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医生职业倦怠不分国别
作者:
成刚 更新:2022-04-22 18:56 字数:2353
二、医生职业倦怠不分国别医务人员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医护工作属于助人的职业,当助人者将个体的内部资源耗尽而无补充时,就会引发倦怠。据统计,在全世界范围内,医生职业倦怠比重高达60%。
1.美国的调查
2015年1月26日,medscape网站上公布了最新的美国医师生活方式报告数据,集中于医生的职业倦怠问题。在2013年的生活方式报告中,39.8%的医生承认他们产生了职业倦怠。而2015年,这个数字上升为46%。《普通内科学杂志》中的一篇社论表明,不同专科的职业倦怠率为30%~65%,一线医生发生率更高,例如急诊和初级保健医生。2015年medscape报告也反映了同样的情况,重症和急诊的职业倦怠率最高,分别为53%和52%,其次为家庭医生、内科医生和普通外科医生,均为50%。皮肤科医生职业倦怠率最低,为37%。
职业倦怠会给病人诊疗带来负面影响,很多导致倦怠的因素也有可能让医生离职。医生的自杀率要比普通人高,研究表明工作压力就是其中一个因素。本次调查中让职业倦怠的医生对他们自己的倦怠程度进行评级:从1(没有干扰我的生活)到7(太过严重以至于我在思考是否要离开医疗行业)。结果显示排在前三名的分别为肾病科(4.30),心脏病科(4.29)和整形外科(4.28)。
2011年6月,一项对7288个医生进行的调查显示,45.8%的医生经历过至少一次的与工作相关的精疲力竭症状;把每个症状分开考虑时,37.9%的医生有高度的情绪耗竭,29.4%有高度的去人格化倾向,12.4%缺少个人成就感。该调查的作者表示,美国医生的精疲力竭已经到了“警戒水平”。
2.英国的一项调查
2016年11月,英国做了一项对医生的调查,结果5025位受访医生中有84%认为,过大的工作负荷已影响到他们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即工作积极性和效率下降。这项研究表明,英国医务工作者职业倦怠现状十分严峻,这与医生巨大的工作压力密切相关。
英国的全科医生行业十分发达,2015年英国全科医生的接诊人数在3亿7000万,相较于5年前每年都有近6000万的增长。而就一天的工作量来算,仅一天英国的全科医生就要接诊130万患者,而患者需求的提高更是加重了咨询负担。对此,英国卫生署发言人表示:2020年前我们将额外投入24亿英镑加强对基础医疗的建设,以缓解不同层次的医疗压力。此外要使基础医疗增加至少5000名医生和1500名药剂师,填补人员空缺。我们正在扩大医疗队伍,确保全科医生能够获得丰富的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更高标准的医疗服务。
3.中国医师的情况
吴秉炎在《医师周刊》(2015.03)的文章《我不会立刻倒下,但也不知道能坚持多久》有以下这样的描述:“一线医师的工作强度有多大?每周平均工作时间在70~90小时,是常人的两倍!我们一上午的门诊至少要看30~40名患者,怎么保证质量?为让患者满意,我们只好牺牲更多的休息时间。”“我们每天的生活都被各种各样的工作塞满,周末与我们无缘,年假更是从未休过,都无偿奉献给了患者。然而,患者却从不体恤我们,动不动还来个‘医闹’。最基本的人身安全都保障不了,还如何安心看病?”医生们是多么沮丧和无奈:即使身负重压,但依然要苦苦坚持。弹簧尚会崩坏,更何况有着血肉之躯的医生?濒临极限时,倦怠的心声也许就是:“我不会立刻倒下,但我也不知道我能坚持多久。”
下面是一位北京一家大妇产医院主任的一段典型生活记录:早晨6点15分,闹铃准时响起。最多赖床5分钟,她必须起来。洗漱完毕,立刻开车出门。一年四季,她的早餐都是在车里吃。一杯牛奶,一杯开水,一块面包。车子等红灯的时候,她赶紧吃上两口。7点30分,她来到医院,换上白大褂,先到病房看重病人。8点整,她带领医生查房。70张床的病人都查完,需要40分钟左右。9点整,手术正式开始。她的手术一般都是连着做五六台,最晚的要做到下午6点。中午,只能在手术室里吃盒饭。她一周有两个半天出门诊。按照常规,专家门诊最多看25个病人,但由于病人苦苦哀求,她每次都要加到四五十个号。多数病人都是疑难病,光看病历就很耗神。所以,早晨8点门诊,通常要看到下午两点,不能喝水,也不能上厕所。下午5点,她还走不了,有时在做手术,有时在出门诊,有时辅导学生,有时处理科室工作。晚上9点左右,才能离开医院。晚上10点,回到家里,泡方便面成了“家常便饭”。像这位主任一样辛苦忙碌的医生,并非少数。
国内有相关研究显示,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发生率已达到约68%。医务工作者日常工作负荷大且繁琐,工作时间不确定,生活不规律,加之要面对各异的患者,并且临床病情多变,不确定因素多,因此情绪常处于疲劳状态,易产生职业倦怠。
与其他国家的情况不同的是在导致职业倦怠的因素中,中国社会负面舆论的影响不容忽视。调查发现,被调查者中有81.3%认为负面舆论对医务工作者造成了很大压力。对医疗行业和医务工作者个人进行的“批判”“揭露”“质疑”渐成为舆论的主流,在负面舆论的引导下,民众对医务工作者产生偏见,加重了对医院、医务工作者的不信任。在就医过程中,如果治疗效果达不到患者或者家属的期望值,就容易引起医患纠纷,继而引发冲突,对医务工作者心理、人身安全造成负面影响,加剧职业倦怠的产生。
职业倦怠造成的一个结果是家长坚决反对自己的孩子从事自己正在倦怠中的职业。现实就有这样的父亲对填报高考志愿的孩子说:“你要学医”(你要报师范),看我打断你的腿!一项相关的调查表明在广东,医生家长同意孩子从医的占8.41%,无所谓的占19.94%,不同意的占71.65%。同期,全国医生家长的相应比例分别是15.69%、14.7%和64.48%。广东这样的gdp大省近10年来医生的总数有较大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