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可是从伊州归来的将士?
作者:
爱吃蘑菇 更新:2022-04-20 12:06 字数:1874
这些小民谣也并非只是在歌颂李秋,还有不少是歌颂那些守在伊州三十六年未归的将士们。
语调大多较为悲壮、深沉,慷慨激昂!
其中较为出名的是《高歌送君行.闻战》。
这是将草创的第一首歌谣进行的完善,至于意境也有了升华,更是将大量的事迹都糅杂在了一起。
大致讲的是,男子领军三十万远征,女子也一路高歌为君送行,将军做下承诺,会在大婚之日凯旋归来!
结果她却苦苦等了一月,一年,五年,十年...
从青丝等成了白发,那嘹亮的歌声也变得嘶哑。
‘君欲守土复开疆,血犹热、志四方,我为君擦拭缨枪,为君披戎装!高歌送君行,掌中弓虽冷,鲜血犹是滚烫!
我织一片明月光,愿为君司南,如今我歌声已哑,难高歌,迎君还!我站在城楼细数,将士三十万!忽见君跨马提枪,旧衣冠,鬓却白。
整一首民谣很长很长,从风格上来说也是不拘一格,并非是严格依照乐府制定的格律而去填写的诗词。
看着会有些另类!不过从表达的效果来看,可谓是句句都唱在了大伙儿的心坎上!
君披战甲卫苍生、妾以《闻战》颂铮骨!
凉州。
从伊州杀回来的六骑被妥善安置在了城内,薛万彻也是避而不见。
他无法面对这些人的眼神!
在这六骑之中,有三个乃是年老的武卒卫,本就在中原长大,望着这座古老的边城,心里自是无限感慨。
遥想当年,西出雁门关...
那时候还是一个大隋士卒,却因着一纸调令,跑去戍守西域,在这三十多年来,还是*重新踏回故土。
沧海桑田、物是人非!
另外三人中,有两人的年纪也不算小,约莫在三四十岁左右、一个则是个小伙子,叫樊海亮。
三人都是自出生便一直生活在西域,未曾踏入过中土。
尽管这儿也只是西陲的边城,却也到处都充斥着浓郁的汉家气息,让他们身上流淌着的血液,也不禁狒腾了起来!
情不知何起,却一往情深,对这方热土充满着眷恋!
这就是祖先烙印在血脉之中的眷恋,代代传承了下来!
这些天六人都是在城内闲逛,时不时也往大都督府走一趟,希望能够见到薛万彻,再求一下情,让他发兵什么的!
这凉州本就是边陲重镇,虽说饱受战乱,历经了磨难,不过人口也还是比较多的。
在大街上也到处都能见着人影!
车水马龙、川流不息!
六人走在街上,虽说已经待了几天,领略过这凉州的风貌,樊海亮仍是一脸激动。
“良伯你们的家是在长安,长安,可比这繁华?”
他终究只是年轻人,没有那么能沉得住气。
良伯摇头笑了笑,那双浑浊的老眼中满是回忆,沉声道:
“长安呀...那可比这里繁华多了,还记得当年离开的时候...”
他在喃喃念叨着过往,其余两个老人也很是感慨。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这一句就能很好的描述强盛时期的长安究竟是何等繁荣!
樊海亮这三人听得也是越发兴奋,直恨不得立马跑去长安看看,看一眼那繁华盛景,听那万户捣衣之声!
沿街还有不少摊档还在卖着美食,都很具有西陲的特色,这几人从西域回来,身上肯定都没有什么钱,也只能干眼巴巴望着。
就站在不远处,搓着手闻着那香味,口水直流!
那一眼神就如同是犯错了、正在不知所措的小孩子一般,令人看着也是一阵心疼。
“良伯,那...那个饼好吃吗?”
樊海亮咽了咽口水,怯生生道。
“蒸饼...这香味,那可比长安的差着远了!等回了长安,良伯...良伯再带你去吃金黄酥量的芝麻胡饼,那酸汤软绵片博饪...”
他在喃喃说着,自己却是口水四溢,那眼眶之中更是有泪花在闪烁着。
记忆中深埋着的长安味道,好似在此刻全被唤醒,饶是这些年他经历过不少大风大浪,也难以克制住!
没有那般经历之人,也绝难想象这些人的感受。
“哈,我这儿还有点钱,买个饼应该也绰绰有余。”
一个老者从怀中掏出几枚铜钱。
“老张,你...这藏得可真够深的呀!”
几人笑道。
“当初舍不得扔,留在身边总归是个念想。
老张望着手里的几枚铜钱,眼中也浮现了一丝回忆。
三个老者都可谓是历经沧桑,身上都有不少故事!
六人走到一家摊档前、这点钱也只够买一个蒸饼,分着吃,尝一尝味道也还是可以的。
然而尴尬的是,那卖饼的大娘接过了铜钱,却是笑道:
“这是开皇重宝呀,早就不流通了!现在可是贞观年间。”
开皇,乃是隋文帝的年号!
在这期间流传的铜钱上都烙印着开皇重宝,或是开皇元宝这几个大字。
“倒是吃不成了。”
“店家,多有叨扰,莫要见怪!”
老张苦笑,将那几枚铜钱拿回,其余几人也是尴尬笑笑,向那大娘道着歉。
在这笑容中还满是酸涩!
六人又望了望那正冒着热腾腾白气的蒸笼,缓缓吸了一口气,闻一闻那香味,脸上也露出了满足之色。
他们踌躇着,就准备转身离去、那大娘却是开口了:
“等一等!你们几位...”
“可是从伊州回来的将士?”