴京带多少银子?”
“银子?呵呵,够做盘缠的。”张巡笑笑。
“哦,那我就放心了。”东方思明又闭上了眼睛。
张巡莫名其妙地摇了摇头,转身走出屋子,来到院内,扶着吴氏上了马车。接着,他牵着那匹老马,向县衙侧门走去。马车很轻。车上除了坐着吴氏外,只有不多的家当,其中大部分是张巡的书。但在寂静的夜里,车轱辘声还是清晰地响在县衙院内。
张巡刚出大门,身后两个值守的差役,拉着东方思明,追了出来,拉住张巡:“大人,您这就走了?”
张巡向他们三个人拱手施礼,不舍地说道:“没想到还是惊扰到大家,巡恕罪了。”
差役推了推东方思明。东方思明才说道:“大人,您一路走好!”
两个差役气得嘴都歪了。他俩赶紧抱拳施礼,说道:“我们两人祝大人一路顺风!大人,您以后当了大官,可千万别忘了再回清河看看啊。”
“呵呵,张巡已不敢奢求当什么大官。但无论以后张巡怎样都不会忘记大家。还请三位留步吧。”张巡向三人再次拱手施礼,转身牵着马,向南城走去。
差役又推了推东方思明,意思是要送送张巡。东方思明却打着哈欠,说道:“大人都说了,让我们留步。唉,都别再耽误大人,让大人早点走吧。吏部文书上说,逾期不至,视同放弃。”
两位差役有了脾气,只好看着张巡和马车渐行渐远。
“你说,”一个差役问另一个差役:“张大人会做到什么官职?”
另一个差役回答道:“文书上不是说了么,张大人去年的考评成绩最高等,将来官职肯定在郡守之上,说不定还能当上宰相呢。”
“哎呀,你们想的太简单了。”站在中间的东方思明晃了晃身子,边往回走边说:“如今想要升迁,谁还只凭这些东西?你们知道赵从祥为当太守花了多少银子么?我宁愿大人只当县令。”
两个差役顿时愣住了。他们不知道赵从祥为当太守会花多少银子。他们甚至很少能看到已上任两年半的这位太守老爷。他俩望着渐行渐远就要消失在朦胧月色中的张巡,心想张大人不是赵从祥,一定会当上大官。
空荡荡的街上,只有十几个露宿街头的人。他们是刚从田野中逃荒至此,还没被安顿的灾民。由于生怕惊醒熟睡中的人们,张巡走的格外小心,车上的吴氏也没有说话。也没人注意到张巡。醒着的灾民也万万不会想到,这个亲自牵马的中年人会是县令。
马车就要进入南城瓮城了。张巡拉住老马,回头看了一眼月光下的房屋、街道,无限地留恋和不舍再次涌上心头。
车上的吴氏撩起帘子,对张巡说:“大人,咱们走吧。”
张巡点了点头,坐上马车,拿起鞭子,准备催马离开。
突然,一个长者的声音从城门洞传来:“张大人,您真的要不辞而别吗?”
张巡吓了一跳,赶紧从马车上跳了下来。他听了出来,说话的长者就是住在城西门外的宋老汉。
让张巡想不到的是,除了宋老汉,从瓮城内还涌进上百百姓。他们举着火把,站在了路的两边。
张巡面带羞愧,双手抱拳说道:“清河如此景象,实在无颜向众位乡亲道别,众位相亲在此等候张巡半夜,更让巡汗颜。”
宋老汉带着孙子宋刚,向张巡深施一礼,说道:“大人何出此言?这让我们更舍不得大人走了。”
张巡抚摸着宋刚的头,望着众位百姓,眼里已噙满泪水:“巡也不忍心此时离开清河。”
宋老汉却呵呵一笑,说道:“张大人,您就放心吧。我们知道您宅心仁厚,请大人放心,我们会尽全力救助那些灾民。还有您的那十五亩田,我们也给您种着,打下的粮食也全都交到县库。我们只希望如若张大人路过清河时,切莫忘记回来看看。”
听到这里,张巡两行热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宋老汉将张巡扶上马车,然后带头站在路边。
张巡拭去眼泪。他扬起鞭子,马拉着车在两道人墙之间,缓缓启动了。
出了清河县城城门,张巡对车内的吴氏说:“我还自持聪明,想不辞而别,却不知百姓已看出我的心思。看来,天下最可敬畏的莫过于百姓了。”
正在张巡的教习下,研读史书的吴氏撩起窗帘,看了一眼路边绵延的灾民窝棚,忧伤地说道:“可大人您看,这么多百姓流离到清河,叫人心酸。就怕当今位高权重之人忘记了太宗的教诲。”
“你是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吗?”张巡不由觉得马车猛烈颠簸了一下。
许久,张巡才稳下神来。而迎面吹来的阵阵暖风又让张巡心神不宁,焦躁不安,心口跳得厉害。
这暖风是从西南京城方向吹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